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规划计划 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设计方案批复通知文件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规划计划 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规划计划 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

2024-07-18 02:34: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民以食为天,粮以田为先。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根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江苏省“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等,编制本规划。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建设分区、建设监管和建后管护等,是指导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形势

江苏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放在全省“三农”工作全局中谋划推动,从规划布局到资金筹措,从建设实施到规范管理,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圆满完成国家规划建设任务,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

(一)建设成效

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成了一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增强了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巩固和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通过集中连片开展田块平整、基础设施配套、土壤改良、宜机化改造等措施,解决了农田碎片化、设施不配套、耕地质量下降、农机作业不便捷等问题,有效推进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经营,带动了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推动了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发展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降低农业灌溉成本、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成本和农产品运输成本,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农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全面提升,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部分地区大力实施条田整治,推进小田并大田,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为所属村集体带来长期稳定的经营性收入。

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中,通过开展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建设生态沟渠和农田林网,实施秸秆还田,加强土壤改良,示范推广节肥、节药等技术,促进土地和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推动了绿色生产方式发展。

(二)主要做法

科学规划布局。为统筹协调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我省及时编制《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0-2020年)》《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4-2020年)》以及相关部门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规划等,分类指导各地科学布局、加快建设。各地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助力推进脱贫攻坚,项目安排向省定重点帮扶片区和经济薄弱地区倾斜。

加大资金投入。农田建设职能集中归并后,省级整合资金,设立省级农田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统一财政补助标准。市、县也加大农田建设资金整合力度,在保障完成规定支出责任的基础上,南通、南京、苏州、宿迁等地提高地方投入标准。强化资金规范管理,出台农田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资金报账拨付要求,加强资金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聚焦整体推进。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区域推进,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配套农田基础设施,集中连片,规模开发,整镇、整县推进,引导和发展整市推进,建成了一批高产稳产粮田和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强化科学管理。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构建职能优化、运行高效、科学有序的农田建设管理集中统一管理新机制。先后出台《江苏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激励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农田建设工程管护工作的意见》等管理制度,强化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

(三)面临挑战

连片土地资源缺乏。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占用一些优质耕地资源及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而可用于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耕地后备资源逐步减少;近年来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大多集中在基础条件较好的田块,剩余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耕地的基础设施条件弱、碎片化严重,建设难度大、成本高。

改造提升需求迫切。过去一个时期,高标准农田分属不同部门建设管理,在投入标准、建设内容、组织实施等方面要求不统一,加之投入标准普遍偏低,部分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存在建设标准不高、工程设施配套不齐等问题,同时,受自然灾害损毁、建后管护不力等因素影响,一些工程设施年久失修,这些已建设的农田迫切需要改造提升。

资金筹措压力加大。国家建设任务增加,省级和地方财政均需大幅度增加投资,部分经济薄弱县(市、区)面临资金配套压力。另外,随着建材和人工成本上涨,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本也随之上升。

生态理念有待强化。尽管高标准农田项目重视林网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和农田环境整治,但全面提升绿色农田质量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建后管护仍需加强。部分地区未能有效落实管护经费、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日常管护不到位,设施设备损毁后得不到及时维修,影响高标准农田效益的持续发挥。一些地方存在占用高标准农田情况,占用高标准农田补建工作需进一步落实。

(四)有利条件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在保护好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批示,强调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建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连续多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作出系统部署。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高起点谋划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0年8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巩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2021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均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坚强政策保障。

农田建设管理体制更加规范高效。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关于农田建设管理职能调整与转变的要求,江苏省市县三级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职责整合到农业农村部门,农田建设实行相对集中统一管理,建设资金进行了有效整合,切实改变了过去农田建设五牛下田、分散管理的局面。实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统一上图入库的管理新体制,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层层推动落实,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共识。多年实践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是一项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一项事关农村产业兴旺、农民脱贫致富的民心工程,是一项事关乡村田园风貌、农村生态文明的战略性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全民的德政工程,社会各界高度认同,农民群众普遍欢迎。

各地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组织形式、工作机制、资金筹措和实施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整区域推进、新增耕地增加村集体收入等诸多好做法、好经验,创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路径借鉴。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自觉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立足新阶段,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为主题,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区域,坚持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建设数量和建成质量并重、工程建设和建后管护并重,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相协调,统一组织实施与分区分类施策相结合,健全完善投入机制,着力推进数量、质量、生态一体化建设,切实强化科学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监督考核,实现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切实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

(二)工作原则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制定、政策保障、资金投入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自主筹资投劳参与农田建设与管护。

规划引领,突出重点。立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科学规划布局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及时序,突出重点。在永久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

建改并举,注重质量。将年亩均粮食产能1000公斤作为核心建设标准,实施区域化整体推进,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已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推广“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再配套”建设机制,提高建设质量。

生态绿色,先行探索。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生态循环农业设施技术,探索开展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农田建设试点,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促进水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农田生态环境改善。

强化建管,良性运行。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程监管,开展评价激励,确保建设成效。进一步完善工程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强化长期跟踪监测。

依法严管,良田粮用。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要及时上图入库,实行严格保护,强化用途管控,经依法批准占用高标准农田的,要及时补充。强化高标准农田产能目标监测与评价。

(三)建设目标

把亩均粮食产能1000公斤作为核心指标,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统筹推进,突出宜机化、规模化、生态化、信息化,打造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

——“十四五”建设目标。“十四五”期间,全省建设高标准农田1500万亩,其中新增建设900万亩、改造提升600万亩,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91万亩。2021、2022年以新建为重点,推进田、土、水、路、电、林、技、管综合治理,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2023-2025年,以改造提升为重点,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实现农田建设提档升级。

——“十五五”建设目标。“十五五”期间,全省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500万亩,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75万亩。主要是对已建高标准农田进行改造提升,切实解决部分已建高标准农田设施不配套、工程建设标准低等问题,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数量、质量、生态一体化建设。

——到2035年远景目标。通过持续改造提升,到2035年全省高标准农田保有量和质量实现进一步提高,绿色生态农田、数字农田建设模式进一步普及,支撑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等农产品安全保障基础。

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涉及水、土、田、林、路、电、技、管8个方面目标。

水。通过加强田间灌排设施建设,开源节流,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改善有效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农田防洪排涝标准,控制地下水位,实现旱涝保收。

土。通过培肥改良,实现土壤通透性能好、保水保肥能力强、酸碱平衡、有机质和营养元素丰富,着力提高耕地内在质量和产出能力。

田。通过平整土地,合理归并,实现小田并大田,促进田块规模适度、集中连片、田面平整,耕作层厚度适宜,推进农田宜机化建设。

林。通过农田林网建设、岸坡生态防护、沟道生态治理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治理水土流失,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路。通过田间机耕路和生产路建设,配套农桥涵洞,合理增加路面宽度,提高道路的荷载标准和通达度,满足农机作业、生产物流要求。

电。通过完善农田电网、配套相应的输配电设施,满足农田设施用电需求,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技。通过工程措施与农艺技术相结合,大力推广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强化节水节肥减药、良种良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农田可持续利用水平。

管。通过上图入库和全程管理,落实建后管护主体和责任、管护资金,完善管护机制,确保建成的工程设施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正常运行以及高标准农田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三、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

(一)建设标准

《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苏政办发〔2021〕21号)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为方向,充分考虑江苏实际,其核心建设标准是达到年亩产1000公斤粮食产能。

灌排设施配套。苏南、苏中的圩区和平原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90%以上,淮北地区达到85%以上,沿海地区和丘陵地区达到80%以上。日降雨150-200毫米雨后1天排出积水。控制农田地下水位埋深在田面0.8米以下,盐碱土地区在1.2米以下。灌排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在95%以上,运行良好、管理到位。

耕地质量优良。土壤肥沃,无盐碱、酸化、沙化等明显障碍,耕层厚度大于20厘米,沙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公斤18克以上、非沙土区20克以上。田面相对平整,水田允许偏差3厘米以内、旱地5厘米以内。土壤环境质量符合优先保护类耕地划定要求。

田间道路畅通。田间道路满足农业机械通行、进田作业和农产品运输需要,通达度平原区达到100%、丘陵区不低于90%。机耕路的路面净宽不少于3米,高出田面0.3-0.5米,主要路段硬质化;生产道净宽不少于2米,高出田面0.2-0.4米。

农田生态良好。灌溉水质达标,注重沟渠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因地制宜推进农田灌溉尾水净化和利用。科学建设农田林网,选择适宜树种,基本达到三级以上农田林网建设标准。

生产方式先进。条田面积平原地区100亩以上,丘陵山区30亩以上。农田灌溉节水高效,精准施肥、施药,推广应用绿色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其中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二)建设内容

1.灌溉和排水。按照旱涝渍盐碱综合治理、蓄引提调结合的要求,科学规划建设田间灌排工程。注重与大中型灌区水利工程衔接,以利用地表水为主、以利用地下水为辅,配套完善泵站、塘坝、输配水渠(管)道、排水沟渠及渠系建筑物等工程设施,提高农田灌溉排水能力。因地制宜推广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和喷微灌等节水措施,提高田间灌溉用水效率,促进农业灌溉节水增效。推进排灌循环系统生态化改造,建设拦蓄、消纳设施,促进农田退水中氮磷等物质有效拦截净化和循环再利用。

2.土壤改良。开展土壤状况调查,积极采用工程、农艺、生物等措施,进行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推进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宜采取深耕深松、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种植绿肥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促进土壤养分平衡。治理盐碱土壤、酸化土壤,消除土壤障碍因子,改善耕作层土壤理化性状。

3.田块整治。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容量等因素,优化田块布局。根据不同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效率、灌溉排水效率等因素,合理划分和适度归并田块,确定田块的适宜耕作长度与宽度。具备条件的田块,以条带状分布为主,延长农机作业线路。平整土地,通过填充客土、剥离回填肥沃表土等措施改善农田耕作层,增强农田保土、保水、保肥能力,以及灌溉排水适宜性。

4.田间道路。按照有利农机作业、农产品运输的原则,优化布局机耕路、生产路,整修田间道路,合理确定道路密度、宽度等要求,改善农机作业通行条件。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坡道、桥涵、错车点和掉头点等附属设施,提高农机作业便捷度。结合下田坡道或机耕路建设,布局一定密度的满足无人植保飞机停机要求的停机坪。倡导建设生态型田间道路,因地制宜减少硬化路面及附属设施对生态的不利影响。

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村庄环境相协调,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配合。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农田防护林网,选择适宜树种,兼顾生态景观和农机作业要求,合理设置栽植位置。在水土流失易发地区,修筑岸坡防护设施,通过工程设施和植物措施提高水土保持能力。探索开展生态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试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6.农田输配电。对适宜电力灌溉排水和信息化管理的农田,铺设高压和低压输电线路,配套建设变配电设施,为泵站、机井以及信息化工程等提供电力保障。根据农田现代化建设和管理要求,合理布设弱电设施。输配电设施布设应与田间道路、灌溉排水等工程相结合。电力系统安装与运行符合相关标准,提高安全用电水平。

7.科技服务。建立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跟踪监测耕地质量变化情况。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为平台,集聚各类项目资源,探索开展数字农业、良种良法、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业科技应用,科学合理利用高标准农田。实现农田监测网络基本完善,科学施肥、施药技术基本全覆盖,良种覆盖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明显提高。

8.管护利用。全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信息统一上图入库,实现有据可查、全程监控、精准管理。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实行特殊保护。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要求,落实高标准农田管护主体和责任,健全管护制度,明确管护标准,落实管护资金,加强管护资金使用监管。创新管护方式,鼓励将农田基础设施纳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综合管护,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设施运行管护。

四、建设分区

根据《江苏省农业综合区划》,将全省划分为徐淮农区、沿海农区、里下河农区、沿江农区、宁镇扬丘陵农区和太湖农区等六个农业区。根据各农业区的水土资源禀赋、农业生产特点等因素,对各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规划。

(一)徐淮农区

本区位于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一线,包括徐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的全部和淮安市、盐城市渠北部分的淮阴、清江浦、淮安(渠北片)、涟水、响水、阜宁、滨海等县(市、区),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而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一个农业区。

本区地处暖温带,水热条件稍次于本省其他农区,但光照条件好,多春旱、夏涝、秋旱。地貌类型属黄淮海平原南缘部分,以黄泛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岗地和低山丘陵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4。本区降水少、蒸发大,水资源除淮河、沂沭泗河来水、本地水源外,主要依靠跨流域调水体系引江补充和骆马湖、洪泽湖调蓄,满足灌溉水源要求。本区是全省相对人少地多的地区,是重要的粮、油、特色蔬菜、果品生产基地,但低产土壤面积较大,灌溉水源保证率低。

本区建设重点:提高灌溉水源保证率,高亢平原区注重地表水、地下水联合应用,加强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和建筑物配套;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程与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加强土壤改良与培肥,解决棕壤渍瘦、飞沙土砂瘦、砂姜黑土质地粘重等问题;推进优势主导产业的规模化建设,提高规划区农田机械化水平。

(二)沿海农区

本区东临黄海,西接通榆运河,北起灌溉总渠,南至如泰运河,主要包括海安、如皋、如东、东台、大丰、亭湖、射阳等县(市、区)。

本区地处北亚热带沿海地带,水热条件尚好,但常有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地势平坦。本区水资源相对缺乏,拦蓄利用能力小,过境排水较多,主要通过调水工程体系提供灌溉水源。

本区建设重点:完善灌排渠系建设,严格实行灌排分开,防止次生盐碱化;完善条田化建设,合理布置大、中、小沟系,加强田间建筑物工程配套;注重蓄水工程建设,拦蓄利用地表水,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实施养用结合,增加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完善田间道路网,改善田间交通条件;加强农田林网建设,提高沿海防风抗灾能力。

(三)里下河农区

本区处于江淮之间,北以灌溉总渠为界,南至老通扬运河,西靠丘陵边缘,东至通榆运河,包括江都、高邮、宝应、兴化、海陵、姜堰、洪泽、金湖、淮安(渠南片)、建湖、阜宁、盐都等县(市、区)。

本区地处北亚热带的北缘,气候温暖湿润。内部河湖交错,水网密集。本区为四周地势略高、中部低洼的碟形浅洼平原,客水洪灾与内涝水患时有发生。西部与北部是沿运和沿总渠自流灌区,其余地区为提水灌区,是全省优质粮、油和特色水生蔬菜生产的重要基地。

本区建设重点:提高排涝能力;配套完善圩区内建筑物,达到“四分开两控制”(内外分开、高低分开、水旱分开、灌排分开,控制地下水位、控制内河水位)的圩区治理要求;加强渠系建筑物配套与改造,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增建必要的桥、涵,提高机耕道路建设水平,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条件。

(四)沿江农区

本区位于长江两岸,以江北为主。江南主要包括扬中、太仓、江阴、张家港、新北等县(市、区);江北主要包括靖江、泰兴、高港、如皋、海门、通州、启东、如东、江都、广陵等县(市、区)。

本区位于北亚热带中部,滨江近海,气候温和湿润,但有时受台风袭击。属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形较平坦,类型有通南高沙土地区、沿江圩区、江北平原、江南高平原四类。本区是全省作物类型最多、土地利用率最高、产出能力最强的一个高产稳产农业区。

本区建设重点:消除沿江圩区防洪圩堤、圩口闸、排涝泵站等农田工程安全隐患,提高排涝能力;高沙土地区对引排水沟渠进行生态整治,控制水土流失;优化改造高沙土地区小型机电灌区,提高灌溉能力与效率;进一步加强沙土区土壤改良。

(五)宁镇扬丘陵农区

本区位于省域的西南部,北以淮河为界,南至宜溧山地,东与太湖、里下河、沿江农业区为邻,主要包括句容、高淳、溧水、江宁、六合、浦口、溧阳、宜兴、丹徒、丹阳、仪征、盱眙等县(市、区)。

本区跨越北亚热带北部和北亚热带南部,南北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地貌类型复杂,包括低山、丘陵、黄土岗地及河湖平原,以山、丘、岗三类所占比例为大。本区主要种植粮、油、茶、果。

建设重点:注重当家塘建设,拦蓄利用雨水资源,蓄高灌低;新建、改造提水输水灌溉设施,提高抗旱能力和灌溉保证率;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培肥改良低产土壤。

(六)太湖农区

本区位于省域东南部,北至沿江农业区,西和西南与宁镇扬丘陵农业区为界,主要包括吴江、吴中、相城、昆山、常熟、锡山、惠山、滨湖、武进、金坛等县(市、区)。

本区地处北亚热带南部,热量条件好,雨量充沛。地势平坦,湖泊河道交叉成网,水利条件较好。本区是长三角经济最发达的地域,人多地少,城镇密集,工商业和交通发达,农业经济比重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对农业的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要求较高。种植以水稻、油菜、设施蔬菜、特色果茶等为主。

本区建设重点:提高部分低洼圩区排涝能力;对于湖西孟河高平原和洮滆平田区,地势相对高亢,需巩固提高抗旱灌溉能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强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建设,促进农田排水中氮磷等物质减排。

五、建设监管和建后管护

(一)强化质量管理

严控建设质量。按照农业农村部《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统一组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科学规划设计建设内容,严格执行项目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工程质量检测制,严格执行相关建设标准和规范,规范从业单位质量管理行为,落实工程质量管理责任,确保建设质量。

开展质量评价。完善项目工程质量评价体系,加强项目工程质量评价。科学布设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监测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后耕地质量调查评价,逐步实现“建设一片、调查一片、评价一片”。

加强社会监督。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支持建立农民义务监督员制度,加强对农民义务监督员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及时公开项目建设相关信息,在项目区设立统一规范的公示标牌和标志,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二)统一上图入库

建立信息平台。推进高标准农田信息化管理,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基本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做好相关信息管理系统的对接和数据共享,逐步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等各阶段信息上图入库,各地形成本级管辖区内高标准农田“一张图”管理。

加强动态监管。综合运用遥测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和利用情况进行监测,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与保护利用水平。

(三)规范竣工验收

明确验收程序。按照“谁审批、谁验收”的原则,组织项目竣工验收,验收结果逐级上报。申请项目竣工验收之前需完成单项工程四方验收、项目县级初验。

规范项目归档。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组卷、存档等工作。

做好工程移交。项目竣工验收后,及时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办理资产登记和交付使用手续,明确工程设施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确保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工程权属清晰。

(四)加强长效管护

完善管护机制。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县负总责、乡镇落实、村为主体、所有者管护、受益者参与”的工程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建立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和标准,落实管护资金,确保建成的工程设施安全长效运行。

明确管护责任。引导和激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参与农田工程设施的日常维修养护。推行多位一体、专业管护机构、购买第三方服务等管护模式,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项目建管护一体化,形成多元化管护格局。

(五)严格保护利用

强化用途管制。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要及时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和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经依法批准占用高标准农田的,要及时补充,确保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加强农田保护。推行合理耕作制度,实行用地养地相结合,加强后续培肥,防止地力下降,确保可持续利用。对水毁灾损的高标准农田,经认定后纳入年度建设计划,及时进行修复。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田建设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的责任制,抓好规划实施、任务落实、资金保障、监督评价和运营管护等工作。

完善体制机制。按照本轮机构改革中关于农田建设管理职能整合的部署,农业农村部门全面履行农田建设集中统一管理职责,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统一上图入库要求;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水利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做好规划指导、资金投入、新增耕地核定、水资源利用管理等工作,协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大队伍建设。加强农田建设管理和技术服务体系队伍建设,重点配强县乡两级工作力量,与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要求相适应。加大培训力度,加强业务交流,提升农田建设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干部队伍。

加大参与单位监督管理。通过竞争方式,择优选择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建设参与单位,杜绝无资质或资质不符合要求的单位承接相关业务。加强参与单位信用管理,依法依规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从业机构失信惩戒机制。

(二)强化规划引领

统一规划布局。各设区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依据省级规划,编制市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提出区域布局、重点项目等。县级在全面摸清农田数量、质量等底数情况的基础上,依据市级规划,编制本地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田块和时序安排等,协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将大中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优先建成高标准农田。

注重规划衔接。各级在编制本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时,在建设目标、任务、布局以及重大项目安排上,应与当地乡村振兴、国土空间、农业、水利、交通道路等规划有机衔接,避免出现规划冲突和投资浪费。综合考虑粮食保障、资源环境承载力、城镇化进程等因素,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明确建设的限制区域和禁止区域。

做好规划设计。优先选择相对集中、外部灌排骨干工程基本具备、水源有保障的区域建设高标准农田。落实精品质量理念,顺应适度规模经营、“宜机化”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优先解决项目区灌排、田间交通等基本生产条件,加大田地平整力度,注重沟渠路树、桥涵闸站综合配套,推进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建设。

(三)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农田建设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落实各级支出责任。贯彻落实调整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意见,加大土地出让收入重点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的力度。

统筹利用多渠道资金。按照建设任务和资金相匹配的要求,县级不断拓宽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渠道,落实资金来源,集聚各类资金有序投入,形成建设合力,确保完成建设任务。

(四)强化技术支撑

强化新技术应用。瞄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加强农田灌溉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应用推广,加大绿色耕地质量技术应用,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大力引进和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先进实用工程与装备技术,加强农田建设与农机、农艺技术的集成与应用。

突出示范创建。选择部分潜力大、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的市、县(市、区)开展示范建设,打造一批万亩以上的配套全、效益高、生态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积极开展生态绿色农田、数字农田等示范建设,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引领标杆。

完善创新机制。探索建立产学研用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鼓励农田建设领域内各类创新主体建立创新联盟,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

(五)严格监督考核

规范项目管理。按照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制度,进一步规范项目申报、审批、组织实施、竣工验收、监督检查、长效管护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建立定期调度、分析研判、通报约谈、奖优罚劣的任务落实机制,确保建设任务如期保质保量完成。加强建设资金绩效管理,严格跟踪问效。

强化考核评价。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度工作考核和评价激励工作,重点考核评价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强化考核评价结果运用。

做好风险防控。加强廉政建设,推进项目建设公开透明、廉洁高效,依法依规行使项目审批权,把好立项关。加强项目全过程监督检查,防范项目管理风险。认真做好农田建设安全生产工作,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