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征途:文化融合是关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IBM联想并购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征途:文化融合是关键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征途:文化融合是关键

2024-06-13 13: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收购IBM之后,联想在很长的时间都经历着Culture Shock(文化冲击)。”在11月21~22日三亚举行的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乔健回顾道。

2014年以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企业并购案例进一步增加,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到201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总案例数为2018起,其中跨国并购案例数为1817宗,占总案例数90%。

这些案例带动中国产业发展,87%的中国企业通过横向并购形成规模经济,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5%的企业通过纵向并购完善上下游产业链,获得品牌或技术并进入高端市场。8%的企业通过混合并购整合全球资源。

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捷径。然而并购之后团队的文化融合是决定并购是否能最终成功的关键因素,需要企业付出耐心的漫长过程。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缺少复合型高管人才,是制约企业实现国际化的重要因素。“现在企业运用的大部分是一些留学生,说到底还是中国人,高管团队应该聘请一些本土的人或者华裔,对市场了解更深入。”

理解主导合并“走出去”成功率

在跨国并购中,企业之间的文化融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中国美国商会主席Mark Duval表示:“从任何的伙伴关系角度来看,两个不同的组织架构试图互相理解、应对相互差别、进行更好的合并、进行计划的实施,这些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如果一个是中国公司、一个是美国公司,就更复杂。”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往往面临文化和语言的障碍以及文化认同障碍,这些都能左右企业的兼并是否能够最终成功。

普华永道战略合伙人John Jullens认为中国公司要想在全球价值链中取得更好的地位、在价值链终端实现更好的成功,必须要从思想上转变,要了解当前的情况、市场地位,适应海外环境。“文化的整合不成功会造成冲突”。

除此之外,企业本土化过程中也必须要适应当地法律法规。

企业必须要非常好地了解当地的劳工法律。中英商业委员会首席执行官Stephen Phillips认为这些因素加起来甚至比文化更加重要。“有些中国企业在英国投资犯了一些错误。企业不知道英国投资的复杂环境,与当地银行以及法律机构进行接触,最好找了解相关体系的机构提供咨询。”

人才挑战

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企业面临的首要挑战是人才的挑战。史宾沙管理顾问咨询公司大中华区董事张洋将人才挑战分为两个方面:企业走出去的时候,如何在企业内部选择和识别最适合国际化的人才、大量聘用的本地化的人才、尤其是高管人才,如何让他们在自有平台上充分发挥才能,并且能够有机融入这个企业的文化。

对于外派高管,张洋指出企业要有效管理他们的期望值,合理设计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通道。

展开全文

由于中西方企业具有较大的文化差异,企业需要了解自身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选择高管时要找共同点、文化结合点,才能使管理既符合个人领导风格、又有文化黏性。

联想目前在印度以及俄罗斯沿用当地团队,对于本地化团队文化融入,乔健深有体会:“在印度出差的时候,发现虽然团队不同,但是他们说出来的话翻译过来给国内的团队说出来是一样的。”

用适合的人,是联想对于人才的唯一标准。从并购IBM开始,联想并购版图不断扩大,从NEC到摩托罗拉,从PC端逐渐走向移动端,运用“跳板”一步步走向国际化。

现在看来,联想“国际化”模式是成功的,但一开始也走过不少弯路。

最初的联想团队20人高管对英语一窍不通,在最初收购IBM之后,与美国团队谈判中常常产生误解。乔健笑言,两个团队当时只能通过同传耳机交流,中国高管在会上常常不说话,而美国高管则是一直在说话。“美国人会觉得中国人一定有什么事情是under the table(暗地操作),中国人会觉得美国人非常爱说,但是说话一点观点都没有就是为了说话而说话。”

交流不顺畅引起了双方的误解:“最开始交流非常痛苦,美国人开会是"会前会",达成共识了才拿到会上讨论,而他们会觉得中国人是"会后会",会上什么都不说,同意不同意都是会后再去说。”

与IBM整合半年之后,联想高层做出决定,将公司官方语言定为英文。

“成功的国际化的高管,其至关重要的能力是跨文化的灵活性,而这是不可量化的。”张洋说道。

具备这种能力的高管通常具备几个特征:一是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开放的心态,喜欢迎接新事物,学习能力比较强;二是勇于挑战新领域、挑战自己,勇于走出自己的束缚;三是自我认知意识强,文化适应性强;四是对不同文化的知识的掌握会比较主动、深入和广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