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武器巡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a380有多少机组人员参与 世界武器巡展

世界武器巡展

2024-04-22 13: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贝里耶夫A-50是苏联基于伊尔-76运输机研发的机载预警和控制(AEW&C)飞机。它是为了替代图-126“莫斯”而研制的,于1978年首飞,1985年服役,前苏联共制造了32架。俄罗斯空军拥有25架A50及其他改进型飞机,在役19架,有1架坠毁,还有5架被封存。

为应付现代化空战,俄军已开始改进A50预警机,改进的同时还换装了网友称为紫茄子颜色的新涂装。

沃尔库塔苏维埃斯基空军基地的 A-50U预警机

2008年,俄空天军开始实施A-50预警机改进计划,旨在增强对低空、低速和隐身目标的探测能力。作为A-50的技术升级版,A-50U预警机于2011年首飞并交付俄空天军部队。A-50U预警机最大起飞重量达到210吨,最大平飞速度850公里/小时,可爬升至9千米高空,具备800公里范围内的目标探测能力,可开展不间断空中侦察6小时,有效作战范围达到7500公里。此外,A-50U还具备空中加油能力,可进一步提升空中作战巡航时间。

研发历程

1970年代初期,当时苏联装备的图-126预警机已经过时,需要进行升级换代。

图-126

早在1969年,苏联就决定研发新的雷达技术综合系统,该系统应该能够探测和跟踪地面附近高速低可探测空中目标。这项工作由莫斯科仪器制造科学研究所负责。至于载机平台,当时考虑了国内各航空设计局的不同产品,但最终选择了重型军用运输机伊尔-76。1973年,根据中央委员会和苏联部长会议的决定,新的预警机由Taganrog OKB-49(由A.K. Konstantinov领导)负责研发。

在Taganrog,Tu-126LL(A)飞行实验室安装了“Shmel”试验雷达技术系统。从1977年8月1日开始,进行了9次评估性飞行,然后将飞机移交给了Ramenskoye,在那里继续进行试验。

同年,Beriev设计局开始改装第一架伊尔-76,这项工作持续了大概有一年时间。新飞机(还没有雷达电子设备)改装自现有的伊尔-76型号,在1978年12月19日由V.P. Demianovsky率领的机组进行了首次飞行。这架新改装的飞机也成为了后来的测试平台。

1977年9月,第二架伊尔-76被移交给了Beriev设计局,第三架飞机于1981年3月30日前往Taganrog,改装工程在1983年10月完成。

1979年8月16日开始了国家联合试验和机上设备的地面测试。从1978年12月到1983年10月,三架伊尔-76在Taganrog被改装为A-50。

第一架A-50验证了飞行特性并测试了RTK系统,第二架测试了RTK和“Point”飞行导航系统,第三架测试了REP系统和特殊设备。主要的国家级试验于1980年至1985年间在Ahtubinsk的空军科学研究院进行。参加的委员会主席是空军元帅P.S. Kutakhov。根据参与者的回忆,每次A-50的试验飞行几乎占据了Ahtubinsk试验场的整个工作日,因为需要使用大量的设备、飞机和地面测量站来支持跟踪系统。

1987年,飞行实验室被改装为Tu-126 LL(2A)以测试现代化的“Shmel-2”雷达技术系统。飞机被移交给了空军科学研究院,在那里进行试飞,直到1990年10月,根据苏联部长会议的决定,该项目被终止。这架飞机于1992年被送往废品场。作为临时措施,一种过渡版本的飞机被创建,该飞机配备了现代化的“Shmel-M”复合系统,具有更远的目标探测距离和更广泛的目标跟踪能力。此外,这些A-50的雷达系统具有对抗敌方电子干扰的被动模式,且其CM速度由于元器件更新而增加了近2倍。

这种工作在厘米波段工作的雷达系统能够在200-400千米的范围内探测到大型空中目标,如战略轰炸机和预警机。在更短的距离内,有可能探测到战斗机和无人机,但探测距离会受到目标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和引擎排放信号的影响。在对A-50进行现代化更新之前,其雷达系统探测范围为150-250千米。在探测到目标后,雷达系统将使用自动跟踪系统跟踪目标并将数据传递到机组人员的信息显示系统中。

此外,A-50还配备了ECM系统,以对抗敌方电子干扰。

现代化升级(A-50У)

2003年,俄罗斯对现役A-50的现代化工作开始进行,包括对RTK和飞机本身的升级。全面升级工作于2008年展开,该飞机被命名为A-50U。工厂试验一直持续到2009年7月,联合试验在同年11月26日完成。

改进后的A-50U预警机有效解决了噪音干扰和超高频辐射问题,减轻了机身重量并提升了航程,采用的较低垂直尾翼显著提升了飞行稳定性。A-50U预警机的诞生,对于俄空天军构建空天一体防御体系、整合战场情报侦察和提升预警指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俄空天军已经装备了至少3架A-50U预警机,并计划对15架A-50预警机进行改进。

此外,A-50U预警机进一步提升了自动化指令传输和数据通信能力。与A-50相比,A-50U预警机采用全向旋转雷达天线罩,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同时对机载电子设备进行更新,进一步提升了情报处理、目标识别、无线电通信和卫星导航能力。A-50U预警机的作战任务包括探测和跟踪预定目标,保障战场指挥通信,调动各空中作战力量开展火力打击。对此,A-50U预警机采用模块化设计,重点改进信息化作战装备。A-50U预警机重点对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进行升级,采用先进计算机系统,座舱换装大屏幕液晶显示屏,进一步提升了自动化指令传输和数据通信能力。

A-100预警机

2017年11月18日,俄罗斯全新一代的A-100预警机完成了首飞。该机在伊尔-76运输机的基础上研发,装备全新研发的雷达系统。A-100是一款集情报、监视、侦察、预警以及指挥于一体的预警机,除了装备全新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作为主探测装置,还有全新的情报、电子战等子系统。在完成首飞之后,这架A-100预警机还会进行一系列试验试飞项目,预计到2020年前后进入批量生产并列装。据悉,俄计划装备40架左右A-100预警机。

基本数据机组人员:15人长度:49.59米翼展:50.5米高度:14.76米机翼面积:300平方米空重:75,0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70,000千克动力装置:4台Soloviev D-30KP涡扇发动机,每台推力117.68千牛性能最大飞行速度:900公里/小时航程:7,500公里最大飞行高度:12,000米其它“野蜂”高重复频率脉冲多普勒雷达“熊蜂-M”多普勒雷达(A-50U)设计理念

A-50可控制多达10架战斗机,1970年代初研制1984年服役,初期型装备的“野蜂”雷达为高重复频率脉冲多普勒,采用了S波段的发射机,发射功率20千瓦。雷达天线由平行开缝波导堆叠而成具较大外形尺寸,整体大小比美国E-2C预警机大甚多,性能上探测距离稍逊于E-2C预警机,但在地面信号反射背景下对目标的鉴定水平却要高出一筹。

A-50沿用了伊尔-76MD的总体布局和基本结构,外观上的最大变化是在机背上加装了预警雷达天线罩,同时在机体上增设了其他一些天线。该机的典型巡逻方式是在10000米高度按“8”字形航线飞行,两个航迹圆的圆心距离为100km。在以最大起飞重量起飞且不进行空中加油时,该机的战位巡逻时间可达4h(在距离基地1000km 处)或1.4h(在距离基地2000km处)。该机(除A-50U升级型外)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主要有:预警指挥系统探测距离短,多目标跟踪能力不足,实施自动截击引导的能力有限;任务系统重量过大,飞机不能满油起飞,空中加油探管实际不能使用,限制了飞机的战位巡逻时间;任务系统可靠性低;座舱内噪声过大、辐射较高,没有设置休息区等生活设施,不利于机上人员长时间执行任务等。

以下描述均针对该机与伊尔-76MD 的不同之处。

机体

在翼身结合段之后的机背上方加装了带有支撑结构的蘑菇形预警雷达天线罩,直径9~11m,最大厚度2m。天线罩的2个支架均带有防冰/ 除冰装置。翼身结合段前方的机背整流罩内装有卫星通信和卫星导航天线。用不透明的整流罩取代了机头处领航员的玻璃窗。背鳍前端设有1个冷却通风口。机尾有半球形的天线罩,取代了伊尔-76 机尾的炮塔。在主起落架舱整流罩后部、雷达天线罩正下方加装了辅助水平安定面(最初的原型机未安装),向外伸出2.3m。

动力装置

与伊尔-76MD 相同。空中受油探管是标准配置,安装在驾驶舱风挡前方。但A-50 和A-50U 的空中受油能力很差,使得许多飞机都将受油探管拆除。

座舱

沿用了伊尔-76MD 的五人制飞行机组(驾驶员、副驾驶员、飞行工程师、导航员和无线电操作员)。驾驶舱之后的座舱中有10名任务操作员,其中包括3名传感器操作员和4名截击引导员,其余3名为电子战操作员和通信操作员。驾驶舱窗板上镀膜,以防飞行机组人员受到辐射伤害。A-50U 升级型在机舱后部增设了休息区和茶点柜。

任务系统

配装“熊蜂” 预警指挥系统, 能够同时跟踪50~60个(A-50) 或100~150个(A-50U)目标,并可为10 批(A-50)或15 批(A-50U)战斗机提供截击引导。A-50U的“熊蜂”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通信系统

包括卫星通信设备及高频、甚高频/ 超高频通信设备,其中甚高频/ 超高频数据通信的范围可达350km,高频数据通信的范围可达2000km,更远的距离上则使用卫星通信。

预警雷达/ 敌我识别系统

采用工作在E/F 波段的三坐标脉冲多普勒预警雷达,采用缝隙阵列天线,通过与天线罩一起旋转实现全向覆盖(转速为6r/min),俯仰方向采用电扫描,扫描角为±20°。雷达系统可显示全部空中目标的距离、方位和高度等参数,具有动目标指示、无源探测等工作方式,对米格-21 战斗机一类目标的发现距离为230km,对舰船的发现距离为400km。敌我识别装置集成在雷达天线上。

自防御系统

由雷达告警接收机、LO-82 导弹逼近告警装置和箔条/ 曳光弹投放装置组成,其中箔条/ 曳光弹投放装置布置在后机身两侧、主起落架舱后方,每个装有96 枚干扰弹。俄罗斯还在为该机研制电子对抗吊舱(吊挂在翼尖)和新的红外告警系统,其中后一系统将具有远程警戒能力,可在飞机飞行高度大于10000m 时探测到1000km 以内的弹道导弹发射。

任务操作员工作站

采用彩色阴极射线管显示器。空中目标在工作站的显示器上分为“敌机”、“友机”、“未识别”三类显示,并可显示“友机”的呼号、油量、速度、高度和航向等信息。

其他

机上还装有电子支援系统和综合导航系统。

衍生型号A-50 基本型

装备“熊蜂” 1 预警指挥系统。苏联从1984年1月开始计划对其进行升级改进,改型机可能编号为A-50M。按当时的计划,改型机将换装“熊蜂”2 预警指挥系统。1984年年底制造出了改型机的全尺寸模型,并在1987年前后将“熊蜂”2 系统装在1架图-126 试验机上进行试飞,随后开始了首架原型机的改装工作,但因苏联解体导致资金缺乏而未能完成,该项目也被取消。

A-50U

A-50 的现代化改进型,有时也被称为A-50M。1995年在莫斯科航展上对外公开。换装了“织女星”无线电工程股份公司的“熊蜂” 1M 或“熊蜂”2 预警指挥系统。在外观上与A-50 的主要区别是其后机身较低处有1个小的水泡形整流罩。

A-50U 升级型

2008年1月,俄罗斯空军正式启动了A-50/A-50U 机队延寿项目,旨在使该机的服役寿命至少延长至2025年。该项目同时对飞机进行了升级改进,重点是提高任务系统的性能,同时减轻其重量以增大飞机的航程。新的任务系统可能是“熊蜂”2 或其改进型,重点提高了探测威力、多目标跟踪能力和截击引导能力,大幅度减轻了重量、降低了功耗、缩小了体积和提高了可靠性,其中雷达信息处理设备总重由原来的数吨降低至200kg 左右,使飞机能够装载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