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透光镜制作教程 文物

文物

2024-06-29 07:40: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透光的魔镜

说到透光镜,就不得不提那面在文物界声名远播的“见日之光”镜了,可以说这面铜镜是透光镜的代表。

“见日之光”镜是西汉时期的青铜器,直径仅7.4厘米,整体净重约50克,铜镜正圆,背面装饰有汉代风格的纹饰。该镜因其背面花纹的外侧有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而得名。

▲“见日之光”镜

在汉代,尽管铜镜已商业化平民化了(就像上文说提到的),但由于透光镜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材料选用也极为严格,因此透光镜也一直是宫廷用品,普通百姓想见一面都很难。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透光镜到宋代就已经失传了。目前,上海博物馆收藏了上万件铜镜,但仅有四枚能透光,且都是西汉时期流传下来的……

魔镜的奥秘

咋一看,透光镜和同时期的其他铜镜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镜面较平,但透光镜神奇之处就在于,如果有一束光照到镜面,反射投影到一个平面上时,平面上的光斑中就会奇迹般地显现出镜背面的图案、铭文,就好像这束光线是真的透过铜镜一样,因此也有透光镜之称,歪果仁更直接称之为 “魔镜”。

▲博物馆的透光镜展示

一千多年以来,这种有透光功能的西汉铜镜使古今中外很多专家学者都为之痴迷;他们都想揭开透光镜的秘密,也有人妄想仿制出一枚可以透光的铜镜,但是千百年来无论他们用什么方法都没能解出透光镜的秘密。

据史料记载,宋代科学家沈括可以说是把透视镜研究得最透彻的古代学者,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对透视镜的原理进行了分析:

“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

“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

按原文的意思,他认为铸铜镜时,薄的地方先冷,而背面有花纹及文字的地方要厚一些,这些地方冷得慢,铜就收缩得多一些……所以,在日光照射下就显示出来了。但遗憾的是,这位宋代科学家也只是停留在猜想,并没有科学依据或文献作为佐证。

▲透光镜演示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上海交通大学冶金系教授盛宗毅等人用现代高科技的方法,终于揭开了透光镜的千古之谜。

经过多年研究,盛教授他们认为:

铸镜时铜镜背面花纹凹凸出不同速度的凝固收缩,产生铸造应力,研磨时又产生应力,因而产生弹性形变,研磨到一定程度时,这些因素迭加地发生作用,使镜面发生了与镜背花纹相应,但肉眼又不易察见的曲率,由于有曲率不能平行反射光线,形成了阴影,于是就产生了透光效应。

铸镜时铜镜背面花纹凹凸出不同速度的凝固收缩,产生铸造应力,研磨时又产生应力,因而产生弹性形变,研磨到一定程度时,这些因素迭加地发生作用,使镜面发生了与镜背花纹相应,但肉眼又不易察见的曲率,由于有曲率不能平行反射光线,形成了阴影,于是就产生了透光效应。

太深奥?看不懂?那就看图吧!

▲透光原理

总而言之,从古代流传下来的透光铜镜无疑是稀世珍宝。透光镜的出现,让我们对西汉时期的铜合金的冶炼、铸造和加工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考古学家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素材和线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