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无线网络优化让未来更加智能、便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5g网络规划方法 5G无线网络优化让未来更加智能、便捷

5G无线网络优化让未来更加智能、便捷

#5G无线网络优化让未来更加智能、便捷|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随着互联网新浪潮的到来,我们迎来了带速更宽,适应范围更广的5G智能时代,5G公交、5G手机,各种智慧5G的诞生让人眼花缭乱。有人说,5G没什么稀奇,也就是速度更快,延迟更低的4G而已,其实这一切看起来没那么简单,5G不仅可以让你不再落地成盒,几秒钟就缓冲完一部4K高清大片,还能让无人驾驶技术走出实验室,不再担忧网络延迟带来的安全威胁。

除了降低延迟,5G技术还把网络根据不同的使用设备,切分成了不同属性的片层,这样一来,就算你家里的所有智能设备,包括你的手机、电脑一起接入网络,也不会再把带宽挤爆,连网页都刷不出来。和过去“互联网道路”相比,5G既拓宽了道路,又提高了车速,还分化了道路,带着我们加速,进入互联网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新时代。

由张守国、沈保华、李曙海、雷志纯、凌文杰等人共同编著的《5G无线网络优化实践》一书将带领我们认识何为5G网络,5G网络的接入与使用,5G无线网络维护等知识,分享众人多年网络优化实践经验,让想要了解5G的读者以及5G优化维护人员可以轻松掌握5G无线网络维护和优化的知识点。

4G网络到5G网络的演化过程

智能技术实现升级换代,我们感受最深的莫过于4G网络升级为5G网给我们带来的飞速网络体验。从1G、2G、3G到4G,移动通信实现了由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语音业务到数据业务的转变,而5G作为一种新型移动通信网络,让之前的那些用于互联的盲哑设备实现可视化管理,实现可控可管理,使我们真正的进入到一个数字化的时代。

4G网络与5G网络相比,5G网络对于空口技持速率、设备连接能力、频谱效率、连续广域覆盖率和移动性、流量密度等方面与4G相较皆有较大差距。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编著者将4G与5G性能及需求对比分别用图表的形式对其进行演化分析,使两者之间的差别一目了然,也更加容易让我们对其进行比较认知。

mMIMO、F-OFDM、MEC、网络切片等关键技术

5G网络国标技术标准重点满足灵活多样的物联网需要,所引入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高阶调制、mMIMO、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等等。

mMIMO有时也称为3D-MIMO,大规模天线,被公认的5G关键技术之一。它极大地提高了信道容量,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使用多根天线,在收发之间构成多个信道的天线系统,同时它也具有极高的频谱利用效率,但代价是增加了发送端与接收端的处理复杂度。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mMIMO多信道大容量的优势,其应用的场景也是对信道容量要求比较高的环境,比如流量大的业务热点,提高系统容量;CBD商业区,解决高层覆盖问题;体育场馆、演唱会馆,人流比较集中,通过波束赋形,降低用户间干扰。

网络切片顾名思义就是将物理网络根据不同的服务需求划分为多个虚拟网络,以应对不同的网络应用场景,提供差异化服务。我们通常将移动网络比喻为交通,车辆是用户,道路是网络,根据作者所绘制的网络运营图示来理解网络优化人员是如何像交通部门分流管理车辆那般管理移动网络。

利用网络切片技术对网络实行分流管理,目的是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满足不同业务的需求。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网络切片的实现过程就如交通部门对车辆进行分流管理的编排部署相同,它根据对应的功能分为通信服务管理功能、切片管理功能、子切片管理功能、管理和编排功能,通过这几大功能对移动网络进行切片、管理、分流部署再到使用。

无线网络优化

1、覆盖优化:通过路测覆盖率、MR覆盖率的测试法进行网络优化;其次通过波束管理、控制信道设置、5G覆盖增强——SUL实现网络优化。

2、接入性能优化:测试RRC连接建立的成功率,对RRC连接问题进行优化处理,排查接入问题所导致的E-RAB建立失败优化。

3、掉线率优化:全网掉线分析,以获取掉线率指标以及趋势,对掉线问题进行定位及优化,其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无线问题优化2传输问题优化3拥塞问题优化4切换掉线5核心网类故障),对此类问题逐一进行排查,实现无线网络优化。

除去以上三大类优化思路,对网络进行优化还包括切换性能优化、吞吐率优化和地铁隧道优化。对于无线网络的优化需要将此类优化指标问题进行梳理,选用正确的优化方法以达到无线网络优化的最终目的。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时代的到来引领着我们走向更智能、更便捷的未来,而5G无线网络的优化将成为构建大数据时代智能数据实现升级换代最重要的基石。本书对日常5G无线网络维护和优化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系统介绍,让大众对于5G网络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