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心灵》原著和电影版之比较(图文+链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beautifulmind电影 《美丽心灵》原著和电影版之比较(图文+链接)

《美丽心灵》原著和电影版之比较(图文+链接)

2023-07-22 12: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http://www.slantmagazine.com/assets/dvd/beautifulmind.jpg

6月13日是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为非合作博弈理论作出巨大贡献的约翰纳什(John Forbes Nash)87岁冥诞。可是,就在2015年5月23日这一天, 纳什跟其太太在回家途中遭遇不测,让人扼腕。

       只是,虽然哲人其萎,但其一生的起伏俱已呈现在其传记和电影里,而且名字都叫《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台湾翻成《美丽境界》)。传记系由西尔维娅纳萨尔所作,之后朗恩霍华德买下版权并将其拍成电影,且在2002年一举获得四项奥斯卡奖,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女配角等。

       笔者第一次接触到《美丽心灵》,是在2002年4月,彼时还在上海医科大学念临床,某晚看到老教学楼一楼某间教室有放映《美丽心灵》这部电影,笔者因好奇而进去看了一会儿,结果看到罗素克洛演的纳什因患精神分裂症被五花大绑按到床上,之后接受电抽搐治疗,觉得很是受不了,便离去没有继续看。

       到了2007年,笔者当时在匹大念书,某日闲着无聊,去隔壁的CMU逛逛,无意中看到该校学生活动中心(CUC)外面某位老头摆摊卖书,于是便驻足查看,发现其中有两本《美丽心灵》原著,封面是纳什念大学时的黑白照(左上图),而且上头说明曾荣登“全国畅销书排行榜”等等。笔者因看到其中第二章便是提到纳什在匹兹堡的岁月,而且竟然就在卡内基美隆大学的前身念的书,于是二话没说,立即掏出5美元买了一本回家。第二年搬家的时候,新住处那儿一位王姓匹大研究生跟我聊起《美丽心灵》,我说我有原著,他便问可否借阅,我一口应允便借给他看,等到后来我搬进去后,他便还给我,说书不错。

 

       后来我花了些时间从头到尾看完原著,很惊讶地是传记不仅提到纳什当年在匹兹堡的情况,而且提到他的不少轶闻和情史,还提到他去欧洲度蜜月的时候,曾在法国巴黎跟华人数学家陈省身(Shiing-shen Chern,1911-2004)有过联络的情节,算让笔者长见识不少。提到纳什日益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及其治疗,原著也花了不少篇幅讲述,并提到之后纳什拒绝继续服用药物,接着便是花了好多年时间才让精神症状好转。

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economic-sciences/laureates/2012/shapley_postcard.jpg

       而且传记的名字A Beautiful Mind其实源自纳什曾经的一名好友,而且跟他同时代的一名著名科学家,后来因合作博弈理论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夏普利(Lloyd Shapley,1923-)对纳什的评论,即"a keen, beautiful, logical mind." 其原意是夏普利对纳什做开创性研究时有个心思细腻、逻辑缜密的头脑而且有独到巧妙的解决方法而击节赞赏;尽管其实夏普利跟纳什有“瑜亮情结”,关系不是太好,而且夏普利出身名家,跟纳什起于阡陌不同,而且夏普利有在二战时曾参加美国“飞虎队”,在中国协助抗战的特殊经历,但夏普利毕竟早年曾是纳什的同事,对他有所了解和观察,所以其评论为中肯,也因此催生传记的名字及其同名电影。

       最后提到纳什获得诺贝尔奖的前前后后,更让笔者看到颁奖前各种阻力,包括有人质疑纳什一个曾住过精神病院的人有何资格领奖云云,以及领奖时是否要纳什在台上发表获奖演说等等,但最后都巧妙以纳什跟瑞典国王单独对谈10分钟解决掉这个问题。

       笔者最初买的原著封面如左上图所示,而到去年秋笔者趁某次卡内基图书馆卖二手书之际,又以2美元购进一本,这次的封面便如中间的图所示,系以同名电影里罗素克洛扮演的纳什为封面,而且还有“现该书已拍成电影”云云,而且笔者有幸先后将这两本书出借给其他感兴趣的人阅读,甚至笔者还设法从网上找到中文版的PDF格式转发给借阅的人,最有意思的,便是中文版第二章里提到Squirrel Hill这个大名鼎鼎的匹兹堡小区时,不用“松鼠山”,而用“斯奎勒尔山”,直让笔者喷饭。

 

讲完原著的大概,现在就比较电影版跟原著。按《美丽心灵》为名人传记,而且是纳萨尔在查阅各种文献档案以及实际采访的基础上写成的,所以材料是真实无疑;但在原著基础上改编成电影,就不免会要通过剧本缮写、艺术加工、剪辑、虚构等程序, 于是即便电影版《美丽心灵》是根据真人真事而改编的,但不免有虚构,也会有不实之处,而且更会对原著里部分段落篡改和节略,以便让电影版更紧凑以及更有卖点。

       兹举几处比较大的《美丽心灵》原著和电影版之间的差别于下:

 

纳什在麻省理工学院某个实验室工作——电影里说纳什因其优异表现而在MIT某个实验室里工作和参与开创性研究,其实根本没这回事,纳什在麻省理工学院有教书,但不在专门的实验室里。 纳什如何追到他太太的——电影里说艾丽西亚是在上纳什的课的时候,开窗户警告室外那些工人,就这样纳什的注意;只是,虽然艾丽西亚确实是纳什的学生,但其初次认识情节并没有这么好,因根据传记里所写,艾丽西亚是因受不了纳什把窗户关得严严实实的,才去开窗户,而且每开一个窗户就回头看纳什一次,纳什也拿她没办法。但非常奇特的是,自此之后艾丽西亚非常着迷于纳什,最终跟他成婚。 纳什逐步患上精神分裂症——电影里有提到纳什是在为一个情报局特工做解密码时越来越偏执,而且睡眠越来越少,以致把整个办公室弄得跟狗窝和蜘蛛网的时候,逐步患上精神疾病,而且甚至有怀疑被监听和议论他的被迫害妄想症状;但传记里可没有他为什么情报局特工做事情的玩意儿,而是说他大约是1958年以后开始出现精神异常症状,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猜忌太太,而且甚至在某次出席研讨大会的时候在台上发表语无伦次的演讲,宣称自己是“南极洲的皇帝”时,大家才开始怀疑他是否有精神分裂症,最后是被艾丽西亚强制送到精神病院的,而非如电影里那样系因他抗拒强制入院时,被罗森医生和校警制服后才入院的。 纳什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电影里说纳什出席诺贝尔奖颁奖晚会时,有上台发表获奖演说,并提到其有服用最新的药物以控制症状,而该演说亦获得满堂彩;其实这些并没有发生,而传记里有提到虽然当时纳什精神症状已消失无踪,甚至从1970年代起就没有再服药控制治疗了,可是大家毕竟担心纳什在领奖时精神症状复发而出洋相,所以就只安排他领奖和鞠躬致谢(这是有书里的照片为证),之后有让他单独跟瑞典国王辟室密探十分钟,结果纳什被问到谈话内容时,他说他曾在1959年新婚燕尔去欧洲度蜜月的时候,有在瑞典开过车,而瑞典国王年轻的时候也曾喜欢飙车,并提到瑞典的靠左行驶如何如何不便云云。

 

若再讲下去的话,那其实还有不少的电影中人物是虚构的,甚至不知原型是谁,比如纳什在普林斯顿大学就读时的那名室友、在酒吧追女郎时的几名同伴,还有是否可以用追女郎来解释非合作博弈理论的机理等等,在在说明虽然电影是取材自基于历史资料而写就的传记,但毕竟电影可以虚构,可以修改,可以断章取义,甚至可以无中生有,所以虽然我们可以讨论电影是否忠于传记和历史,但更重要的是看到底电影想传递什么讯息给观众。

       《美丽心灵》电影版的主旨就是通过纳什的生平,尤其跟精神分裂症的搏斗,以及其妻在面对巨大压力和困难的时候,仍对纳什不离不弃的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唤起大家对精神分裂症的关注,以及对纳什此一真实人物的关注。从这个角度上讲,电影是成功的,而且罗素克洛和珍妮佛康纳利演得到位,所以珍妮弗康纳利获奖就不奇怪,而且电影在导演、取材和改编方面确实到位和有神来之笔,所以在当时911事件之后第一个奥斯卡奖颁奖典礼上获奖就不奇怪了。而且,影片开始那段长两分钟的音乐旋律很好听,似乎把人带回到那个幽远的年代和时空背景里,之后劈头就是普大数学系的讨论课,“数学家可是协助美国取得二战胜利的功臣。。。”云云。

       但毕竟《美丽心灵》是取材自同名传记,所以只要是对纳什感兴趣和/或想了解到底传记跟电影差别多大的各位看官,最好是去找一本《美丽心灵》翻阅,不管是中文版、英文版,还是网上找电子书下载阅读,都可以,而且可以从最感兴趣的部分开始阅读,然后旁及其他章节。像笔者当时就是先去看纳什患病的情节,然后才去看包括其早年人生、在匹兹堡和普林斯顿求学、多起情史和各种麻烦,以及最后获奖前后的章节,如此才能看完整本传记(而且还是英文原版!)。

        总之,虽然纳什斯人已逝,但《美丽心灵》传记值得一读,电影版虽然偏离传记许多,但仍不愧为经典电影之一。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