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血管通路装置固定相关内容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输液港和picc管优缺点对比表 2021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血管通路装置固定相关内容解读

2021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血管通路装置固定相关内容解读

2024-07-01 06:04: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唐迎迎1,端烨2,陈一丹1,曹秀珠1,赵林芳1*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310016;2. 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Interpretation of relevant content of stabilization of vascular access device in "Standards of practice for intravenous therapy"(2021 edition)

TANG Yingying,DUAN Ye,CHEN Yidan,CAO Xiuzhu,ZHAO Linfang

Sir Run Run Shaw Hospital,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Zhejiang 310016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O Linfang,E ⁃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To interpret definition,scope of application,clinical practice and evaluation of adhesive securement device,integrated securement device,subcutaneous anchor securement system,tissue adhesive in "Standards of practice for intravenous therapy"(2021 edition),which was prepared by Infusion Nurses Society . It was aimed at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engineered stabilization of nursing staff . Keywords intravenous therapy;vascular access device;engineered stabilization device;central venous catheter;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ort;interpretation

摘要

对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学会2021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粘性固定装置、集成固定装置、皮下固定装置和组织粘合剂的定义、 适用范围、临床实践及应用效果评价相关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护理人员实施导管固定提供参考 。

关键词

静脉治疗;血管通路装置;导管固定装置;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解读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2.10.002

基金项目:2022年浙江省卫生健康科技计划临床研究应用项目,编号:2022KY178

作者简介:唐迎迎,护士,硕士研究生在读

通讯作者:赵林芳

引用信息:唐迎迎 ,端烨 , 陈一丹 ,等 .2021 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血 管通路装置固定相关内容解读[J] . 护理研究 ,2022 ,36(10):1696⁃ 1700 .

血管通路装置(vascular access device,VAD)种类繁多,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中长期VAD包括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经外周 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和输液港(port)。我国一项关于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 静脉治疗现状的调查研究显示,743 所医院中,634所 (85.3%)医院开展了CVC技术,621 所(83.6%)医院开展了PICC技术,373 所(50.2%)医院开展了输液港技术[1]。VAD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固定,不恰当的导管固定方式可能增加导管移位、导管异位及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2⁃3],因此,选择合适的导管固定装置及方法对VAD固定以及降低导管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学会 (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S)编写的《输液治疗实践标准》在静脉输液领域具有指导意义,2021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4] (以下简称《2021标准》)在 2016 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5] (以下简称《2016标准》)基础上将VAD稳固(vascular access device stabilization)改为VAD固定(vascular access device securement),将导管固定装置 (engineered stabilization device,ESD)细分为4种,对与导管固定装置相关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且对固定方式选择依据进行区分,对绷带使用及更换固定装置进行补充说明,并提示注意导管相关皮肤损伤(catheter⁃associated skin injury , CASI)发生风险 。现对导管固定实践标准相关内容进行解读,综合分析导管固定装置应用现状,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01、固定装置定义及适用范围

1.1粘性固定装置( adhesive securement device , ASD)

1.1.1定义

粘性固定装置是以粘胶为基础的装置,通过与皮肤粘连将VAD固定在适当位置;在粘性固定装置上方需另外使用敷料。在VAD留置期间,粘性固定装置和敷料均需定时移除和更换 。

1.1.2适用范围

粘性固定装置一般适用于PICC、CVC、中长导管以及外科引流管的固定。临床上采用粘性固定装置辅助固定PICC导管飞机翼部位,可有效防止导管移位。使用粘性固定装置时应观察病人皮肤状况以及粘胶过敏情况,穿刺点周围皮肤条件差以及对粘性固定装置材质过敏的病人应慎重选用该装置 。

1.2 集成固定装置(integrated securement device, ISD)

1.2.1定义

集成固定装置是将敷料与固定功能结合在一起的装置,包括透明、半透膜区域和内置固定技术的无纺布边框。

1.2.2适用范围

集成固定装置一般适用于外周留置针、动脉留置导管、中心静脉导管。一种集成固定装置的内固定装置,如蓝色拉伸条,可加强导管管路塑形以及固定效果,透明膜区域覆盖穿刺点周围便于观察,无纺布边框在某种程度上可增加病人舒适度。另一种集成固定装置,如葡萄糖酸氯己定敷料,透明膜中包裹的透明葡萄糖酸氯己定凝胶具有抑菌作用,且可缓慢吸收少量渗血、渗液。穿刺口有少量渗血、渗液的病人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中炎性指标明显增高的病人,为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可优先考虑使用该敷料。

1.3皮下固定装置(subcutaneous anchor securement system,SASS)

1.3.1定义

皮下固定装置是通过弹性钩角伸入皮下将VAD固定在位的装置,其作用是在穿刺点稳固导管。在皮下固定装置上需另外使用敷料,更换敷料时,不需要定期更换皮下固定装置,若无相关并发症,其可以继续使用。

1.3.2适用范围

皮下固定装置一般适用于中心静脉导管,也有研究提出目前临床上皮下固定装置同样适用于肾造瘘管以减少导管并发症[6]。皮下固定装置运用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儿科病人的安全性在一些小型实验中得到证实[7⁃8]。因儿科病人及老年病人皮肤角质层较薄,可考虑应用皮下固定装置这种非粘性导管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同时,有皮肤异常或易过敏体质、易流汗的病人,导管固定时应优先考虑使用皮下固定装置。

1.4 组织粘合剂(tissue adhesive,TA)

1.4.1定义

组织粘合剂为医用级氰基丙烯酸胶水,可密闭穿刺点并暂时在穿刺点和导管下方将导管与皮肤粘合。每次更换敷料时,需再次涂抹组织粘合剂。

1.4.2适用范围

组织粘合剂适用于切口的粘合、外周留置针以及各种类型导管的固定,但具体临床实践时应注意一些导管材质的选择,如聚氨酯类导管材质,原因为粘胶易黏附于导管,导管维护时增加了去除粘胶的难度,且去除粘胶时稍有不慎会造成导管牵拉,引起导管移位及导管脱出。

02、导管固定装置临床实践

《2016标准》及《2021标准》均明确提出VAD固定标准:

①固定VAD可预防由于穿刺点位移所导致的并 发症和非计划性脱管;

②VAD固定方式不应影响穿刺部位评估、监测以及血液循环和药物治疗。临床实践中,明确导管固定装置的适用范围,对导管应用中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标准应用导管固定装置,对保证VAD固定装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至关重要。

2.1固定前评估

《2016标准》及《2021标准》均提到选择固定方式应该考虑的因素包括VAD类型、是否存在穿刺点渗液、病人年龄、皮肤肿胀/完整性、既往粘胶 相关皮肤损伤、预期治疗时长等。《2021标准》指出:

①更换固定装置时对皮肤损伤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如年龄、关节运动和水肿等。

②固定之前,在皮肤上涂抹皮肤保护剂,以减少导管相关性皮肤损伤(catheter⁃associated skin impairment ,CASI)风险。

具体实践中需注意,每次维护时,不仅要关注敷料和固定装置的完整性,而且要评估与CASI相关的皮肤问题,包括导管穿刺点及周围区域(包括导管走向) 皮肤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接触性皮炎、机械性损伤 (包括皮肤剥离、皮肤撕裂和张力性水疱)、渗出(非感染性)、穿刺部位局部感染,并关注病人有无疼痛、皮肤感觉异常、麻木或刺痛等不适主诉[9]。如果病人有局部触痛或其他疑似局部感染的迹象,应移除不透明敷料以便观察穿刺点 。应用组织粘合剂固定导管时,需着重关注皮肤情况,建议在使用前应用皮肤保护剂,预防粘胶移除造成皮肤红疹和剥脱[10]。同时,面对有皮肤异常病人,建议使用皮下固定装置这种无粘胶性导管固定装置。具体评估时,也应该注意导管外露长度、是否有消毒液过敏等。根据病人及导管状况合理选择合适的消毒液以及导管固定装置。

2.2导管固定装置的应用

2.2.1应用原则

《2021标准》指出,固定导管时,除 基础敷料外,还应使用某种辅助固定装置,如粘性固定 装置、集成固定装置、皮下固定装置、组织粘合剂稳定和固定VAD,以减少穿刺点导管移位以及因导管移位导致的并发症,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输液治疗中断,减少与VAD留置有关的疼痛、恐惧和焦虑,降低护理总成本。临床实践中应注意,针对一些特殊病人,如依从性差的病人、静脉输液治疗超过8周的病人、有导管脱位 高风险的病人,为保证输液导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必要加强导管固定装置的使用。

2.2.2具体实践

《2021标准》指出,固定导管时,除基础敷料外,还应使用某种辅助固定装置,如粘性固定 装置、集成固定装置、皮下固定装置、组织粘合剂稳定和固定VAD,以减少穿刺点导管移位以及因导管移位导致的并发症,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输液治疗中断,减少与VAD留置有关的疼痛 、恐惧和焦虑,降低护理总成本。临床实践中应注意,针对一些特殊病人,如依从性差的病人、静脉输液治疗超过8周的病人、有导管脱位高风险的病人,为保证输液导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必要加强导管固定装置的使用。

2.3更换固定装置注意事项

《2016标准》及《2021标准》均指出,每次换药时应评估VAD固定的完整性,并根据制造商的使用说明更换固定装置。透明敷料至少7d更换1次,如敷料完整性受损,应立即更换。应用粘性固定装置固定的导管,每次换药时去除粘性固定装置,以便进行适当的皮肤消毒,并应用新的粘性固定装置。应用皮下固定装置固定的导管,评估应贯穿于导管护理和管理期间,但无须每次换药均拆卸和更换固定装置。应用组织粘合剂固定的导管,每次换药时均应重新应用组织粘合剂。临床实践中,可根据病人皮肤状态、穿刺点渗出情况以及敷料完整性缩短敷料更换时间。导管维护时,不仅要加强对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导管固定装置及敷料使用的培训,还要注意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病人静脉装置通路自我管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03、导管固定装置应用效果评价

3.1临床应用及研究

3.1.1粘性固定装置

粘性固定装置最初的开发目的是为了应对CVC缝合性能不佳及防止缝合线时意外针刺伤事件的发生[11],它可以增加对皮肤的附着,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导管移动并减少并发症[12]。常见的粘性固定装置为思乐扣(Stat lock),它是一种无菌、不含乳胶、抗拉力的产品,自1991年国外发明思乐扣并投入临床使用以来,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思乐扣固定装置可以减少导管脱出、导管移位、静脉炎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提高病人舒适度的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维护导管的工作效率[13⁃14]。国内也有研究证明欣皮固及其他新型粘性固定装置能够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升输液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5⁃17]。

3.1.2集成固定装置

一项在成人和儿童癌症病人中开展的大规模、独立、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指出,集成固定装置减少了PICC并发症发生[18]。另一项研究通过比较感染、导管堵管、导管脱出、静脉炎和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指出集成固定装置可明显减少外周静脉导管失败率[19]。但也有小型随机对照试验指出,应用集成固定装置与普通敷料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研究样本量较少、动脉血管并发症多等因素有关[20]。部分大型研究证明,集成固定装置可显著降低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其使用的葡萄糖酸氯己定敷料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显著减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以及局部感染发生率[21⁃23]。

3.1.3皮下固定装置

一项回顾性研究比较了2018年—2020年皮下固定装置在肿瘤PICC置管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皮下固定装置使用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现皮下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降低导管脱出风险的策略[24]。如果装置放置在皮下正确的区域,则可达到安全、无痛的效果,且皮下固定装置的使用不仅减少了导管脱位、移位、异位风险,也降低了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和器械相关感染的潜在风险[11]。

3.1.4组织粘合剂

作为一种粘性固定装置,组织粘合剂可替代传统缝合术医用胶,在动物试验中,组织粘合剂固定的导管可在受试动物移动的情况下承受水平、垂直以及剪切方向的拉力而不影响导管功能,有效防止导管移动,提高导管固定强度[25]。组织粘合剂不仅粘性强度大,能在导管插入部位立即止血,具有强大的止血效果[26],而且可以通过延长初次敷贴更换时间降低敷贴更换次数,具有固定导管操作简便、使用量少、有效化学性抑菌与物理性隔离、化学性能稳定、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优点[10]。

3.2.4种固定装置

应用效果比较《2021标准》在分析小型试点研究和观察性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发现,与粘性固定装置相比,皮下固定装置、集成固定装置和组织粘合剂应用效果更好。一项单中心观察性研究表明,与传统缝合线和粘性固定装置比较,皮下固定装置 能更有效地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英国国家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Clinical Excellence,NICE)提出,皮下固定装置不仅可以保障病人导管固定安全,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特别是使用超过15d的皮下固定装置经济价值更高。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成人和儿童病人中进行试点试验,结果表明,与粘性固定装置和传统缝合线相比,集成固定装置和组织粘合剂等替代方法与缝合线联合使用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关于不同导管固定装置的使用效果、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更多强有力的临床试验加以验证。一项关于导管固定装置的循证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存在一种敷料或固定装置比其他产品的导管相关并发症预防效果更好[3]。一项小型研究中,研究者在29个月内招募了121名志愿者,分为标准组、粘性固定装置组、集成固定装置组、组织粘合剂组4组,观察导管留置情况,结果显示,集成固定装置组在“穿衣便捷性”“参与者满意度”和“护士信心”类别中得分最低,而标准组在“参与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和“护士信心”类别中得分最高,组织粘合剂组护士对换药的满意度最低[27],这可能与临床护士的工作习惯有关,常规导管维护减少了护士清除粘胶的烦恼,尤其是组织粘合剂粘性较大,容易增加护士额外的工作负担;3种保护装置中,集成固定装置因增加了病人固定装置总厚度,影响病人主观感受,故而病人满意度较低;但该研究同时也发现,集成固定装置固定的导管失败率最低,故建议进行大型导管固定装置研究时,仍优先考虑应用集成固定装置。

《2021标准》提出,关于不同导管固定装置的使用效果尚存在争议,需要更多强有力的临床试验证实导管固定装置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可见,综合分析、比较不同导管固定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十分必要。

3.3经济效益评价 

目前,针对多种导管固定装置进行的综合性经济分析研究较少。一项研究比较了标准组、粘性固定装置组、集成固定装置组、组织粘合剂组的平均经济成本发现,标准组固定成本最低,粘性固定装置组次之,集成固定装置组排名第三,组织粘合剂组成本最高;同时研究分析粘胶应用时间及导管维护所需时间发现,组织粘合剂组所需的首次应用时间最长(9.1min),粘性固定装置组需 要换药的时间最长(16.3min)[27]。但该研究也具有一定局限性,因导管留置时间短,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6.4d,故在导管相关并发症分析方面忽略了导管长期留置过程中的其他相关并发症。

一项研究通过随机选择病人记录PICC插入/移除、敷料和装置应用/移除的详细使用情况;记录申请、故障排除、更换、咨询、设备使用以及员工工资费用,比较使用集成固定装置和标准换药的成本,结果显示,集成固定装置可以减少不良事件产生的成本,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18]。也有研究显示,放置皮下固定装置可以避免使用大量缝合线及组织粘合剂,有利于减少更换设备的需求,清洁导管更加方便,可以显著缩短导管维护时间[12],且其可在导管使用过程中减少导管移动风险,避免导管尖端重新定位,极大地减少并发症维护相关费用[7],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外关于导管插入、维护、拔除的成本并不一致,各研究存在差异[28]。如覆盖外周导管的透明聚氨酯敷料,北美国家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太平洋国家医院的透明聚氨酯敷料使用率较高,超过90%,低收入地区使用较少,且全球1/5的导管是在 导管中心周围用非无菌胶带固定,在亚洲近一半的医院采用这种方式固定导管[29] 。可见,导管固定装置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地经济状况影响 。

综合分析,加强导管固定装置的使用虽增加了导管维护费用,但降低了并发症处理相关费用,故并不会增加整体医疗成本。故建议加强导管固定装置的使用,以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04、小结    

《2021标准》虽对4种导管固定装置有一定的研究结果解读,但目前仍缺少针对多种VAD固定装置应用效果比较的多中心、大型临床实践研究,同种固定装置针对不同类型导管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进行高质量研究。结合《2021标准》,有必要加强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学习培训以更加全面地掌握不同导管固定装置优缺点。实际工作中,专科护士应根据VAD类型、留置导管的目的、预期治疗时长、病人基本情况以及病人活动类型等进行综合分析,使用合适的导管固定方式。同时,应综合分析固定装置的经济价值,在进行经济分析时,不仅要纳入VAD成本、固定装置成本,还要考虑导管相关并发症处理成本及维护所需时间、人力资源成本等,从而为病人选择最优的导管固定装置。

参考文献

[1] 王蕾,聂圣肖,孙红.743家二级和三级医院静脉治疗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 ,26(32):4494-4500.

WANG L,NIE S X,SUN H. Current status of infusion therapy in 743 classⅡand classⅢ hospitals[J].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Nursing, 2020,26(32):4494-4500.

[2] DUWADI S, ZHAO Q, BUDAL B S.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complications and its prevention:a review[J].Int J Nurs Sci,2019,6(1):99-105. 

[3] MARSH N, WEBSTER J, MIHALA G, et al. Devices and dressings to secure 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s:a 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Int J Nurs Stud ,2017 ,67:12-19. 

[4] GORSKI L A, HADAWAY L, HAGLE M E, et al. Infusion therapy standards of practice, 8th edition[J]. J Infus Nurs, 2021, 44(1S): S1- venous S224.

[5] GORSKI L A, HADAWAY L, HAGLE M E, et al. 2016 infusion therapy standards of practice[J].Journal of Infusion Nursing, 2016, 39 (1 Suppl):S1-S159.

[6] HUGHES M E. Reducing PICC migrations and improving patient outcomes[J].Br J Nurs,2014,23(2):S12-S18.

[7] PITTIRUTI M, SCOPPETTUOLO G,DOLCETTI L ,et al.Clinical experience of a subcutaneously anchored sutureless system for securing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J].Br J Nurs,2019,28(2):S4-S14. 

[8] FITZSIMONS K M,SPEEKMAN J,SENIOR T,et al.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the securement of 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s with a subcutaneous anchor device in a paediatric population at a tertiary level hospital[J].J Vasc Access,2020,21(6):959-962.

[9] BROADHURST D, MOUREAU N, ULLMAN A J. Management [J]. Aust Crit Care,of 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associated skin impairment[J]. Journal  of Wound,Ostomy & Continence Nursing,2017,44(3):211-220.

[10] 王靓,戴付敏,王海播,等.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粘合剂在静脉通路固定装置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15):1197-1201.

WANG,DAI F,WANG H B,et al. Cyanoacrylate adhesive for securing vascular access device[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ursing,202,37(15):1197-1201.

[11] MCPARLAN D, EDGAR L, GAULT M,et al.Intravascular catheter migration:a cross-sectional and health-economic comparison of adhesive and subcutaneous engineered stabilisation devices for intravascular device securement[J].J Vasc Access , 2020,21(1):33-38.

[12] MACMILLAN T, PENNINGTON M, SUMMERS J A, et al.SecurAcath for securing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a NICE medical technology guidance[J] . Appl Health Econ Health Policy,2018,16(6):779-791. 

[13] LUO X, GUO Y, YU H, et al. Effectiveness, safety and comfort of Stat Lock securement for 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Nurs Health Sci,2017,19 (4):403-413. 

[14] 宋燕伶,何金爱,邹晓春.思乐扣对经上肢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效果的系统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5):1415-1420.

SONG Y L,HE J A,ZOU X C . Systematic evaluation for the fixation effect of Stat lock fo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serted through upper limb[J] . Journal of Nurses Training,2016,31(15):1415-1420. 

[15] 彭慧,梁红.3M 透明敷贴联合体表导管固定装置或缝合固定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3):151-153.

PENG H,LIANG H .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3M tegaderm combined with body surface catheter fixing device or suture for fixa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J].Practic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2019,16(3):151-153. 

[16] 张月红, 王荣. 欣皮固导管固定装置在精神科输液中固定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J].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20,9(2):92.  

ZHANG Y H,WANG R. Application effect of Xinpigu catheter fixation device in fixation of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psychiatric infusion[J].International Infections Diseases(Electronic Edition),2020,9(2):92.

[17] 鞠万霞.应用导管固定装置固定静脉留置针的效果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8,25(1):85-87;92.

JU W X. Clinical effect of catheter fixation device in fixing indwelling needle[J].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Intensive and Critical Care, 2018, 25(1): 85-87;92.

[18]RICKARD C M, MARSH N M, WEBSTER J, et al. Peripherally in serted central catheter dressing and securement in patients with cancer:the pisces trial.Protocol for a 2 × 2 factorial, superiority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BMJ Open,2017,7(6):e015291.

[19] MARSH N, LARSEN E, GENZEL J, et al. A novel integrated dressing to secure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 in an adult acute hospital:a pilot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Trials,2018,19(1):596.

[20] LARSEN E N, CORLEY A, MITCHELL M, et al.A pilot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dressing and securement methods to prevent arterial catheter failure in intensive care 2021,34(1):38-46.

[21] APATA I W, HANFELT J, BAILEY J L, et al. Chlorhexidine-impregnated transparent dressings decrease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a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J].J Vasc Access,2017,18(2):103-108.

[22]RIGHETTI M,PALMIERI N, BRACCHI O, et al. Tegaderm™ CHG dressing significantly improves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rate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J Vasc Access,2016,17(5):417-422.

[23] JENKS M,CRAIG J,GREEN W,et al.Tegaderm CHG Ⅳsecurement dressing for central venous and arterial catheter insertion sites:a NICE medical technology guidance[J].Appl Health  Econ Health Policy,2016,14(2):135-149.

[24] BRESCIA F,PITTIRUTI M ,ROVEREDO L,et al.Subcutaneously anchored securement fo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immediate,early,and late complications[J].J Vasc Access, 2021.DOI:10.1177/11297298211025430.

[25] GUIDO A,ZHANG S,YANG C,et al.An innovative cyanoacrylate device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tandard of care for intravascular catheter securement[J] .J Vasc Access,2020,21(3):293-299 .

[26] ZHANG S,GUIDO A R,JONES R G,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hemostatic effect of cyanoacrylate intended for catheter securement[J].J Vasc Access,2019,20(1):79-86.

[27] MITCHELL M L, ULLMAN A J, TAKASHIMA M, et al.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 securement and dressing effectiveness:the cascade pilot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in the adult intensive care[J] .Aust Crit Care ,2020 ,33(5):441-451 .

[28] WANG K, ZHONG J, HUANG N, et al. Economic evaluation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and other venous access devices : a scoping review[J].J Vasc Access,2020 ,21(6):826-837.

[29] CORLEY A,ULLMAN A J,MIHALA G,et al.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 dressing and securement practice is associated with site complications and suboptimal dressing integrity:a secondary analysis of 40 637 catheters[J].Int J Nurs Stud,2019,100:103409.

(收稿日期:2021-08-06;修回日期:2022-04-27)

(本文编辑 陈琼)

内容来源于: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May ,2022 Vol . 36 No . 10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END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