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重点理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6-12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埃里克森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重点理论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重点理论

2023-11-12 22: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4. 学龄期(6~12岁):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另外,如果儿童养成了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而对其他方面木然处之,这种人的生活是可悲的。埃里克森说:“如果他把工作当成他惟一的任务,把做什么工作看成是惟一的价值标准,那他就可能成为自己工作技能和老板们最驯服和最无思想的奴隶。”

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埃里克森说:“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

青春期阶段

5. 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

“这种统一性的感觉也是一种不断增强的自信心,一种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内在持续性和同一感(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如果这种自我感觉与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觉相称,很明显这将为一个人的生涯增添绚丽的色彩。”(埃里克森,1963年)

埃里克森把同一性危机理论用于解释青少年对社会不满和犯罪等社会问题上,他说:如果一个儿童感到他所处于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性,他就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在人类社会的丛林中,没有同一性的感觉,就没有自身的存在,所以,他宁做一个坏人,或干脆死人般的活着,也不愿做不伦不类的人,他自由地选择这一切。

随着自我同一性形成了“忠诚”的品质。埃里克森把忠诚定义为:“不顾价值系统的必然矛盾,而坚持自己确认的同一性的能力。”

成年阶段

6. 成年早期(18~40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体。这里有自我牺牲或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埃里克森把爱定义为“压制异性间遗传 的对立性而永远相互奉献。”

7. 成年期(40~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当一个人顺利地度过了自我同一性时期,以后的岁月中将过上幸福充实的生活,他将生儿育女,关心后代的繁殖和养育。他认为,生育感有生和育两层含义,一个人即使没生孩子,只要能关心孩子、教育指导孩子也可以具有生育感。反之没有生育感的人,其人格贫乏和停滞,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他们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关心他人(包括儿童)的需要和利益。

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8. 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由于衰老过程,老人的体力、心力和健康每况愈下,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所以被称为自我调整对绝望感的心理冲突。

当老人们回顾过去时,可能怀着充实的感情与世告别,也可能怀着绝望走向死亡。自我调整是一种接受自我、承认现实的感受;一种超脱的智慧之感。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埃里克森把它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

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8阶段和第1阶段首尾相联,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

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在学校教育中,小学生正处于第四阶段;中学生正处于第五阶段。

帮助处于学龄期的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学生总是在努力认为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个体。但他们马上就不得不面对现实,学生一旦被划入低水平组或被评为差等级,他们就很快失去了最初对成功的期望,这将可能导致颓废。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评价以及课堂组织的方法对儿童的自我概念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帮助学生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青少年想被看作一个成人。他们一般愿意以类似成人的行为作出反应,这一原理意味着:中学生绝不应该被当作“孩子”看待;绝不应在其他同伴或其他有关的人面前轻视青少年;给以明确的指示,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要注意同伴之间的关系。

教育启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在学校教育中,小学生正处于第四阶段;中学生正处于第五阶段。

帮助处于学龄期的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学生总是在努力认为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个体。但他们马上就不得不面对现实,学生一旦被划入低水平组或被评为差等级,他们就很快失去了最初对成功的期望,这将可能导致颓废。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评价以及课堂组织的方法对儿童的自我概念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帮助学生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青少年想被看作一个成人。他们一般愿意以类似成人的行为作出反应,这一原理意味着:中学生绝不应该被当作“孩子”看待;绝不应在其他同伴或其他有关的人面前轻视青少年;给以明确的指示,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要注意同伴之间的关系。

例题解析

1.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3 岁儿童形成的人格品质是 ( )

A. 信任感

B. 主动性

C. 自主性

D. 自我同一性

2. 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12—18 岁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

A . 强化自我主动性

B . 培养勤奋感

C . 建立自我同一性

D . 获得亲密感

3 .韩波进入中学后,经常独立思考“我是谁” ,未来从事何种职业,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问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韩波的人格发展处于 ( )

A.主动对内疚阶段

B.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C.自我整合阶段

D.自主对羞耻和疑虑阶段

参考答案

1. C

解析:幼儿在 1~3 岁,主要是自主对羞愧,儿童必须学习自主,自己吃饭、穿衣及照顾自己的个人卫生等。儿童若无法自己独立,可能会使儿童怀疑自己的能力,并觉得羞耻。父母是主要的社会化代理人。

2. C

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12—18 岁个体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3. B

解析:韩波是中学生,属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的青年期(12—18 岁),心理危机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自我同一性,主要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分化。

gdjszgzks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