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地方风险治理体系 提高灾害治理能力――长宁“617”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调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长宁地震了吗 健全地方风险治理体系 提高灾害治理能力――长宁“617”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调研

健全地方风险治理体系 提高灾害治理能力――长宁“617”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调研

2024-07-12 11:32: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今年四川长宁“6・17”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高度重视,并先后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各级党委、政府全面开展了抗震救灾各项工作。这场地震是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后发生的第一场较大自然灾害,使地方灾害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和提炼,为进一步提高地方风险治理体系、提高灾害治理能力提供经验和借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在暑期组织了跨学科专家组赴宜宾市,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现场、灾民访谈、走访安置点等方式,围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

  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基本情况

  长宁“6・17”地震的应急救援、群众安置、次生灾害防控和灾后重建等工作,充分反映了新时代风险治理特点和我国特有的灾害治理制度优势。

  及时高效开展应急救援。地震发生后,国家应急部、卫健委、自然资源部、水利部等部门立即派出工作组奔赴现场,省市两级党委、政府迅速启动救灾预案,并成立救灾指挥部,下设13个工作组,统筹组织指挥。震后半小时,救援力量抵达震中;85分钟,第一名被困人员救出;4小时,第一批救灾物资抵达;24小时,拉网式、地毯式搜救全部完成。

  妥善转移安置群众。地震一发生,首先紧急搭建临时安置点进行集中安置;随即制定生活救助资金补助办法开展补助工作。紧接着通过搭建安置棚、利用公共建筑、动员群众投亲靠友等办法进一步疏散受灾群众;初步安置后紧急调拨棉被、帐篷、床等物资,解决群众基本生活问题。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工作,共紧急转移安置群众9万余人次,集中安置3.2万人。

  防控各类次生危害。宜宾市在震后组织力量对1254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3轮排查,完成68个隐患点治理,全力防止余震、滑坡、泥石流等重大灾害接续发生;派出卫生防疫队伍,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卫生消杀,防控传染性疾病蔓延;与中科院心理所等单位合作,加强灾民心理疏导,防止心理伤害;公开灾情消息,纠正虚假信息,打击谣言传播,防止社会恐慌危害。

  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组成了由宜宾市主要领导任主任的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制定了灾后恢复重建的议事决策规则、监督管理程序、群众参与办法等制度;启动灾后恢复重建方案和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受灾房屋和财产损失评估鉴定工作,为灾后重建顺利实施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经验及反思

  长宁“6・17”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进展顺利并取得成效,与基层党委、政府长期注重加强党建工作,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等举措密切相关,体现了地方灾害风险治理能力的提升。

  全新机构合力提升,瞄准实战。今年上半年,宜宾市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完成后,新组建机构将模拟演练作为工作主要抓手,发扬作风优良、聚焦实战的精神,完善预案、常备不懈、苦练内功、警钟长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必胜,极大地提高了灾害风险治理能力。如,地震发生时,市应急局正在组织有127人参加的矿山救援演练,当天灾情一发生,全体切换为战斗状态,立即投入救援,检验了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成效。

  治理体系高效运行,指挥有力。宜宾市专门成立市应急管理委员会,建立了29个专项指挥部,在全省率先建立综合应急指挥平台,为决策指挥提供了保障。地震后,救灾预案启动迅速,联合指挥部无时滞成立,成员自动集结投入战斗。震后30分钟内,任务分配、人员搜索、物资发放等工作高效进行。宜宾市还推进减灾示范社区、应急管理示范单位建设,将疏散演练作为常态,推动决策指挥标准化、制度化、常态化。

  应急机制基础扎实,防控全面。在监测预警机制建设上,宜宾市整合全市20多个行业监测预警系统,集中监测点5000多个,初步改变了散乱差的局面;在隐患排查机制建设上,定期开展地质灾害、工业园区、饮用水源地等重点区域隐患排查,编制治理方案。在信息公开和舆情管控机制上,采取疏堵结合、疏导为主方式,不间断发布信息,实现饱和覆盖,及时处置虚假舆情。在工程防灾、社区减灾机制上,立足平时、防在前头。截至2018年底,全市累计投入2亿元、避险搬迁3377户,投入1.46亿元治理地质灾害。这些应急机制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抗灾基础和救灾能力。

  基层组织担纲堡垒,党员引领。基层组织担纲战斗堡垒、党员发挥先锋引领,是长宁“6・17”地震灾害风险治理的重要经验。宜宾市第一时间在震后安置点建立帐篷临时党支部,下设党员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治安服务队、子弟兵救援服务队和医疗服务点。基层党组织的坚强堡垒作用推动党建进帐篷、进安置点,通过传达救灾政策、了解群众需求、开展心理抚慰、解决困难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关心、组织的温暖,使灾后安置顺利、社会稳定、信心增强。

  需要指出的是,长宁“6・17”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薄弱点,如:突发事件定义、分类和流程等理论和工作观念还存在相对滞后成分,有些法律法规、预案间还存在矛盾冲突现象;水利、自然资源、林业、住建、地震等部门与应急部门在灾害治理“防”与“救”方面的职能分工还不够清晰;消防救援队伍“垂直管理”与地方灾害“属地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协调;军地联合应对灾害的管理体制、救援出动、指挥调度等机制还有待完善;灾后重建规划及灾害治理体系建设在城乡之间还不够均衡,乡村灾害治理水平还有待提升等。

  地方灾害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政策建议

  长宁“6・17”地震给当地带来巨大损失,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高效迅速,检验了地方政府的灾害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体现了我国的灾害治理制度优势和新时代国家风险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成就,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的一些不足。在对长宁“6・ 17”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进行全面考察,总结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经验,并反思薄弱环节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进一步完善灾害治理理论和法规体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关于重大风险防控、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方面的系列重要论述,创新灾害风险治理理论,加大现代化治理人才培养力度,为治理实践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深入开展灾害治理法规审修和预案清理工作,理顺冲突条款,填补衔接空白,废止过时规定,合并重复内容等,尤其要明确职能定位,理清职责界限,厘定事权范围,增强灾害治理法规系统性、科学性、时效性。

  进一步推进应急指挥救援体系现代化。建立现场指挥官制度,重点把军地多种力量合成演练作为经常科目,完善指挥职责、指挥官资质、标准流程等规定。理顺救援队伍管理体制,整编地方行业救援队伍,将属地灾害管理与国家救援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全面改革应急民兵、矿山救护队、企业救护队、应急志愿者队伍训练体系,出台相关的场地、训练、补助、荣誉等支持政策。依托学校、社区、企业、人口密集场所,开展自救互救训练,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进一步提升工程减灾和基础治理能力。重点改变农村灾害和突发事件不设防状况。住建部门把好房屋设计、建筑质量关,自然资源部门把好选址关,避开地震断裂带和地质灾害多发区,提高城乡房屋抗震设防能力,降低灾害承灾体的脆弱性。加强灾害基础信息管理,建设灾害救援队伍、物资、装备等资源数据库,提高基础信息对应急决策指挥的保障能力。

  进一步改进灾后恢复重建治理体系。加强灾后重建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加强对灾后重建项目的后期评估管理。通过建立项目评议委员会、小组等形式,增强群众在灾后重建中的话语权。完善社会力量和市场的参与机制,积极推进巨灾保险、意外伤害、房屋保险、农林牧渔保险等,发挥市场机制在风险治理中的作用。

  (调研组成员:蔡为民 张学森 李朝旭 李雅云 李明 游志斌 张滨熠谭振 龚克 执笔人:李明 张滨熠)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