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作业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animals微课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作业设计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作业设计

2023-09-28 08: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业前: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从生活经验上来说,六年级的学生早就养成了自己的习惯,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好的习惯。例如有的学生每天运动,有的学生喜欢阅读,然后每个学生也都有一些待改进的习惯。从前期的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学生普遍在每天吃早餐、整理房间、坚持户外运动、每天睡够 9 小时等方面问题较多。以下图为例,全班 26 位学生当中,有 70% 的学生能每天吃早餐,但还有 30% 的学生不能做到每天吃早餐,结果不容乐观。总体来说,孩子们知道良好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性,但意识上不够重视,行为上不能坚持。

知识方面,一般现在时是外延社教材中涉及最早最多的时态。而频率副词在外研社教材一年级起点的二下和四上均出现过。因此该单元的知识点对于学生 而言比较熟悉,然后也比较容易理解。因此我将单元的教学目标的重难点设定为主题意义下的实际交流与实际问题的解决,主要是用频率副词表达习惯,分享好习惯,并说明理由,树立养成好习惯的意识。

3.单元主题和课时安排

在确定单元主题时,我充分考虑了第一课时的故事特点,利用 cause and effect 的因果关系图,梳理故事中人物的不同习惯带来的或好或坏的影响。在这一课时当中,学生能用各种频率副词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各种习惯,即可有好有坏。那么目的就是为了充分了解和表达自己的习惯。因此第一课时的子主题为 my habits 而第二课时的教材内容以操练为主,通过问答、调查表等方式进行做视频率的相互交流,并且加入了原因和其他的补充描述。那么由于有些孩子对于习惯有一些错误的认识,他意识不到某些习惯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所以在这一课时,教师充分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养成的好习惯,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进行正向思考,让好习惯在学生间相互影响。因此第二课时的子主题 my good habits 也是我原本设定的单元主题。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全学科育人这个单元是否最终就落点在了解和分享自己的好习惯上面呢?对于学生习惯养成中存在的问题,英语学科可以做些什么?如何将学习从书本延伸到生活?学生是否应该去发现并尝试去解决他们的问题?因此我设计了第三课时,以学生的调查问卷为依据,结合班会课进行 build good habits 孩子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的宣讲活动。所以最终的单元主题由个人的好习惯 my good habits 变成了孩子们的好习惯。

第三课时

课时安排

作业中

第一课时作业针对于了解自己的习惯设计,包括两项内容,均为学习理解层面的基础性作业,为书面作业,难度比较简单,学生独立完成,预估时间是 10 分钟。我们可以看一下作业 1 是利用金字塔图示将频率副词按照频率的高低进行排序。这项作业检测学生是否能够理解频率副词的频次关系,然后再用这些频率副词去写句子,检测学生是否能正确运用频率副词表达自己的习惯。作业 2 是顺延课上的学习方式,利用 cause and effect 图示,仿照 Amy 的例子思考自己的习惯带来哪些影响,并写下来,引导学生初步的思考自己的习惯带来的或有利或有弊的影响。

第二课时的作业目标为意识到好习惯的重要性,包括两个环节,均为应用实践层面的拓展性作业,书面和口头形式结合难度中等,学生还是独立完成,预估时间为 15 分钟。那么作业首先借助思维导图,启发学生思考在饮食、运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好习惯,每方面写一至三条。其次通过同伴交流,更深入的思考好习惯带来的影响,从而意识到好习惯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的作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为迁移创新层面的综合性开放类作业,笔头和口头形式结合难度比较大。这次作业由小组合作完成,由小组在三天时间内自主实践完成本次作业,结合班会课开展 build good habits 主题宣讲和倡议活动。那么在这份作业设计当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活动步骤以及产出的框架。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抽取一个话题,例如学习习惯。首先大家交流自己在学习中的好习惯,并说明原因,挑选最有代表性的最重要的五至十个点设计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好之后,用 do you often 或者 how do you often 这样的句型对全班同学进行采访,并记录结果,整理分析数据,找出典型的问题,然后再根据问题提出倡议。那么过程当中是要求能够充分的说明理由,要使同学们能够产生共鸣。

作业实例

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与预估基本一致,学生能结合数据挑选出存在问题较大的点进行分析和倡议,例如记笔记和按时复习功课功课等等。那么其实后续我们还可以结合此次汇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将自己的观点通过文字的方式进行表述。

作业后:

首先是作业设计的层次性。本单元的作业根据课时安排分为三个关联递进的层次。那么这三次作业紧扣单元主题习惯进行设计习惯,好习惯养成好习惯,从易到难,从单一到综合层层地级,以达到单元的目标。

第二是单元内容的引导性,单元的具体内容体现了对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逐步引导,主要体现在第一课时的作业一侧重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将不同的频率副词填写到金字塔中的相应位置,再用这些频率副词表达自己的习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多关注的是句子表达的准确性。作业2通过 cause and effect 图表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习惯带来的影响,意识到这些影响有好有坏。第二课时的作业聚焦于对好习惯的引导,学生充分思考自己在生活、学习、饮食、运动等各方面都有哪些好习惯,并说明原因,通过作业对学生进行正向的引导。第三课时的作业则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针对某一方面的好习惯展开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从个人到群体,从知识到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形成良好习惯的意识和行动力,实现单元目标。同时作业内容的引导性还体现在作业设计当中的 tips 和范例。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出现对作业要求理解不全面或是缺少方法而忙乱的问题,特别是综合性作业步骤较多,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在留作业时给出了一些方法和例子。这些引导降低了作业难度,使学生更乐于更高效地完成作业。

三是作业实施的活动性。本单元作业整体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学生完成的作业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活动的过程,是在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第三课时的作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活动,学生首先带着自己的观点参与讨论,在这个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他们需要尽可能多地采访身边的同学,获取有价值的数据,最后再来分析数据,提出有针对性的倡议。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个体活动和小组活动有效融合,学生在整个活动中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充奋发展和提高了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

四作业评价的多面性,本单元的作业从评价内容、主体和方式等方面形式都是比较多样的。首先是对知识和能力的评价。从这个评价的内容方面来说,第一课时的作业侧重于学生对词汇理解和句子运用的评价。而第二和第三课时则通过因果关系图、思维导图和设计调查问卷等形式的作业,侧重于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评价。评价主体方面,评价的主体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师的评价。肯定是贯穿于所有作业的。那么第二课时和第三课时的作业,实际是以学生的评价为主。比如我们各组的 build good habits 的倡议是否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是否能够激发同学们的思考,甚至激励同学的行为,孩子们的这种反应和互动其实就是对各组作业最恰当的评价。另外从评价方式上来看,笔头和口头结合,除了作业包括笔头和口头两种形式,评价也包括了笔头和口头评价。笔头评价主要体现在批改作业的方式,包括在错误旁边批注,指出问题,给出建议。口头评价则主要通过体现在学生在进行同伴交流或小组汇报的时候,老师和学生给出的及时的口头的评价。那么针对本单元的作业我也进行了一些反思。特别是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作业改进反思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