BIOS 启动类型:Legacy+UEFI、UEFI BOOT、Legacy BOOT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bootmode和bootpriority BIOS 启动类型:Legacy+UEFI、UEFI BOOT、Legacy BOOT

BIOS 启动类型:Legacy+UEFI、UEFI BOOT、Legacy BOOT

2024-06-14 01: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目录 一、常见启动方式1、Legacy+UEFI(或者标成Auto/Both)2、UEFI BOOT(仅UEFI)3、Legacy BOOT(仅Legacy) 二、UEFI boot和Legacy boot启动方式(BOOT MODE)的区别:1、UEFI boot启动更快2、UEFI boot需要独立分区支持3、支持容量变大 三、过渡,UEFI兼容Legacy四、secure boot

一、常见启动方式

BOOT MODE(启动方式/引导方式)一般有以下三种:

1、Legacy+UEFI(或者标成Auto/Both)

自动选择合适方式启动:其实自动按照启动设备列表中的顺序启动,理论上说成优先采用UEFI方式。(不建议使用,尽量固定一种启动方式)

2、UEFI BOOT(仅UEFI)

建议用这个只选择具备UEFI启动条件的设备启动

3、Legacy BOOT(仅Legacy)

只选择具备Legacy启动条件的设备启动,即传统BIOS启动

二、UEFI boot和Legacy boot启动方式(BOOT MODE)的区别: 1、UEFI boot启动更快

这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1)Legacy boot(传统BIOS)引导方式,每次只能读取64KB数据,而UEFI每次可以读1MB,读取数度更快,读取数据量更大。(2)如下图所示,传统BIOS启动一般经过开机->BIOS初始化->BIOS自检->引导操作系统->进入系统,而UEFI启动方式只经过开机->UEFI初始化->引导操作系统->进入系统,可见UEFI启动步骤更简化,启动更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UEFI boot需要独立分区支持

UEFI启动需要特殊的分区表(GPT格式),一个独立的ESP分区,里面安装有特殊的启动文件,它将系统启动文件和操作系统本身隔离,可以更好的保护系统的启动,更安全。该分区大约需要100MB磁盘空间。该分区正常情况下。而Legacy启动方式,引导程序位于MBR分区第一个扇区里面,没有独立分区。如下图所示,这是品牌电脑重装系统时的分区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支持容量变大

传统的BIOS启动由于MBR的限制,默认是无法引导超过2.1TB以上的硬盘的,而UEFI 支持2.1T以上硬盘。随着硬盘价格的不断走低,2.1TB以上的硬盘会逐渐普及,因此UEFI启动也就称为时下越来越主流的启动方式了。

三、过渡,UEFI兼容Legacy

对于支持UEFI的电脑,如果非要用传统(Legacy)启动,那就要注意了。在带有UEFI的BIOS中切换到Legacy下时,最好开启一个名为CSM的选项,这个选项就是兼容模块,专为兼容只能在legacy模式下工作的设备以及不支持或不能完全支持UEFI的操作系统而设置(老显卡、老设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secure boot

中文意思:安全启动

Secure BOOT作用:Secure Boot是UEFI BIOS的一个子规则,位于传统(Legacy)BIOS的BOOT选项下。Secure Boot的目的,是防止恶意软件侵入。它的做法就是采用密钥。UEFI规定,主板出厂的时候,可以内置一些可靠的公钥。然后,任何想要在这块主板上加载的 操作系统或者硬件驱动程序,都必须通过这些公钥的认证。也就是说,这些软件必须用对应的私钥签署过,否则主板拒绝加载。由于恶意软件不可能通过认证,因此 就没有办法感染Boot。客观的讲,微软设计Secure Boot的原本用意可能是出于保证系统安全,但结果似乎成了PC厂商保护市场垄断、阻碍竞争的一种手段。因为UEFI没规定哪些公钥是可靠的,也没规定谁负责颁发这些公钥,都留给硬件厂商自己决定。例如,微软要求,预装windows 8的电脑,主板厂商必须内置Windows 8的公钥。那么后期如果你选择安装win7必须关闭Secure Root,否则在安装后无法正常启动。如果就用windows 8系统,一旦关闭这个功能(将其设置为“Disabled"),将导致无法进入系统。如果您安装win10系统可以不关闭,但有些机器不关闭secure boot可能找不到传统U盘引导,所以不需要我们也可以关闭。 (所以建议关闭secure boot,尝试后如果无法启动系统再开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