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如花束,但终将枯萎的不必是爱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过期的感情就像过期了水一样的说说 恋爱如花束,但终将枯萎的不必是爱情

恋爱如花束,但终将枯萎的不必是爱情

2024-07-10 01:04: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青年副刊为《复旦青年》学术思想中心出品:共分为思纬、读书、天下、艺林、同文、诗艺、灯下、专栏八个栏目,与你探讨历史、时事、艺术等话题。

良宴新声,识曲听真。灯下为你提供高品质而不落俗套的原创书、影、音评,愿你能在这里找到学术之外的趣味。

《花束般的恋爱》,一个恰如其名的故事。包扎精致的花束,或许是现代社会最为常见的示爱符号,而花朵的明艳又往往于转瞬间消逝,正如一段无可挽回的爱情。真实的生活总在四季流转、变化不息,既迎接着盛开,也包容着凋败——当初遇时的悸动在时间的冲刷下褪淡,爱情的花束能否在现实的土壤里找到新的养料?

复旦青年记者 祝一丹 主笔

复旦青年记者 杨越 胡莺韵 编辑

一、“百分百合拍”但一步步走散

“日剧圣手”坂元裕二的首部大银幕作品《花束般的恋爱》(以下简称《花束》),讲述了一段长达五年的恋爱从萌发到终结的全过程。在电影中,坂元再次用他标志性的日常化表现方式,呈现他最偏好的爱情主题,让观众在这场纯粹而真实的恋爱历程中,感受到细腻的情感触动与生活的种种怅惘。

在首映前发布的SP中,《花束》被宣传为“最高纯度的恋爱故事”,“集结了谁都经历过的恋爱的所有”。它确实具有这样一种特殊的张力:一面是浓郁的纯爱风格、恋爱双方令人惊叹的契合度,一面是处处贴近现实、引发无数人共情的生活细节。男女主人公山音麦(以下简称麦)和八谷绢(以下简称绢)在大学时因错过末班车而相遇,后又因高度重合的兴趣爱好迅速靠近,成为情侣。大学毕业后,他们双双成为自由职业者,开启了朝夕相伴的同居生活。然而,随着财务负担的加重,两人先后步入职场,不同的工作节奏与态度让他们渐生隔膜,最终走向了形同陌路的结局。

乍一看《花束》的故事线,未见大波大澜,充满琐碎日常,但“无疾而终的校园爱情”并未让观众感到乏味或流俗,相反让许多人为之潸然泪下,心绪难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影片前后强烈的落差感——“百分百合拍”的两人依然会无可挽回地渐行渐远,美好的回忆落幕后,徒留告别的背影。

在电影前半段,编剧设置了大量场景与细节,突出表现绢与麦有如彼此镜像般的默契程度:在居酒屋门口脱下同款帆布鞋;打开正在阅读的书籍时发现同样被用作书签的电影票根......甚至对剪刀石头布的相同困惑——布明明能被石头轻易弄破,为什么会在游戏中赢过石头?这样总是“不约而同”的两个人,“时代、时间、地点、全部的偶然都像命运一样同步”,上天似乎已经布好了所有陷阱,等待不设防的心灵坠入情网。

同居生活刚开始时,他们也怀抱着相同的生活态度,创造了许多“心照不宣”的美好:一起在绢下班后花30分钟从车站走回家,一起吃着零食看完《宝石之国》并哭得稀里哗啦,一起阅读杂志上新刊载的今村夏子的小说……在找到工作的那一天,他们一起在家里的大露台上喝酒庆祝,麦对绢说:“认识你之后的这两年,每天都过得很幸福,以后我们也会一直幸福下去。”这是他彼时的信念,也是银幕前观众的心理预期,至此,“灵魂伴侣”的甜蜜脚本似乎并未露出任何马脚。

正因为这样,当绢与麦逐渐显露出许多观念分殊,难以互相理解甚至彼此攻讦时,人们会感受到强烈的破灭感甚至被欺骗感。特别是当两人分手许久之后重逢,仍以相同的方式向对方挥手告别,愈发让人感到心痛与不解。两人之间的默契并未完全消失,他们的转变并非与过去自我的彻底割裂——那么,曾经浓烈的爱是如何产生裂痕、流失殆尽的?

难道握在手里的花束与照进眼底的笑容,终究都会褪去颜色吗?

▲分手后重逢的绢与麦以相同的方式挥手告别/来源:《花束般的恋爱》剧照

二、未能同归的殊途

两支乐曲的交响,是否能够容纳下不协的杂音?

在影片中,两人的第一人称旁白贯穿始末,形成了交错的背景音。这一特别的设计,或许与《花束》故事的雏形有关:坂元裕二并没有直接创作电影剧本,而是先写下了两个人的日记,然后任其在镜头之间自由扩展,交相呼应。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影片开头,分手许久后的绢与麦在同一家餐厅和新伴侣约会。在随意铺展的谈话中,他们的灵感再一次默契地重合——爱情就像耳机,左右声道听到的是不同的旋律。影片中错落交织的双线旁白,亦如耳机里的左右声道,演奏着两首不同的曲调。随着时间线的延伸、人物身份与环境的变化,两人的旁白逐渐开始产生不协的杂音与冲突。

而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在影片前半部分也有所铺垫。两场“见家长”的戏份,在日常对白的褶皱间加入了大量信息,由此交代了绢和麦原生家庭的差别。绢的父母虽然也会训导“人生就是一种责任”,但对绢的要求是“只要有份普通的固定工作就行”,甚至还会主动提出为他们买“ONE OK ROCK”乐队的演出门票。而麦的父亲则希望麦能回去继承家业,知道他做插画工作之后,便决定不再继续给他生活费——家庭背景的不同,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两人未来选择的差异:绢有底气做自己喜欢的事,坚持将文艺情调作为生活方式;而麦虽然向往自由的精神世界,但最终不得不背负起对家庭与事业的责任感。

不过,从同步到殊途的变化也并不必然意味着背向而行。正如耳机中的左右声道,即便播放着不同的音乐,也可以在交缠互动中彼此应和,组成一支和谐完善的歌曲。事实上,面对差异时的彼此体贴与包容,恰恰能让人倍感温柔。这在影片中也并非毫无展现,例如麦与绢初相识时,麦给绢放了自己剪辑的天然气储罐视频,而绢在单调重复的画面中渐渐坠入梦乡。麦并没有流露出对绢不能共情的失落,只是小心翼翼地为她披上毯子:爱为什么不可以是我愿意看你制作的储罐视频,而你愿意为睡着的我轻轻披上毯子呢?

▲麦为睡着的绢披上毯子/来源:《花束般的恋爱》剧照

也许影片最终想要呈现的遗憾,也并非变化的生活中产生的差异,而是两人面对差异的态度。他们不再能像热恋时一样互相谅解,也没有将心中渐生的困扰坦诚剖白。对于彼此人生规划的错位,他们虽然都有所感知,但总是回避敞开的交流,仿佛陷入了背对背自言自语的怪圈。绢无法充分理解麦的现实考量、身不由己,麦也看不到绢眼中自己的强烈陌生感与生活情趣的失落。甚至一些藏在心中的结扣,直到它们的存在失去意义,才不经意地向被展露出来:分手之后,麦才向绢坦白,自己在出差时去吃了他们曾经遗憾错过的“清爽餐厅的汉堡排”,绢也把攥了许久的疑问抛了出来——“说实话,你肯定跟别人劈腿过吧”。这些对话本可以发生在关系结束之前,成为解开困局的线索,但最终却和他们的爱情一起过期。

当心中的旁白,无法成为坦诚说出的话语,单向投注的怨怼,无法交汇为双向的沟通,彼此间的关系便会如原地打转的淤水,只待一个决口的时刻倾泻而出。分手最终成为双方不得不承载的剧变,两个个体通过解绑实现自我救赎——一段逐渐变质的亲密关系,终将迎来某种形式的蜕变,不是主动谋求的焕活,便是彻底破裂后的解脱。

由此也不难解释,为什么片末两人分手之后,彼此间的相处模式反而看上去变得轻松愉快起来。由于绢没能立刻找到新房子,他们又在一起生活了三个月,这期间有时一起吃饭,还会一起喝着珍珠奶茶看电影。表面上他们似乎奇迹般地恢复了往日的亲密,但这种亲密只游走在心的表面,不再能摇动深层的情绪。彼此勾连的羁绊已然断裂,他们不再期待对方通晓自己的心事,也不再为旧情淡褪而迷茫神伤。放下一切伤痛与思虑后,柔情与关怀也随之失去重量。正如盛夏的绿树走进深秋,风一起便落叶满塘,然而纵使金黄灿烂,也不过荡开几道转瞬即逝的波纹罢了。

即使今天仍能对彼此明媚一笑,但在关于明天的想象里,再也没有牵连着对方的执念了。

▲分手后的绢与麦一起喝着奶茶看电影/来源:《花束般的恋爱》剧照

三、无可置疑的“百分百合拍”?

事实上,情侣在长期共处中无法跨越差异、最终分开的剧情,在文艺作品与日常生活中都不算罕见,而《花束》令人喟叹之处,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恋情之始两人表现出的高度像似性。然而,仅仅凭借生活中“百分百合拍”的细节,就足以证明男女主的契合度,足以让我们相信他们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

总体而言,《花束》中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爱慕的产生有着较为合理的、贴近现实的逻辑,这一点已经胜过了许多同题材影视作品。然而,看起来如此丰盈的感情,依旧包含着幻象的泡沫。这或许也是影片希望观众能在叹息落泪后,回过头来重新思考的问题。

片中男女主初遇时,一起在练歌房唱了一首《クロノスタシス(时停错觉 Chronostasis)》。在回去的路上,绢为麦解释“停表错觉”的含义:“就是你看时钟的时候发现,数字正好跟你的生日一样,像这样让你惊喜的现象哦。”这或许正是一个对男女主恋情的微妙象征。人们往往对一些细节的偶合分外敏感,在“钟表的数字遇到生日”时,轻易坠入心动的眩晕,赋予偶然以其本不具有的附加意义。影片中的许多细节,在多大程度上可称之为“灵魂相契”,又在多大程度上仅仅是个巧合?

流行文化善于捕捉和放大“停表瞬间”,毕竟浪漫的时刻总是讨人欢喜,也确能为平淡的日常裹上蜜糖色彩。但假如过分沉溺,便不免让一切“太像一部电影”,使人对生活的理解趋于失真。偶然的浪漫愈是膨胀,现实的参差便愈难察觉,正如海滩边层层涌上的浪沫,将原本显明的岸石掩为危险的暗礁。直到船只遇险时,平静的表象才被打破。《花束》设置了大量迷人的错觉,而最终指向的,正是对错觉的道破。

若细细审度影片中许多细节,与其说它们是不可思议的偶合,不如说是流行文化背景下的“大概率”事件。片中男女主共同爱好的书籍、动漫、电影,大多是文化潮流所创造的符号,两人看似是在各自独立的状态下做出了相同的选择,实质上只是以相同的方式接受了外界输入的文化信息。

事实上,片中的文艺作品一开始就是因为在年轻人中风行,所以才被编剧选中、植入了影片——在一次采访中,坂元先生透露,自己是通过ins上的热门博主主页来搜集绢与麦对话的材料的。当记者提问“54岁的坂元裕二,怎么去了解20岁年轻人的恋爱和生活状况”,他的回答是:“人们的苦恼也好,恋爱中遇到的问题也好,是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的,就像已经设计好的程序一样,只是每次输入其中的数据不一样而已。……剩下的只要学习一下,就能找到很多像记号一样的东西。”

只需细心学习便能把握的流行文化记号,无法代表一个人的完整人格,仅由它们堆叠而成的交流,也无法抵达真实的内心与遥远的未来。而现代消费社会却总是暗示我们,文化产品的多样性足以匹配人类个体的丰富性,假如能遇到文化消费品味与自己一致的人,我们就该相信这是缘分的奇迹。

影片中有一个构造精巧的片段,暗含着对这种观念的反讽:麦对绢告白时,两人正双双举起手机对准面前的芭菲,透过镜头看着对方,此时画面聚焦在手机屏幕里的人像上。而当绢抬起眼看向麦,说出“我很愿意”,聚焦便转移至现实中人的面庞。这仿佛是一种隐喻——保持着隐约距离感的暧昧期结束了,他们真正走进一段亲密关系,而在此之前,看似高度相似的两人,或许都被文化符号构成的滤镜模糊了自我。

▲麦向绢告白时的画面/来源:《花束般的恋爱》剧照

流行文化通过对个体特性的符号化,进一步便利了对浪漫的渲染与放大。只需简单粘合一些潮流文化元素,便能制造令人迷醉的“时停错觉”。而这种陷阱之所以易于坠入,或许也并非因为难以识破,而是因为其完美契合了现代人对高效、对“量化”“可视化”的追求。比起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了解一个复杂的个体,将一些外在显见的行为与符号作为认知中介,显然轻松快捷得多。遗憾的是,走捷径者往往忘记向更深处漫溯,而入口处的顺畅并不能保证前路便无曲折。纵是处处落至细节的“百分百合拍”,或许也只是禁不起推敲的幻象。

那么,真正的灵魂契合应当是怎样的?

影片并不准备为我们提供正确答案。或许,是否“百分百合拍”也并没有那么重要——爱情并不只是找到“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更是在找到对方之后相互扶持地走下去。比起捕捉和强调共同点,理解和跨越不同点,也许是亲密关系中更加贯穿的课题。

四、一场“圆满的悲剧”

对比其他爱情主题的影视作品,《花束》的独特价值,或许恰恰在于它补足了爱情萌发之后的故事,叙述了一场“圆满的悲剧”。

当下主流的爱情叙事,往往极力刻画令人怦然心动的高光时刻,少有对亲密关系的黯淡面的展示。“浪漫爱”的气泡淡化了现实压力,即便设置了外部阻碍,也并未作用于关系内部,只是隔靴搔痒,脱离普通人面对的感情现实。另有一些作品,在男女主确认彼此心意后便戛然而止,对爱情的后续发展作简化处理,或者干脆不做追问。它们也许真实刻画了爱情隐而未露时的萌动与推拉,但这种片段式的真实,也极易造成某种虚妄。正如梁永安教授所说,“流行文化总是使我们对爱情的想象停留在没有生存压力的浅层状态”。

相较之下,《花束》不避讳浪漫理想与贫瘠现实的矛盾,不隐藏告白之后的漫漫旅程,更加完整而真诚。“花束般的恋爱”,有盛开时的明艳动人,也有凋败时的黯然枯萎,如此才不是悬浮在真空之中,开败皆有鲜活的神采。

在这方面,也并非没有与之类似的先例存在,例如《爱在》三部曲,同样描写了命运般的巧遇、暧昧流溢的相识和长期共同生活后的矛盾与倦怠。但《爱在》三部曲的最末,杰西与赛琳娜终是在爱的废墟中重新出发;《花束》中的绢与麦,则在最后的拥抱后一别两宽。后者以彻底破碎的悲剧,让我们耿耿于怀、分外沮丧,留下对“美好的东西被撕毁”的强烈印象。

▲绢与麦在曾经告白的餐厅里谈论分手/来源:《花束般的恋爱》剧照

在《人物周刊》的一次采访中,记者问坂元裕二:“你的作品中,充满了不能实现的爱情、不能告白的爱情、醒悟的爱情、死去的爱情……好像就是没有幸福的爱情,为什么?”坂元回答说:“因为大家都是冲着幸福的爱去的。”

人们或许也需要一些“不幸福的爱”,在艺术表达中,与现实里的爱情苦恼再次相遇。避无可避之时,便更主动地寻找出口,在破碎后留下的虚无空白里,我们需要自己写下解决方案。

也许这正是影片创作者最后期待我们做的事:去发现,去创造,去给出一种更美好的结局,而不是躺倒在无可挽回的废墟里心灰意冷。艺术作品只是呈现出生活的一种可能性,并不试图对现实做出某种预判。一个真实而令人心伤的悲剧,应当是一个反身思考的契机,帮助我们以更好的姿态回归到自己的生活,免于以关系的终结作为心智成长的代价。

五、玻璃花瓶之外,依旧盛开

事实上,当下很多人也并非对爱情抱着过于天真的乌托邦幻想,而是恰恰相反,怀有一种“悲观主义者的清醒态度”,对爱情在现实中的实现“不再妄求”。在这些人眼中,《花束》很可能意味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必然性——“crush”之后,爱情只剩满地鸡毛。

探究这种心态产生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在焦虑弥漫的现代社会,对风险的规避意识已然渗入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对爱情破灭的恐惧,压倒了对爱情存续的渴望。于是“短暂易逝的心动”被判定为爱情的终局,对于影视作品中的大量浪漫爱神话,我们既沉浸又抽离。回到现实中,我们劝诫般对自己说:“智者不入爱河”。正如影片中,在绢与麦正处于热恋的甜蜜时,一段有些格格不入的旁白突然出现:“开始亦是结束的开始,相遇总是伴随着别离,恋爱就像宴席终会散去,所以恋爱中的人们,只是带来各自喜欢的东西相对而坐,隔着桌子聊天,苦中作乐罢了。”

不过,在这段话之后,说话人又紧接着说:“我不会让这段恋情变成只此一宵的宴席。虽然恋爱的存活率只有百分之几,但我的爱情会活下来。”这是绢关注的一位恋爱博主芽衣在博客里写下的话。绢说,芽衣的文字给自己一种“仿佛她是在对我说话的感觉”。这何尝不是对电影之外的我们说的话呢?“恋爱的存活率”,在具体的人与事面前软弱无力,“我们能否去爱”,或许也只是一个相信与否的问题。当我们告诉自己,“我的爱情会活下来”,至少此时此刻,爱情正在全情生长。

▲“我的爱情会活下来”/来源:《花束般的恋爱》剧照

甚至,即使爱到最后一步步走散那又如何,只要认真地投入过,也认真地挥手告别,这便是生命中一段值得感谢的旅程。正如《花束》宣传词中说,影片“描绘了人生最完美的五年恋爱”——并不是只有修得正果的恋情才堪称圆满。在告别时还能温暖地拥抱,重逢时还能默契地挥手,这已然是旧日美好并未结为伤疤的明证。

看清关于爱情的惨淡真相后,我们同样能够热烈地——甚至更加热烈地去爱。这就像是,花朵懂得了玻璃花瓶的局限与易碎,决定为自己解开彩色丝带,去现实的土壤里经历四季流转。

微信编辑丨祝一丹

审核丨张志强

原标题:《恋爱如花束,但终将枯萎的不必是爱情》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