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音节重叠式AABB与ABAB的语义考察及教学建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ABAB重叠词语总结工作 双音节重叠式AABB与ABAB的语义考察及教学建议

双音节重叠式AABB与ABAB的语义考察及教学建议

2023-10-31 23: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双音节重叠式AABB与ABAB的语义考察及教学建议Semantic Investigation and Teaching Suggestion of Dissyllable Overlapping AABB and ABAB DOI: 10.12677/ML.2023.118440, PDF , HTML, XML,  被引量 下载: 43  浏览: 490  作者: 张羽畅: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双音节重叠式;形容词和动词;语义考察;教学建议;Dissyllable Overlapping; Adjectives and Verbs; Semantic Investigation; Teaching Suggestion 摘要: 重叠式作为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法形式,具有增强语言效果、丰富语言表达的功能,双音节重叠式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在汉语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形容词和动词重叠形式众多、语义复杂,既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也是汉语学习者的难点。历来有众多学者从汉语本体的角度对双音节重叠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研究却不够丰富且存在分歧。本文以双音节重叠式的本体研究为理论依据,从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中搜集语料,对双音节重叠式AABB与ABAB进行语义考察,从而提出有助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活动的相关建议。 Abstract: As a common grammatical form in Chinese, overlapping has the function of enhancing language effect and enriching language expression. The dissyllable overlapping is common in daily life and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ese. Due to the numerous overlapping forms and complex semantics of adjectives and verbs, they are not only the focu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but also the difficulty for Chinese learners. Many scholars have conducted in-depth studies on disyllabic overlapp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ontology, but there are insufficient and divergent studies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ontological study of dissyllable overlapping, corpus collected from BCC corpus of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emantics of dissyllable overlapping AABB and ABAB, so as to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文章引用:张羽畅. 双音节重叠式AABB与ABAB的语义考察及教学建议[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8): 3245-3249.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8440

1. 引言

人类语言中尤其是亚太地区的一些语系中,普遍存在着复杂的重叠现象。这种重叠现象不仅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也是汉语学习者的难点。其中,双音节重叠式AABB与ABAB由于存在相似之处,常常被用作比较。本文通过对双音节重叠式的语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提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相关建议,帮助汉语学习者更加准确地掌握知识。

2. 双音节动词重叠式ABAB和AABB的语义考察

朱德熙(1956)在《语法讲义》中归纳了双音节动词重叠式的基本形式,大多分为ABAB式和AABB式,例如“研究–研究研究”、“调整–调整调整”、“蹦跳–蹦蹦跳跳”、“躲藏–躲躲藏藏”等。下面我们分别对两种重叠式结构展开探讨。

2.1. ABAB重叠式

双音节动词重叠式ABAB是由两个双音节AB动词重叠后得到的,重叠后的词性依旧是动词。因此,要想正确地了解双音节动词重叠式ABAB的结构,就必须准确分析双音节动词基式AB的结构。对此,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1.1. 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 [1] 。这里的双音节动词中AB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所以属于单纯词。这类动词有:“徘徊–徘徊徘徊”、“巴结–巴结巴结”等。例句:

如果他真的是你伯父,你还得设法巴结巴结他,说不定他会帮你的忙。(BCC语料库)

2.1.2. 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1] 。这里的双音节动词AB是由A、B两个语素构成的,A、B都是成词语素。在构成联合型双音节动词结构里,A和B都有意义,并且表示并列的关系;在构成偏正型双音节动词结构里,通常是A修饰B,两者存在定中或状中的关系;在构成补充型双音节动词结构里,通常是B对A进行补充说明,存在中补关系;在构成动宾型双音节动词结构里,其中A表示动作、行为,B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 [2] 。

这类联合型动词有:“介绍–介绍介绍”、“比较–比较比较”等。例句:

你们不服,咱们比较比较?(BCC语料库)

这类偏正型动词有:“抽查–抽查抽查”、“反思–反思反思”等。例句:

这次你确实得好好反思反思自己了。(BCC语料库)

这类补充型动词有:“提高–提高提高”、“压缩–压缩压缩”等。例句:

我需要再好好提高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BCC语料库)

这类动宾型动词有:“注意–注意注意”、“演练–演练演练”等。例句:

你平时要多注意注意自己的身体。(BCC语料库)

2.2. AABB重叠式

研究双音节动词AABB重叠式,我们依旧按照上面的方法展开讨论。

2.2.1. 单纯词

对于AABB这类双音节动词重叠式来说,动词AB大多属于单纯词。这类词有:“啰嗦–啰啰嗦嗦”、“嘀咕–嘀嘀咕咕”等。例句:

有话说到桌面上,别事情过去了,才在背后嘀嘀咕咕,说三道四。(BCC语料库)

句中“嘀嘀咕咕”是“嘀咕”的AABB重叠式,重叠后仍然具有很强的动作性,在句中充当谓语。

2.2.2. 合成词

在复合式合成词中,通常来说这类双音节动词里A、B两个语素通常是属于联合型,A和B两个语素两者之间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又称并列式。下面我们展开分析:

当A、B两个语素意义相近,例如:“蹦跳–蹦蹦跳跳”、“躲藏–躲躲藏藏”等。例句:

一时间,学生们在操场上蹦蹦跳跳地玩耍,热闹极了。(BCC语料库)

句中“蹦蹦跳跳”是“蹦跳”的重叠式,动作性减弱,具有了原型动词所不具备的状态性,在句子中表示玩耍的状态,修饰“玩耍”,作状语。

当A、B两个语素意义相反,例如:“进出–进进出出”、“来往–来来往往”等。例句:

下班高峰期,来来往往的人们行色匆匆。(BCC语料库)

句中“来来往往”是“来往”的重叠式,在句中修饰“人们”,作定语。

3.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AABB与ABAB的语义考察

形容词基式最常充当定语和谓语或者谓语中心语,而形容词重叠后能够充当的句法成分更自由,形容词AABB重叠式最常充当谓语和补语,也可以作定语和状语,还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小句,但极少作主语和宾语 [3] 。形容词ABAB重叠式可以充当谓语、定语、补语、宾语,不能充当状语和主语。下面分别对双音节形容词AABB和ABAB重叠式展开语义考察。

3.1. AABB重叠式

双音节形容词AABB重叠式的基本义主要有量的增加以及描写性 [4] 。量的增加这一语法意义在句子中通常是表示程度的加深,特别是表示事物状态的程度加深,这时形容词重叠的作用类似于“程度副词 + 形容词”。例如我们常见的形容词“弯曲”,它的重叠形式是“弯弯曲曲”,多用来形容道路弯曲,重叠后弯曲的程度进一步加深。通过例句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

夕阳在地平线上涂上了火红的颜色,又用流金的光彩镀好了树冠。道路弯弯曲曲地从客栈伸向远处,消失在从海岸翻卷而来的雾气深处。(BCC语料库)

句中“弯弯曲曲”是“弯曲”的AABB重叠式,使道路弯曲的程度加深。

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 [5] 中将形容词重叠式称作“绘景法”,“因为说话人的用意在于很生动地描绘出一种情景,令对话人或读者然如见”。描写性同样是形容词的基本特点。通过对行为状态的描述,使其形象更为鲜明,更加生动。例如“轻松–轻轻松松”、“快乐–快快乐乐”、“高兴–高高兴兴”等等。这些词语重叠后使其在原有的状态下更为生动地表现出当前的状态。例如:

孩子们应该快快乐乐成长,高高兴兴生活。(BCC语料库)

句中“快快乐乐”、“高高兴兴”是“快乐”、“高兴”的AABB重叠式,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仿佛跃然纸上。

形容词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表现客观对象的性质或状态,而形容词重叠以后,以重复的形式表达语义,则在对客观对象的表现上,形容词重叠式的描写比其基式更加细致。

3.2. ABAB重叠式

双音节形容词ABAB重叠式的基本义是表示时量短或动量小。代曼漫和周良睿在《论性质形容词ABAB式重叠的词性》 [6] 中认为,形容词通过ABAB式重叠抛弃了形容词的词性特征而转性为动词,在使用中承担动词角色,而基式的描写性已经消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陈述性和动作轻微或尝试的意义。例如:

母亲稍停了一下,又说道:“天气冷,喝杯酒暖和暖和也好。”(BCC语料库)

在这个例子当中,形容词“暖和”原本是表示天气的特点,例如“今天很暖和”。而重叠之后,“暖和暖和”则明显不表示天气的特点了,而具有动词的陈述的语法意义,表示天气寒冷,主人公喝杯酒暖暖身子的意思。

4. 双音节重叠式AABB与ABAB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在上文我们已经对双音节重叠式AABB和ABAB的语义特征进行了相关探讨。双音节重叠式AABB和ABAB由于结构复杂、语法功能多样,一直以来都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各学者对重叠式的教学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一些教学策略,希望能为对外汉语课堂教育有所助益。

4.1. 系统讲解知识

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教师不应该单纯局限在课堂上零散的知识点,而应该结合系统的理论知识进行指导教学,要遵循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具体有哪些双音节基式能以AABB或ABAB式重叠,同时要告诉学生不是所有双音节词语都能重叠,重叠成AABB或ABAB是有一定语义、结构、语音等限制条件的,这可以结合具体的形容词重叠式进行说明 [7] 。

其次是列举使用基式和重叠式的同一例句,让学生感受基式和重叠式在语义上的区别和表达效果的不同。语法功能对于留学生学习而言往往是较困难的,学生容易出现畏难和排斥的情绪。教师不可一味地灌输式的教学,而应该在系统讲解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具体的例句让学生知道AABB与ABAB重叠式的句法功能,以及结合重叠式表达的语义得出语法规则,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学会造句,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

4.2. 理论知识与情境教学相结合

对外汉语教学活动要以运用为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并且正确使用语法规则。首先教师要学会备课。教师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织者,教师要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语法知识,必须先学会备课。备课不仅仅要求教师了解教材、了解知识点,更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一堂有效的课堂必然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教师在传授有关重叠式知识的时候,导入环节应该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其次是让学生反复操练。练习在教学环节中十分重要。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学会让学生经常性的操练,反复练习学习过的语法知识,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语法点。在引导学生练习的同时,若能结合情境教学,学生学习效果必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热闹”的重叠式“热热闹闹”和“热闹热闹”两种重叠式时,可以采用挖空、造句等手段结合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操练 [8] 。通过类似的对比,就能让学生对知识点一目了然。再如在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PPT展示学生们放学后手牵手快乐走出教室的场景,引导学生用“快快乐乐”进行造句,引导学生说出:“学生们手牵着手快快乐乐地走出教室”的句子,进一步体会重叠式的表达效果。

4.3. 加强文化背景知识拓展

教师在传授有关重叠式知识的同时,应该注意加强文化教学 [9] 。留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相对欠缺,有些甚至在学习汉语之前根本不曾了解过有关知识点的文化。然而,语法知识又往往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比较密切,如果不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以及文化知识的引导,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点时,要联系具体的语境进行指导。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辅助教学,讲解与知识点相关的中国文化故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双音节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5. 结语

双音节重叠式是现代汉语中很常用的语言项目,但是由于其语法意义、语法功能与基式相比产生了差别,因此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而言有一定难度。文章以汉语本体研究为基础,对形容词和动词双音节重叠式的语义方面进行了考察,对比分析BCC语料库中搜集双音节重叠式方面的例句,以期能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由于外在条件限制以及自身能力有限,本文还存在诸多不足。首先,本文搜集到的语料均来自书面语,缺乏留学生在口语中使用的双音节重叠式的语料;其次,笔者自身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实际教学不够丰富,提出的建议还不够完善,烦请广大师生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2. [2] 李晋霞. 动词AABB重叠式探讨[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3): 85-88. [3] 王启龙. 现代汉语形容词计量研究[M].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3: 30. [4] 王翔. AABB式和ABAB式形容词重叠形式与对外汉语教学[D]: [硕士学位论文]. 呼和浩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5]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44. [6] 代曼漫, 周良睿. 论性质形容词ABAB式重叠的词性[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4(17): 48-49. [7] 王雨舟. 重叠式形容词AABB和ABAB比较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14. [8] 王建军, 周梦云. 汉语重叠现象的演进趋势、生成历程及发展动因[J]. 语文研究, 2018(4): 7-13. [9] 石锓. 汉语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历史发展[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0: 58.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