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瓦洛”三大轴承厂的前世今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352944轴承是瓦房店轴承质量好还是哈尔滨轴承质量好 “哈瓦洛”三大轴承厂的前世今生

“哈瓦洛”三大轴承厂的前世今生

2024-07-13 11: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说起国内的轴承企业,业内人士第一联想到的就是哈瓦洛三大厂。他们指的哈尔滨轴承集团,瓦房店轴承集团和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简称分别是哈轴、瓦轴、洛轴(排名不分先后)。

曾经的哈尔滨轴承厂,一代哈尔滨人的集体回忆

哈尔滨轴承厂,人们喜欢称之为哈轴厂。前身是由位于香坊区的两座废弃的面粉厂改建而来的,拥有悠久的历史。1950年抗美援朝时期,瓦房店轴承厂从辽宁复县迁于哈尔滨,在党的政策支持引导下一步步壮大,成为全国轴承行业的佼佼者。

哈轴配套开发的各类航空航天轴承达2000多种规格,特别是为“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提供几十种配套轴承,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赞扬 。

▲1951年4月,正式投产,当年生产轴承37万套。

▲1953年8月,开始生产p5级精密轴承。 

▲1966年12月,累计销售轴承10000万套。

1988哈轴集团生产的哈轴轴承从内径1毫米到外径500毫米和各种精度、各种用途和各种特殊性能的优质轴承6000多个规格畅销国内外各省、市、自治区和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1990年,命名为国家二级企业。

那些年,能在厂里上班,可是件值得自豪的事,不比现在的公务员差,工作稳定,待遇优厚,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

那些年,在厂里上班的人,能接触到当时很先进的各种机器,大家边工作边聊天,一天下来都觉得特别满足。

那些年,住宅区住的也大部分是同一工厂的,远亲不如近邻绝对不是说说而已,今天太忙没做饭去别家吃都没事!

那些年,厂区附近就是家属区,一放学,孩子们就一块玩儿。没有iPad没有电脑,但生活却比现在充实多了。踢毽子、跳皮筋、弹玻璃珠……

那些年,经常会去东北最大的基督教堂——哈利路亚教堂遛弯。

哈尔滨轴承厂厂区现存留着生产车间、宿舍楼、食堂等建筑,其无论是在建筑构造、结构还是外观上,都带有那个时代的特色。值得关注的是一栋由俄国人设计的清水红砖小楼,该楼建于1920年,有五层高,现已经改造为轴承历史展览馆。

现在的中润建北小区,就是原哈轴厂的家属楼。哈尔滨轴承厂旧址正在改造,即将大变样:哈轴集团腾空区,计划建设综合购物广场;哈轴物流中心的物资库建筑则将被改造建设成“中国轴承工业展览馆”。

2020年7月30日,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一份重整计划裁定书,宣告这家老牌轴承制造企业开启了换羽重生之旅。

2021年7月,与那个夏天同样火热的是一场从江南到江北的大搬迁,新生的建龙哈轴,带着积攒了70多年的家底,浩浩荡荡搬往新厂区。

回忆起整个搬迁过程,建龙哈轴总经理薛坤朋说,我们搬迁设备近800余台、物资200万余件,出动人力3万余人次。为了不影响生产任务,搬迁与生产并行,充分利用设备空档期分批次实施搬迁,仅用60天就恢复了正常生产运行,实现了搬迁、生产的有序衔接。

于佳伟经历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搬迁。作为建龙哈轴锻车热分厂的一名车工工人,他在哈轴工作已经21年了。“哈轴的大搬迁让我们有了新家,也看到了我理想中的工厂,公司为我们车工引进了40台T5型沈阳数控车床,这种车床切削力大,加工精度高,行程时间短,干起活来又快又好,相信在不久以后,大家将会看到车工自动化产线的场面,那时的车工将会成为一支工业现代化队伍。”于佳伟说。

恰如凤凰涅槃。重整后,建龙哈轴仅用8个月时间扭亏为盈。2021年3月份实现利润184.78万元,结束亏损局面。今年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利润1280万元,同比增长113%;今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润5328.39万元,销售收入增长1.5倍。不仅如此,建龙哈轴还确定了2023年计划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润2.2亿的目标。

建龙哈轴新厂区

“新厂区投产后,生产的轴承主要为汽车、农机、机车车辆、电机电器、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石油化工等行业和企业配套服务,正在努力恢复哈尔滨市的‘中国轴承之都’美誉,目标是打造成国际一流的高端轴承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马可说,重整后,建龙哈轴制定了以“争当行业排头兵、做国际化企业”为发展总目标,力争两年内重回中国轴承制造业十强;五年内进入中国轴承行业前五强;到2025年基本形成三大轴承工业园区、“6+N”产品体系,产销规模达到50亿元;到2030年实现100亿元。

瓦轴——中国最大的轴承基地

建厂初期用的都是旧设备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大规模建立工厂。1938年3月26日,由日本东洋(NTN)轴承制造株式会社通过日本资本家与社会财团合资,开始筹建满洲轴承制造株式会社。同年4月,厂方在瓦房店北郊德华区占民田27617平方米,直接投资200万日元,于1938年10月23日破土动工,由日本福昌建筑公司承建,1940年1月厂房主体工程竣工并开始投入生产 。当时,工厂只生产轴承套圈、滚子、并进行轴承装配,而保持架和钢球等配件则由东洋(NTN)轴承制造株式会社从日本国内供给。

建厂初期的厂区图

建厂初期,工厂里的机床多数是从日本东洋(NTN)轴承制造株式会社运来的旧设备。车床全是笨重的轴杠皮带床,内外沟磨床虽然是单机传动,但大部分十分陈旧。1941年后陆续从日本国内运进一批较好的设备,有单机传动车床、有5台从美国进口的平面磨床,其他设备大部分是日本国内生产的内外沟磨床以及其他油压设备。

为东北人民解放战争作出贡献

 

1945年10月7日,东北人民自卫军四支队三团进驻瓦房店,成立了复县人民政府,瓦房店获得了解放。工厂改称“辽东铁工厂”。根据战时的需要,由轴承生产转为枪械修理和手榴弹制造。

为了支援东北人民解放战争,作为辽南解放区唯一的一家较大的机械加工厂——“辽东铁工厂”,担负着繁重的枪械修理任务。工人们克服了技术不熟练、专业设备缺乏、原材料不足等困难,发挥集体智慧,昼夜奋战,及时抢修从前线运下来的破损步枪、机枪、六〇炮等武器装备,为支援东北人民解放战争作出了贡献。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厂厂房

1945年12月初,国民党军队进犯。为了阻击敌人的进攻,前方急需手榴弹。工厂又奉命承担手榴弹制造任务,成立了手榴弹制造部。上级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在较短时间内试制出手榴弹,并进行批量生产。职工们尽管不懂手榴弹制造技术,但在聘情的手榴弹制造技师的指导下,边研究边学,终于在较短时间内试验成功,并开始小批量试生产。接着,他们又多次改进,大胆试验,采用安全装置,将人工装配改为机械装配,利用压力机一次成型,使手榴弹制造日产量由30枚提高到800枚,有力地支援了东北人民解放战争。

1947年末,人民解放军急需大量的军用物资,特别是畜力胶轮大车用的轴承。工厂接受了生产6310型号轴承任务以后,立即发动职工克服原材料不足等各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生产和修复轴承的任务,从而保证了军需物资输送任务的完成。与此同时,在辽沈战役中,针对部队急需六〇炮炮座,职工们克服了一无图纸、二无合适的原材料以及设备等困难,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地制造出一批六〇炮炮座,在解放辽阳、鞍山等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报喜照片

承担发展中国轴承工业的重担

据《东北日报》1949年1月18日报道:滚珠工厂(当时工厂已更名为“瓦房店滚珠轴承厂”) 一年间(1948年)生产了各种机械零件、滚珠等共达34万件,对内修复了各种机器83台,增添职工140人,建设轻便铁道400米,新建了两个机械分厂、一个铆工场、一个大型熔铁炉。研制出了瓦房店纺织厂用的精纺锭子,军用某种精密零件,滚珠、保持器等精密机械,克服了原材料、设备上、 技术上等种种因难,支援了解放战争, 出色地完成了生产任务。

1949年,东北各厂矿都在迅速恢复生产,轴承需求量急剧增加。为了生产更多的轴承支援国家建设,工厂开展了 “新纪录运动”,极大地鼓舞了工人的干劲。当年提前15天完成了138,000套全年轴承生产任务,全面提前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生产计划。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人看生产捷报照片

新中国成立前夕,瓦轴作为当时中国唯一的轴承厂,面临着许多因难。为了解决国家急需,瓦轴工人毅然承担起发展中国轴承工业的重担。1949年9月,瓦轴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干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研制出以“610”为代表型号的中国国产的第一套工业轴承,向新中国的成立献上一份厚礼,结束了中国不能独立生产轴承的历史,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中国轴承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照片

从上世纪50年代起,瓦轴人就先后选派出最优秀人才,从辽南这片土地奔向了全国,哈尔滨、银川、洛阳、北京……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抛家舍业,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共和国的轴承事业。一位支援祖国大西北轴承建设的老工人,30多年后回到故乡的第一天,就到母厂转了又转,看了又看。他抚摩着机台,含着眼泪说:“我年龄大了,现在退休了,看来我这把老骨头最后要扔在了西北高原上了。可我高兴的是,现在我儿子、侄子,还有孙子都是造轴承的,几代人算是献给轴承了!”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工人,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企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一生追求,矢志不渝。

始建于1938年的瓦轴集团,被誉为“中国轴承工业的故乡和摇篮”,曾创造无数个第一——中国第一套工业轴承、第一套铁路轴承、第一套核工业轴承、第一套铁路货车无轴箱轴承、第一套汽车轴承、第一套坦克轴承、第一颗人造卫星配套轴承、第一套大型天文望远镜配套轴承……

“作为目前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轴承企业之一,今天的瓦轴在世界轴承业也极具竞争力。2021年实现产值53.73亿元。”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瓦轴加快抢抓东北全面振兴的历史机遇,再次以改革破局,深入开展“双百改革”以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同步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构建起了以轴承产业为主体、以“资本+”和“互联网+”为两翼的发展模式,通过“产业+互联网+资本”的协同发展打造产业新生态,并始终聚焦“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八个重点发展领域,持续发挥龙头作用,为工业、新能源和国防等领域国产化替代、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贡献了力量。

每年20%以上的增长速度使瓦轴集团经成为助推大连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中坚力量和排头兵企业,产业引领和集聚效应不断释放。由瓦轴孕育而生的“轴承之都”已经成为辽东半岛一抹靓丽的风姿,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在世界舞台绽放。

为打破技术壁垒,瓦轴工业装备轴承在钢铁行业实现全面替代冷轧辊系进口产品,突破齿轮箱高速端精密轴承技术瓶颈,成为国内轴承行业该领域的领军者,研制的高速线材锥箱轴承处于国内最高水平,研制的世界第一套外径11米超大型轴承,创造了12项中国第一。

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瓦轴轨道交通轴承聚焦重载高速,自主研发的大轴重货车轴承打破了国外8年的技术垄断,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为落实“双碳”目标,大力发展风电轴承、新能源汽车配套轴承等产品,助力我国清洁能源发展。为提升综合国力,瓦轴汽车轴承聚焦海外高端市场,成为国内唯一进军美国汽车前市场的轴承企业;风电轴承产品全面进入西门子公司,打破了该领域无中国制造的局面;成功研制了航母阻拦索配套轴承,山东舰和辽宁舰上装备的就是咱们的“瓦轴制造”。

五年来,瓦轴自主开展攻关项目470余项,高端产品研发由经验设计逐步向数据支撑的可靠研发过渡;联合17所科研院校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12项,形成八大检测试验平台,轴承基础研究领域实现新突破;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16项,获得授权专利180项、科技成果35项,研发新产品2000余种,风电、精密设备和军工等领域实现了进口替代,为解决卡脖子问题贡献力量。拥有787名工程技术人员的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正为在新时代续写中国轴承工业新篇章锐意拼搏。

从“一五”期间,根据国家建设需要,瓦轴先后试制成功了铁路机车轴承、轧钢设备用双列圆锥滚子轴承、重型机械和石油工业用中型球面滚子轴承、推力轴承以及国防军工等16种新产品,填补了国家空白;到目前,拥有ZWZ和KRW两大轴承品牌,20000多种规格广泛应用于工业装备、轨道交通等行业,产品覆盖率80%以上,瓦轴为中国工业发展、中国国防事业建设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贡献了身为国企的红色引擎力量。

80多年来,瓦轴累计完成创新项目4580余项;1990年至今申请专利773项,拥有专利304项,其中发明专利74项,实用新型专利 230项;1995年至今承担各级政府项目94项;1986年至今共获奖项目266项。

走向世界的瓦轴,早已是中国轴承行业的排头兵企业,在“三年过万亿”的嘹亮号角里,将继续聚焦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向高端迈进;聚焦数字赋能,构建轴承产业新业态;聚焦资本赋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2023年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带动大连轴承产业集群整体创新升级。到2030年,努力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10%,规模与综合实力均居国内第一。

洛轴的前世今生

1954年的夏天,这里还是金色的麦浪,到了秋天立起了第一根测标,洛阳轴承厂就建在这里。

1953年,党中央制定了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决定在“一五”期间陆续兴建156项重点工程,逐步建立起国家工业化所必需的基础工业。1954年2月20日,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建设洛轴。

1954年3月24日,国家计委正式批准洛阳滚珠轴承厂设计任务书。任务书规定:厂内包括生产、辅助、锻工等三个主要工场,以及其他辅助建筑如仓库、动力部门、管理部门、生活用房等建筑面积共约73074平方米。产品为标准级滚珠轴承,年产1000万套。此后,辅助工场、一号仓库、生产工场、锻工场也相继开工。

毛主席观看轴承

1958年7月1日,洛阳轴承厂正式投入生产,当年完成轴承品种151个,产量585.72万套,商品价值4840.5万元,利税总额1127.4万元,相当于国家基建投资的1/10。

1959年10月12日,洛轴职工热烈欢迎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视察洛轴

1959年10月,研制成功轧钢机用的直径1.22米、重3994KG的特大型四列圆锥滚子轴承10777/750。

1960年4月21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视察洛轴

1961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视察洛轴。

1963年4月,开始设计、制造皮带主轴和D系列电主轴(均为砂轮主轴)。1964年全部淘汰苏联主轴。七十年代以来,逐步实现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并发展到DG、DL系列。

1964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总书记邓小平视察洛轴。

1964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市长彭真视察洛轴。

1978年5月,滚子车间终磨小组被一机部誉为“产品信得过”小组,并作出《关于进一步开展班组“产品质量信得过”活动的决定》。

1985年省对外经贸委给予洛轴进出口权,LYC产品进军国际市场,飘扬过海;1986年被国家正式批准为首批扩大外贸自主权企业;1988年,洛阳轴承工业进出口公司正式成立,具有国际贸易法人地位和进出口自营权。

1989年3月2日,洛轴九届一次职代会正式通过将“信得过”精神确定为洛轴企业精神:“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用户信得过;以优异的经济效益让国家信得过;以优良的经营作风让党和人民信得过”。

1989年国务院机电产品办公室发来贺电,祝贺洛轴出口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1990年的出口创汇突破2000万美元大关。

1996年1月,国家经贸委首批选定洛轴为国际化经营试点企业。

1998年12月9日,公司ISO9000质量体系通过现场审核。1999年1月21日,洛轴主体民品和5个子公司分别取得中国新时代质量体系认证中心的ISO9001和ISO9002认证证书。

1999年11月20日国务院批准洛轴为国家重点企业。

2001年12月,洛轴“档案工作目标管理”顺利通过国家一级验收。

2003年10月,洛轴入围中国千家大企业集团,年营业收入排千家企业集团第593位。

2004年12月18日,永煤集团重组洛轴,成立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精心组织运营,迅速盘活了资产,企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2005年1月15日,由CECA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主办,互联网周刊联合举办的评选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正式揭晓,洛轴再次入围。与此同时,经国家863计划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主题专家组,中国CAD产业技术联盟和ERP产业技术联盟综合评选,洛轴以较强的实力入围“中国信息化百强企业”名列第56位

在2006年初揭晓的河南省工业百强中,洛轴在河南省装备工业排名第九。

2006年11月25日,由国家统计局举办的首届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十强”信息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LYC公司荣列全国轴承、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制造“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十强”。

2007年2月,在商务部2006年度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评选活动中,LYC品牌荣耀入选。

2007年3月6日,河南省国资委召开洛轴集团、LYC公司班子成员和各二级单位负责人会议,宣布省委、省政府对洛轴集团下一步改革重组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决定由永煤集团在前期重组的基础上,对洛轴实施全面重组。

2007年11月,公司召开战略发展规划研讨会,聘请专家对公司2008~2015年战略发展规划进行研讨、论证;11月30日,河南省史济春副省长在郑州主持召开专门会议,审定了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

2007年《中国机械500强》发展报告会近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LYC公司以第233名(轴承行业第2名)的身份荣耀上榜。

2008年4月24日,中国机械工业百强及汽车工业三十强企业信息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LYC公司荣登第90位。

2008年9月17日,“新洛轴工程”隆重奠基,“新洛轴工程”将加快风力发电机轴承、精密轴承、汽车轴承和新研发中心等新项目建设,标志着拥有50多年发展历史的“洛阳轴承”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2008年9月28日,随着中国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公司职工欢欣鼓舞,自豪非凡。至此,LYC产品相继为“神舟系列”、“嫦娥工程”配套,取得了巨大成功。

2008年11月,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名单揭晓,洛轴凭借雄厚的综合实力连续四年蝉联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

2008年12月16日,在河南省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会暨2008年河南企业100强高峰会上,公司凭借良好的经营业绩在2008年河南企业百强中名列第55位。

2009年2月20日,LYC公司成功牵手世界知名汽车企业--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成为国内首家进入该集团的中国轴承制造企业。

2009年5月26日,2008年度中国机械工业100强企业评选揭晓,LYC公司再次进入百强,名列第74位,同上年度相比排序提升16位。

2009年9月18日,公司产业升级项目可研论证会成功召开。

2009年11月25日,国家发改委2009年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揭晓,在575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中公司技术中心排名第84位、在参评的五家轴承企业中位居第二。

2010年4月28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北京发布了2009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名单,公司从2008年第74位跃升为2009年的第59位,名次跃升15位。

2010年5月12日,江油洛轴轴承有限公司开业,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为仪式揭牌。

2010年7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洛轴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一定要把洛轴建成世界一流的轴承研发生产基地。

2010年7月12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在一版头题刊登了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洛轴时的盛况,并在最突出位置刊登了新华社记者拍摄的胡总书记在公司董事长陈国桢陪同下,同洛轴干部职工亲切交谈的新闻图片,使河南煤化集团和洛轴的社会形象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和充分展示。

2010年8月1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怀谦,副省长徐济超,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毛万春,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洪昌等省市领导陪同下,率领科技部调研组一行来LYC轴承就产业集聚区建设和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工作进行调研。

2010年8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节目,将公司作为河南省加大技术创新的典型,给予重点报道。

进入2012年之后的五年时间,可谓洛轴的“至暗时刻”。到2016年,洛轴已经连续亏损5年,特别是在2016年上半年,全行业增长5%的背景下,洛轴的销售收入却下降11%,行业地位不断下降,财务报表中很多项都是负增长。

从2016年至今,洛轴对公司经理层进行了2次市场化选聘,平均年龄由55岁降低至46岁。在改革内部机制的同时,作为老国企,洛轴的经营方略和产品结构也紧跟市场变化做出调整。通过改革,2017年,洛轴一举扭转了连续5年的亏损局面,2019年在轴承行业整体呈现5.08%负增长的情况下,洛轴销售收入、人均工效、毛利率同比分别实现10%至30%的增长。

2020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48%,产值同比增长67.6%,净利润同比增长346%。2021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4.5%。

2022年,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放缓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的情况下,洛轴上下齐心、迎难而上,保持了企业持续稳定运行。

经过“强筋壮骨”和“刮骨疗毒”,洛轴由2016年的1.2万名员工创造不足20亿元产值,转变为2022年5000多名员工创造50多亿元产值,人均功效大幅提升。目前,洛轴正以“打造世界一流的轴承研发生产基地,成为国际杰出的轴承供应服务商”为目标,努力实现“十四五”末营收达到100亿元。

2022年8月11日,联合体与国宏集团签署了《产权交易合同》,约定转让方将洛轴公司43.33%股权以合计10.07亿元的价格转让给联合体。

关于交易对公司的影响,郑煤机表示:“洛轴公司拥有风电、航天、军工、高铁、汽车、机器人、医疗器械等高端轴承产品群,技术实力领先,行业排名前列,混改完成后,将积极改革体制机制,激活内生动力,尽快走向资本市场。参与洛轴公司混改,将与郑煤机现有主业产生良好的产业协同效应,改革发展方面形成同频共振,有利于公司向战略新兴业务的转型探索,如洛轴公司能成功上市也将带来较好的投资收益。”

混改、转型渐入佳境之际,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以一季度产出同比增长40%的亮眼数据,交出抢抓“风口”产业机遇的漂亮成绩。

国内最大直径整体式三排圆柱滚子组合轴承等创新产品下线,新能源装备轴承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冲刺6月投产,3月风电和新能源汽车板块发货量同比分别增长160%以上和200%以上……

  

来源:知青50年、大连政协、瓦房店政协、大连文化眼、洛轴之声、哈轴、瓦轴、洛阳网等

总审:牛辉责编:陶鹏编辑:陈慧宁

欢迎中国轴协会员及网员单位踊跃投稿,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信息

中国轴承工业协会

中国轴承行业网

www.cbia.com.cn

轴承人都在看,喜欢点这里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