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播到偶像,“虚拟数字人”的应用远比你想象中的多!这一考点也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3d虚拟主播制作 从主播到偶像,“虚拟数字人”的应用远比你想象中的多!这一考点也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从主播到偶像,“虚拟数字人”的应用远比你想象中的多!这一考点也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从主播到偶像,“虚拟数字人”的应用远比你想象中的多!这一考点也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最近,一款虚拟数字人产品悄悄爆火。

这是一款虚拟数字人的商城,你可以在里面实时制作虚拟人的视频。操作很简单,每个人都可以选定一个人物模板,然后输入台词,最后虚拟人就能念出你写的词。只需要199元,一条视频就做好了。这条视频可以用在营销推广、客户服务、新闻播报等方方面面。而且,还可以个性化定制职业形象,描述自己想要的职业特征等等。

近两年,从虚拟主播到虚拟偶像,“虚拟数字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考研党可以准备小本本把案例积累起来了!此外,虚拟数字人如何在媒介转型中应用?如何加速媒介融合进程?最后又面向何方?

#1虚拟数字人从何而来?

虚拟数字人的思想起源于赛博格(Cyborg),1985年,哈拉维在其赛博格宣言中将赛博格定义为无机物机器与生物体的结合体,例如安装了 假牙、假肢、心脏起搏器等的身体,这些身体模糊了人类与动物、有机体与机器、物质与非物质的界限。

而在实践层面,1982 年,动画作品《超时空要塞》推出了全球首个虚拟偶像——女主角林明美;2007年,日本 Crypton Future Media 推出 VOCALOID 语音合成技术的虚拟偶像—— 初音未来;国内则在2012年推出了类似的虚拟歌手洛天依,并在近两年的B站跨年晚会中登场;而在2022年江苏卫视的跨年晚会上,以邓丽君为原型的虚拟人还与现场歌手周深合唱《大鱼》《小城故事》《漫步人生路》 等歌曲,实现了跨时空同台合唱;

运用准全息投影技术,初音未来将现实与虚拟相融合

2016年,全球第一位虚拟主播绊爱在YouTube上线;近年来网络虚拟主播更是在各大平台如雨后春笋般铺开,其中有不少火爆出圈,比如乐华娱乐与字节跳动于2020年11月23日合作推出了虚拟偶像团体“A-SOUL”,近两年积累了不少粉丝,其在今年发生的中之人事件更是引起了社会广泛讨论。

此类虚拟偶像并非完全虚拟,虚拟形象之下有“中之人”扮演

2021年,自称会捉妖的虚拟美妆达人柳夜熙在抖音上发布了第一条短视频,获赞量超过 300 万点赞,涨粉上百万,并登上热搜;

“柳夜熙”在去年走红网络

2022年冬奥会期间,央视新闻AI手语虚拟主播准确及时地进行赛事手语直播。可以看出,经过将近40年的发展,在虚拟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持下,虚拟数字人不断演化,形象越来越逼真,智能化所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商业价值越来越大。而我们需要格外关注其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

#2虚拟数字人推动媒介转型进程

2001年,英国 PA New Media 公司推出了世界上播音与主持第一个虚拟主持人阿娜诺娃,但囿于技术制约,阿娜诺娃只有头部动画、表情僵硬且仅是2D虚拟人物。进入21世纪以来,得益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图像合成、渲 染、VR/AR 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主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成为媒体转型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18 年,科大讯飞和南方财经推出AI虚拟主播“俎江涛”,携手相芯科技打造了虚拟主持人“康晓辉”;2019年3月,新华社联合搜狗公司以新华社主播“屈萌”为原型,发布了全球首个AI合成女主播“新小萌”。尤其是在

2020 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的“新小微”,人民网的“小晴”,澎湃新闻的“小菲”、央视网的“小智”、齐鲁壹点的 “小壹”等纷纷亮相。

2021年,新华社推出了数字记者,全球首位数字航天员,小诤。近两年新华社充分运用小诤的虚拟数字人的优势,采用新颖的呈现形式,全程跟踪报道了神州系列载人航天大事件。

虚拟主播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必然选择,在人工智能时代,传媒业被彻底重构和颠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入到传媒业的每 一个环节并彻底重构传媒业,从新闻内容生产、 发布、新闻内容的数据化,到用户画像以及与用户的互动、及时反馈等环节都被重构,而虚拟主播在降低内容生产成本、全天候服务和生产海量的短视频方面都有突出作用。

第一,虚拟主播能够大幅度降低新闻内容生产成本。虚拟主播是在之前的新闻机器人基础上迭代创新而成的,除了具备新闻机器人的海量、快速、高效的优势之外,且能够大范围覆盖长尾市场和利基市场,极大地减少人工成本和内容生产成本。

第二,虚拟主播可以全天候服务并分身多个应用场景。虚拟主播作为机器人,不仅可以不知疲倦地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服务,而且可以同时分身服务到多个应用场景中,尤其是在重大突发事件主持人难以到场时。

第三,虚拟主播可以提供海量的短视频内容,弥补传统媒体短视频内容生产能力的不足。 海量的、多元化内容是互联网转型的必要条件, 否则难以吸引到足够数量的用户。

互联网平台媒体一方面通过平台上的数量庞大的自媒体来提供海量的、多元化的内容,另一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产大量的短视频。而传统媒体囿于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种制约,难以生产出海量的短视频内容,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虚拟主播则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可以为传统媒体的互联网转型提供海量的短视频内容,弥补传统媒体创办的互联网媒体的内容短板。

#3虚拟数字人形似易,神似难

虽然虚拟数字人为新闻生产带来了种种便利,但需要正视的是,当下媒体转型中的虚拟主播绝大多数尚未实现智能化、个性化。

在媒体融合进程中,传统媒体高度重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一些技术较为领先的媒体推出自己的新闻机器人,如封面新闻的“小封”等。而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传统媒体高度重视虚拟主播的作用,纷纷和互联网公司或技术公司合作推出各种各样的虚拟主播,但是从实践应用来看,虚拟主播基本上实现了“形似”,部分实现了“神似”,但是远远没有达到智能化和个性化。

第一,部分虚拟主播实现了“神似”。媒体深度融合转型过程中,传统媒体推出了数量众多的虚拟主播形象,基本上实现了“形似”,并且有部分已经达到了“神似”水平,即除了外表及其细节相似之外,借助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语音动画合成等新技术,实现了语言、声音及其细节的逼真,虚拟主播的播报变得更为自然、鲜活。

第二,绝大多数虚拟主播尚未实现智能化和个性化。真正智能化的虚拟主播需要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以及规模不小的资金投入,并需要长时间的迭代进化。例如,在 2019 年动画电影《阿丽塔:守护天使》中虚拟卡通人物阿丽塔,就是世界电影史上首次CG和真人结合的类人类角色,导演卡梅隆组成了800人的特效团队,当时用于渲染画面的电脑多达3万台,综合运算时间长达4.32亿个小时。为了达到细节上的逼真,肢体动作、面部表情都属于基本操作,单单是阿丽塔的皮肤,就做了1000万根头发和500万个毛孔,还有毛孔里的绒毛。

但是囿于技术能力欠缺和投入不足等原因的制约,传统媒体打造的绝大多数虚拟主播难以实现智能化和个性化。喻国明认为,虚拟人的第一阶段技术(形似阶段)已经比较成熟,目前已经处在批量推出的阶段,但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虚拟人的个性化程度还远远不够。也就是说,现在的虚拟主播还是“肉喇叭”,只是后台内容简单的传达者。

#4虚拟数字人未来走向何方?

那么,虚拟数字人的未来,该在产业发展、场景升级上做出何种改变?或者说,学界如何认识虚拟数字人的前景呢?

显然,虚拟数字人的视觉效果更强、沉浸体验更佳、情感交互更有温度,能够成为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沟通的桥梁,虚拟数字人产业正随着元宇宙产业的快速发展而进入加速期。

但是,虚拟数字人及其产业高速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难题。目前,虽然虚拟数字人及其产业已经开始加速,但是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仍面临技术门槛高、周期长、成本高、人才稀缺等难题。正如前文所述,虚拟数字人是先进技术集合体,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

真正智能化、个性化的虚拟数字人更需要较长周期的迭代创新,尤其是打造一个高精度、高保真的非特异型虚拟数字人,动辄就需要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资金投入,这不是一般的小企业或者小媒体能够承受的。

此外,中国虚拟数字人产业的人才短缺现象极为明显,不仅相关领域的软硬件工程师极为热门,而且与此相关的技术美术人才(如动画师、三维角色绑定师、特效 设计师等)也出现了巨大的缺口。

最后,从落地场景上看,虚拟数字人将很有可能落地B端服务。目前来看,虚拟数字人主要分为虚拟偶像(洛天依、柳夜熙、翎 Ling、梅涩甜等)、虚拟主播(央视网小 C、新华社小诤、人民日报果果、 湖南卫视小漾等)、虚拟员工(百信银行 AIYA、 哈尔滨啤酒哈酱、OPPO 小布等),他们的主要功能是面向 B 端的媒体服务、企业服务和品牌营销服务。

尤其在企业品牌营销方面,虚拟数字人(虚拟偶像)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重点体现在直播带货领域。具体来说,一方面,基于文本共创模式,KOL粉丝与虚拟偶像形成切实利益共同体,更有助于抓住粉丝注意力;另一方面,与粉丝形成强关系链接,提升虚拟偶像跨平台牵引力和带货能力,大幅弱化直播带货领域对真人主播的依赖。最后,智能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势如破竹,但在虚拟数字人的普及之前我们需要回归技术的本质,思考它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在理解一项新技术应用时必须抛开当前技术发展水平的桎梏,跳出应用的现象层面,深入挖掘技术以及技术与人的交互方式给予人以及人类社会何种新的可能性和变化,因为技术始终在进步,应用也在不断变化,而人永远是技术的受益者和反馈者。

参考文献:

程思琪 喻国明 杨嘉仪 陈雪娇 《虚拟数字人:一种体验性媒介 ——试析虚拟数字人的连接机制与媒介属性》

谢新水 《虚拟数字人的进化历程及成长困境 ∗ ———以“双重宇宙”为场域的分析》

郭全中 《虚拟数字人发展的现状、关键与未来 》

想获取更多信息?快来联系我们!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