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3·15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315打假在哪看 聚焦3·15

聚焦3·15

#聚焦3·15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黑牛投诉3·15专题——售假诈骗篇(一)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陈静) 高附加值的品牌产品或信息获取较难的产品更容易造假,比如奢侈品就是假货泛滥的领域,进口渠道因国内消费者咨询、查证较难,也常常被造假者利用。举证的霸王条款、鉴定的高昂费用、维权的复杂流程都令消费者望而却步……

【投诉事件】2020年8月,中国质量新闻网黑牛投诉平台接刘女士(化名)投诉,称自己在得物APP上购买的“全新”GUCCI品牌纯银手链疑似假货。收货后,她发现商品没有品牌卡及正品包装,只有一个小布袋还是脏的,手链更是多处严重磨损。

刘女士购买的是全新手链,收到的却是一条三无手链,且磨损严重。(消费者供图)

得物号称自己是全球领先的正品潮物交易平台,每单都是“先鉴别、后发货”,购物有保障。不过,刘女士将相关情况反映给得物客服后,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点评】得物平台其实就是当年以炒鞋而“出圈”的“毒APP”,由上海识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潮流网购社区,平台交易对象以年轻人为主。

得物宣称,自成立之日起便坚定只做正品,并率先创立“先鉴别、后发货”的交易模式。“从平台发出的每一件商品,都会经过多次复核查验,包括货品真假、瑕疵分级,再将货品快递给买家,买卖双方完成交易。如果鉴别为非正品,订单不会成交,商品将退给卖家。”

口号响当当,现实很打脸。刘女士的案例恰恰体现了得物所谓“专业鉴定”的虚假。

有类似困惑的远非刘女士一人,得物疑似售假问题曾引发大量投诉。中国消费者协会曾于去年6月29日发布《“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监测期内共收集到有关得物App的负面信息8735条,主要涉及假冒伪劣、鉴定费、优惠券等问题;2000年8月31日,得物还曾因违规使用个人信息,被工信部官网通报批评。

image.pngimage.png图片来源:工信部官网截图

在这样的典型案例和糟糕的数据面前,很多人难免心生疑问,如果所谓的“鉴定”在法律上根本站不住脚,那大家上“得物”,“得到”的到底是什么?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