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简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863计划四位科学家的名字怎么读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简介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简介

2024-07-14 06: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86年3月,中国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联合提出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王大珩等四人在建议中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真正的高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高科技研究取得的成果是要花力气和时间的;提高技术不仅可以集中现有的科研实力出成果,而且可以培养新一代高技术人才等。  这一计划的倡导者之一王大珩院士回忆说:“1986年3月,陈芳允同志来找我商量,我又约了王淦昌同志和杨嘉墀同志,由我起草,提出了一个关于发展我国战略性高技术的报告。这个报告在3月3号送给了我们最高领导。”  3月5日,邓小平看到4位科学家的建议,马上作出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请找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  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86年4月,中国数百名科学家汇集北京,讨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在此后的半年时间里,中共中央、国务院组织200多位专家,研究部署高技术发展的战略,经过三轮极为严格的科学和技术论证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由于《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是在1986年3月提出建议,并经邓小平亲自批复的,这个计划就以“863计划”为代号。  杨嘉墀院士至今仍记得当时这一有趣的插曲:“张劲夫同志有一天早上把我们四个人叫到中南海去商量这个问题,当时他就问了我们要多少经费,当时我们几个人好像也说不准多少。王淦昌同志稍微有一点经验,他就说了个1000万。张劲夫马上就说这个经费肯定是不够的。国家批准了100个亿。我们四个人都吓了一大跳。”  198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在批准“863计划”的同时,决定拨出专款100亿元实施这一计划,这个数目远远超出科学家们的预想。  1988年10月24日,邓小平在参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时,对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说:“世界上一些国家都在制定高科技的发展计划,中国也制定了高科技的发展计划,下一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有一位欧洲的朋友,是一位科学家,向我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目前经济并不发达,为什么要搞这个东西,我就回答他,这是从长远发展的利益着眼,不能只看到眼前。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还说:“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甘于落后,必须一开始就参与这个领域的发展。搞这个一工程就是这个意思。还有其他一些重大项目,中国也不能不参与。因为你不参与、不加入发展行列,差距越来越大。现在我们有些方面落后,但不是一切都落后……总之,不仅这个工程,还有其他高科技领域,都不要失掉时机,都要开始接触,这个线不能断了,要不然我们很难赶上世界的发展。”  “863计划”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选取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防御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等7个领域中的15个主题项目,目标是在其后的15年里,在选取的7个重要高技术领域,跟踪国际水平,缩小同国外的差距,并力争在我国有优势的领域有所突破。  “863计划”的实施,使我国载人航天研究重新列入了国家重点发展计划,100亿经费中有40亿用在航天领域的项目上。航天技术领域是“863计划”中的第二个重要的高技术领域(简称为863-2),主题项目之一为大型运载火箭和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主题(简称为204主题项目),主要是研制能发射小型空间站的大型运载火箭和研究发展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另一个是空间站系统及其应用主题(简称为205主题项目),主要研究发展规模较小、性能先进、模块式的空间站系统,并进行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实现载人空间飞行。  863计划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起跑线。经过几十年艰难而辉煌的创业历程,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独家稿件声明:本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仅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使用, 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