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arj21-700飞机交付 测评

测评

2023-04-24 10: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月20日至30日, ARJ21在内蒙古进行了为期10天的航线展示运营,这是ARJ21首次在西部地区展开公开的载客飞行,也是一次在业界不太常见的公开售票的展示运营。

  测评|我不是麦道

  ARJ21诞生于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上飞厂),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程新型涡扇支线飞机。

  上飞厂曾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生产过MD82、MD83,并完成过机体70%国产化的MD90-30干线飞机。因此,在ARJ21设计之初,总有闲言碎语称ARJ21是麦道的翻版,认为ARJ21不但技术落后而且还是照搬。

  对于这些质疑,小圈也借展示运营的机会,亲自体验一次ARJ21,为“阿娇”鸣一声“我们不一样”!

  测评|我不是麦道

  测评|我不是麦道

  测评|我不是麦道

  登机梯与真实的靠桥

  登上ARJ21,小圈最先感受到的不一样就是登机方式。

  ARJ21可以通过客梯或廊桥登机。与麦道和其他支线机型不同,ARJ21既没有麦道那样的后机门,也没有自带舷梯。不过由于ARJ21身材相对娇小,通过轻便的手推式客梯就能轻松对接,小圈登机时使用的就是手推式客梯。相比客梯车,手推式客梯或许更方便快捷,同时使用成本也更低,能够适应偏远地区较简易或落后的机场。

  另一种就是靠桥。传统支线飞机由于客舱高度低、自带舷梯等原因,无法直接对接廊桥,像CRJ、ERJ也只能通过加装一个跳板实现“靠桥”。而ARJ21的靠桥是与大飞机一样真正意义上的靠桥,无需加装任何设备。比起ERJ和CRJ,这又是一大优势。

  测评|我不是麦道

  测评|我不是麦道

  测评|我不是麦道

  空间布局及座椅

  此次体验的ARJ21是成都航空的B-3321,采用全经济舱布局,座椅采用2-3布局,总共90座。相比常见的支线飞机,ARJ21的机身直径更大、货舱更宽敞、座位数更多,运载效率和运载能力都会大幅提高。【回顾:国产ARJ21飞机里面什么样?航旅圈带你抢鲜飞】

  ARJ21的座椅由国内公司航宇嘉泰提供,航宇嘉泰不仅是国际主流航空座椅供应商之一,也是航空制造两大巨头——波音和空客的供应商。坐上ARJ21的座椅感觉柔软舒适,类似787的经济舱座椅。

  测评|我不是麦道

  测评|我不是麦道

  测评|我不是麦道

  测评|我不是麦道

  坐支线航班也能吃上热食

  ARJ21的厨房配备了烤箱是一大亮点,不仅能提升餐食的质量和品质,尤其在疲劳的旅途中吃上热腾腾的米饭更是舒心的事。而大部分支线飞机或受限于客舱空间,或考虑效益等因素,是不会配备烤箱的。

  测评|我不是麦道

  测评|我不是麦道

  测评|我不是麦道

  测评|我不是麦道

  不足

  虽然ARJ21吸收了很多新技术,客舱配置也跟随潮流,但是客舱内一些部位还略显粗糙。

  小圈观察到,最后一排的头顶内饰板接缝处有脱胶的痕迹。而空乘的客舱控制面板整体设计也有些过时,可以朝更智能、更美观的方向改进。

  测评|我不是麦道

  测评|我不是麦道

  测评|我不是麦道

  测评|我不是麦道

  测评|我不是麦道

  总体性能

  一、发动机噪音

  ARJ21的发动机采用了通用电气的CF34-10A,虽然并非国产,但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同级别的支线客机也大多是采用的这款发动机,区别就是子型号不同。

  测评|我不是麦道

  ARJ21采用了尾吊发动机布局,发动机直接连接机身,导致发动机工作时的噪音会直接传到向客舱后部。不过小圈在后排座位用手机测试发现,飞机在平飞巡航阶段噪声约为77分贝,而走至客舱中部以减弱为74分贝,再到前排,此时已经能减至70分贝,这与主流机型A320、737的平均水平基本一致了。

  比起同样采用尾吊发动机设计的麦道,ARJ21的降噪水平明显优秀很多。最后一排虽然与发动机最近,但在交流上没有大障,可以清晰地听到对方讲话。而小圈来内蒙古时乘坐E195,在平飞巡航阶段时后排难以听清对方讲话。

  对于发动机布局,事实上并没有绝对的优劣。航空发动机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经典力学在工程应用上逼近极限的一门科学技术。所以,它的每处细节,都必须是经过大量实践甚至是数十年技术革新而打磨出的。发动机究竟装在什么位置,也是整个系统、机体结构不断协调的结果,是在不同飞行器不同结构条件下尽力所能达到的最优效果。

  二、客舱设备噪音

  虽然ARJ21的发动机噪音对客舱影响已经不大,但客舱内部的一些设备还需要优化。ARJ21的客舱增压和空调系统出风口噪音比起麦道要大得多,空调系统里的空气流速较大,也会使得客舱噪音变大。

  

  在第一段行程结束后,小圈与商飞的工程师也探讨了这个问题。工程师认为引气管路和出风口的设计仍可改进,降噪仍有余地。

  测评|我不是麦道

  三、空气动力体验

  从起飞来看,加速很快,推背感强劲,感觉整个后背被紧紧按在座椅上,滑行距离比起麦道也短很多,充分展现了ARJ21优良的性能。在ARJ21爬升阶段,感觉像被抬着往上冲一样,十分有“劲儿”。同时也可看出ARJ21充分继承着并体现了麦道的“优良基因”。

  

  从气动方面。ARJ21飞机采用超临界机翼和一体化设计的翼梢小翼,获得了较高的巡航升阻比,还降低了巡航阻力。而且,超临界翼型使机翼的相对厚度增大,不但可以减轻机翼结构重量还可以加大机翼油箱容量。ARJ21还有着增升装置,它使ARJ21具备了优异的低速性能。ARJ21采用的多项新技术,在提高飞行品质的同时,也降低了油耗,加大了航程能力和运载能力。

  测评|我不是麦道

  四、ARJ21项目中的新亮点——CFD

  在ARJ21项目中,中国商飞首次引入CFD商业软件进行型号设计。

  CFD商业软件主要用于流体力学数学计算,是设计超临界机翼所必须的软件。在美国当时设计麦道之时,受科技水平影响完全没有采用CFD这项技术。在ARJ21设计阶段,CFD也是完全由我国自由研发制造的。虽然美国、法国、加拿大等欧美发达国家也都有现成的超临界机翼编程软件,但是受到严格的出口限制,不可能卖给中国。

  中国商飞采用的CFD商业软件,有效减少了风洞的试验测试,并最终选出了一副最优的超临界机翼。通过CFD计算,还优化了飞机的布局形式,降低了阻力,提高了飞机起飞的爬升率。通过CFD计算,更有效地减低了飞机起飞着陆时的外场噪声。

  测评|我不是麦道

  测评|我不是麦道

  ARJ21驾驶舱采用两人体制,航电系统采用总线技术、LCD平板显示并综合化。更多现代化、智能化的国产设备,也为ARJ21的自动化、可靠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测评|我不是麦道

  国产飞机安全吗?

  乘坐国产飞机,更多人会有顾虑,相比国外成熟的波音空客、巴航工业、庞巴迪、麦道等等,国产飞机起步晚,技术不成熟,会安全吗?

  其实,任何一款商用飞机,都会经过:立项-研发-制造-试飞-取证-运营六大环节。ARJ21于2002年6月14日正式立项,经过六年研制,在2008年11月28日完成首飞,此后完成了近280个试飞科目,近1500小时的认证飞行,在国内所有高原机场和绝大多数高高原机场可以实现满客起飞,在零下30度自然环境下仍能保持正常运行,足迹遍布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等多个板块。【回顾:现场|试飞6年终获“安全证” ARJ21迈过了哪些“坎”?】

  2014年12月30日,ARJ21获得中国民用航空管理局CAAC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以及制造合格证(PC),最终在2015年11月29日正式交付成都航空,并于2016年6月28日成功首航。【回顾:阿娇终于出嫁了!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ARJ21首航成功|十四年,终于将你迎来】

  测评|我不是麦道

  测评|我不是麦道

  ARJ21-700飞机现有国内外客户21家,订单453架。目前飞机已交付4架,先后开通成都-长沙、成都-合肥、成都-济南、成都-上海虹桥、成都-上饶-南通的往返航班,载客人数超过5万人次,已经安全运营超过两年。

  测评|我不是麦道

  测评|我不是麦道

  

  小圈当时有一段很深刻的印象,在空乘做机型介绍时说这是我们国产的喷气式支线客机,有很多乘客不由自主的发出震惊和感叹,而在体验之后,不少人都认为ARJ21和波音、空客的飞机没有区别。【来稿|ARJ21-700,到底敢不敢坐?】

  测评|我不是麦道

  ARJ已经运营两年多,

  为何还在不断验证飞行?

  任何一款新机型都只有经过严格的适航审定和验证飞行并取得适航证才能真正进入市场。ARJ21-700飞机的成功研制不仅要在技术上取得成功更要在商业取得成功,在商业上要想成功就必须经历三个取证阶段,其分别为:型号合格证阶段(Type CertificateTC证)、生产许可证阶段(Production Certificate PC证)和适航证阶(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 AC证)。

  目前ARJ21已经取得了国内的三证,不过,商飞仍在不断完善、不断探索、搜集各路宝贵意见,以加强ARJ21飞机持续适航能力,努力达到更经济、更安全、更舒适、维护更便捷的使用规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