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研究之《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20220814)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1111111×99999999的简便算法 一课研究之《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20220814)

一课研究之《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20220814)

2023-03-27 19: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加法、乘法运算定律之后,综合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使一些计算变得简便。例8是教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以王老师购买羽毛球和羽毛球拍为情境,分别提出了一个用乘法计算和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教材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通过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引导学生将运算定律的学习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5条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在前一课时练习七(即乘法分配律的练习课),学生已初步感知、区分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但区分只限于书本练习和作业本习题中,二者对比的教学内容课本在例8中呈现。

可以看到部分学生存在运算定律易混淆、计算过程不完整、书写格式不清晰的问题。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引导多样化思考,体会简便计算的关键是根据数据特征找到合理方法。并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乘除计算的实际问题。

2.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即是把这个数连续平均分;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即是把这个数一次平均分。两种方式只要平均分成的份数不变,结果也不变”的规律,对“除法性质”有一定的认识,并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用适合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简便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算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数据特征寻找合理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除计算题的规律内涵。

教学设计

版块一:复习回顾,引出课题

1.谈话:同学们好,我们又在空中课堂见面啦!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乘法的运算定律,还记得有哪些吗?

2.呈现:ppt出示3条运算定律及其字母式。

3.对比:请你想一想,这三种运算定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谈话与过渡:相信你一定想到了,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只限于用乘法计算,而乘法分配律呢,则包含了两种运算。计算时,运用运算规律,将数据凑整,可以更好算!今天我们就带这些运算定律,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运算定律与字母式,思考、辨析两者异同,初步建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只限于乘法计算、乘法分配律则包含两种运算”的思想认知,了解乘法运算定律的区别,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版块二:多样策略、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独立解决。

(1)读题与审题:请默读题目,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王老师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2)提出问题: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元?

(3)分析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明确:买了25筒羽毛球、“一打”是12个,一筒是一打装,一筒是12个。

(4)自主尝试:你能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吗?在解决的过程中,想一想,你能不能灵活地处理这个算式?

2.列式计算,展示交流。

(1)预设,学生可能的方法:

(2)归纳用乘法结合律的方法:

展示:运用乘法结合律的算法。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都是将一个因数拆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再用乘法结合律凑整,使运算更简便。

(3)归纳用乘法分配律的方法:

谈话:再看这些方法。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都是将一个因数拆成两个数相加的形式,再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更简便。

3.观察对比、课堂小结。

(1)提出问题:请你仔细观察,用乘法结合律解决和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明确:相同点是拆其中一个因数,不同点是乘法结合律只限于用乘法计算,乘法分配律包含两种运算。

(3)课堂小结:关注数据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变得简便。

【设计意图】以问题解决的过程为线索,以策略多样化为核心。注重引导学生多样化思考,善于引导学生对比归纳、自主发现。强调在乘法的简便运算中不管是拆成两数相加还是拆成两数相乘,关键是根据数据特征找到合理方法,灵活运用。

版块三:图式建模、自主迁移

1.独立解决,对比发现。

(1)出示问题二:我们用多种方法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再来看问题二,每支羽毛球拍多少元?

明确:我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是有效信息。

(3)辨析列式:330÷5,求的是1副球拍的钱,问题求的是每支。

(3)出示要求:写一写,并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学生计算,叙述题意。

(1)汇报交流,对比算法:

方法一:330÷5÷2从左往右依次计算;330÷5是先求一副球拍的钱,是66元。一副有2支,所以66再÷2,得到一支球拍的钱,也就是33元。

方法二:先算球拍的总数,5副球拍有10支,再算一支球拍的钱。总价÷数量,也能得到一支球拍33元。

(2)明确:从结果判断出,两式相等。

3.图示建模,加深理解。

(1)用长方形图动画演示330÷5÷2的过程:

第一步:330÷5就是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这样一份就表示66。

第二步:再除以2,就是把其中的每一份再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一份就表示33。

(2)提出问题:观察这个长方形,经过2次平均分,把整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呢?

明确:分成了10份。

4.归纳发现,理解新知。

(1)课堂小结:330÷5÷2和330÷(5×2),不管从结果上看,还是从图形上看,这两个算式都是把330平均分成10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它们是相等的。

(2)谈话: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这是除法的性质。

用字母表示:a÷b÷c=a÷(b×c)

【设计意图】重视算理理解。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方法背后的算理支撑,结合ppt算式的不同底色,明确说明依据的哪条运算定律,清晰明了。借助几何直观。在解决问题时多次借助几何直观,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另一方面通过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理解除法的性质。

版块四: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完成后,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① 35×5×20

② 25×(4+8)

③2000÷125÷8

2. 选一选。

(1) 35×14可以拆成以下哪些形式?( )

A. 35×(10+4) B.35×(2×7)

C.(7×5)×14 D.35×(10×4)

(2) 400÷10÷4 下面算式( )与它相等。

A. 400÷(10×4) B.400÷(10+4)

C. 400÷(4×10) D. 400÷4÷10

3. 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

① 88×125 ② 2000÷25÷8

③ 102×65 ④ 400÷4÷25

4.解决问题:有一批沙石重480吨,由2个车队承运。每个车队都有下图所示的三种货车各15辆。选哪种型号货车能正好一次运完?请用计算说明。

板书设计

你若盛开 蝴蝶自来

扫描二维码

获取优质学习资源

审核:叶婉琳、袁赞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