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中国人对巴黎和会寄予了多少希望?期待越多,失望越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919年1月28日代表中国去巴黎合会是谁 100年前中国人对巴黎和会寄予了多少希望?期待越多,失望越大

100年前中国人对巴黎和会寄予了多少希望?期待越多,失望越大

2024-07-13 08: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陆征祥向袁世凯惨然道:“三四年后,一辈青年不明白如今的苦衷,只说我陆征祥签了丧权辱国的条约,我们要吃他的肉。”袁氏苦笑,问道:“这事在外交上有何补救办法?”陆征祥说:“只有参战,到和会时再提出,请各国修改,不过日本能否阻挡,现在尚不可知!”可见当时之人对于外交事务上的失利,都以一战之后的和会作为补救之法。

成为天主教神父的陆徵祥(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因此正像唐启华在《巴黎和会与北洋外交》中写道的:“过去学界多强调参战带来的内部动乱,近年来研究成果,则多肯定参战在外交上的正面作用。”表面上看,中国是因为参战才参加和会,参加和会才提出山东问题。实际上逻辑顺序是正好相反的,获得和会入场券是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

段祺瑞政府参战时,南方孙中山成立广州护法军政府,与北京政府分庭抗礼。段祺瑞内战不及,无力派军队参战。但是中国仍采取了派遣劳工的方式,前后30万人远赴欧洲,作为中国的力量参加一战。正是这些人为中国来带了巴黎和会的入场券。

整个一战中国派去30万劳工,正是他们的付出才使中国成为战胜国以及获得巴黎和会的入场券。(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巴黎和会寄予厚望

中国人对于一战之后的这场巴黎和会是寄予厚望的,也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在四年前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后,袁世凯就曾急召在欧洲休假的陆征祥回国,组织全国一流的外交家和国际法学者,包括曹汝霖、顾维钧等,研究怎样解决青岛问题,至袁氏倒台之前,他们召开了数十次研究会议。此外,政府还委派驻外使节与欧美日俄各国首脑及公法家联系,取各方建议和支持。因此,在巴黎和会召开之时,中国已经为之做了四年的精心准备。中国尚未参战之时,段祺瑞政府已经在筹备和会事宜,而一战停火后,国务院立即设立欧战和议筹备处,汇集资料。

1917年1月国务总理段祺瑞咨文,已经在筹备和会事宜(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

此外,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也给中国壮了胆气。协约国的胜利更让中国人沉醉在“公理战胜强权”的信念中,对中国通过巴黎和会一扫国耻,获得和平与幸福充满了期待。

《晨报》上发表庆祝一战胜利的文章。(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民国日报》的发起人邵力子发表时评:“足以使吾人欢欣鼓舞者,非仅曰欧战停战,世界和平指日恢复也,乃以扰乱世界和平之恶魔完全屈服,公理竟战胜强权也。”;北大校长蔡元培也高呼:“此次大战,德国是强权论代表。协约国互助协商,抵抗德国,是互助论的代表。德国失败了,协约国胜利了,此后人人都信仰互助论,排斥强权论了。”;北京人民更将屈辱的克林德碑改为“公理战胜”碑。

一时间中国人民狂热的期待无以复加。因此后来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谈判胶着时,民众的失望也可想而知。

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纪念章(李新、李宗一主编:《中华民国史·第03卷》)

另一方面,中国南北两派也为这场和会做出了妥协。为向西方列强展示中国南北统一,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共同组成了代表团。

1919年1月国务院函,既能看出国内对巴黎和会的殷切期盼,也能看出国内形势对代表团的影响(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

北京方面派出外交总长陆征祥,成员有施肇基、顾维钧、魏宸组,广州军政府则派出外交次长王正廷,并伍朝枢、傅秉常、伍大光、黄凯等人。其中陆、王、顾、施、魏五人为全权代表,陆征祥为体现南北团结,还特地将王正廷的位置提到顾维钧之前。

中国赴巴黎和会代表团合影(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然而中国派出的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感到非常失望。中国并没有被作为正式参会的大国,而是被列为战胜国与战败国之外的第三类国家,只能派出两个代表,和其他小国一样讨论和自己国家有关的事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