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墓不在黄河边?考古专家:是一个方泽坛,真正的墓或许在邙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邙山全景图 刘秀墓不在黄河边?考古专家:是一个方泽坛,真正的墓或许在邙山

刘秀墓不在黄河边?考古专家:是一个方泽坛,真正的墓或许在邙山

2024-07-16 21:00: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王侯贵族级别的大型汉代墓葬的发掘,总能引发考古界的地震,也推动了历史研究的进展。

中国的古代墓葬从周代就开始有了定制,到了汉代,特别是西汉时期,他们特别重视厚葬。人死了以后,就要把生前所有的贵重物品都带到地下陪葬,同时也祈求在死后的灵魂和子孙后代永远能够享受这种待遇。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原名洛阳古墓博物馆,位于邙山之中,这是一个独特的博物馆,它将在邙山发掘的西汉到北宋的典型古墓20多座搬迁复原到此,这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堪称绝无仅有的一大奇观。

博物馆主要分为三个展区:历代典型墓葬、北魏帝王陵和壁画馆。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

壁画馆是博物馆内的重要部分,汉代是墓葬壁画这一丧葬艺术形式的形成期,也是其应用的第一个高峰期,目前发现的汉代壁画墓有80多座,其中的25座都在河南。

英国大英博物馆和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内,也收藏有部分洛阳的古墓壁画,而时间最早、影响力最大、内容最丰富、艺术水平最高、对后世古墓壁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墓基意义的几座壁画墓,都在洛阳古墓博物馆内。

这其中,最重要就是西汉卜千秋墓、磁涧西汉墓、烧沟61号墓等墓葬内的壁画。

卜千秋墓为砖室墓,年代约为西汉中期稍晚的汉昭帝至汉宣帝之间,墓主人的名字就叫卜千秋,墓中的卜千秋夫妇“升仙”壁画图最为壮观。“升仙”是西汉古墓壁画中常见的主题,透过这些壁画,可以看到古人所设想的一个美妙绝伦的极乐世界。

卜千秋墓壁画

这些壁画表现了一个最重要的汉代文化观念:道家思想,这种思想延伸出来就代表着“事死如生”和“长生之梦”,这也正是汉代墓葬,尤其是帝王将相的墓“好厚葬、多奢华”的原因所在。

汉代的墓葬,基本奠定了中国墓葬的整体规制,那就是:一座雄伟的汉帝陵需要具备有陵园、封土、墓穴、门阙、寝园、陵庙、外藏坑、道路、陪葬墓、陵邑、园寺吏舍等十余部分,完全如同一座宏大的宫闱。从建造上以封土为陵,具有高大的封土。

然而,汉墓的封土并不是完全以土覆盖整个墓葬,地下也营造了另外一个世界,这是因为有了砖室墓的出现。

从西汉晚期开始,整个中国的墓葬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砖室墓开始大量地替代了当时流行的土坑竖穴的墓椁墓。

砖室墓是汉代墓葬的一大变革,墓室以砖石建造,按照“事死如生”的思想,仿造世间形制设有明堂、后寝、便房、梓宫等多种单元,普遍设置回廊结构。

汉代砖室墓

从土墓向砖室墓的改变,是一种文明的进化,既方便于合葬时再打开,也方便于陪葬品的放置。

墓中的陪葬品以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器具为主,帝王的陵寝中则有玉璧、玉衣等使用规制严格的器物,汉代厚葬之风盛行,从西汉到东汉,葬仪还是发生了改变。

公元25年,已经沦为平民的汉室宗亲刘秀终于恢复了汉室,登基称帝,史称东汉。

当年,征战关中的时候,刘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附近拜谒西汉先帝诸陵时,亲眼目睹了厚葬成风的帝陵,一个个都被盗掘的惨状,这使他意识到厚葬之风带来的弊端。

于是,刘秀开始诏令天下,提倡简葬,汉代墓葬之风也从东汉时期正式改变。

刘秀墓

刘秀是死后才选择的“黄河墓地”?

按照历史上的传统,几乎每一位帝王在继位时就已经开始营造自己的陵墓,据史书《晋书·索綝传》中记载:

“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

“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

也就是说,汉武帝在刚登基后不久,就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造陵墓和征集随葬品的费用。

由此可见,皇帝的陵墓不可能是在死后才选址建设。

因此,在黄河边的这座墓地是否真的是刘秀的墓地,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汉明帝刘庄画像

考古专家的理由是:

一,此墓位于孟津铁谢村,所在位置与汉魏故城的距离,远远超过了《帝王世纪》中记述的十五里。 二,史书记载刘秀的原陵在“临平亭之南”,而临平亭应在邙山的送庄乡一带,并非目前的铁谢村。 三,铁谢村的海拔较低,不符合帝王选择陵墓“枕山蹬河”的风水条件。

2009年,洛阳一条高速公路改扩建,将橫穿邙山墓群所在区域,考古学家对几座大的坟墓冢进行考察,这些坟冢被认为是汉室皇帝的陵墓。

但是,经过千年的岁月风云变幻,墓主人的身份早已变得扑朔迷离。

汉光武帝刘秀曾经发布诏书:

“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

“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

邙山陵墓群

刘秀要求自己的陵墓仿照“西汉汉文帝与窦皇后合葬的灞陵”为样板,但不能像西汉其他诸陵那样,营建巨大的覆斗形坟丘,因此对墓的形制刘秀定为:

“令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

“令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

刘秀的用意就是在邙山上模仿自然山丘的形状,并引入流水,久而久之,使陵园与周围自然融为一体,令盗墓者难以发现。

这样一来,去掉覆斗形边缘的人工棱角,一种外观类似半圆球的小山丘的封土形制开始诞生了,这也是当时墓葬的一个重大的改变。

这种思路其实与道家思想有一种新的暗合,主张清静无为,回归自然。中国古代的都城制度和陵墓制度,都有一个指导思想:天人合一,人类与山川自然融会贯通。

墓葬和墓冢的形状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圆形,另一种是腹斗形。中国古代有“天圆地方”的观念,圆形象征天,大的墓冢中有覆斗形,“斗”就是指天上的北斗星。而下面的墓室一般都是长方形,上面为天,下边为地,中间安放着墓主人的棺木,这样就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观念。

在邙山以南的汉家陵区,现存有5座独立的大冢,其中有4座大致成南北一线,它们分别是送庄乡三十里铺村的大汉冢,平乐村的二汉冢、三汉冢和刘家井大冢。

而其中,无论是封土直径,还是陵墓的规模,都要数大汉冢为第一,但如今的大汉冢前竖立着一个令人迷惑的碑刻:“汉安帝恭陵”,考古专家怀疑,大汉冢才可能是真正的汉光武帝刘秀墓的原陵。

黄河岸边的“刘秀墓”是怎么回事?

根据《魏书》中记载:

“北魏太和二十年夏,(帝)营方泽坛于河阴,遣使者以太牢祭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

“北魏太和二十年夏,(帝)营方泽坛于河阴,遣使者以太牢祭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北魏孝文帝在黄河岸边建立方泽坛,用于对汉帝的祭祀。

而关于方泽坛,在史书《周礼》中有记载:

“夏至祭地于泽中之方丘”。

“夏至祭地于泽中之方丘”。

方泽坛就是古人在河滩岸边平坦的地方,以土筑建的高台,主要作用就是用于祭祀。

而孟津县铁谢村一带,在北魏时期属于河阴之地,是洛阳以北、黄河南岸最大的泽中平原,正符合建方泽坛的要求。

北魏孝文帝画像

黄河岸边这座所谓的“刘秀墓”,经过长年风雨的冲刷与后人的增修,虽然已经成为了圆形,但仔细观察后,其它的方形之迹仍可辨识。

然而,邙山上的汉冢都是圆形,没有看见方形的,因此考古专家认为,黄河边的“刘秀墓”可能正是北魏孝文帝所修筑的方泽坛,而到了宋代,人们开始将这里误认为是刘秀墓。

根据考察,大汉冢的形制符合刘秀遗诏的要求,与其他的汉冢相比,其所在位置最高,规模最大,其他东汉帝陵均在其周边分布,符合东汉开国皇帝的地位。而送庄乡的位置与汉魏故城的距离,也恰好符合史书中的记载。

因此,考古专家做出判断:“大汉冢很可能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原陵。”

实际上,历史上的东汉第二位皇帝汉明帝刘庄与传说中的相反,他不但不与父亲对着干,而且严格遵从父亲留下来的既定方针办事,他在位时曾自书:

“朕奉承祖业,一切遵奉光武制度。”

“朕奉承祖业,一切遵奉光武制度。”

汉代帝陵的形制,为中国帝陵制度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从东汉开始,厚葬向薄葬转化,除了刘秀的要求之外,或许还有其他方面因素,例如:佛教的传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