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学五线谱」14. 大调音阶6:升F、降G、降A、降B大调音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F大调音阶图谱五线谱 「从0学五线谱」14. 大调音阶6:升F、降G、降A、降B大调音阶

「从0学五线谱」14. 大调音阶6:升F、降G、降A、降B大调音阶

2024-06-29 18: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0学五线谱」14. 大调音阶6:升F、降G、降A、降B大调音阶

吉他与长笛

|

2019-12-20 21:31:08

0

本期是我们漫长的大调推导的最后一部分,本期我们将在之前总结规律的基础上,多角度来推导剩余的变化音大调。

大调音阶规律回顾:

1)基本推导法(参阅:「从0学五线谱」9. 大调音阶1:音阶推导方法、C、D大调音阶):根据各音级间音程关系,大调为“全全半全全全半”来推导;

2)移调推导法(参阅:「从0学五线谱」12. 大调音阶4:移调推导音阶、升C、降D大调音阶):根据已知大调音阶,整体移调直接得到音节;

3)升降号规律(参阅:「从0学五线谱」13. 大调音阶5:重升、重降号、升降号转化规律):等音高而不同名的大调(如升C和降D),升降号之和为12。升半音升号+7,降号-7,降半音降号+7,升号-7。(降号可以视为负数,升号可以视为整数,超过12折算为12的余数)

如:如果从C大调移调到G大调,应该是升7个半音,所以+49,除以12余1,所以G大调有1个升号;从G大调移调到E大调,降3个半音,所以1-21=-20,除以12余-8,相当于8个降号(降F大调),显然此时用升号更简单,所以E大调有12-8=4个升号。

10. 升F/降G大调

根据移调升降号规律,F大调移到升F大调需要升半音,所以-1+7=6,升F大调应该有6个升号,那么对应降G大调则有12-6=6个降号,所以6升6降,数量相同,因此这两个大调读谱的困难度应该相当,使用频度也相当,所以都需要掌握。

F大调是有一个降号(降B)的调,G大调是有一个升号(升F)的调,那么如果整体升半音或降半音,势必另外六个音都将带上变音记号。例如F大调音阶为:F-G-A-降B-C-D-E-F,那么升F大调的音阶就除了B为本位音,其它都有升号,即:升F-升G-升A-B-升C-升D-升E-升F;然后换一种写法,用降号来写就得到同音高的降G大调:降G-降A-降B-降C-降D-降E-F-降G。

图1 升F/降G大调音阶

图1 升F/降G大调音阶

11. 降A大调

与降A大调相对的是升G大调,但我们标题直接去掉了升G大调,这是因为G大调如果升半音到升G大调,那么升G大调理论上就有1+7=8个升号,显然没有12-8=4个降号的降A大调来得间接,所以我们自然降A大调使用得更多。

先写出A大调音阶:A-B-升C-D-E-升F-升G-A,然后整体降半音,不改变音名,则升号被还原,本位音带降号,就变成:降A-降B-C-降D-降E-F-G-降A,所以降A大调有4个降音,分别是:降A、降B、降D和降E。

显然4降号比8升号要容易理解,因此实际使用时,降A大调出现频率比升G大调要高得多。

图2 降A大调音阶

图2 降A大调音阶

12. 降B大调

同理,如果用A大调升半音得到升A大调,那么升A大调理论上就有3+7=10个升号,显然升号过多,而由B大调降半音得到降B大调,那么降B大调理论上就有5-7=-2,即2个降号,所以显然简洁得多。

话说2升号的D大调我们在大调第1期就推导出了,没想到2降号却藏在最后一个变化音上!

我们先写出B大调的音阶:B-升C-升D-E-升F-升G-升A-B,然后整体降半音,不改变音名,则变为:降B-C-D-降E-F-G-A-降B,所以降B大调是一个带有2个降音的大调,即降B和降E。

图3 降B大调音阶

图3 降B大调音阶

至此,我们终于把12个半音开始的大调全部推导完毕,并且解释了像升C和降D这样同音不同名的大调区别,升C大调升了7个音,音高上本质就相当于D大调降了5个音,所以除非有特殊音乐意义,我们一般采用变音号少的调来记谱,即不超过6个升降号的大调进行记谱,我们把它按升降号数量排序如下(读者可以先自行排序,然后与小编核对结果):

图4 大调音阶表

图4 大调音阶表

由此,6升~6降的12个大调我们全部集齐!我们初看可以发现升号调基本集中在本位音大调,降号调主要集中在变化音大调,所以这说明本位音和变化音几乎同样重要,而升降号似乎也存在着某些规律,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下期继续!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到:

0

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