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装帧的“颜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512画的汉字长什么样子 古书装帧的“颜值”

古书装帧的“颜值”

2024-06-27 17: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唐代紫檀金银绘书几(复原图),专门用于阅读卷轴书籍,现藏于日本正仓院

帛书虽然有质地轻薄、易于携带等优点,但毕竟制作成本太高,因而古代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发明了质优价廉、便于书写的纸张。考古发掘中多次发现西汉时期纸张的实物,有的上面还写有文字,只是这些纸的质地较为粗糙,其主要作用大约是包裹物品。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解决了“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的问题,因而“天下莫不从用焉”。

有趣的是,纸书在出现初期,也仿照简册和帛书的样子做成卷轴。西晋傅咸所作《纸赋》称赞纸张“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证明当时的书籍是成卷的。唐代《续高僧传》中多次提到隋唐时期的佛经采用卷轴的样式装帧,如唐玄奘上书皇帝,请求其对翻译好的佛经评价时说“所获经论奉敕翻译,见成卷轴,未有铨序,伏惟陛下睿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曾发现大量的写经,也大多为卷轴装。

卷轴装的方法是将写好文字的纸张按顺序粘接成一幅长条,在长条的末尾粘裹一根圆木棒,即“轴”。长卷的卷首粘贴一张质地较为坚韧的纸张或丝织品,称为“褾”(biǎo),也叫“包首”或“玉池”,上面接有带子。卷的时候用轴从左向右将纸张卷起,卷好后用褾包在最外层起到保护作用,最后用带子捆扎好即可。当然,古人的卷轴书籍也有豪华精装版,如《隋书》记载,隋炀帝时期,秘书阁藏书“上品红琉璃轴,中品绀琉璃轴,下品漆轴。”可谓是华丽至极了。

3

线装书的前世今生

“龙鳞装”诞生与唐诗有关,宋代出现“蝴蝶装”

卷轴装的长卷纸书阅读翻看起来不太方便,因而后来又发展出册页形式的装帧方法,从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一直到线装。

较早出现的“经折装”,是简单地将长卷从头至尾按照一定宽度连续左右折叠,使之成为长方形的一叠,再在前后用厚纸粘接上封皮,从外形上看已经有些类似于现在的书本了。元代吾衍《闲居录》中说:“古书皆卷轴,以卷舒之难,因而为折。”如今在影视剧、文化衍生品中常见的奏折,就是经折装的典例。

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诗歌创作往往有严格的韵律要求,进而催生了韵书的发展。韵书类似于现在的字典,需要便于翻阅查找,因此出现了介于卷轴和册页之间的“旋风装”,也就是“龙鳞装”。欧阳修《归田录》中提道:“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其后有叶子,其制似今策子。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难数卷舒,故以叶子写之。”这里说的“叶子”即为旋风装。旋风装较为复杂,要先将书卷按照经折装的方式折好,再取一张比书叶略宽的长条厚纸做底,将折好的第一页全部裱粘在底纸的右端,然后将其余册页的右端依次粘在底纸上。旋风装书籍收藏时将底纸卷起,外表就是卷轴的样子,打开时则每页都能随意翻看。又因册页鳞次相错粘贴,打开时形似龙鳞,故也称“龙鳞装”。

唐代龙鳞装《刊谬补缺切韵》,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代雕版印刷技术的空前发展引发了书籍装帧技术的进一步变革,于是“蝴蝶装”应运而生。《疑耀·古装书法》中记载:“今秘阁中所藏宋板诸书,皆如今制乡会进呈试录,谓之蝴蝶装,其糊经数百年不脱落。”“蝴蝶装”需将书页沿中缝线把有字的一面向内对折,再把每页的折边部位按顺序用浆糊全部粘连起来作为书脊,最后取一张较硬的纸张粘在书脊上作为封面和封底。书籍打开后,书页向两侧展开,恰似展翅的蝴蝶,因而称为“蝴蝶装”。

蝴蝶装

与蝴蝶装类似的还有“包背装”,区别为书页是有字的一面向外对折,装订时折痕朝外,为了牢固,还会在书脊处打孔穿上纸捻。包背装克服了蝴蝶装会将无字的纸背示人的缺陷,因而著名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都采用包背装。

包背装:书页的背面同背面对折在内,有文字的一面露在外(与后来的线装书各页相同),再用一张书衣,把折叠好的一叠散页从前到后包裹起来,就形成了“包背装”,也叫“裹背装”。著名的《永乐大典》就是采用此种装帧形式。

✤线装这种装订方式,是古代书籍装帧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也是古代书籍装帧技术发展最富代表性的阶段。

✤因为古人是从右往左读的习惯,所以装订一般在书的右边,方便翻页。整本书好像是用线串起来的(只是seems),所以叫“线装”。

各部分名称示意图

✤线装与包背装相比,书籍内页的装帧方法一样,区别之处在护封,是两张纸分别贴在封面和封底上,书脊、锁线外露。锁线分为四、六、八针订法。有的珍善本需特别保护,就在书籍的书脊两角处包上绫锦,称为“包角”。

包角示意图

✤封面上写书名的一条,叫“书签”。为人题写书名就叫“题签”。

纸捻子示意图

✤所谓纸捻子,就是先把纸搓捻成一个长条,在上图左侧示意的红点处(大概位置示意)打孔后,将纸捻子穿进去,最后将其夯实。造书的时候,纸捻子将书内瓤订牢之后,我们再用线将封面和书瓤串起来。线断了封面丢了,但因为有纸捻子,书却不会散。

✤制作纸捻子用的纸是能选择的最好的纸,有时候要比书页用的纸好,历经千年而不烂。

筒子页示意图

✤线装书是将上面这样的一页对折后装订的,这样的一页,因为装订起来后可以拉开成一个筒子,所以叫“筒子页”。筒子页的一半,称为“半页”。

✤筒子页对折后装订,用来翻的那一侧,就是上图中间的部分,叫做书口(一般写书名、卷次、页码、版权等信息)。

✤像上图这样,书口没有黑线。装订起来后,侧面看书口是白的,就叫白口。同理,如果书口中间有一条竖线,装订之后,从侧面看,书口是黑的,就叫黑口(见下图“筒子页示意图2”)。如果这条竖线特别粗,书口会很黑,就叫大黑口。

筒子页示意图2

✤书内页的栏线,最外面的的框,叫做板框。

四周单边:板框四周都是单线;四周双边:四边板框都是双线。左右双边:书的上下板框是单线,左右板框是双线。

鱼尾样式

✤鱼尾:版心中间的图形︻,因其酷似鱼尾得名。多刻于版心的上节或下节,作用是用作标示中缝线。一个鱼尾为单鱼尾,两个鱼尾称双鱼尾。鱼尾刻印出花样的称花鱼尾。

线装书究竟起源于何时,还没有定论,至少在唐代的敦煌文书中已出现了用线绳穿钉的书籍,这种称为“缝缋装”的书籍可以看作是线装书的前身。线装书的普及是在明代,其装帧方式类似于包背装,只是装订时不需纸捻固定,书皮也裁成和书页同样的大小,一起打眼穿线装订,最后裁齐书页即可。线装书装订牢固、便于翻阅,是中国古代书籍装帧技术发展成熟的标志。

图文素材源自网络

欲善楼书院整理编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