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飞,现在真的一无是处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601所考研 沈飞,现在真的一无是处吗?

沈飞,现在真的一无是处吗?

#沈飞,现在真的一无是处吗?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验证实锤

本文将从歼11A 开始,历数歼11A /B 、歼15、歼11C 、歼16、歼11D 、FC 31/海四代等沈飞机型,结合时代背景对它们的技术特点简要而客观地评价,亦希望使读者对沈飞有客观全面的认识。

沈飞,全称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于1951年6月29日创建,前身可追溯至1930年张学良所建的飞机场。先后用名“国营112厂”、“国营松陵机械厂”、“国营松陵机械公司”、“沈阳飞机制造公司”,于1994年6月29日改组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沈飞亦指沈阳飞机研究所,即著名的601所。

曾几何时,沈飞是我国诸多飞机制造厂中实力最强,生产能力最强的一家——而且是一枝独秀,碾压其他单位。共和国最初的国产喷气式战斗机——仿制苏联MIG15与MIG19的歼五和歼六都是沈飞的杰作。在20世纪60到90年代,沈飞先后生产了改进MIG 21而来的歼七,自主研发的歼8,还有70后军迷们曾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歼8II等。除了战斗机,沈飞生产过我国第一枚地空导弹红旗1号;生产过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教练机歼教五;生产过我国第一架多用途侦察机歼侦六……沈飞,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

然而,世纪之交到现在,很多军迷对沈飞的评价越来越差。沈飞成了只会仿制不思进取的代名词,随着成飞歼10系列和歼20的出现,与“成洛马”相提并论的“沈霍伊”渐渐显得落寞起来。那么,沈飞到底是名副其实的日薄西山,还是被大家误解的功勋老将?

要想知道这个答案,首先要了解沈飞近年来的动态。

国产真的不如原版?苏27SK /歼11 与歼11A /B

苏27SK ,注意雷达罩和茶色座舱玻璃镀膜(但在后来进厂改进后又换成国产无色镀膜)

歼11 ,注意与原版相同的雷达罩,但是使用了国产无色镀膜

歼11B 雷达罩有变化

1991年,为了平衡老布什向台湾出售的F -16A /B ,也为了尽快提升空军战力,我国开始向俄罗斯订购苏27SK。随后由于沈飞地理位置靠近俄罗斯以及技术储备丰富,我国决定在沈飞建立苏27生产线。1996年国产版的苏27SK 下线,空军给它起了个名字——歼11,歼11在后期升级为歼11A 。而歼11B 是沈飞的升级国产版本。沈飞被骂,就是从歼11B 开始——据说歼11B 2003年开始因为质量不好被空军退货了!难道我们国产的升级版歼11甚至不如俄罗斯原版的?

退货虽然不会直接报道,但是是确有其事的,歼11B 有问题也是事实,但是并不代表歼11B 就比歼11 差,也不能把责任都放在沈飞身上。

要知道,2000年时,成飞的歼十刚刚开始生产装备01批次,当时的歼十技术状态,甚至不完全具备发射中距弹的能力;沈飞的歼八IIF /G 甚至歼七后期型都在改进生产;歼11B 刚刚开始研发;原定的,用来弥补我军急需的空中反舰/对面打击任务,亦顺便用于制空的苏30MKK不仅刚刚开始装备部队数量有限,完全形成战斗力拉出去使用尚需时日, 并且还需要部署在东南方向;而经历了台海危机的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发现,手头仅有的那几批苏27SK /歼11不仅数量有限,性能也难以对台湾已经成军的F 16形成优势;2001年又有南海撞机事件,使得世纪之交的海空军压力极大。于是,军方一方面要求成飞加快歼十的生产改进速度,成果也就是大量投产的歼10A ;一方面要求沈飞加快重点改进航程和航电的歼11B 生产速度 。在这个背景下,歼10A 也好,歼11B 也好,都需要尽快形成战斗力而不是慢慢改进。歼10的01批“白板”批次自不必说,从1998年歼10试飞一直延续到歼10A 的进气口那六根加强筋,也是试飞时发现对高空气流引起的震动和应急起降时起落架强度估计不足,一时又难以花费时间解决的应急措施。而歼11B 更是在配套WS 10和雷达分系统都没完全解决的情况下开始生产的半成品。但是火烧眉毛的空军暂时管不了那么多。

但是到了2003至2009年,空军硬气了不少。

一方面第一批接装的苏30MKK 已经完成了磨合和训练,并且性能相当满足我军要求,以至于海航都说服人大爸爸要一批苏30,即后来海空雄鹰团的那24架苏30MKK2;而空军自己也在考虑俄罗斯升级版的“超级苏30”(当然后来因为沈飞及时搞定了歼11B 以及俄罗斯的漫天要价而告吹。再后来俄罗斯转手把这个东西卖给了印度——就是现在的苏30MKI );

另一方面成飞的歼10A 算是形成了初始战斗力,歼8IIG /F 也变得可靠,国际环境上亦缓和不少,空军开始有时间对歼11B “挑挑捡捡”。加上几年的使用发现的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歼11B 的发动机和飞控问题,这才有了“退货”之举。同样,早期的那批歼十白板也拉回去重新升级。实际上直到2008年左右歼10A 的性能也就是与对面的F 16A/B BLOCK 20抗衡。沈飞需要换国产太行,需要优化综合化航电的“触手星人问题”,需要解决四余度电传的重大缺陷。所以歼11B 在这方面的改进明显困难很多,直到2009年才基本解决。但是歼11B 的性能在沈飞努力之下仍然不断提升。考虑到我军大量的需求,在20年的时间里,空军不停订购歼11B和双座的歼11BS,甚至海航也要歼11BH部署在南海岛礁机场上 。已知最近一批(07批)歼11B 在2019年才下线,并且空军还在不停对歼11B 升级,很可能已经使用了歼11D 的技术下沉。在金头盔等国内模拟空战中,歼16与歼10C出现前的歼11B 无疑压过中型的歼10A以及侧重对面打击的苏30MKK 多次夺冠。

最新优化的白头歼11B

无疾而终的沈飞歼11C?

相比歼11A和B 型的成果,歼11C 显得十分神秘,表面上亦没有什么成果,也有很多兄弟以此批评沈飞“连苏27都没有吃透”。实际上,即便歼11C 本身就有三种未经证实的说法,也都没有无疾而终:

第一种是定位和技术水平类似美国F 15E 攻击鹰在中期升级之后的型号,侧重对地对面打击的双重任务战斗机。这条路线的继承者是现在的歼16,我们一会儿再详细说;

第二种是半隐身版本的歼11,定位和技术水平类似美国F 15SE 沉默鹰。这条路线一方面受制于苏27本身的气动布局问题,一方面在空军对军费、作战体系还有成飞歼20进度的挤压下告吹;

第三种是歼11C 本身是歼15的前期计划,当然最后歼15没有选择苏27/歼11平台,而是从乌克兰搞来的苏33原型机——T 10K—3/7入手。详见下文。

被喷得最少,性能反倒不强的歼15

歼15

双座版歼15S

最新版歼15T

在所有沈飞苏霍伊线的成果中,歼15反倒是人们讨论最少的,或许只会想起早期飞控问题造成降落时飞行员牺牲的事故。但是,从歼15的研发历程也好,从其现在达到的技术水平也好,都只能算是及格或者良好,绝对称不上优秀——而另一方面,凝聚了一批科研人员的智慧甚至生命的歼15,又是我国舰载机历史上的重要突破,亦完美地满足了当时我军对航母舰载机的需求。

歼15本身是一个应急上马的任务。2003年辽宁舰的前身瓦良格号进入大连港准备改装,这时的中国海军才发现对舰载机的需求是如此的迫切和猝不及防——虽然辽宁舰还要一段年头,但是舰载机一定是要在航母之前服役的,因为说白了,航母只不过是舰载机的一个机场而已,舰载机服役后首先要大量地面模拟实验,之后进行海上起降实验,最后针对问题修改设计并再次实验。倘若不能在航母服役之前尽快使歼15早期批次试飞,我国将面临有舰无机的局面。

时任沈飞董事长和总经理的罗阳用生命亲自参与了歼15的设计。但舰载机的设计难度超乎想象,美帝的F /A 18的研发改进历程从与F 16竞争失败的的YF 17算起到刚刚出厂的BLOCK 3,已经走过了50个年头;法国的阵风从1983年开始设计,到2001年空军型才服役,海军型更晚;印度的LCA 到现在还是无底洞。况且这些国家还是有着早期海航的技术积累,而中国相当于从零开始。为了追求速度,歼15几乎照搬了2009年状态的歼11B 的航电和T 10K–3/7的机体,动力来自储备的俄罗斯AL –31F -cep 3,甚至对地攻击方面还是歼轰7A 的底子。而在这种情况下,歼15由于繁重的训练和培养飞行员的缺口甚至一直没有进行硬件的大规模升级。在2020年技术水平仅相当于2010年歼11B 的歼15已经严重落后——不要说有代差的F 35,无论是美帝最新投产的F /A 18E /F BLOCK 3,法国的阵风还是美帝现在的超级塑料虫,歼15都难以抗衡。或许只有技术水平在十多年前都是二流的印度/俄罗斯的米格29K 或者俄罗斯更老迈的苏33会被压制住。

但是,歼15却在2009年8月31日首飞,在2010年5月6日完成首次滑跃起飞,随后又完成了上舰的起降,在10年时间里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海航飞行员,也为我军航母的使用提供了无可替代的支持。现在歼15T 的出现,标志着歼15仍然会在未来我军航母编队中起到关键作用——无疑,对歼15进行脱胎换骨的改进已经势在必行。诸如歼16/歼11D 的航电,必然要出现在新型号的歼15上,或许歼15的下一型号——歼15B ,将会是真正的巡海飞鲨。

初露锋芒的双重剑客——歼16

最喜欢的歼16图片,没有之一

作为现在空军三剑客之一,歼16无疑在空军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空军唯一一型还在生产的,有双重任务能力的战斗机,歼16在苏27的基础上重新优化设计了机体并更新了航电和雷达。其航程和携弹量皆有明显提升,而其雷达在下视扫描能力和多目标跟踪能力上有“质的飞跃”。

作为一型典型三代半战斗机,关于歼16本身的性能无疑是亮眼而无需多言的,但是歼16目前尚未发挥出最大效能。至少还有三点可以提升:

第一 ,仍然缺乏对地遮断能力。一方面由于歼16旅数量有限,现在的中国空军仍然不能像美帝攻击鹰部队那样3/7小时数进行对地攻击训练;另一方面中国空军依然缺乏较为专业的对地弹药,现阶段我们对地打击的弹药水平仍然停留于10年之前。不过最近不少宣传片中隐约出现了一些新型弹药,包括新型反辐射导弹、新型卫星制导炸弹等等。应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空军对于对地打击的能力会不断加强;

第二,与歼20的配合作战能力尚有提升空间。应该说,歼16是目前中国空军少数可以与歼20实现协同作战的战斗机。无论是从空军将两者混编训练,还是从其本身的技术水平来讲,歼16都应该具备深度协同能力,譬如A 射B 导、武库机等等一些未来空战的概念应当都在当前的研究范围之内。相信未来5至10年内会有相关报道;

第三,本身的空战能力已经不是最强。诚然,歼16作为最新锐的装备之一,服役之初尚是小甜甜,但是在中国空军一日千里的更新速度下,歼16的空战能力大概已经排不进前三了——歼20和海四代自不必说,仍然在试飞的,专注制空的歼11D 虽然大概率不会大量装备,其空战能力也比考虑到成本和作战平衡的歼16强大。除此之外,我甚至怀疑19年这批歼11B 的空战能力都要强于或至少不弱于歼16,毕竟这批歼11B 大概率应用了歼11D 的技术下沉,包括新的相控阵雷达及电子系统,而歼16实际上并没有强化多少空优作战能力——其有源相控阵雷达更侧重下视扫描、地面杂波过滤以及脉冲多普勒锐化能力,在干扰因素下的精度极高。但是对搜索距离并没有更大的提升。而其机动能力在当下我国航发依然有点拉胯的背景下亦很难依靠新机体新气动的优化来取得压倒性优势。

总的说来,歼16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空军在攻防兼备的转型上迈出了关键而巨大的一步。随着军改的深化,歼16旅在未来的空间无疑相当广阔,需要它来完成的任务要相当之多。在杨伟院士所说的歼20的系列化之前,未来空军的作战主力中,仍然需要歼16这样“像面包和水一样不可或缺的战机”。

沈飞的终级侧卫——歼11D

歼11D ,一个已经出现很久也没有投产的型号。无疑,作为传言性能与苏35并驾齐驱的最强苏霍伊,歼11D 虽然不复当年苏35S “一机之下万机之上”的神勇,却也是一种极其强大的制空战斗机。同样优化设计的机体、完全更新的软硬件系统、座舱的综合化航电,唯一有些怀旧的,大概是万年不变的航发FWS-10 太行(不过在电子控制逻辑上有一些变化)。并且相比苏35S有些“大而无当”的雪豹E 雷达,我们的有源相控阵在搜索距离和精度、多目标跟踪、抗干扰能力等等方面全面开花,总体改进堪称脱胎换骨。

但是歼11D 却有些生不逢时——在当下歼20批量服役的背景下,空军对这种单纯空优的终极三代半的兴趣无疑小了不少。改成对地有歼16;对海,连歼轰七B 的饭碗都被歼16抢走;凑合着用作国土防空/单纯截击作战有歼10C ……唯一可能用得着歼11D的方向还有一批现货版苏35SK 。

况且,歼11D还有一些问题:

昂贵的价格——那些分系统技术状态已经与与歼20差不多了;

需要完全制造新机体的生产线、工时和人力——现在有歼16的排产加上歼15T 的生产加上歼11A/B 和歼15的升级,哦还有FC 31……沈飞很忙;

那么,歼11D 的技术怎么办?别忘了,歼11B 和歼15的中期升级正在进行啊!

沈飞的未来——FC 31与海四代

作为沈飞自主研发的一型四代战机,FC 31自问世以来便引起了巨大争议。在已经装备部队的歼20面前,尺寸更小,外观似乎更粗糙,亦没有装备部队的FC 31被很多人嫌弃。以至于在海四代的选择上,无数军迷倾向于歼20的海军版本。

但是,无论是歼20还是FC 31,当前的技术状态都明显不适合上舰。众所周知,当前任何一型空军战斗机若想改装为海军型号,都不仅仅是加装着舰尾钩等特化设备那么简单,往往要重新优化气动外形,更新飞控。对于歼20这种开源体制下可以不断更新软件的先进四代战斗机,在本身的技术升级上有独到的优势,但若需重新从基本的气动设计上改装的时间却相当之长。倘若设计时没有考虑过上舰,改装的效费比将相当之低。而成飞现在正在忙于对歼20的系列化发展——不是指海四代,而是更多——譬如歼16的取代者,未来的隐形战斗轰炸机JH 20?譬如未来的电子战机EJ 20?

当然,FC 31亦不可能以现在的构型上舰。一方面,现在的FC 31并没有完成最终的设计。无论是早年的1.0 版本还是现在的2.0版本,都更像是技术验证机而不是真正的战斗机,并且它们本身侧重的方向都不同。换言之,好比一款车先造了几辆,一辆就是为了测试发动机,娱乐系统全都简配;一辆就是为了测试安全性,动力系统随便凑合。而沈飞在这些测试中不仅规避了风险,又培养了人才。

FC 31 31001号1.0版验证机 此时的31体型尚小,做工并不精细。参考沈飞歼16的工艺已经超过了苏35SK ,唯一的解释是这架原型机并不是完整版本

FC 31 31003号2.0版验证机 从外观看来已经到了验证火控和气动的阶段,并且机体有放大设计,但是机体仍然嫌小,且并没有安装尾钩等着舰设备

另一方面,未来的海四代还要进行重新优化设计——既然FC 31仅仅是海四代的技术验证机。真正的海四代会在FC 31基础上放大,亦可能应用歼20的部分分系统,而成为一种全新的战斗机。

结语

沈飞的飞机制造史,也就是半个共和国的空军歼击机装备史。从在朝鲜战场和国土防空作战中初露锋芒的歼五,到在中国沿海和巴基斯坦书写传奇的歼六;从在艰难岁月里艰难守卫着祖国的歼七歼八,到在世纪之交追赶世界一流的歼八II ;从苏27的仿制到歼11的升级,从海航的歼15到空军的歼16;从自主研发的FC 31到未来的海四代……沈飞一直在努力着。诚然很多战机有种种不足之处;诚然我们现在知道了诸如歼八II 枪挑F 22有多么“可笑”;诚然现在中国的战机们还不能称得上世界第一;

但要知道,他们一直在努力着,无数航空工业的精英们。

(全文完)

声明:内容均为公开资料,或根据公开资料合理推理;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与文献

部分图片来源于中国军网,已保留水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