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新锐龙轻薄本如何?R7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amd核显怎么设置让性能更高 【试验】新锐龙轻薄本如何?R7

【试验】新锐龙轻薄本如何?R7

2023-04-11 08: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锐龙(6000系)轻薄本,大家想必都望眼欲穿了,下个月它们就会陆续登场。

此前虽然基于魔霸新锐的R9-6900HX测试过新AMD核显,但这毕竟是“特挑”版本,更具代表性的还是R7-6800H。正好搭载它的华硕天选3锐龙版同样也支持单核显运行,能杜绝强行禁用独显引发的各种bug。

话不多说,我们马上来尝试。由于轻薄本功耗墙往往低于游戏本,本文采取限制功耗方式进行测试。

功耗设置

天选3评测文里已经介绍过,打开奥创智控中心MUX开关维持混合输出(而非独显直连)的模式,然后将MSHybrid模式设置为“节能”,即可实现单核显运行。此时打开任务管理器,能看到独显已被屏蔽。

AMD官方并没有为APU提供类似Intel XTU的管理工具,流行的Ryzen Controller目前也不能很好的支持6000系锐龙——幸好奥创智控中心本身也支持手控CPU性能释放,将性能模式设为“自动”即可调节。

三项参数释义——

SPL:对应Intel的PL1,为长时性能释放值。SPPT:对应Intel的PL2后半段,为过热状态下的短时性能释放值。FPPT:对应Intel的PL2前半段,为非过热状态下的短时性能释放值。

奥创智控中心并不支持自由调节,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如魔霸新锐的R9-6900HX这三项下限分别为35/54/54W。天选3可以调得更低一点,我把SPL设定为35W,SPPT、FPPT均设定为45W,这样就相当于一台散热中规中矩(PL2=45W、PL1=35W)的标压轻薄本

去年的人气标压本如小新Pro14、ThinkBook14p都采用了PL2=65/53W、PL1=45W的设计,也就是说不出意外,它们今年的表现(温度除外),应该还能在我这篇文测出来的成绩之上。

理论跑分

两个对比对象分别为联想ThinkBook14+(i5-12500H+RTX2050)和去年的联想小新Pro14(R7-5800H+核显)。

干净后台(跑之前关闭其它可见软件),跑分时不垫高机器,不外接散热。内存,硬盘等分数不是本文的探索内容就略过了。

CPU-Z属于负载较轻的物理性能测试,它的单核分数关系CPU的轻度单核表现(如开关软件、网页浏览);多核分数则关系轻度多核表现(如压缩软件、多任务办公)。

由于测试时间很短,这个测试基本是反映的FPPT下的性能,最终R7-6800H多核分仅5704惨遭垫底。不过能以45W基本战平自家上一代65W,达到友商本代80W约90%水平,还是挺让人惊喜的。

Cinebench R23属于负载较重的物理性能测试,它的单核分数关系CPU的重度单核表现(如UI刷新、渣优化游戏);多核分数则关系重度多核表现(如视频转码、程序编译)。

负载加大且测试时间变长,使得这个测试更能体现SPPT(如果多跑几轮取最低值就是SPL)下的性能。35W的R7-6800H反超了45W的R7-5800H,与50W的i5-12500H的差距也缩小到3%,如果是对比同功耗下的i5-1240P应该就可以反超了。

3DMark Time Spy属于图形性能测试,它的物理分数能反映CPU的物理渲染表现,不过其实和游戏关联不大;图形分数则能比较好的反映显卡游戏性能(尤其是3A大作)的上限。

4800MHz的双通道DDR5,尚不能完全发挥RX680M核显的性能,而且较低的功耗墙也会影响得分(实际上要是低于35W就会明显下降)。R7-6800H的图形分数最终为2303,勉强战平MX450,仅有RTX2050的60%多一点,不过相比上一代R7-5800H仍然几乎翻倍。

办公、续航与娱乐

首先看插电时的日常办公表现,测试时不垫高机器,不外接散热

两个对比对象依旧为ThinkBook14+(i5-12500H+RTX2050)和小新Pro14(R7-5800H+核显)。

R7-6800H的日常使用项目属于例行提升,Excel一项(涉及OpenCL运算)甚至明显落后R7-5800H,当然这块也和CPU的功耗墙有一定关系;数位创作项目则明显增强,仅剪视频一项略微落后,PCMark10里这个测试更对应格式工厂、爱剪辑一类较轻量的应用。

然后看不插电的表现,测试时拔掉电源,不垫高机器,不外接散热,屏幕亮度为60%。

锐龙6000系最大提升当属优化了离电性能,R7-6800H相比插电,衰减幅度控制在了10%左右。由于12代酷睿相比上一代EVO机型离电性能略有退步,最终二者基本回到同一水平,锐龙6000系甚至还小有优势,可喜可贺。

此外就是相比“放飞自我”的友商,锐龙6000系在“放飞性能”的同时仍比较“自律”。100%电量起跑,前15分钟偏日常使用的项目耗电4%,按实际开关、刷新的操作频度再减半计算,轻度使用的续航可以超过12小时;总共23分钟的测试耗电控制在10%,重度使用的续航也可以达到4小时

当然由于天选3是游戏本,搭载了90Wh的超大电池,跑出这一续航成绩并不意外。普通轻薄本搭载的电池往往是50~60Wh,我更希望厂商能进一步优化30W以下释放的调度。

编解码能力向来是AMD核显弱项,但R7-6800H此番补足了不少。使用PotPlayer本地播放4K 120FPS HEVC视频,开启硬件解码以后,可以时刻保持120满帧,而i5-12500H在华硕无双上尚不能做到这一点。

8K 60FPS VP9的表现倒是没有进步,仍只能跑到30帧出头,i5-12500H核显在华硕无双上可以跑到40~45。

如果用35W的R7-6800H软解,这个视频能跑到接近满帧,但如果是在线看视频,日常操作很明显会受到影响,此外温度噪音也比较感人。好在如今普及了8K的视频网站还只有一般人上不去的you管。

生产力测试

Adobe三件套测试。这次搜集了一些轻薄本/核显本的数据(战66的PS感谢群友补测),供大家比对。

PS属于一般轻薄本都能胜任的重活,即便战66性能释放较弱的Vega8核显,也能达到高端游戏本的近70%成绩。

AE的测试明显还是吃性能释放的,35W的R7-6800H明显没有打过未作功耗限制的R9-6900HX。

PR的分数虽然依旧比i5-12500H+核显高,但AMD核显在预览回放阶段明显卡顿。当然Intel核显的导出阶段也无比慢,一般如果有较重度的视频剪辑需求,还是建议至少来个独显(MX就算了)。

SPECviewperf工业软件测试。想把这块活干好还是要独显(尤其最后一项solidworks堪称Intel核显的噩梦,需要2~3个小时才能跑完测试,我这里干脆没测),不过如果坚持不要独显,R7-6800H核显确实还是最好选择。

游戏测试

此前有关魔霸新锐的文里已经介绍了R9-6900HX核显(与R7-6800H同为RX680M,只是更“满血”)的游戏性能,本文就再简单探索下功耗墙降低后,它还能维持多少。由于参照物不多,不再进行对比。

游戏分辨率均为1920*1080,画质详见描述。

FF15基准测试1080P+标准画质跑分3200出头,迈进及格线,与满血版的差距毫厘之间。

相比一代神卡HD7870(基本就相当于PS4的显卡,约3000分)提升不大,但战斗场景却提升了约30%帧数,可见RDNA2架构确实也针对物理特效做了优化加速。

LOL极高画质和满血版一样悲剧,显卡摸鱼导致平均帧数只有80左右,打团甚至会低于50,有明显卡顿感。

RDNA2架构的独显(包括移动端RX6600M)玩这个游戏表现都正常,希望AMD能早日优化一下核显。

CSGO低画质的表现和LOL相似,显卡摸鱼只有120帧左右,但爆炸场景不会掉帧了。提升至高画质后,平均帧数在90~100,爆炸场景60~70,这个表现回归正常,但相比满血版还是有15%左右差距。

吃鸡三极致画质比满血版低了约10%,平均帧数降到了70以下,最低帧数50以下,不过流畅感就我个人体验而言还行。全最低画质则与满血版基本一致。

地平线4高画质平均帧数76,被满血版3帧吊打,但最低帧数基本一致。理论上它的性能支持你继续开最高画质,但16G内存(核显用内存当显存)可能不够用引发崩溃,开高画质就够了画面一样很好。

全战三国中画质平均帧数46,最低帧数41,均被满血版2帧吊打。这个游戏不吃帧数,而且中画质相比低画质提升很多,正常建议开中画质玩足以(MX450开中画质会爆显存,不卡但可能出现贴图混乱)。

原神中画质稳不住60帧,战斗一般会掉到40~50,不过满血版也稳不住,只是掉的频率稍低。个人感受是还算能玩,但重度玩家仍建议至少上到RTX2050级别独显。

永劫无间老头环均不能流畅运行,当然满血版也不能。平均帧数53/41,尤其后者与满血版差距颇大。

几个无基准测试功能的游戏,用MSI Afterburner手动记录帧数——

总结与展望

35W的R7-6800H,物理性能基本等于或略大于45W的R7-5800H,图形性能则接近翻倍。如果和i5-12500H比,二者多核上限一致,功耗愈低R7-6800H愈强;单核则远不如。

R7-6800H的日常使用,相比R7-5800H区别不大,但断电体验明显上升;媒体创作性能则明显上升。如果和i5-12500H比,二者各有胜负,但R7-6800H拥有明显更好的续航。

R7-6800H+RX680M核显的组合尚不能胜任重度生产力需求,但如不接受独显,它还是最优解

R7-6800H核显的游戏性能提升很大,但上限依旧有限,而且吃性能释放。性能释放足够时可视为GTX1050Ti独显,要优于MX450独显(2G显存悲剧)。

未来搭载R7-6800H核显的轻薄本,性能释放足够(个人更希望能做到短时50W以上,长时38W以上)时,很可能成为一台“x86里的M1”(确实它单核多核核显都不比M1差)。一来希望能快点出,二来希望备货尽量充足一点,方不负大家这么久的期待。

最后让我们一同喊出那六个字母:______,______!

相关阅读尤娜Yuna:【评测】事不过三!华硕天选3锐龙版开箱测评尤娜Yuna:【评测】商务本还是全能本?联想ThinkBook14+开箱测评尤娜Yuna:【评测】12代酷睿标压 X OLED视界!华硕无双开箱测评尤娜Yuna:【评测】仅仅是马甲U吗?惠普战66五代开箱测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