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978年中国的国情 矢志不渝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矢志不渝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2023-04-04 07: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陈蔚 王丝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过程,准确把握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才能矢志不渝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难探索出来的。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无数仁人志士开始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先是开展了洋务运动进行自救,但甲午战争惨败标志着单纯器物层面现代化的破产。洋务运动失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变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但同样遭遇失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制度,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终于取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但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困境,表明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道路是走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几经磨难,浴血奋斗,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了新中国,并领导中国人民艰难探索、几经失败后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奋力开创出来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借鉴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浪潮,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并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历史任务。1978年,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1983年他进一步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蹄急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精准扶贫,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阶段性历史成就,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立足本国国情基础上实事求是开创出来的。中国有着14亿多人口,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资源相对短缺,这些因素制约和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近代以来中国落后于西方,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立足本国国情,扎根中国大地,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现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充分体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适应性,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基础上内生演化的必然选择。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要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力量。中国现代化历史充分表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中国共产党。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通过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其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立场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次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现代化不仅仅是生产力的现代化,也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现代化,必须在制度层面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四要保持战略定力,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不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任何困难挫折面前坚持道不变、志不改,咬定青山不放松,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第五要坚持科学战略,以全面、协调方式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一条亘古未见的道路,新时代必须采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战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行两步走战略,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六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良好国际环境。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内外兼修,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总目标,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在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中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本文为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研究”(21MLD006)阶段性研究成果。]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