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坚决守牢防汛安全底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CSO调蓄池 【特别报道】坚决守牢防汛安全底线

【特别报道】坚决守牢防汛安全底线

2023-09-16 15: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者按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我省部分地区降水增加,防汛形势严峻复杂。  防汛事关重大,责任重于泰山。今年以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家防总有关要求,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提前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全方位提升灾害防御能力,坚决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四不”目标,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贯通雨情、水情、险情、灾情“四情”防御,坚持问题导向,全面落实各项防范措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防汛关键期各项工作,坚决守牢防汛安全底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日,本报记者赴防汛相关部门、重点水库、省内河流重点河段、在建工程等地进行了采访。

当好气象防灾减灾“消息树”

  “14时,受西风槽东移影响,一条飑线正向山西西部推进。”7月20日,山西省气象台值班室内,首席预报员袁怀亭和同事王晓丽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在一张张卫星云图、一个个气象数据中捕捉天气的细微变化。  “今年,受极地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输送通道受阻,冷暖空气交汇相对较弱的影响,6月以来,我省降水除运城接近常年同期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都较常年同期偏少,且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多局地强对流天气。我们必须把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和短临预警做好做精,切实发挥气象预警的先导作用。”省气象台台长武永利介绍。  气象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目前,我省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天气形势多变,强对流天气开始增多。省气象局聚焦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压实气象服务责任,强化递进式、渐进式、滚动式预报预警服务,及时向党政主要领导及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重要气象报告》,第一时间与防汛抗旱部门开展会商研判,向应急责任人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各级气象部门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不间断分析天气形势,开展滚动监测预警,做到及时研判、靠前指挥、全员上岗、有效处置,切实发挥气象预警的先导作用。省气象局局长胡博表示:“为当好气象防灾减灾的‘消息树’,让气象预警信息跑在灾害性天气前面,我们强化了直达党政领导的信息报告机制和临灾‘叫应’机制,对于高级别预警要及时、果断‘叫应’;加强了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充分考虑降雨叠加效应,做好对城市运行、农业、交通运输等的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  同时,全省气象部门还要紧盯重点领域及高风险、高敏感区域,加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滚动做好高温干旱、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和短临预警。并利用各种技术强化面向公众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切实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和防汛安全提供优质气象保障。  “根据最新模式预报和实况监测,预计20日下午到21日前半夜,忻州西部、朔州、吕梁、太原、晋中、临汾、运城、长治、晋城等地的部分地区会有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预计21日东部部分地区还有强对流天气。这个可以发送到预警中心了。”袁怀亭将签字确认的信息递给助手,就又开始了新的忙碌。

张丽媛 武雅丽

地质灾害防治有了“千里眼”

  “山西是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实验省份。目前,全省共建设监测预警实验点2283处,安装监测设备1.73万台套,监测预警数据省部同步。”7月19日,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中心的工作人员认真介绍着我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情况,记者随意说了几个监测预警实验点的名字,随着点击鼠标声音,这些点位的实时数据便呈现在电子大屏幕上。  我省境内沟壑纵横,梁峁连绵,为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落差大,自然地质条件脆弱,地质灾害隐患点多、涉及面广,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艰巨。面对“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的到来,该中心加强人员值守,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及时预警,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各类地灾防治信息。  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中心主任刘瑾介绍:“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及应急平台于2017年建成投入使用,省、市、县各级用户都可以共享使用,各个监测预警点的数据如发生异常,将触发报警,系统会自动发短信给相关责任人,通知其现场查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从手工预报到建成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系统,再到完成精细化预警升级,近年来,我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已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负责人郭建立说:“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也是预防地质灾害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中心建成了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及可视化会商系统,每逢汛期,就会同山西省气象台开展全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预警灾种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有了“千里眼”,胜似十万兵。2021年6月至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共发送黄色以上等级预警短信119万多条,预警短信发送对象为隐患点监测人员、县乡村防灾责任人、监测预警实施单位等。两年多来,先后成功预警了2023年5月6日的长治市沁源县学孟村东北滑坡、2022年9月25日的吕梁市中阳县邢家塔移民村滑坡、2021年10月6日的临汾市蒲县蒲城镇昕水湾花苑小区崩塌、2021年7月22日的晋城市陵川县礼义镇大义井滑坡等40多处地质灾害,紧急转移撤离人员1790人,有效避免人员伤亡742人。

李全宏

紧盯重点 守住水旱灾害防御目标

  7月17日7时,襄汾县南贾镇上鲁村汾河岸边,柴庄水文站职工薛炜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看水位、测流、定线、整编、分析……薛炜用电脑分析水情信息后及时向临汾市水文水资源勘测站汇报。“水文站是第一手水文数据的获得者,每组数据显示着河流的实时‘体征’,测报数据对下游防洪减灾、水利工程和水量调度做服务,容不得一丝懈怠。”薛炜说,“水文站每天8时准时上报水情信息,365天风雨无阻,汛期监测和汇报的频次达一小时一次,有时甚至更短。进入汛期,我和我的同事们24小时坚守岗位。”  汾河水库作为省城太原第一道防洪屏障,防汛安全尤为重要。在水库调度值班室,工作人员关注天气预报和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全面查询水库上游流域雨情信息,检索防洪预报准确信息;工作台上,备齐了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及批复文件和防洪抢险应急预案及上报文件等技术措施,全面指导水库防洪运用工作;在视频监控大屏上,闸门设备待机备汛,坝下河道已加固疏浚,全体员工集体清理大坝背水坡杂草,加强工程隐患和薄弱部位巡查,确保水库防洪运用安全。“自7月中旬以来,水库全体员工已进入防汛关键期的战备状态,24小时值守岗位,各司其职、恪尽职守,确保安全度汛。”山西汾河水库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元贞说。  当前,我省已经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7月13日,省水利厅召开防汛调度专题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对防汛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部署“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水旱灾害防御各项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做好防大汛、抗大洪各项准备,牢牢守住水旱灾害防御目标。  “目前,防汛的重点工作要突出中小河流洪水防御,重点关注不达标堤防段,紧盯穿堤建筑物,加密巡查频次,及时发布河道洪水预警,科学有序防范应对;要突出水库和淤地坝防御,全面检查水库溢洪道、放水设施等关键部位及防护措施,严格落实淤地坝巡查管护措施;要突出山洪灾害防御,紧盯山洪灾害重点防御区和强降雨重合区,滚动做好预报预警,转移群众要及时、坚决、果断,做到应急有响应、撤避有线路、避险有场所、转移要安全;要突出在建工程防御,严格落实在建工程施工度汛措施,加密巡查频次,合理安排工期,确保度汛安全;要突出防汛抗旱两手抓,确保城乡及农村生活供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侯建强说。

范珍

提前谋划 筑实汛期每一道防线

  7月6日,我省在晋中市榆次区田家湾水库区域开展防汛综合应急演练,旨在有效检验防汛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进一步强化应急机制、锤炼救援队伍,提高全省防汛抢险救援实战能力。  今年以来,我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防总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防汛工作的决策部署,层层压实防汛抗旱责任,精心组织完善预案,细致排查整治风险隐患,扎实开展防汛应急演练,全力做好洪涝灾害防范,省防指落实了全省22个重点防洪城市、45个重点防洪县城、611座水库和黄河、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等重点河道堤防的防汛行政责任人,形成了紧密有力的防汛抗旱责任体系。  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提前谋划,全面安排。今年以来,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先后印发了《2023年全省防汛抗旱工作要点》《关于做好2023年防汛备汛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汛抗旱风险隐患排查整改的通知》等,从防汛责任落实、防汛备汛准备、隐患排查整改、水库安全度汛、人员转移避险、黄河调水调沙等多个方面作出部署。  我省紧抓防汛备汛关键期,加强汛前检查和风险隐患排查工作。自今年3月份起,各地和省直有关部门相继开展了汛前检查和督查工作。截至汛前,省市县三级共排查整改各类风险隐患877处,从源头上有效化解防汛安全隐患。入汛后,把防汛抗旱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列为重点工作,切实摸清防汛安全风险,对重点隐患问题逐一建立整改清单,逐一进行销号管理,从源头上防范化解洪涝灾害重大风险。  我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基层预案响应不及时、措施不具体等问题,及时组织市县修订完善了各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各地各部门坚持平战结合,结合防汛实际开展应急演练、业务培训。截至汛前,省市县三级共组织防汛业务培训1263次,培训140327人;各级各部门开展防汛演练887次、参演人数103567人。  与此同时,我省加快补齐短板,做好应急准备。及时开展防洪工程设施水毁修复,13座水库、276处堤防、39处护岸在6月底前已全部修复。强化部门联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坚持“人防+技防”并重,突出群测群防,完善专业队伍驻守制度,累计对223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了监测预警设备,切实提高监测效率和精度。

张毅

“海绵”建设 让城市防洪更有韧性

  7月15日,长治市主城区石子河南岸调蓄池旁,工人们正在给新铺设的草皮浇水。这个长治“海绵城市”的重点工程,主要包括了工艺结构、通风除臭、进水井、管道等诸多建设内容,于去年12月底主体竣工,今年4月底完成设备安装,日前刚刚结束池体上部的“海绵”园林景观造型建设。  “它就像一个大池塘,下雨时将过量的雨水收集起来,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通过污水管网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再排入河道,而洁净的雨水可以直接排入河道。”长治市排水事务中心副主任李亚敏告诉记者,“作为长治‘海绵城市’建设的配套设施,这里将为雨季城市安全度汛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长治市主城区目前已建成2个调蓄池,石子河南岸这个新建成的容量为1万立方米。另一个位于石子河北岸,调蓄池容量为13000立方米,在“七下八上”防汛应急的关键期,它们与当地近年来持续建成的各类“海绵”设施,一道筑起抵御城市内涝的铜墙铁壁。  自2016年启动“海绵城市”建设以来,长治市启动实施“三河一渠”综合整治工程、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等项目,建成浊漳河南源北寨上游人工湿地,完成主城区和长北污水厂地表三项V类提标改造,围绕漳泽湖水质改善和生态环境提升,重点开展上游县区源头治理、企业排污治理达标、主城区厂网河(湖)工程、湿地水体治理、漳泽湖沿岸塌陷治理五大工程,建设雨水泵站、CSO调蓄池、调蓄湖,城市易涝点基本消除。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长治的脚步从未停歇。今年4月,主城区经六支路“海绵化”改造开工;5月,城南生态苑“海绵化”升级改造完工,成为长治第一个融入“海绵理念”的公园;6月,延安南路、潞阳门路、长邯路、府西路陆续进入完工或施工阶段。  眼下,针对境内太焦铁路沿线下穿7座立交桥,普遍存在汛期排水不畅的情况,长治市持续展开内涝整治。7月18日,捉马大街、北环路两条道路下正在各新建一条雨水主管道,从立交桥到长北干线,专门收集桥下积水,原单立篦雨水口改建为双平篦雨水口或联合式双篦雨水口,加大对地面水的收水能力。同时,通过在两侧引桥高点设置横截沟,立交桥低点重建两道排水沟,减少了桥下的汇水量。  长治市住建局总工程师孙维全表示,作为全国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长治市坚持源头控制、过程转输、末端系统治理,全力推进实施生态修复、防洪排涝、水环境治理、水资源利用、城市更新、工业基地建设六大类49个工程项目,把“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生态功能修复、居住社区建设等工作,提高了水资源涵养、蓄积、净化功能,也让城市防涝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