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里的中国传统色(附:国画常用色调色方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24种颜色调配口诀是什么 名画里的中国传统色(附:国画常用色调色方法)

名画里的中国传统色(附:国画常用色调色方法)

2024-06-30 20: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千里江山图》局部

山水画中的青绿山水就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颜色,这也是我们很常见到的一类画,其中的代表,就是北宋天才少年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这是大家都相当熟悉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石青、石绿作为主色调,虽然已经九百年过去了,但那壮丽恢弘的锦绣山河真的超级美,色彩绚丽,将近12米的巨幅看下来就相当的壮观。

《丹枫呦鹿图》

青绿山水太常见了,还是来整点更绚烂的颜色吧,这幅重彩辽画一定能让你眼前一亮。

此画年代比上面王希孟的更早些,是五代时期某位不知名画家所作,主要画的是秋天的林间景色,一群鹿在红枫白桦交错的树丛中停留。

林木的颜色非常丰富,有朱红、白粉、赭黄、淡墨等色,混合了水溶性的颜料和矿物质颜料,所以看上去既有厚重的感觉,又有灵动的效果。

不管是构图视角、鹿的立体感还是颜色敷设,都和一般的中原古画不一般。据考证,这是辽契丹画家所作,属于辽兴宗进献给宋朝的五幅《千角鹿图》中的一幅。

《白云红树图》

明代画家蓝瑛的山水画颜色也很绝,他的山水常用勾勒浅绛法和没骨法,设色鲜艳夺目,比如他的这幅代表作之一《白云红树图》,这颜色在古画中真的很少见吧。

也是青绿山水,但用色更加鲜艳多彩,他用石青、石绿色画山石,用朱砂画小草,树的颜色是最丰富的,有红、黄、青、绿、粉白,颜色很浓重,但整体看上去却又典雅清新。

【国画调色方法】

一、笔中调色法

毛笔蘸2、3种颜色,直接在纸上绘画或渲染,比在画板或碟中混合调出的颜色更加鲜艳、亮丽。

一笔中蘸二三种颜色,当笔落在纸上,就能产生一气呵成的色彩效果。主要在避免因三原色混合,而产生彩度低的混浊色彩。如画嫩叶时,常同时蘸二种对比色来画出娇嫩的感觉。

二、碟中调色法

用毛笔蘸颜料在碟中混合均匀,调配出所需的色彩。着色前将含颜料的笔在调色碟上调色,把颜料混匀再画,如此画出的效果才会显得均匀或有渐层变化。

三、纸中调色法

也叫“罩色法”。即在原来的颜色上再罩一层颜色。如果上好色后,发现色彩太浮、太艳、太淡、太薄,就可以用罩此法,使色彩产生厚重的感觉。但用来罩染的颜色,以透明的植物性颜料较佳。

【国画颜料配色表】

草绿:70%花青+30%藤黄调配而成(画工笔花卉的叶子最常用的色彩之一)

汁绿:80%藤黄+15%花青+5%朱膘调和成的嫩绿色(常用来作为反叶的底色和嫩叶的底色)

老绿:草绿中微加墨或微加点胭脂(常用来罩染处于暗部的叶子色彩,薄薄的老绿可用来渲染反叶)

老赭:朱膘+墨调和而成,接近熟褐色(常用来提染枝干或提染叶面被虫咬蚀的部分)

檀香色:约70%藤黄+20%朱膘+10%三绿调配而成(加大量水后常用来刷背景,可作嫩芽和托叶底色)

米黄:约70%藤黄+30%赭石(主要用刷背景,在重彩画的绘制中打一层米黄底色容易取得色彩和谐)

三绿:石绿+白色(白色加的越多则就变成四绿,五绿等;三青,四青等色彩也是同理)

胭脂水:胭脂色+大量水调和而成(主要用来复勒线条,曙红水,花青水等说法同理)

牡丹绿:藤黄+少许酞青蓝(+三绿)

葡萄紫:花青+曙红 或花青+胭脂

墨红色:曙红+稍许墨

赭绿色:赭石+草绿

古铜色:朱膘+墨+少许藤黄+少许曙红

汁绿色:草绿+藤黄+少许朱膘

灰绿色:三绿+少许墨

芽绿色:汁绿+藤黄

米黄色:藤黄+朱膘+少许墨

桔黄色:藤黄+朱膘(画黄瓜花、丝瓜花、枇杷果、葫芦等用色)

墨青色:花青+墨

藏青蓝:酞青蓝+墨+少许石青

绛红色:胭脂+朱膘+少许墨

紫色:曙红+少许酞青蓝(画葡萄、紫薇花、紫藤用色)

墨绿色:草绿+少许墨

老绿色:草绿+少许胭脂

翠绿色:酞青蓝+藤黄+少许翡翠绿

褐色:赭石+墨

檀香色:藤黄+朱膘+少许三绿

蓝灰色:花青+白粉+少许三青

豆沙色:胭脂+朱膘+少许花青

土红色:朱膘+少许胭脂

青绿色:草绿+少许酞青蓝

四绿色:三绿+白粉

胭脂水:胭脂+大量水

青灰色:花青+少许墨+白色

蓝色:酞青蓝+三青

朱红色:朱膘+曙红

紫青色:胭脂+少许酞青蓝

粉黄色:藤黄+白色

绿色:草绿+翡翠绿

赭红色:朱磦+墨+少许曙红

土黄色:墨+藤黄+朱磦+微量三绿

青蓝色:石青+酞青蓝

淡橘红:朱磦+少许曙红

赭黄色:藤黄+少许赭石(画枇杷果、葫芦用色)

暖灰色:淡土红色+少许墨(画鸽子暗部颜色)

粉紫色:胭脂+白粉+少许酞青蓝

朱红:曙红+藤黄(樱桃、柿子根据需要藤黄用量非常少或不用)

注:各种颜色+水可以使其变深或变淡

【配色相关技巧】

一、上色的薄厚

传统认为颜色应薄上,但是要表现出厚重的感觉,往往一遍遍用较薄的颜色反复上色,最终形成一种多层叠加的厚重效果。薄上色法可以说最好是把握在用绢画时,手放于绢面之上抚摸画面不觉有色的粗糙感,而还能清晰地感觉到绢丝的经纬。

要注意:不是画的颜色越多,越是符合重彩的需要。在今天大部分绘画中,还应该是厚薄结合比较好。

二、关于用白

在国画中,特别是工笔画中,白色使用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它并不是为了增加厚重感。白色可以用于画领口、袖口;衣服上的图案;土裙(就是仕女最下面穿的裙子);以及和其它颜色混合出的肤色等等。

在画一些工笔的白花时,有时需要用薄涂法淡淡的罩几遍白色,然后再用曙红或豆绿分染,就形成了白花洁白、明亮的效果。用化学合成的颜色会有许多杂渣,可以先用少量水把色调开,过几分后倒上面的颜色用,这样颜料中的渣就没有了。画工笔时最好少调色,几种色调在一起,颜色也会灰,尽量用原色。用花青色时最好加点墨,可以去火气。画白色时,可以加入少量珍珠粉〔最好过期的,要不费用太高〕,这样的白色很白,有光泽。

注: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与欣赏,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阅读原文,品味我的冰雪情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