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揭秘:聊城手表厂的兴衰历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JMF手表厂 历史揭秘:聊城手表厂的兴衰历程

历史揭秘:聊城手表厂的兴衰历程

2024-07-09 14: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聊城手表厂生产的船用钟1988年

现役船钟

1978年,聊城手表厂生产的104和108 海军船钟,荣获全国科技大会奖,据原聊城手表厂车间主任马学军说:“船用时钟,盘子大小。我们厂当时生产的船用时钟是专供海军船舰使用的。获奖后,厂长在全厂职工大会上宣布了这个消息,大家都很振奋。”

原来的船钟拆解

关于聊城手表厂生产的104船钟的机密档案

聊城手表厂的前身是烟台钟表厂第六分厂,1967年,第六分厂(原来是军工车间,后改称第六分厂)整体搬迁到聊城,更名为“烟台钟表厂聊城分厂”。

那时候的手表宣传,当时已经是很高大上了。与现在的宣传设计不能相比。

烟台钟表厂聊城分厂迁至聊城的同时,山东省轻工业机械厂在聊城建立分厂,后改名为山东省第二轻工机械厂。当时,聊城地委行署对烟台钟表厂第六分厂迁至聊城极为重视,把新建的行署大院让给烟台钟表厂聊城分厂。

根据形势和社会发展需要,1969年,烟台钟表厂聊城分厂开始试制手表;1970年,第一块手表试制成功,取名“向阳牌”;1975年,手表正式批量投产,改名“泰山牌”。当时,一轻部非常重视工厂的发展。生产手表的设备全部为瑞士进口,共需投入几千万美元;手表齿轮和齿轴等零件的原材料是钢棒,但当时中国几乎没有这种材料,也需进口。在外汇紧张的情况下,一轻部积极协调争取,在工厂投产手表的初始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时候的手表材质真材实料,杠杠的!哪像现在尔虞我诈的一些厂家生产的垃圾。

上世纪七十年代,厂内生产的主要产品转型为手表以后,厂名更改为“聊城手表厂”。

1975年至1985年这十年,应该说是聊城手表厂发展的鼎盛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手表生产按照国家指令计划进行,不考虑社会实际需求,产品供不应求。“百姓买表要凭‘表票’,很多人托人找关系才能买到几块手表。那个年代,聊城手表厂每个车间每月只能分配到五张“表票”。

聊城手表厂生产的“泰山牌”手表。

聊城手表厂每个车间每月只能分配到五张"表票"。

在这个鼎盛期,一年下来,手表的最高产量超过百万只,年上交利税高达1700万元,成为当时本地税收的主要来源。聊城手表厂成为当时聊城名副其实的“明星企业”,工人们都以在该厂工作为荣。

当时泰山手表的报纸宣传。

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聊城手表厂计划经济的经营模式仍然根深蒂固,在发展上没能尽快适应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其内部管理体制落后,没有完全克服国有企业的一些弊端,技术改造步伐迟缓,产品定位跟不上市场发展趋势。所以,该厂很快就被残酷无情的市场打败,最终破产。

保存完好的泰山手表。

聊城手表厂后来变成了中国轻骑集团聊城手表厂,再后来,工厂所在地被开发,光岳宾馆对面的一片住宅小区代替了当年繁华的聊城手表厂。

几十年间,从鼎盛到衰落,聊城手表厂见证了国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深刻变革,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

用不了几年,现存的这几座聊城手表厂,也将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岁月荏苒,看似坚挺的楼房,也成了危房。

曾经辉煌,曾经让人艳羡不已,现在已成追忆。

逼仄的小胡同里,曾经有多少人在这里穿行。

除了回忆,还是回忆…………

现在看来粗陋的房屋,当年是多少人追求的梦想啊!

倏然,仿佛被带回到了二十多年前。视觉的力量,真的很强大。

(聊城晚报 刘东坡整理 刘江 夏晋瑾对文字有贡献)

请关注:

分享到:

相关阅读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