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1突变促进胶质母细胞瘤上皮间质转化和化疗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NF1蛋白功能 NF1突变促进胶质母细胞瘤上皮间质转化和化疗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NF1突变促进胶质母细胞瘤上皮间质转化和化疗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2024-06-03 15: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

目的:  目前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病理分级主要依赖病理形态学。然而,组织特征相同或相似的GBM往往具有不同的分子遗传学背景,这导致分级相同的个体间预后差异较大。这提示我们,患者自身的分子特征在指导治疗、评估疗效和预测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代谢重编程常常发生在肿瘤细胞中,糖酵解增强会促进细胞生长和侵袭迁移,降低肿瘤细胞的化疗敏感性。在GBM四个分子亚型中,间质型GBM常伴有NF1基因的突变。NF1作为肿瘤抑癌基因,突变后下调其编码的神经纤维瘤蛋白,进而激活RAS-RAF-MAPK信号通路促进肿瘤增殖和转移。然而,对NF1基因突变的GBM细胞能量代谢模式的调控作用及对HDAC6抑制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尚不清楚。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探索NF1基因突变如何重塑GBM细胞能量代谢模式,及揭示NF1基因突变提高GBM对HDAC6抑制剂化疗敏感性的分子机制,为精准化疗提供新靶点和新策略。  方法:  1.首先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中国脑胶质瘤图谱(Chinese Glioma Genome Atlas,CGGA)数据库分析NF1基因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跟患者的预后情况;收集不同级别的胶质瘤患者的病理标本,用qPCR方法检测胶质瘤组织中NF1mRNA的表达;  2.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U251细胞NF1基因,通过挑选单克隆,建立NF1稳定敲除的U251细胞株。同时,构建NF1基因敲低的慢病毒载体,转染U251和U87细胞,建立稳定敲低表达的GBM细胞系以模拟NF1基因突变细胞;  3.通过能量代谢组学检测NF1基因突变和野生型U251差异表达的代谢产物。经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NF1敲除引起显著变化的通路。利用葡萄糖和乳酸检测试剂盒检测NF1基因敲除之后细胞培养基中葡萄糖和乳酸的变化;  4.利用CP96实时无标记细胞生长分析仪来检测NF1敲低组和GBM对照组细胞增殖情况;通过划痕愈合实验以及Transwell小室实验,研究NF1敲低对GBM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的变化;  5.线粒体形态和功能检测:利用mitorTrack线粒体染料进行染色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的改变;用DCFH-DA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氧;JC-1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用ATP检测试剂盒检测ATP产生情况;  6.能量代谢的检测:利用Seahorse XF24细胞外流量分析仪检测NF1敲低对GBM细胞糖酵解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影响;用WB和qPCR检测糖酵解相关蛋白(GLUT-1、HK2、PKM2、LDHA、HIF1a)和线粒体相关蛋白(ND1、SDHB、UQCRC2、MTCO2、ATP5A)的表达;  7.蛋白相互作用检测: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F1分别和MFN1和p53的共定位;利用蛋白质免疫共沉淀验证其NF1分别和MFN1和p53蛋白的相互作用;  8.细胞凋亡检测:HDAC6抑制剂(Tubastatin A和CAY10603)分别诱导NF1敲低和对照组的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HDAC6抑制剂对GBM细胞凋亡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凋亡通路蛋白(Cleaved-caspase3、Bax、Bcl-2)的表达;  9.动物实验:基于小动物脑立体定位仪,采用显微注射技术,结合小鼠脑图谱,向裸鼠大脑基底节区注射U87-Luc细胞,构建胶质瘤原位移植瘤模型。腹腔注射HDAC6抑制剂(Tubstanin A)后,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和核磁扫描观察对NF1敲低对GBM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最后利用HE染色观察原位移植瘤的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检测各组中Ki-67的表达情况。  结果:  1.对TCGA和CGGA数据库的胶质瘤组织和正常样本的转录组数据分析显示,NF1mRNA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且NF1mRNA的表达跟胶质瘤的级别呈负相关。同时,NF1可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因子评价患者的预后,NF1表达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好(p<0.0001)。qPCR亦证明在胶质瘤组织中NF1表达显著降低(p<0.05)。  2.对NF1敲低的U251细胞能量代谢组学分析显示,NF1基因敲除差异的能量代谢物主要与糖酵解、嘧啶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的代谢等密切相关,且呈负相关。  3.CP96实时无标记细胞生长分析仪、划痕愈合实验以及Transwell实验表明,NF1敲低抑制了GBM细胞增殖,且促进了GBM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检测发现NF1敲低之后表皮标记物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间充质标记物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NF1基因敲低促进GBM细胞EMT的发生。  4.利用DCFH-DA、JC-1和ATP检测试剂盒发现NF1敲低之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增加;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线粒体ATP的产生减少(p<0.05)。  5.利用Seahorse XF24细胞外流量分析仪检测发现,NF1敲低的GBM细胞中糖酵解能力增强,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水平降低。且WB结果显示,NF1基因敲低促进了AKT和mTOR的磷酸化,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LDHA、C-Myc、HIF1a和PKM2蛋白的表达。降低了ND1、SDHB和UQCRC2蛋白的表达。  6.透射电镜我们观察到,NF1基因敲除促进了线粒体的分裂;蛋白质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显示,NF1通过调节MFN1的表达抑制线粒体的分裂,MFN1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促进其降解。  7.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发现,HDAC6在GBM组织中表达升高,且与NF1表达呈负相关;同时我们发现,NF1基因敲除增强了GBM细胞对HDAC6抑制剂(Tubastatin A和CAY10603)的化疗敏感性,并通过增强p53K120AC、p53K382AC和p53K370AC的表达促进了其凋亡。Co-IP结果展示,NF1与p53存在相互直接作用。  8.通过体内实验发现,HDAC6抑制剂(Tubastatin A)在体内能够显著抑制原位移植瘤的生长,且对NF1敲低组更明显(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ubastatin A处理的NF1敲低组Ki-67表达更低(p<0.05)。  结论:  1.NF1在GBM中表达显著降低跟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可作为GBM患者的预后标志物。  2.NF1基因可能与促进GBM细胞侵袭、迁移和EMT的发生相关。  3.NF1基因突变,通过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GBM细胞的有氧糖酵解,通过靶向调控MFN1蛋白促进线粒体的分裂,抑制了线粒体氧化磷酸化。NF1的突变可能通过增强有氧糖酵解和线粒体的分裂促进GBM细胞EMT的发生。  4.HDAC6抑制剂(Tubastatin A和CAY10603)能够抑制GBM细胞增殖且通过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促进其凋亡。  5.HDAC6抑制剂通过靶向抑制HDAC6活性和稳定p53赖氨酸382、120和370残基乙酰化水平提高了NF1基因敲除的GBM细胞对HDAC6抑制剂的化疗敏感性。

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