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语言文字翻译研究(藏文部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376翻译成藏语 藏语言文字翻译研究(藏文部分)

藏语言文字翻译研究(藏文部分)

2023-12-18 05: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09年,有关藏语言文字学研究藏文类成果在总体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首先,在成果结构上,在一直以来以藏语文翻译研究为主的基础上,拓展了教学和社会应用等其他主题和领域研究;其次,在理论研究上,不论历史语言学还是语法学和实践应用的研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阐述和补充。再次,在研究方法上,除了传统的研究方法以外,还借鉴和运用了现代语言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对藏语文语法和藏语文历史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科学和全面的探讨。此外,从学科研究成果的整体情况而言,仍存在着研究主题的集中和研究方法上的不一致等一些不足,这些问题是今后研究过程中各位学者需要注意并予以完善的重点。

一、藏语言文字翻译研究

藏语言文字翻译研究是整个藏语言文字研究工作的重点内容,主要研究古往今来有关藏文翻译研究的发展历程、各时期主要理论实践及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和理论贡献,以及翻译实践的理论方法等内容。传统的藏学研究领域高度重视对藏语言文字及翻译相关的理论和应用研究,通过长久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陆续在全国各个研究单位和高等学府成立了相关的学科研究基地,将该领域的研究推向了更高的水平。一直以来,藏文翻译研究方面的成果占整个藏语言文字研究成果的多数,2009年度关于藏语言文字研究成果中翻译研究方面的论文数量最多,共有50多篇。下面从传统藏文翻译理论与实践、现代藏文翻译理论研究、应用翻译研究三方面进行综述。

(一)传统藏文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自古以来,藏学界有诸多杰出的藏文翻译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他们的翻译研究实践和思想为后来藏文翻译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对这些学者和翻译作品的研究也是近年来该领域研究工作的一个突出部分。2009年度相关成果主要有:次仁顿珠的《藏族古代翻译史及其理论之研究》(《西藏研究》第2期)、达娃的《浅论藏族古代翻译理论》(《西藏教育》第1期)、旦正措的《藏族古代翻译标准与其他民族翻译标准对比》(《攀登》第4期)、协吉·拉巴泽仁的《略述藏族翻译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西藏大学学报》第1期)、阿旺加措的《〈贤者喜宴〉第二章汉译本的几处误译纠错》(《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赤烈曲扎的《萨班·贡噶坚赞关于翻译批评方面的要籍概述》(《西藏研究》第3期)、阿措的《解读章嘉大国师对译师提出七项素质要求的实用价值》(《贡嘎山》第1期)、平罗的《浅谈大译师根敦群培翻译思想》(《西藏研究》第1期)、周先才让的《浅析藏族传统翻译标准的变迁》(《攀登》第3期)等。

次仁顿珠的《藏族古代翻译史及其理论之研究》阐述了从聂赤赞普到赤热巴巾期间藏文翻译的历史发展沿革,并着重对藏文早期的翻译理论典籍《声明要领二卷》(亦译《语合二章》)中提到的有关翻译标准和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达娃的《浅论藏族古代翻译理论若干问题》根据《声明要领二卷》中有关翻译方法方面的论点,评述了藏族古代翻译理论中存在的不足及其他相关问题。拉巴泽仁的《略述藏族翻译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对从古至今藏族翻译理论的发展脉络、各时期杰出翻译家及他们的理论特点,以及理论贡献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旦正措的《藏族古代翻译标准与其他民族翻译标准对比》介绍藏族早期翻译标准的起源和发展,并通过与其他民族语文有关翻译的标准进行比较,以此对藏族现代翻译标准方面提出了若干改善意见。阿旺加措的《〈贤者喜宴〉第二章汉译本的几处误译纠错》在阐述《贤者喜宴》的学术价值的同时,并就其汉译本中存在的有关题目和内容、语法等方面的误译阐述了作者的观点。阿措的《解读章嘉大国师对译师提出七项素质要求的实用价值》简要介绍了藏族译者的分类方法和章嘉活佛有关译者应必备的七个要素方面的内容。平罗在《浅谈大译师根敦群培翻译思想》中,从翻译工作的意义、翻译者的素养、古今译者们的特点等三个方面,对根敦群培大师的翻译思想进行了阐述。

(二)现代藏文翻译理论研究

现代藏文翻译理论对应于传统的翻译理论,是根据现代以来学者们运用现代的研究方法对藏文翻译工作进行的理论探讨。2009年度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多,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藏文翻译理论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主要的成果有:边宗的《翻译实践与理论问题研究》(《西藏大学学报》第1期)、赤烈曲扎的《翻译者应具备基本条件之谈》(《西藏研究》第1期)、看太的《翻译标准观评议》(《民族》第2期)、普尔科的《藏文补译诗览胜》(《西藏研究》第2期)、曲桑的《汉藏诗歌翻译探微》(《雪域文化》第4期)、孙学明的《浅析藏医学汉译术语的译法》(《雪域文化》第3期)、央珍和贾华的《论目前藏汉名词翻译过程中显现的弊病》(《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第2期)、李桂英的《汉藏翻译中复句的译法》(《攀登》第1期)、才让卓玛的《试析藏、英、汉多义词翻译方法及其文化差异》(《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白玛仁增的《藏语新词创造与翻译方面的思考》(《攀登》第2期)等。边宗的《翻译实践与理论问题研究》对翻译的实践运用、翻译方法理论及其功能,以及翻译实践和理论方法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赤烈曲扎在《翻译者应具备基本条件之谈》中从翻译工作的质量与翻译者素养之间的关系,分别提出了翻译者所应具备的双语知识和认真细致的态度,以及敏锐的洞察力等要素。看太的《翻译标准观评议》根据翻译者应具备的素养和汉藏翻译工作的创新之处等问题,阐述了翻译者的知识水平和心态对翻译工作的重要性。普尔科的《藏文补译诗览胜》通过列举有关藏语翻译中补译方法的实例,以此对藏文的艺术风格和以往翻译者们的翻译技巧与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孙学明的《浅析藏医学汉译术语的译法》中,首先从藏医学术语的翻译在整个藏文翻译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以及所具有的特点等人手,分别提出了音译、直译、意译和音意混译等四种藏医学术语翻译方法。曲桑的《汉藏诗歌翻译探微》根据当前国内外诗歌翻译的新趋势和新背景,论述了汉藏诗歌互译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标准,并提出了相关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央珍和贾华的《论目前藏汉名词翻译过程中显现的弊病》通过指点和纠正目前在各类杂志和报纸文章中存在的误译现象,指出在翻译工作中应遵循以往的翻译原则和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李桂珍在《汉藏翻译中复句的译法》中在论述翻译工作中需要注意的要点事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在汉藏复句翻译过程中应遵循的若干重点原则和方法。

(三)应用翻译研究

应用翻译工作是事关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项重大事项,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得力与否直接影响老百姓日常的文化生活和习惯。随着文化服务业及传媒业在藏区社会中的成长和普及,促进了藏语言文字翻译工作在更广社会领域的运用,应用翻译研究工作也因此得到了极大发展,2009年度应用翻译研究方面的成果比往年增加了很多。具体来讲,主要有万玛吉的《浅析新闻翻译时应注意意译的问题》(《民族》第4期)和格桑扎西的《浅析新闻翻译》(《民族》第2期)、益西多吉的《广播新闻稿件中新编名词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民族》第3期)、华措吉的《与教材译本相关的名词术语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民族》第4期)、旦旺的《谈有关藏语电视节目的翻译工作》(《西藏文艺》第6期)、才让措的《简述藏语电视剧翻译方面的基本要则及其技能》(《西藏艺术研究》第2期)、龙珠多杰、尖措和仁青东智的《科技藏文翻译浅析》(《民族》第4期)、才毛吉的《论科技名词翻译时应注意的技巧》(《民族》第2期)、才让三智的《文学作品翻译与意译法》(《攀登》第1期)和刘友珍的《法律文字标题汉译的技巧》(《民族》第1期)等成果。

以上这些文章各个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集中探讨了各种应用性翻译工作的特点和性质,以及翻译工作中应注意的要点等问题。万玛吉的《浅析新闻翻译时应注意意译的问题》和益西多吉的《广播新闻稿件中新编名词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分别从藏语新闻翻译工作的现状和藏语新闻翻译T作的重要性方面,集中探讨了在藏语新闻稿件及内容的翻译中应重视观众的需求等翻译工作的原则和方法。益西多吉的《广播新闻稿件中新编名词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介绍了广播新闻稿件新编名词的三种译法,意译、直译和音译的各自特点和用处、使用方法。旦旺的《谈有关藏语电视节目的翻译工作》通过分析和归纳以往的藏语电视节目翻译实例,分别对藏语电视节目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以及藏语电视节目翻译工作的几个要点和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另外,龙珠多杰、尖措和仁青东智的《科技藏文翻译浅析》和才毛吉的《论科技名词翻译时应注意的技巧》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科技名词藏文翻译工作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以及在具体翻译工作中应遵循和注意的方法和技巧。才让三智的《文学作品翻译与意译法》着重从文学作品翻译工作的视角,结合以往学者有关文学作品翻译工作的思想,论述了藏族文学作品翻译工作的性质和翻译方法、特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