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844年中国历史事件概括 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2024-07-14 10: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战争结束后不久,道光皇帝为了褒恤乌涌之战壮烈殉国的官兵,下旨于乌涌炮台附近的黄羊山(今日的牛山)腰,建造了一个大坟茔,将牺牲将士礼葬,墓碑碑文曰:“湖南、广东、广西忠勇官兵之墓。”墓前还建造刻有“圣旨”二字的石牌坊一座,表明该墓系奉皇帝圣旨建造,以示给予殉国官兵以最大的褒恤和最高的荣誉。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国门从此洞开,西方列强乘机蜂拥而至,个个都想来分一杯羹。在鸦片战争前,法国的对华贸易数量不大,远在英美之下。第一次鸦片战争仅仅只有英国人参加,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法国就加入了进来。首先就是因为法国看到了英国从中尝到了甜头,要知道当时英法是全球最大的殖民国家,所以他看着英国自己不可能不心动,而且他们同时也是竞争对手,所以不可能看着中国这么大一块市场被英国独占,如果被独占这对法国的海外殖民地非常不利,所以他会极力的参与。

其次就是没有什么忌惮,一开始可能还担心中国会反抗,但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可以看到,中国几乎没有还手的能力,所以这叫更让法国放心,几乎在直接告诉法国,只要你拿着枪来,我们就会给钱给地你,所以这也刺激了法国。

另外在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法国的工业革命也已经完成了,所以为了国内的需求,法国政府不得不国外寻求市场和原材料地。这个时候清政府就被看中,列入了侵略的目标。所以为了巨大的利益,他们打着冠冕堂皇的理由与英国一起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后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法国参战的导火索马神甫事件,法国传教士马神甫在中国被害,这直接刺激到了法国人,让他们决定参战。

鸦片战争结束后,法国看到英国通过《南京条约》、《虎门条约》在中国攫取了一系列特权,便起而效尤。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8月14日,法国公使拉萼尼来到澳门,并开来8艘兵船,以显示其武力。10月1日起,拉萼尼与清朝钦差大臣、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举行会谈,拉萼尼在研究了中英、中美条约的基础上,采取恫吓和讹诈等手段提出援引英、美先例订立条约的要求。10月24日,受胁迫的清钦差大臣耆英和法国公使拉萼尼分别代表中法两国政府在广州黄埔的一艘法国兵船“阿吉默特”号上签订了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因该条约在黄埔签订,亦称《黄埔条约》。

《黄埔条约》使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同时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法国通过中法《黄埔条约》,获取了中英《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中除割地、赔款外的特权以及中美《望厦条约》中规定的全部特权,给中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这个条约也为外国侵略者利用传教权利进行公开的侵华活动埋下了第一块基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