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说课稿优选3篇 语文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

语文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

2024-06-26 15: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铁杵成针》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主要讲述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受到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精神鼓舞,继续学习,最终成就自己的故事。本课以文言文的形式阐明了学生从小比较熟悉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个文言文小故事,富有语言凝练,意蕴丰富的语言特点,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有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的作用,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是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激励学生发奋学习的佳作。在进行教学时,既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句的理解能力,又要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坚持的道理,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接受古典文化对心灵的熏陶。[教学目标]1.会认“卒”1个生字,会写生字“逢”,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在朗读中学会停顿,进一步掌握朗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3.通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进一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教学重难点]1.通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2.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单。[教学课时]1课时一、激趣导入1.猜一猜。出示线索,猜人物。(课件出示)2.出示李白图片及简介。3.揭示课题,理解“铁杵”。(1)读一读指名读,读后评议。(2)猜一猜看看部首,“杵”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3)看一看看图片,了解铁杵。二、初读课文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课文,相机正音。明确:“逢”是后鼻音,读“fénɡ”;“卒”是平舌音,读“zú”;“还”是多音字,在文中读“huán”。3.指导书写。(1)在田字格中出示生字:逢。(2)师范写,生指临。(3)生仿写,强调书写姿势。(4)展示评价。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听朗读,划分节奏。教师引领,慢慢诵读。(1)标出停顿,教师领读,读出节奏,读得连贯。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2)学生齐读,读得整齐,读得响亮。2.出示古文文体,师生合作朗读。3.回顾学习方法。4.结合注释,理解文意。(1)小组合作交流。(2)全班交流展示。5.细读感悟,合作探究。(1)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扩词法理解“传、弃”。(2)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老媪”迁移理解,指“老妇人”。“方”结合注释理解为“正在”。(3)问之,曰:“欲作针。”猜猜“之”字,一字一句。“问之”中“之”指的是谁?问的什么内容?(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4)质疑:铁杵磨成针容易吗?需要什么样的意志?(5)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联系语句,说说“其”字。议一议:太白感受到了谁话中的意思?(老媪,所以“其”在这里指老媪)指生带着理解说说句意。此时,李白心里会想些什么?四、想象补白,感悟品质1.想象补白。(1)想一想,说一说:李白回去后是怎么做的呢?(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引导。2.尝试背诵《铁杵成针》。3.感悟道理。五、拓展阅读1.出示谚语,大家诵读。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2.指名朗读,齐声诵读。3.迁移阅读。出示其他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课后自主阅读。(悬梁刺股、韦编三绝、闻鸡起舞、牛角挂书)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进一步学会了如何断句,如何理解文言字词。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六、作业设计1.读关于读书勤学的典故。2.把《铁杵成针》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板书设计]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未成 弃去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评测练习一、解释加点的字。1.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传:______________ 弃:______________2.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感其意:_____________二、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铁杵成针》给我们的启示,并说一说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反思我执教的这节课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中的一则文言文。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现行语言差别较大,为了让文言文的教学能更深入学生的心灵,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环节。首先,设计巧妙的导入环节,我以“根据线索猜诗人”的游戏入手,引出课文人物李白。通过介绍李白小时候发生的事,让学生心中产生疑问,很好地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本节课我秉承“以读为本”的理念,从读通文言文着手,提出自读要求,通过范读、听读、引读、自由练读、齐读等朗读方式,读出文言文的声韵节奏,使学生逐步恰当处理长句子的适当停顿。接着,我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扩词、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常用的文言词语。如此既积累了词语,又在积累的基础上理解了词语。教学中,我让学生将本堂课所学与自身学习生活相结合,学生在交流中,对文言故事的理解更深了,情感也得到了再一次升华。最后,师生配合读、诵读,孩子们读得有声有色。通过拓展迁移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实现“1+x”的阅读拓展。但是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对于难读的长句子没有适时强化,感悟道理环节应该让学生带着理解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这样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充实自身,让课堂真正做到实效。学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