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的3D绘图方法合集(更新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3d立体投影制作 PPT的3D绘图方法合集(更新中

PPT的3D绘图方法合集(更新中

2024-04-22 13: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言

进入正题之前,请容许我先吐槽一句:知乎文章的默认字体真不怎么好看。

更新日期:202220427

2018年做项目的时候,隔壁化学组研究生Miles给我展示了如何使用PPT绘制带有3D效果的图片。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透明立方块和一根玻璃管,对我而言却是开启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后来闲着摸鱼的时候,我发现通过调节颜色、光线效果以及图层关系,可以相对轻松地画出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如各种量器、容器、反应器及纳米颗粒。把它们放在报告里还还能带来点“高级感”。当然,我更喜欢看别人在听到这些图片是用PPT做出来时脸上惊讶的表情。临近毕业,我在整理这些年所有的科研材料时,惊觉已经攒了不少PPT材料。但因为文件收纳习惯不佳,素材散落得到处都是,而且很多图的做法也差不多都快忘光了。于是,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我准备整理之前所有的PPT绘图素材与绘图方法,在这篇文章里成体系地做个总结,顺便骗一波赞。不过在进入正题之前,有几件事情需要声明下。

因为在学习PPT作图的过程中借鉴过很多人的文章,而现在出处都忘得差不多了,所以如果没有引用请勿见怪。

因为涉及的内容不少,文章会分段更新。更新时间会放在前言的正下方。当全文完结的时候,会在题目里删除(更新中的状态,修改为(已完结

文章里会有一些的现成的3D图,本人对于直接拷走用于报告这点是没什么意见的。但如果要放在正式发表的期刊文章里,我还是强烈建议画自己的版本(调整样式、颜色),否则一旦撞车难免会造成麻烦。本文中涉及的绘图过程都很简单,其中最麻烦的图的绘制时间也不太可能超过半小时。所以我建议耐心些,按照文章中的步骤把图形画出来,然后做自己的个性化设置。

这是我第一次很正经地在知乎写文章,经常会好奇文章的可读性(包括描述是否清楚、图片或文字等在手机端或电脑端看起来是否有障碍)。所以如果有描述不清楚,操作不可重复等问题或者提升文章可读性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尽量回复并进行修改。

文章里可能会有很多主观观点或者不怎么专业的描述,比如“某种方法或软件操作起来更简单”,“有点像PS里的图层”,抑或是“朝着你的这一面”,“上面一层”,“上上面一层”。对此我想声明一点,本人并没用过太多绘图软件也缺乏丰富的绘图经验,所以这些论点可能大多有失公允,描述看着也可能很滑稽。但因为精力有限,我大概率不会去纠结这些点,除非它们妨碍了画图过程。同时我也很害怕争论,如果您在这些方面有不同意见,请相信:您是对的,求不要来争论

本人的绘画从小就是老大难,对空间、色彩以及光影的感知一塌糊涂(我会在下面绘图的开头讲怎么暴力破解这个问题)。我一直确信:绘图人员本身的色感与空间感如果够强,完全可以靠着最基本的线条以及形状完成同样精彩的效果。但相信他们也不需要看这篇文章。写这篇文章的一个初衷,也是帮绘图和我一样拙计的菜鸟解决这些问题,顺(zhu)便(yao)骗赞。

在读完整个文章之后,你会发现用PPT画出东西是相对简单的,但想要逼真的话,需要调节各种参数。如果在实践中如果你摸索出了比文中更好的参数,欢迎在评论区里或者发文章分享。同时,我也会提出一些个人认为不加装插件情况下画不出来的简单对象(比如弹簧,修正:弹簧可画)。如果您在后续实践中发现了画法,欢迎提出来并分享(在评论区或者自己单独写篇文章都行)。

此外,如果你在绘图过程中遇到了不会画的物件儿,可以酌情在评论区提问。但是,本人不保证能看到、能画出来或者能回复。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大神恰巧回应了,那是您的运气,而且本人还能沾点光。

最后,如果您碰巧认识我、实在不太想费劲照着文章画这些劳什子但还需要它们,直接微信找我要就行。

下面我们进入正文。

首先,我想说一下PPT绘图的优势,也是帮你确定在什么情况下考虑用PPT。相比于3D Max等专业绘图软件,PPT的绘图能力肯定是薄弱的,很多复杂几何体(缺乏对称性)画不出来或者时间成本上不划算。但如果是画一些简单的物件(注意这里的简单是指对象拆分出来的基本元素少,且对象主体具有高度的轴对称性,比如暖壶就可以看作一个圆柱加个把手),如烧杯,量筒以及试管等,PPT作图相对还是很快的,基本两三分钟就可以搞定。而且整个软件的学习成本低,所需要的操作可能高中电脑课就普及了,上手快应该更快。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规避使用盗版软件可能带来的版权问题。综上所述,如果你:

需要用立体图片更好地描述某一过程或者让PPT看着稍微高端点;没装、没学或者没精力学3D Max等专业软件;不想或没办法买正版软件,且用盗版软件缺乏相应的破解技术以及承受相关法律责任的能力;电脑上恰巧有powerpoint;要画的对象可以拆成若干简单轴对称立体图形的组合整个画图时间不超过一小时

在此条件下,可以考虑尝试按照文中的方法绘制3D图。

关于成图的效果,可以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称量纸:

小玻璃瓶:

抽滤漏斗:

烧瓶:

Fiber Membrane (对不住实在不知道中文叫啥)

压片模具

电池壳

组合之后可以做各种流程图如:

1)软件版本与操作界面:

本文用的PPT是2019专业版,(操作系统 windows 10 Version 21H1, 64位),其3D绘图功能和之前版本(至少到2017)相差不大。Powerpoint里安装了Endnote 20和Adobe Acrobat的插件,但就目前已知情况来看,两个插件不影响画图。绘图界面是空白版式,大小为宽屏(比例16:9,宽13.333 英寸,高7.5英寸,横向),如图所示:

写这些琐碎的信息,是因为后面提到的的覆盖操作需要调整对象的位置数值。采用同样的绘图版面,可以更好的确保操作重复性。此外特别强调一点,为了避免潜在的分辨率问题,请在powerpoint里找到:“文件—更多—选项—高级”里的“图像大小和质量”选项,将默认分辨率改为“高保真”。该操作能防止在复制粘贴图片等操作时,软件自动降低图片分辨率。当然,该操作也会带来PPT文件过大,系统运行慢的风险,请酌情使用。

2)常用功能

功能标签“插入”里的形状

插入形状之后选中对象,在功能标签中会出现“形状格式”标签,后续所有对尺寸、颜色、位置以及效果的调整基本都是在该界面下完成的。

在形状格式标签下,“插入形状”区的“合并形状”功能用于对若干图形进行组合或是拆分等运算,完全不同于右侧排列区中的“组合”。

“形状样式”区中第一栏的“形状填充”用于给图形内部上色而第二栏的“形状轮廓”用于设置外边缘的颜色。第三栏的“形状效果”则是3D绘图的核心操作区。

单击“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展开的下拉列表用于对形状的空间位置进行调整,如放倒。而最下方的“三维旋转选项”则是用于打开位于屏幕右侧的“三维格式”与“三维旋转”功能区。

此外,单击“形状样式”区右下角的小箭头,可以打开设置形状格式功能区,在其中可以找到“形状选项”,在形状选项下包含了三个功能“填充与线条”,“效果”以及“大小与属性”。

其中,“填充与线条”包括了用于设置填充颜色的“填充”与轮廓颜色的“线条”(功能上等同于上面提到的“形状填充”与“形状轮廓”)。

效果”下面包含了“阴影”,“映像”,“发光”,“柔化边缘”,“三维格式”与“三维旋转”。后续的大部分效果操作基本都在这个功能区展开讨论。

大小与属性”下面则是包含了“大小”,“位置”以及“文本框”三个功能。其中位置设置将在后续的遮挡技巧方面起到主要作用。

至于“排列”区的“组合”与“大小”区的“长度数值框”(高度&宽度),大部分人应该都用过,这里就不做赘述了。注意:文中所用PPT的默认长度单位为英寸(”),且通过“长度数值框”右侧的向下箭头改变尺寸的话,默认分度值是0.1英寸,而手动输入可以达到0.01英寸

3) 三维旋转与三维效果

这个章节主要讨论产生三维空间效果的两个基本操作“三维旋转”以及“三维格式”中与产生立体效果形状相关的部分。

为了更方便地解释一些功能,我们将插入一个蓝色的正方形(“0.71英寸x0.71英寸”,形状填充“蓝色,个性色1“,形状轮廓“蓝色,个性色1”)作为例子来讲解每个操作产生的效果。

选中目标蓝色块,单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即可在下拉列表中看到三大类空间旋转效果:“平行”—“角度”—“倾斜”。一般常用的是平行中包含的五种操作(十个模式中两两对称,所以五种操作):顶角轴线左下,顶角轴线顶部朝上,离轴1左,离轴上,离轴2左。产生的效果如下:

由上图可知,三维旋转效果是将图片在x,y,z三个轴方向上进行旋转,并在电脑屏幕所在平面上产生投影,从而形成三维效果。同时,为了方便下面描述顶部棱台和底部棱台,我们首先定义下:旋转前/后的二维图形,我们能看到的面(朝向我们的面)叫做正面,看不到的另一侧叫背面(如下图所示)。同时想象这张平面有个极小的厚度,不妨定义为“深度”。

为了产生三维立体效果,我们选中旋转过的正方形,单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三维旋转选项,在右侧的工作区里向上滑动滚轮,找到三维格式菜单,点开。首先,最简单产生三维效果的操作就是调整其中的“深度”值,单位是“磅”。该操作有点类似于把多个全等形状的图片沿着图形法线方向叠起来,从而产生立体效果,如下图所示。

其中右下角那个:离轴2 左,深度90磅的小正方体下面还能用到,不妨定义为单位正方体

通过设置“深度”数值可以产生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对各种多边形设置深度值可以产生各类立方块,而对圆进行同等操作则可以产生圆柱。值得一提的是,对“插入”—“形状”中的圆:空心或者空心弧进行类似操作,可以生成封闭的管子,以及具有不同打开程度的管子。

但如果想形成更多种类的立方体,如棱锥,八面体,六面体等,就需要用到“三维格式”中的“顶部棱台”与“底部棱台”功能。顶部棱台用于在正面产生棱台效果,底部棱台用于在背面产生棱台效果(在不执行旋转操作的条件下)。

由图可知,棱台操作有两个部分组成:棱台样式以及棱台尺寸(宽度x高度)。在列表中有十二个基本样式,但因为有些属于同一类,在这里总结常用的四类:圆形角度凸起以及柔圆。对旋转效果为“离轴1上”的正方形进行操作可产生如下效果:

随后,为了使的形状的效果更明显,需要对“高度“与”宽度“进行调整。其中高度很好理解, 就是这个形成的棱台有多高。而宽度,就可以理解为棱台的效果有多明显(越大越明显)如下如图所示:

如果只是设置高度值,除了有凹陷效果的棱台(柔圆),其他突起棱台都是立方体。只有设置完宽度,才会凸显出棱台的几何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对“角度”棱台的宽度加大过程中,可以产生各种棱锥或者棱台(四四方方的那种)的效果。

对底部棱台进行相同的设置,就可以在另一面产生相同的效果。十面体、八面体、六面体就是通过对长方形或者三角形同时生成顶部棱台与底部棱台产生的。

至此,几个形成3D图立体效果的操作基本就讲完了。

4)颜色效果与材质

对于3D对象材质效果的调整,就需要对“三维格式”中剩余的“材料”与“光源”两个参数进行调整了。

其中“材料”包含三个大类共计十一种效果:标准(亚光效果、暖色粗糙、塑料效果和金属效果)、特殊效果(硬边缘、柔边缘、平面和线框)和半透明(粉、半透明粉和最浅)。其中半透明是画透明材料的主要效果。

光源”则是包含了四大类共计十五种效果:中性(三点、平衡、柔和、粗糙、强烈和对比)、暖调(早晨、日出和日落)、冷调(寒冷和冰冻)以及特殊效果(平面、两点、发光和明亮的房间)。“光源”后有一个“光源角度值”,通过调整该参数可以改变照射光的角度,从而提高图片真实度度。

举例来说,上面做例子的方块以及各类多面体,都属于默认“亚光效果”材料+“三点”光源。该效果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都不太像。想要画出来的对象栩栩如生,需要在选对颜色的情况下对材料和光源的两个参数同时进行调整。在后续对参数设定的描述中会采取形状填充+形状轮廓+材料+光源的顺序,定义为材质参数(材质参数=形状填充+形状轮廓+材料+光源+光源角度值)。举例说,上面的金属压片模具的底座,材质的参数=白色,背景1,深色 35%(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深色 35%(形状轮廓)+金属效果(材料)+平衡(光源)+200°(光源角度值)。初始形状是正圆(高3.19英寸x宽3.19英寸),深度值30.5磅。得到如下图效果:

看着不错,很像了,但感觉缺点什么。这里就要用到上面提到的顶部和底部棱台。生活中大部分地金属器具都经过边缘磨光处理,所以边缘处基本都会有反光。因此,我们要设置顶部棱台。在此定义棱台参数=棱台样式+宽度+高度。设置顶部棱台=圆形(棱台样式)+7磅(宽度)+1.5磅(高度),底部棱台=圆形(棱台样式)+7磅(宽度)+1.5磅(高度),成品如下图所示:

是不是看上去效果就真实了不少?在此提出第一个绘图技巧:当绘制金属块或者带有反光硬边缘的对象时,可以通过添加顶部与底部棱台让成品更逼真。这一点在画金属块的时候尤其重要,如下图:

两者使用了与上面的金属圆垫相同的颜色、材料与光源设置,但是左侧图片通过添加顶部棱台,产生了一条正对着我们的反光边缘,因而看起来更逼真。

那么下一个问题,如何确定合适的颜色+材料+光源组合。因为材料和光源的影响,最终对象颜色可能和初始颜色设置迥然不同,比如:在形状填充和形状轮廓都是纯白色(白色,背景1)的设置下,如果选择了亚光效果+日落,最终得到的小方块颜色是土色的。

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颜色呢?在这里我给出一个很简单但是也很麻烦的方法:暴力破解,即把一个颜色之下的全部材料与光源效果列出来,一个一个挑。这并不是开玩笑,在形状填充和形状轮廓相同的情况下,全部的材料和光源可以构成165种效果,而常用颜色包括:白色、蓝色、灰色、红色和绿色,总计不过825种情况。同时线框效果下是没有颜色效果的,还有些光源效果几乎看不出区别,所以实际情况比这个更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着把它们列出来,一个一个挑。这么写着好像有说风凉话的嫌疑,所以在此我列出以上的所有情况,对应颜色会在图片顶部标明,图片的表格内,左侧一栏是材料,右侧为光源:

1、白色系列:白色,背景1

蓝色/智慧色系列:蓝色,个性色1

值得一提的是,蓝色与三个透明材料的组合(这句话上数的三个),是后面画透明材质的主要组合。

灰色系列:浅灰色,背景2,深色50%。

绿色系列:绿色,个性色6

红色系列:红色

说实话,这个系列里前面像砖块,后面像西瓜冰糕。

以上就包括了所有常用的材质组合。可以看到在同一颜色下,很多组合和光源效果差别不大。当你想画某个东西找材质效果的时候,不妨看一下上面的表格,说不定有收获。当然,更简单的方法,是看后面的实例更新后我用的参数。

至此,基本的3D效果与材质设置都讲过一遍了,下面不妨找个实例来练练手:胶头滴管。

5)实例演练1

3D作图的过程基本可以概括为:对象拆解+元素拆解。第一步是把对象拆成若干个简单的轴对称的立体元素,第二步是看元素本身需不需要设置棱台结构。首先,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对长度的把握不太好。具体表现为:如果凭空想着画东西,比例拿捏不准。这一点在后续拆解复杂对象的时候,容易出现组合起来的物件要么长麻杆要么像水缸。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拍张照片或者上网搜图,画的时候粘贴在边上做对照。比如我们在百度上搜滴管,找到一张能用的图:

简单看一眼,滴管可以看成是玻璃管+胶头两个对象的组合。而玻璃管可以进一步拆解为一个圆柱+棱台。首先,我们解决玻璃管一端,插入圆:高度0.26英寸宽度0.26英寸,形状填充蓝色,个性色1,形状轮廓白色,背景1

毫无疑问,现在是一点也不像。不过别着急,开始加特效。选中圆,点击“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离轴1上”,然后单击下面的三维旋转选项,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找到深度,设置深度150磅。得到效果如图:

然后选中这根管子,通过调整三维旋转中x,y,z的数值让它与例图中最上方的胶头滴管平行。在这里我直接报数值:x旋转:237.1°, y旋转:292.4°, z旋转:57.6°。

随后设置顶部棱台=角度+8.5磅+102.5磅,是不是有点意思了

然后重点来了:材质参数=蓝色,个性色1(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形状轮廓)+最浅(材料)+寒冷(光源)+(光源角度值)。

看着稍微像一些了,不过其实更像移液枪头。也可以考虑将顶部棱台样式改为“凸起”,效果如下:

下一个就是胶头了。想简单操作的话,直接画个粉色的椭圆完事儿(高度0.57英寸宽度1.12英寸旋转角度334°)形状填充用取色器在胶头上直接取色,形状轮廓无。

不过这玩意儿看着有点太凑合事儿了,不太好。而且通过精修这个胶头可以讲另外一个绘图技巧:用二维平面上的棱台操作实现立体效果。一般来说,如果这时候要画个胶头,需要画个椭球。但仔细一想,我们画的三维物件,实际上还是在二维平面上,所以只要让眼睛觉得这个东西是立体的就可以了。注意:重要的不是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而是你的眼睛觉得它是什么样的。具体操作如下:选中椭圆,设置顶部棱台=圆形(棱台样式)+20磅(宽度)+20磅(高度)。材质参数=取色器取色(形状填充)+无轮廓(形状轮廓)+柔边缘(材料)+日落(光源)+30°(光源角度值)。看着就有点意思了。

其实仔细看还是有差别,而且还能进一步完善。但是需要一个额外的操作,今天已经到了睡觉时间,所以等着下次更新再做好了。

20211112第一次更新完结于此

20211113对“个人认为不加装插件情况下画不出来的简单对象(比如弹簧)”作修正,弹簧是能在不加插件的情况下画出来的,如下图:

但是第一太丑;第二需要的功夫有点大,具体的画法后面更新。

20211119 更新:本次内容增加三个基本的实用技法以组成第六章。其中包括三个进阶操作:“插入形状”区的“合并形状”功能;贴膜法遮挡法。其中"合并形状"用于生成“插入”—“形状”中不包含的形状(如果是我眼拙没看到,还请见谅),在第六章中将以画“齿轮”为例进行说明。

后续的贴膜法遮挡法,则是在三维块体(如长方体)上画二维图片以完善遮挡关系与内部细节。将采用比较简单的“弹簧”与“电池壳”作为例子。

实例演练2将会将以上三种方法结合,画一个相对复杂点的物件:微波炉,成品效果如下图:

同时增加第八章素材合集,用以保存一些已经画好可以分享的常用实验室仪器。但在此还是要强调一下:如果用于发表期刊文章,强烈建议修改对象的参数(尺寸、颜色与样式)以实现个性化,防止撞车。

6)实用技法

在进入正题之前,有个概念值得再次强调一遍以提供多种作图的思考角度:PPT 3D作图的要义不是原原本本重现对象真实的样子,而是要骗过你的眼睛。比如下图的弹簧:

表面上看来是一条连续的曲线,但拆解之后不难发现,该对象是由十三条带棱台效果的曲线,经过遮挡画出来的。不知道您看了是什么想法,反正当好友作展示杠我的时候,我是一脸懵逼的,同时感叹:“毕业了的人(杠精/损友)就是不一样,空闲时间真多。”必须承认,这个想法确实很巧妙,我将在第六章的第二部分进行讲解。

合并形状

合并形状的功能在“形状格式”标签下的“插入形状”区中,对应“合并形状”下拉列表

包含“结合(U)”、“组合(C)”、“拆分(F)”、“相交(I)”和“剪除(S)”五个功能

其中“结合(U)”、“相交(I)”与“剪除(S)”是最常用的功能,可以组合出新形状或实现类似抠图的功能。与“排列”区的“组合”相比,“结合(U)”操作是用程序算法将被组合物体真正合成一个对象。用橡皮泥捏的俩方块举例子:“组合”是把两个方块摞起来,而“结合(U)”是把它们捏在一起。除非立刻执行“撤销”,否则结合过程不可逆。而“组合”得到的对象,其中的各个组分还是单独存在的,后续可以通过“拆分”还原各个对象。除此之外,对“组合”对象进行3D旋转与格式操作时,各个部分会单独产生效果,因而得到多个相互独立的3D对象,而非一个整体,这一点在下面画齿轮的实例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

首先,插入—形状—基本形状“圆:空心”(高度1.24英寸宽度1.24英寸,形状填充蓝色,个性色1,形状轮廓无轮廓)

同时,插入—形状—基本形状“梯形”(高度0.23英寸宽度0.39英寸,形状填充蓝色,个性色1,形状轮廓无轮廓)

之后复制7个梯形,保持下底靠近圆且方向与圆相切的状态,将它们放置在圆环的0°,45°,90°,135°,180°,225°,270°,315°和360°方向上。将八个梯形逐渐移近圆环,直到下底完全没入圆内不可见,如下图:

此时,点住鼠标左键拉框选中全部九个对象(八个圆+一个圆环),单击“形状格式”—“合并形状”—“结合(U)”,便可以将选中对象结合成一个。

作为对比,我们也通过“形状格式”—“组合”—“组合(G)”得到一个参比对象

一打眼看去似乎没什么不同,在我看来,也确实没啥不同。如果只是画二维示意图,两者的效果是相同的。但如果我们同时选中两个齿轮,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离轴1,上”,然后单击下面的“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找到深度,设置深度20磅

貌似也没啥不一样,但如果我们将材料从“标准”—“亚光效果”修改为“标准”—“柔边缘”,得到的效果就大不相同了(上方为结合对象,下方为组合对象):

为了实现“柔边缘”的效果,程序会自动增强八个梯形的边缘,因而遮挡了中间的圆环。而结合得到的齿轮,因为在本质上已经成为一个对象,所以自动增强边缘时,是对齿轮这个整体的边缘进行操作。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拉框全选结合得到的齿轮,在进行“离轴1,上”操作时,并没有躺在xy平面上上,而是靠在了z轴上,与xy平面成45°夹角。这牵扯到“合并形状”操作里一个选择问题。如果直接拉框全选,最后得到的对象轴线会偏转45°。如果按住ctrl逐个选择梯形,最后选择圆环,再进行结合操作,得到的轴线就与圆环一致。进行“离轴1,上”操作时,就会产生躺在xy平面上的齿轮。

至于“相交(I)”操作,则是会保留两个对象的相交部分,形成新图形。比如,我们用三个平行四边形画一个图片格式的墙角(为后面画微波炉做准备,光影效果设置后面再说。三个平行四边形组合好后,全选剪切黏贴选项:图片

尔后,我们画一个圆角平行四边形的窗户(插入—形状—基本形状“矩形:圆角”,形状填充随意,形状轮廓无轮廓

接下来按住ctrl选择对象(注意,顺序很重要):先选择背后的墙角,再单击圆角矩形的窗户,随后点击“形状格式”—“合并形状”—“相交(I)”,得到如下效果:

看上去是不是有点眼熟,微波炉的内腔效果就是用这个方法画出来的:

注意,选择时最先选中的对象提供留下的部分,随后被选中的对象形状的重叠部分(针对两个以上对象的情况)会提供剪裁的轮廓。该方法以后经常用到。至于“剪除(S)”操作,会在下面的遮挡法中结合具体例子介绍。在这里不妨理解成“相交(I)”的互补操作。

贴膜法

贴膜,即在所得3D图形对象的表面贴一层二维图片,得到一些内部结构或者表面修饰的效果。如上面的微波炉,就是将相交得到的图片贴到一个3D的长方体上形成的。而修饰效果,则可以通过下面一个画纽扣电池壳的例子来说明。一枚纽扣电池大概长这个样子:

我们定义上面那个朝向我们的部分叫做上盖

首先用贴膜法画这个部分。至于电池壳的底,需要用到下面的遮挡法,这里暂不做讨论。

插入—形状—基本形状“椭圆”(高度1.53英寸宽度1.53英寸,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深色15%,形状轮廓白色,背景1深色35%);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离轴1,上”,然后单击下面的“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棱台效果与材质;

设置顶部棱台=圆形(棱台样式)+5.5磅(宽度)+14.5磅(高度), 底部棱台=圆形(棱台样式)+2.5磅(宽度)+0磅(高度)

设置材质参数=白色,背景1深色15%(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深色35%(形状轮廓)+金属效果(材料)+平衡(光源)+260°(光源角度值)

至于上面的白点,就需要画一层膜了。

插入—形状—基本形状“椭圆”(高度0.43英寸宽度1.34英寸, 无轮廓(形状轮廓));填充颜色的时候,选择“颜色填充”—“纹理(T)”—“其他纹理(M)“。在右侧设置形状格式填充图案填充(A)中,选择“点线20%”的纹理,前景(F)选择“白色,背景1”,背景(C)选择“白色,背景1深色15%

然后将上盖与膜复制到同一幻灯片,选中膜,右键“置于顶层(R)”,而后与上盖叠在一起即可得到所需的图形。鼠标左键拉框选中,点击“形状格式”—“组合”—“组合(G)”,成为一个整体。

遮挡法

遮挡法,即是对3D对象进行“复制”—“粘贴选项:图片(U)”操作将其转换为图片,随后将得到的图片裁剪成适合的形状作为掩膜,用以遮挡无法通过图层调整来完善的局部细节。例如,我们先插入电池壳的底座:

插入—形状—基本形状“椭圆”(高度1.74英寸宽度1.74英寸,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深色15%,形状轮廓白色,背景1深色35%);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离轴1,上”,然后单击下面的“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棱台效果与材质;

设置顶部棱台=图样(棱台样式,这名字,啧啧啧,暴力)+5.5磅(宽度)+14.5磅(高度), 底部棱台=圆形(棱台样式)+2.5磅(宽度)+0磅(高度)

设置材质参数=白色,背景1深色15%(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深色35%(形状轮廓)+金属效果(材料)+平衡(光源)+260°(光源角度值)

在组合的步骤中,如果我们选择和上面贴膜时一样的操作,将上盖置于顶层,与底座进行组合,就会得到如下效果:

顶盖的边缘压在了底座的前方,这明显不符合空间关系。对此,我们需要进行遮挡。即将底座应该暴露在外的部分再复制一次,置于顶层,挡住顶盖的边缘部分,操作如下:

选中底座,"ctrl+c 复制"—鼠标右键"粘贴选项:图片(U)"。得到图片如下:

我们需要的掩膜,就是红色虚线内的部分。在此,我们就需要合并形状功能中的另一个操作:剪除(S)。插入一个圆:插入—形状—基本形状“椭圆”(高度0.64英寸宽度1.72英寸,形状填充蓝色,个性色1,形状轮廓无轮廓)。将这个圆的下边缘贴到掩膜图片的下边缘上,如图:

为了方便重复操作,在这里我说一下各个对象的位置信息:

定义位置参数=水平位置+从(F)+垂直位置+从(R)

掩膜(高0.97” 宽2.38“) 位于:位置参数=3.9”(水平位置)+左上角((从(F))+ 3.53”(垂直位置)+ 左上角(从(R))。

蓝色圆的位置:位置参数=4.32”(水平位置)+左上角((从(F))+ 3.56”(垂直位置)+ 左上角(从(R))。

先选中掩膜,然后按住ctrl键选中蓝色圆,执行“形状格式”—“合并形状”—“剪除(S)”,就可以只保留电池底座的边缘部分,形成最终版的掩膜。单击选中掩膜,鼠标右键—“置于顶层(R)”。

此时,掩膜(高0.97” 宽2.38“) 位于:位置参数=3.9”(水平位置)+左上角((从(F))+ 3.53”(垂直位置)+ 左上角(从(R))。

电池的底座位于:位置参数=1.93”(水平位置)+左上角((从(F))+ 3.03”(垂直位置)+ 左上角(从(R))。

电池的上盖位于:位置参数=2.02”(水平位置)+左上角((从(F))+ 3.12”(垂直位置)+ 左上角(从(R))。注意,顶盖置于顶层。

在此条件下,将掩膜的位置移到电池的正前方。首先选中掩膜,鼠标单击右键:“置于顶层(R)”。

可以直接用鼠标手动对齐,或者设置成: 位置参数=1.61”(水平位置)+左上角((从(F))+ 3.51”(垂直位置)+ 左上角(从(R)),也可让掩膜进入遮挡位置,实现遮挡效果:

至此,三个进阶操作介绍完成。

7)实例演练2

在此,我们通过两个进阶版的例子:弹簧和微波炉,把第六章的全部操作串联起来。

弹簧:

首先,为了画弹簧,我们上网找一张图片作参考(美术好的朋友自动忽略此步骤):

不错,很像。然后用曲线对弹簧进行描边操作,注意,分三段描(红线处切分)。插入—形状—基本形状“弧形”,这里形状轮廓设置成彩色方便展示,粗细设置1磅,描的时候尽量沿着中线,效果如下图的红、绿、黄和赭四条线。注意,每两条线一定要有重叠区域,不能头对头接

然后选中三条线—复制——粘贴(注意,不是粘贴选项图片,而是ctrl + v),移到边上脱模:

后续的所有操作基本都是对这四条线进行的,所以就以它们为单位。右键拉框选中四条线—“形状格式”—“形状轮廓”—“黑色,文字1”—“粗细”—“6磅”。到此,如果你只是想要个二维的弹簧,就基本上可以了,剩下的操作就只剩下结构复制和周期性粘贴。

为了增加3D效果,选中四条线: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然后单击下面的“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棱台效果与材质;

设置顶部棱台=圆形(棱台样式)+6磅(宽度)+6磅(高度)

设置材质参数=无填充(形状填充)+黑色,文字1(形状轮廓)+金属效果(材料)+三点(光源)+(光源角度值)

得到如下效果。有三个问题点,用红色圈出:

由于棱台效果对整条线都起作用,因而线的末端是台状而不是平整的断面(放大的2号点:

所以为了整体效果,需要对这三个位置进行处理。位置1,可以通过将下图中的3号线置于底层来遮挡,而位置2和3,则需要用掩膜。掩膜的来源,就是每辆条线相交处重叠的那一块。我们将线标为1,2,3,4

首先处理最简单的:选中线1,右键—“置于顶层(R)”,1号问题点通过遮挡消失。

尔后选中二号线,"ctrl+c 复制"—鼠标右键"粘贴选项:图片(U)",得到了一个图片版的2号线,选中—“图片格式”—“裁剪

剪掉上方和下方的棱台边缘,即可得到所需的掩膜,左键选中—右键—“置于顶层(R)”,将掩膜移到原二号线位置,重叠遮挡问题点2和3。

重复操作若干次,就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弹簧了。

微波炉:

在熟练以上操作后,我们可以挑战一下难度稍微高点的物件:微波炉。虽然我清楚有几个实验室做微波合成,但是作为一个例子,微波炉还是很不错的,可以将以上的几个操作都过一遍。首先,我们对微波炉进行拆解:

物件拆了7个部分,图层关系从上到下为:1,2,3,4,(5,6一层),7。首先,我们画元素2,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要把元素7画出来,作为画2的模板:

插入—形状—矩形“矩形”(高度3.33英寸宽度3.33英寸,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深色15%,形状轮廓灰色,个性色3淡色80%);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三维旋转参数:X旋转(X):315°,Y旋转(Y):15°,Z旋转(Z):

设置顶部棱台=圆形(棱台样式)+1.5磅(宽度)+4磅(高度), 底部棱台=圆形(棱台样式)+2.5磅(宽度)+0磅(高度)

设置深度=600磅

设置材质参数=白色,背景1深色15%(形状填充)+灰色,个性色3淡色80%(形状轮廓)+塑料效果(材料)+柔和(光源)+30°(光源角度值)

随后,我们需要照着面向我们的三个底面,画出相应全等的三个平行四边形(1,2,3),用来构成元素2。在这里又需要普及一个小操作:“形状格式”—“编辑形状”。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先插入一个任意平行四边形:

插入—形状—基本形状“平行四边形”,形状填充无填充,形状轮廓默认,同时,把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与想要描的底面的一个顶点叠在一起:

选中平行四边形,点击“形状格式”—“编辑形状”—“编辑顶点(E)”,这样四个顶点就进入可编辑模式。

将其余三个顶点移动到被描底面的其他三个顶点上,然后在空白处点一下鼠标左键。

重复三次,我们就得到了三个与长方体底面两两全等的平行四边形,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形状轮廓白色,背景1,深色 35%,然后将三个底面的位置摆成墙角状。

然后开始设置光效果。3号底面,选中—“形状格式”—“形状填充”—“纹理(T)”—“其他纹理(M)”,在右侧弹出的设置形状格式—“形状选项”—“填充”—“渐变填充”,采用灰色方案的默认值。

对2号和3号平面进行类似的设置(打光方向根据个人兴趣可以调整),即可得到如下的一个墙角,选中三个平行四边形,"ctrl+c 复制"—鼠标右键"粘贴选项:图片(U)",便可以将其图片化。

在此,因为画圆角矩形窗口太麻烦,所以将窗口简化为矩形。选中修改过颜色的平面3,“ctrl + c”, “ctrl + v”复制一个,将尺寸缩小到合适大小,然后摆到如图位置。建议再多复制几个缩小的平面3,因为后续的元素1和3都是它的相似矩形。

首先选中底层的“墙角”,然后按住ctrl选中缩小的平面3,随后点击“形状格式”—“组合”—“相交(I)”,得到如下效果

这样,元素2完成。随后,我们开始构建其他元素。再拿过来一个缩小的平面3, 将尺寸稍微扩大一些(按住shift向左下角拉大一点

随后开始设置玻璃效果:

形状填充蓝色,个性色1,形状轮廓无轮廓);

设定3D效果:设置顶部棱台=柔圆(棱台样式)+12磅(宽度)+6磅(高度), 无底部棱台

设置深度=0磅

设置材质参数=蓝色,个性色1,(形状填充)+无轮廓(形状轮廓)+最浅(材料)+三点(光源)+(光源角度值)

可得玻璃窗户,选中后—右键—“置于顶层(R)

再选中玻璃窗户,将尺寸稍微扩大一些(按住shift向左下角拉大一点),选中后—右键—“置于顶层(K)”,

开始设置底层金属效果:

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深色15%,形状轮廓白色,背景1;

设定3D效果:设置顶部棱台=柔圆(棱台样式)+16.5磅(宽度)+6磅(高度), 无底部棱台

设置深度=0磅

设置材质参数=白色,背景1,深色15%(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形状轮廓)+金属效果(材料)+三点(光源)+(光源角度值)

这样,元素1,2,3就凑齐了。

按照当前图层关系叠在一起,即可得微波炉的一半面板。

然后绘制元素5和6。5和6都来源于原尺寸底面3:

选中后设置:

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深色15%,形状轮廓白色,背景1,深色25%;

设定3D效果:设置顶部棱台=圆形(棱台样式)+3磅(宽度)+3磅(高度), 无底部棱台

设置深度=0磅

设置材质参数=白色,背景1,深色15%(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深色25%(形状轮廓)+金属效果(材料)+柔和(光源)+(光源角度值)

然后选中,“ctrl+c”复制—右键“粘贴选项,图片(U)”,复制两张。然后将其裁剪成大小约为3.5:1的两个部分:

选中,右键—“置于顶层(R)”,贴在长方体的正面:

然后将组合好的1,2,3号元素放在左侧:

至此,微波炉的主体就完成了。然后画一个3D的屏幕和按钮,放在右侧面板即可(省略,如果需要请在评论区留言)。全部画完之后,按住“ctrl + a”全选,然后“ctrl+c”复制—右键“粘贴选项,图片”,即可将所得对象转化为图片格式,调整大小。注意,转成图片前最好保存个副本,便于日后修改。

8)实例演练3

这一章节将基于第六章里的三种技法来画两大类基本元素:

(1)液面(从左到右依次为:静态液面、涟漪液面和漩涡液面)

(2)容器的开口效果(从左到右依次为:封闭容器,切蛋糕型剖面,开普通窗,开落地窗)

三种液面的基本画法

在绘制液面之前,首先我们来准备基本素材:一个烧瓶(不嫌累的可以准备多个,不过并不推荐)

绘制方法参考第九章“素材合集”里的“烧瓶

首先对于最简单的静态液面,画法就是准备一个透明的半球放到瓶子的下一层即可:

插入—形状—基本形状“椭圆”(高度2.73英寸宽度2.73英寸,形状填充绿色,个性色6,淡色80%;形状轮廓无轮廓)。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三维旋转参数:X旋转(X):306.5°,Y旋转(Y):301.3°,Z旋转(Z):57.6°

设置顶部棱台=无; 底部棱台=圆形(棱台样式)+116.5(宽度)+95.5(高度)

设置材质参数=绿色,个性色6,淡色80%(形状填充)+无轮廓(形状轮廓)+最浅(材料)+对比(光源)+(光源角度值)

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半球形的液体块,选中之后右键—“置于顶层(R)”,放置到烧瓶的下方即可

涟漪液面则是在静态液面的基础上增加A、B两个涟漪片形成的,绘制方法如下:

绘制涟漪片A:

插入—形状—基本形状“椭圆”(高度1.57英寸宽度1.57英寸,形状填充绿色,个性色6,淡色80%;形状轮廓无轮廓)。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三维旋转参数:X旋转(X):306.5°,Y旋转(Y):301.3°,Z旋转(Z):57.6°

设置顶部棱台=柔圆(棱台样式)+30磅(宽度)+2.5磅(高度); 底部棱台=无

设置材质参数=绿色,个性色6,淡色80%(形状填充)+无轮廓(形状轮廓)+最浅(材料)+对比(光源)+(光源角度值)

绘制涟漪片B:

插入—形状—基本形状“椭圆”(高度2.4英寸宽度2.4英寸,形状填充绿色,个性色6,淡色80%;形状轮廓无轮廓)。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三维旋转参数:X旋转(X):306.5°,Y旋转(Y):301.3°,Z旋转(Z):57.6°

设置顶部棱台=柔圆(棱台样式)+30磅(宽度)+2.5磅(高度); 底部棱台=无

设置材质参数=绿色,个性色6,淡色80%(形状填充)+无轮廓(形状轮廓)+最浅(材料)+对比(光源)+(光源角度值)

随后选中涟漪片B,右键—“置于顶层(R)”;选中涟漪片A,右键—“置于顶层(R)”,然后和液块叠加在一起,即可完成涟漪液面效果。

最后的漩涡液面,是看着最复杂实则最简单的一类液面,它的画法和涟漪片非常类似。在这里需要强调之前反复强调的一点:PPT作图的要点,经常不在于如何百分百还原对象本身的结构,而是如何欺骗人的眼睛。做法如下:

插入—形状—基本形状“椭圆”(高度1.3英寸宽度2.78英寸,形状填充绿色,个性色6,淡色40%;形状轮廓白色,背景1)。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三维旋转参数:X旋转(X):11.4°,Y旋转(Y): 57.6°,Z旋转(Z): 11.4°

设置顶部棱台=凸起(棱台样式)+68.5磅(宽度)+127.5磅(高度); 底部棱台=无

设置材质参数=绿色,个性色6,淡色80%(形状填充)+无轮廓(形状轮廓)+最浅(材料)+对比(光源)+(光源角度值)

然后将得到的凸棱台选中,倒转180°,即可得到一个漩涡液面。 因为轮廓被设定为白色,导致反转后棱台靠近我们的半个圆边几乎透明,会产生一种漩涡的视错觉。靠着这个小技巧,此棱台和瓶子叠加后就可以画出最后一种漩涡液面。在这里,建议把棱台置于底层,效果会更好。

三种剖面效果的画法

首先我们准备一个发酵罐:

绘制方法参考第九章“素材合集”里的“发酵罐

9)实例演练4发光效果及其应用

这个效果算是最近作图的偶然收获,依靠的是“形状格式”—“形状样式“—形状效果”—“发光(G)”。我们以画太阳为例:

首先画出太阳的主体部分:

插入—形状—基本形状“椭圆”(高度1.25英寸宽度1.25英寸,形状填充金色,个性色4,淡色40%;形状轮廓金色,个性色4,淡色40%);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三维旋转参数:X旋转(X):53.5°,Y旋转(Y): 301.3°,Z旋转(Z): 302.4°

设置顶部棱台=圆形(棱台样式)+66磅(宽度)+63磅(高度), 底部棱台=圆形(棱台样式)+66磅(宽度)+61磅(高度);

设置材质参数=金色,个性色4,淡色40%(形状填充)+金色,个性色4,淡色40%(形状轮廓)+(材料)+发光(光源)+250°(光源角度值)

然后准备光晕。在插入光晕之前,首先介绍下需要用到的一个基本操作:选中图形对象—“形状格式”—“形状样式”—右下角的“设置形状格式”箭头—“形状选项”—“效果”—“发光

在这里,可以对图形添加光晕效果,使用得当也可以对块体对象添加阴影。不过对于太阳的光晕,无法通过对刚刚得到的3D光球添加,因为现在的圆形并不是光球的轮廓,此时添加发光效果会形成投影。比如,选中光球,设置“发光”—“大小里的参数为“66磅”,得到如下效果:

众所周知,太阳的温度达不到发蓝光的高度,而且光环变投影了,因而不能这么添加光晕。不过由这个操作,可以引申出给物体加投影的操作。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进一步开发。下面开始添加光圈:

插入—形状—基本形状“椭圆”(高度1.68英寸宽度1.68英寸,形状填充金色,个性色4,淡色40%;形状轮廓金色,个性色4,淡色40%);

定义发光参数=“预设”+“颜色”+“大小”+“透明度

选中圆,设置发光参数=默认(预设)+金色,个性色4,淡色40%(颜色)+72磅(大小)+56%(透明度)

选中所得带光晕的圆:右键—“置于底层(K)”,然后和光球叠加在一起,即可完成发光的太阳。

当然,我觉得大部分人画太阳的需求可能没那么强烈。这个操作一个潜在的重要应用,是画激光束。具体实例可以参考素材合集里的激光发射器。

10)素材合集

水热反应釜 (Parr):

首先,反应釜可以拆解成两部分:盖+釜身:

而盖子同样可以做三段拆解:顶+中段+底

两个黑色的圆,用来生成孔的效果。首先我们来画盖顶。

插入—形状—基本形状“圆:空心”(高度1.44英寸宽度1.58英寸,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深色25%,形状轮廓白色,背景1深色25%)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三维旋转参数:X旋转(X):320.5°,Y旋转(Y):307.5°,Z旋转(Z):46.1°

设置顶部棱台=, 底部棱台=无;

深度设置=8.5磅

设置材质参数=白色,背景1深色25%(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深色25%(形状轮廓)+金属效果(材料)+三点(光源)+(光源角度值)

插入—形状—基本形状“圆:空心”(高度2.8英寸宽度2.8英寸,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深色25%,形状轮廓白色,背景1深色25%),注意,内环的大小要能容纳上面画的小圆片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三维旋转参数:X旋转(X):320.5°,Y旋转(Y):307.5°,Z旋转(Z):46.1°

设置顶部棱台=角度(棱台样式)+11磅(宽度)+8.5磅(高度), 底部棱台=

深度设置=0磅

设置材质参数=白色,背景1深色25%(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深色25%(形状轮廓)+金属效果(材料)+三点(光源)+(光源角度值)

插入—形状—基本形状“椭圆”(高度1.3英寸宽度1.3英寸,形状填充黑色,文字1,形状轮廓黑色,文字1)。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三维旋转参数:X旋转(X):320.5°,Y旋转(Y):307.5°,Z旋转(Z):46.1°

三个元素的组合顺序为:选中垫片,右键—“置于顶层(R)”。选中大圆环,右键—“置于底层(K)”。对齐中轴线,叠加,然后右键拉框全选—“形状格式”—“组合”—“组合(G)”。

盖顶完成。如果觉得这个垫片的遮挡不够完美,可以用遮挡法做掩膜覆盖,在这里就不提供了。

盖中层的绘制:

插入—形状—基本形状“椭圆”(高度2.8英寸宽度2.8英寸,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深色25%,形状轮廓白色,背景1深色25%)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三维旋转参数:X旋转(X):320.5°,Y旋转(Y):307.5°,Z旋转(Z):46.1°

设置顶部棱台=, 底部棱台=

深度设置=50磅

设置材质参数=白色,背景1深色25%(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深色25%(形状轮廓)+金属效果(材料)+三点(光源)+(光源角度值)

盖底层的绘制:

插入—形状—基本形状“椭圆”(高度2.63英寸宽度2.63英寸,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深色25%,形状轮廓白色,背景1深色25%)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三维旋转参数:X旋转(X):320.5°,Y旋转(Y):307.5°,Z旋转(Z):46.1°

设置顶部棱台=, 底部棱台=

深度设置=50磅

设置材质参数=白色,背景1深色25%(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深色25%(形状轮廓)+金属效果(材料)+三点(光源)+(光源角度值)

将顶盖,盖中和盖底复制到同一页,对齐中轴线。选中盖中,右键—“置于底层(K)”。选中盖底,右键—“置于底层(K)"。然后叠在一起,在盖中的正面加个纯黑色的圆即可。

然后釜身的画法:

插入—形状—基本形状“椭圆”(高度2.3英寸宽度2.3英寸,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深色25%,形状轮廓白色,背景1深色25%)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三维旋转参数:X旋转(X):320.5°,Y旋转(Y):307.5°,Z旋转(Z):46.1°

设置顶部棱台=凸起(棱台样式)+3磅(宽度)+15磅(高度), 底部棱台=

深度设置=350磅

设置材质参数=白色,背景1深色25%(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深色25%(形状轮廓)+金属效果(材料)+三点(光源)+(光源角度值)

选中釜身,右键—“置于底层(K)”,与盖子进行叠加:、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覆盖掩膜,可以在瓶盖处实现磨砂效果:

但因为今天写了一白天的文章,现在时间有些晚了。再写会耽误周五晚上打游戏的时间,所以等下次再说好了。需要相关素材画法细节或发现文章问题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20211119 更新至此 (16407字)。

液滴吐个槽:这液滴大得有些浮夸,不过我也懒得改了

液滴的画法极其简单,就是对一个圆面设置顶部棱台和底部棱台效果即可。

插入—形状—基本形状“椭圆”(高度0.4英寸宽度0.4英寸,形状填充蓝色,个性色1,深色25%;形状轮廓蓝色,个性色1,深色50%)。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三维旋转参数:X旋转(X):306.5°,Y旋转(Y):301.3°,Z旋转(Z):57.6°

设置顶部棱台=斜面(棱台样式)+41磅(宽度)+33磅(高度), 底部棱台=圆形(棱台样式)+19.5(宽度)+14(高度)

设置材质参数=蓝色,个性色1,深色25%(形状填充)+蓝色,个性色1,深色50%(形状轮廓)+最浅(材料)+三点(光源)+(光源角度值)

烧瓶

简单的烧瓶可以拆解成两部分:

为了让瓶颈处更精致一点,可以拆解成三部分:

插入—形状—基本形状“椭圆”(高度0.92英寸宽度0.92英寸,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深色5%,形状轮廓无轮廓)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三维旋转参数:X旋转(X):115.9°,Y旋转(Y): 298.5°,Z旋转(Z): 246.9°

设置顶部棱台=凸起(棱台样式)+10磅(宽度)+48.5磅(高度), 底部棱台=圆形(棱台样式)+2.5磅(宽度)+1磅(高度)。

深度设置=0磅。

设置材质参数=白色,背景1深色5%(形状填充)+无轮廓(形状轮廓)+最浅(材料)+对比(光源)+(光源角度值)。

最后把圆台在x-y平面上旋转180°上下颠倒:

插入—形状—基本形状“椭圆”(高度0.92英寸宽度0.92英寸,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深色5%,形状轮廓无轮廓)

透明化:点击“形状格式”—“设置形状格式”—“形状选项”—“填充与线条”—“填充”—透明度(T)设置“100%”。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三维旋转参数:X旋转(X):45.9°,Y旋转(Y): 304.2°,Z旋转(Z): 308.7°

设置顶部棱台=凸起(棱台样式)+6.5磅(宽度)+47磅(高度), 底部棱台=

深度设置=0磅。

设置材质参数=白色,背景1深色5%(形状填充)+无轮廓(形状轮廓)+最浅(材料)+对比(光源)+(光源角度值)。

插入—形状—基本形状“椭圆”(高度2.82英寸宽度2.82英寸,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深色5%,形状轮廓无轮廓)

透明化:点击“形状格式”—“设置形状格式”—“形状选项”—“填充与线条”—“填充”—透明度(T)设置“100%”。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三维旋转参数:X旋转(X):306.5°,Y旋转(Y): 301.3°,Z旋转(Z): 57.6°

设置顶部棱台=圆形(棱台样式)+100磅(宽度)+100磅(高度), 底部棱台=

深度设置=0磅。

设置材质参数=白色,背景1深色5%(形状填充)+无轮廓(形状轮廓)+最浅(材料)+对比(光源)+(光源角度值)。

三个部分复制到同一页,对齐中轴线。选中B,右键—“置于底层(K)”。选中C,右键—“置于底层(K)"。然后叠在一起,在A的中央画一个白色的椭圆就可以形成开口效果。

发酵罐

发酵罐作为一种化工多相热催化过程中上不怎么常用的设备,可以不必像笔者这样一上来画太多细节,可以进行适度简化,去掉一些不怎么需要的劳什子。(除了冠冕堂皇的主因,还有个次要原因是我懒。左侧发酵罐顶上那个十字阀门就花了半天时间画,写进教程实在有点啰嗦。需要的话留言,之后我再更新教程)

首先老规矩,三等分罐体:球壳状顶盖+圆柱体+倒置的圆台

离心机管式炉

20220410 更新至此 (18250字)。

马弗炉

考虑先画右边这个马弗炉,因为长得比较周(jian)正(dan):

拆解可得:把手(A)+门(B)+炉膛(C)+底座(D)+面板(E),这么一拆就会发现其实简单的很。绘制这个的过程里最难的应该是调节把手、数字面板、红绿指示灯和按钮的方向了。

首先绘制B、C、D这一组:对于C:

插入—形状—矩形“矩形”(高度1.58英寸宽度1.18英寸,形状填充浅灰色,背景2,形状轮廓无轮廓;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三维旋转参数:X旋转(X):296°,Y旋转(Y): 18°,Z旋转(Z):

设置顶部棱台=角度(棱台样式)+1磅(宽度)+1磅(高度), 底部棱台=角度(棱台样式)+1磅(宽度)+1(高度)

设置深度=150磅

设置材质参数=浅灰色,背景2(形状填充)+无轮廓(形状轮廓)+塑料效果(材料)+平衡(光源)+30°(光源角度值)

元素B:

插入—形状—矩形“矩形”(高度1.58英寸宽度0.39英寸,形状填充蓝色,个性色1,形状轮廓无轮廓;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三维旋转参数:X旋转(X):296°,Y旋转(Y): 18°,Z旋转(Z):

设置顶部棱台=角度(棱台样式)+1磅(宽度)+1磅(高度), 底部棱台=角度(棱台样式)+1磅(宽度)+1(高度)

设置深度=150磅

设置材质参数=蓝色,个性色1(形状填充)+无轮廓(形状轮廓)+塑料效果(材料)+平衡(光源)+40°(光源角度值)

底部元素D:

插入—形状—矩形“矩形”(高度0.72英寸宽度1.51英寸,形状填充浅灰色,背景2,形状轮廓无轮廓;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三维旋转参数:X旋转(X):296°,Y旋转(Y): 18°,Z旋转(Z):

设置顶部棱台=角度(棱台样式)+1磅(宽度)+1磅(高度), 底部棱台=角度(棱台样式)+1磅(宽度)+1(高度)

设置深度=150磅

设置材质参数=浅灰色,背景2(形状填充)+无轮廓(形状轮廓)+暖色粗糙(材料)+平衡(光源)+50°(光源角度值)

然后画门把手:

首先插入两个小正方形:

插入—形状—矩形“矩形:圆角”(高度0.19英寸宽度0.19英寸,形状填充浅灰色,背景2,形状轮廓无轮廓;

然后插入一个矩形:

插入—形状—矩形“矩形:圆角”(高度0.57英寸宽度0.19英寸,形状填充浅灰色,背景2,形状轮廓无轮廓;

然后三者的3D效果设置相同: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三维旋转参数:X旋转(X):35°,Y旋转(Y): 10°,Z旋转(Z):

设置顶部棱台=角度(棱台样式)+2磅(宽度)+2磅(高度), 底部棱台=

设置深度=0磅

设置材质参数=浅灰色,背景2(形状填充)+无轮廓(形状轮廓)+暖色粗糙(材料)+三点(光源)+(光源角度值)

选中那个长一点的圆角矩形,右键—“置于顶层(R)”,然后按照下图方式组排列成门把手的样式,然后选中三个圆角矩形:按住ctrl+g,即可组合成把手

最后是面板元素,这里选出数字面板和红灯为例:‘

数字面板:

插入一个矩形:

插入—形状—矩形“矩形:圆角”(高度0.4英寸宽度0.7英寸,形状填充浅灰色,背景2,深色75%,形状轮廓黑色,文字1;

双击矩形,出现输入文字的光标,输入需要的温度:80 ℃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三维旋转参数:X旋转(X):35°,Y旋转(Y): 10°,Z旋转(Z):

红灯:

然后插入一个矩形:

插入—形状—矩形“矩形:圆角”(高度0.19英寸宽度0.19英寸,形状填充红色,形状轮廓白色,背景1;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三维旋转参数:X旋转(X):35°,Y旋转(Y): 10°,Z旋转(Z):

设置顶部棱台=角度(棱台样式)+2磅(宽度)+2磅(高度), 底部棱台=

设置深度=0磅

设置材质参数=浅灰色,背景2(形状填充)+无轮廓(形状轮廓)+暖色粗糙(材料)+三点(光源)+(光源角度值)

选中门把手、数字面板以及红灯:右键—“置于顶层(R)”,而后选择元素B:右键—“置于底层(K)”、选择元素C:右键—“置于底层(K)”、选择元素D:右键—“置于底层(K)”。

然后按照图层关系组合所得元素,即可得到马弗炉。抽滤漏斗

老规矩,先拆分:抽滤漏斗可以拆解成一个带顶部、底部棱台的圆面+一个带底部棱台的圆面:

首先绘制上半个主体A:

插入—形状—基本形状“椭圆”(高度2.23英寸宽度2.23英寸,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形状轮廓白色,背景1)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三维旋转参数:X旋转(X):53.5°,Y旋转(Y): 301.3°,Z旋转(Z): 302.4°

设置顶部棱台=图样(棱台样式。。。啧啧啧,这名字,是要搞大新闻啊)+5.5磅(宽度)+70.5磅(高度), 底部棱台=角度(棱台样式)+56.5磅(宽度)+84磅(高度)。

深度设置=0磅。

设置材质参数=白色,背景1(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形状轮廓)+平面(材料)+平面(光源)+(光源角度值)。

然后是抽滤嘴B:

插入—形状—基本形状“椭圆”(高度0.69英寸宽度0.69英寸,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形状轮廓白色,背景1)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三维旋转参数:X旋转(X):53.5°,Y旋转(Y): 301.3°,Z旋转(Z): 302.4°

设置顶部棱台=无, 底部棱台=角度(棱台样式)+19.5磅(宽度)+87.5磅(高度)。

深度设置=0磅。

设置材质参数=白色,背景1(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形状轮廓)+硬边缘(材料)+平面(光源)+(光源角度值)。

然后选中主体A:右键—“置于顶层(R)”,移动到抽滤嘴的正上方,即可拼接得到抽滤漏斗。

激光发射器

该元素拆解可得四个部分:

首先我们画元素D激光柱:

插入—形状—矩形“矩形”(高度2.24英寸宽度0.25英寸,形状填充红色,形状轮廓无轮廓;

然后选中该长方形,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样式”—右下角的“设置形状格式”箭头—“形状选项”—“填充与线条”—“填充”—“渐变填充”:设置如图所示

在“渐变光圈”输入五个颜色标签,最左侧标签设置:“红色”,“0%(位置)”,“100%(透明度)”,“0%(亮度)”;左二标签:“浅粉色(R: 225, G: 179, B: 197)”,“24%(位置)”,“0%(透明度)”,“0%(亮度)”;中央标签设置“白色,背景1”,“50%(位置)”,“0%(透明度)”,“0%(亮度)”;右二标签:“浅粉色(R: 225, G: 179, B: 197)”,“69%(位置)”,“0%(透明度)”,“0%(亮度)”;最右侧标签:“红色”,“100%(位置)”,“100%(透明度)”,“0%(亮度)”。

然后设置发光效果

发光参数=默认(预设)+红色(颜色)+16磅(大小)+30%(透明度)

这样,一条激光柱就画好了。

随后开始画A、B和C

A:

插入—形状—基本形状“椭圆”(高度1.49英寸宽度1.49英寸,形状填充浅灰色,背景2深色50%,形状轮廓白色,背景1深色50%)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三维旋转参数:X旋转(X):53.5°,Y旋转(Y):301.3°,Z旋转(Z):302.4°

设置顶部棱台=圆形(棱台样式)+3.5磅(宽度)+1磅(高度); 底部棱台=

深度设置=100磅

设置材质参数=浅灰色,背景2深色50%(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深色50%(形状轮廓)+金属效果(材料)+平面(光源)+320°(光源角度值)

B:

插入—形状—基本形状“椭圆”(高度1.49英寸宽度1.49英寸,形状填充蓝色,个性色1深色25%,形状轮廓蓝色,个性色1深色25%)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三维旋转参数:X旋转(X):53.5°,Y旋转(Y):301.3°,Z旋转(Z):302.4°

设置顶部棱台=底部棱台=

深度设置=3磅

设置材质参数=蓝色,个性色1深色25%(形状填充)+蓝色,个性色1深色25%(形状轮廓)+金属效果(材料)+平面(光源)+320°(光源角度值)

C:

插入—形状—基本形状“椭圆”(高度1.49英寸宽度1.49英寸,形状填充浅灰色,背景2深色50%,形状轮廓白色,背景1深色50%)

设定3D效果:点击“形状格式”—“形状效果”—“三维旋转(D)”—“三维旋转选项(R)”,在右侧展开的菜单中设定三维旋转参数:X旋转(X):53.5°,Y旋转(Y):301.3°,Z旋转(Z):302.4°。

设置顶部棱台=底部棱台=角度(棱台样式)+31.5磅(宽度)+74磅(高度)。

深度设置=17磅

设置材质参数=浅灰色,背景2深色50%(形状填充)+白色,背景1深色50%(形状轮廓)+金属效果(材料)+平面(光源)+320°(光源角度值)

然后选中元素B,右键—“置于底层(K)”;选中元素C,右键—“置于底层(K)”;选中激光柱,右键—“置于底层(K)”。最后按照图层关系组合得到激光发射器。

20220427更新至此,字数总计24828字。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