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罕见”被“看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40余种罕见病药物已纳入医保目录 让“罕见”被“看见”

让“罕见”被“看见”

2023-02-21 07: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瓷娃娃”(成骨不全症)、“黏宝宝”(粘多糖贮积症)、“牵线木偶人”(多发性硬化症)、“月亮天使”(白化病)……这些看似美丽的名称背后,连接着的是不为外界所熟悉的一群人——罕见病患者。

  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

  今年是第15个国际罕见病日,宣传主题是“Share Your Colours”(分享你的生命色彩),口号是“Rare is many, Rare is strong,Rare is proud”(罕见并不孤单,罕见即强大,因罕见而骄傲)。

  罕见病其实离你我并不遥远!罕见病之所以称为“罕见”,只是相对一般疾病来说,实际的罕见病患者群体数量不容小觑。

  据统计,目前全球有三亿罕见病病人,而当前我国罕见病患者的数量已经达到2000万人。让我们一起了解罕见病,关注罕见病,治疗待完善,关爱不缺席。

  【解读】 让爱不罕见,让罕见被看见!

  到底什么是罕见病?

  罕见病是一大类发病率很低、很少见的疾病,一般为慢性、严重的疾病,常常危及生命,也常被称为孤儿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065%-0.1%之间的疾病。

  我国将患病率低于五十万分之一的疾病,在新生儿中发病率低于万分之一的遗传病定义为罕见病,罕见病并非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大类散落在各个疾病系统的罕见疾病的统称,世界范围内大概有超过7000种罕见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约有80%的罕见病由于遗传缺陷引起,约有50%的罕见病在出生时或者儿童期即可发病。

  罕见病治疗有多难?

  罕见病并不罕见,但罕见病病人却最容易被忽视。目前,中国已知的罕见病大约1400余种,罕见病人数超2000万,每年新增罕见病患者20万人,他们除了要经受病痛折磨,还面临治疗难、用药贵、无法融入社会等问题。罕见病进展迅速,死亡率很高,只有不到10%的疾病是可以有效地治疗改善,但是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任何一种罕见病可以被治愈。

  因罕见病患病人数少,罕见病治疗药物价格普遍偏高,缺医少药且往往病情严重,所以也被称为“孤儿病”。以戈谢病为例,患者每月需注射2-3次药物,每支药物23000元,且随体重增加剂量也会增加,同时需要终身用药。

  罕见病离你我有多远?

  罕见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都极低,患病人数少且人群分散,其中约80%与基因缺陷有关,具有遗传性;约50%的罕见病在出生时或者儿童期即可发病;约30%于5岁前死亡;常累及人体多器官、多系统,呈慢性、进行性发展,多为终身疾患,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每个人身上都有5-10个缺陷基因,一旦父母双方拥有相同的缺陷基因,就有可能生下有罕见病的宝宝,虽然这种概率只有万分之一,甚至更低,但对遇到的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

  罕见病离你我并不遥远,只要有生命的传承,就有发生罕见病的可能。关注罕见病,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

  如何预防罕见病?

  1、婚前要注意尽量避免近亲结婚,婚后要尽量避免高龄生育。

  2、孕前进行家庭成员的遗传咨询,采用相应检测技术,确定基因突变病因,明确遗传方式和家庭携带者,进行遗传病再发风险评估,从而选择合适的怀孕方式和产前诊断方法。

  3、针对高危人群,如夫妻一方是患者,或曾生育过遗传病的患儿,或是某种遗传病的携带者。高危人群需要在孕期做绒毛或羊水的基因检查,在胎儿期就可以判断出生后是否患病。

  4、出生后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采取及时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措施,减少损伤,避免病情加重,使患者保持健康的状态。

  【关注】 让更多的“孤儿药”进医保

  《2019年中国罕见病患者综合社会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七成医生不了解罕见病的基础诊疗,导致42%的罕见病患者被误诊、40%的罕见病患者确诊时间长达1年以上。

  由于罕见病患病人少,市场需求有限,因此,罕见病药物也被形象地称为“孤儿药”。

  我国的罕见病面临着诊断难、治疗难、支付难三大问题。我国罕见病人治疗用药主要依赖进口,但存在“买不到”和“买不起”的问题,即使罕见病有药可医,一些罕见病药物的“天价”,也超出绝大部分人的支付能力,让患者望而却步,陷入无助的境地。

  2018年5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发布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共收录121个病种。尽管罕见病发病率低,但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录》收录的121种罕见病涉及300万病人。

  2022年1月1日起,新版国家医保目录正式执行,7种罕见病药物降价后进入国家医保谈判目录,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部分罕见病家庭的经济负担。

  目前,已有60余种罕见病用药获批上市、40余种罕见病用药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近年来,我国推进罕见病群体的医疗保障工作从未歇步。

  “每一个生命都有享受健康、好好生活的权利。”专家表示,国家、社会以及普通老百姓,对罕见病的关注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很多药物研发上市,很多药物进入了国内市场,价格也有所下降。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感到有责任更有动力去帮助这些罕见病家庭。

  “罕见病是一个社会问题,涉及多个部门,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局长、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办公室副主任焦雅辉表示,下一步,要依托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继续落实双向转诊、远程会诊机制,建成全国罕见病的医联体,并逐步探索把罕见病诊疗情况纳入医院的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引导大医院回归主要接诊疑难病、罕见病等的功能定位。

  【讲述】

  最难的是求医难、

  买药难

  “我的儿子叫松松,他是一个婴儿痉挛症的小患者,患病11年,从四个月大开始出现成串点头拥抱动作,每天发作几十至几百次不等,持续了5年左右。”来自湖北荆州的松松爸爸告诉记者,在松松5岁多的时候,终于能控制发作,但是遗留了严重精神运动发育落后。目前虽然已经11岁了,但是他依然不能说话,生活不能自理,智力水平仅仅1岁左右。

  来自浙江省台州市的马女士是一位系统性硬皮病患者,患病已有7年,“我现在已经发展到不断的咳嗽,肺纤维化也已经发展到重度,走路会气喘,并且出现了心跳过快、手指溃疡等症状,每年的冬天是我最难熬的时候,烂手烂脚,根本没办法下地行走。”马女士告诉记者,患病后,沉重的经济负担好像一下子拖垮了我的家庭,好像忽然之间带走了我一切的美满,我的面容变丑变老,也不想去上班。

  “我们这种罕见病没有靶向药,病情的发展很难控制,肺纤维化是我目前身体出现的最大问题,治疗肺纤维化的尼达尼布虽然已纳入医保,但是买一个月的药量需要住一次医院,所以我一年要住12次院。”马女士说道。松松爸爸也表示,“孩子患病后最难的就是求医难和买药难,当地小医院根本不认识这个病,误诊误治,耽误了最佳治疗期,而且很多治疗癫痫疾病的药物,国内都没有上市,只能通过海外代购的途径去国外买,我们经常要冒着违法的风险给孩子买药。”

  综合新华社、《健康时报》、《科普中国》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