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的意思(静谥这个词什么意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谥静的意思 谥的意思(静谥这个词什么意思)

谥的意思(静谥这个词什么意思)

2024-07-12 18:11: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文目录一览:

1、古人之谥号2、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3、古代的谥号是怎么来的为何杨广会被评为“炀”这个谥号1.古人之谥号

《左传》记载:冬十月,以宫甲围成王。王请食熊蹯而死。弗听。丁未,王缢。谥之曰:“灵”,不瞑;曰:“成”,乃瞑。

谥号本身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但是《左传》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令人发笑的事情,春秋时期,商臣听到风声,他的父亲楚成王可能想立王子职为太子,而要废掉自己。但是其实当时传闻并没有得到证实,商臣就赶紧把这消息告诉了他的师傅潘崇,最后还和他的师傅潘崇一起铤而走险发动了政变,逼迫楚成王自杀。

后来商臣和潘崇在尸体旁边商量给他父亲取什么谥号呢?

商臣对他父亲废除太子之位耿耿于怀,就想取 “灵”这个字,“灵”作为谥号不是好意思,带有荒唐胡闹、胡作非为等贬义在内。谁知道当时楚成王竟然还没有断气,听到“灵”这个谥号,不愿意就这样死掉,睁开了眼睛。潘崇最后还是看在这父子缘分上改用了“成”。

“成”有安民的意思。楚成王这才满意地闭上了眼睛。

一、谥号的来源

关于谥号的来源,据史书记载,谥号为周公所定。

帝王将相的谥号在西周时已经出现,传统说法谥号出现在西周早期,大概可以从《逸周书·谥法解》中周公制谥推测出来。不过近代以来,也有学者根据金文考释认为其实谥号出现在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阶段。那么如果根据对西周青铜器铭文的考证,谥法也就是中国的谥号制度其实形成于西周的第六代周王期间,也就是周恭王时期。

二、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

在《逸周书·谥法解》中道:“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这是什么意思呢?谥号,分为“谥”和“号”,“谥”,指的是行为举止,即评定这个人要看他这一生所做的行为举止。“号”,即要看他一生的功绩。

谥号分为上谥、下谥和平谥三种。

上谥就是美谥,比如汉文帝的文、汉武帝的武、汉景帝的景,庄、宣、襄、明、康。下谥是恶谥,比如周厉王的厉,晋灵公的灵,隋炀帝的炀。平谥大多是表示同情的文字,比如楚怀王的怀,悼、哀、闵、思、殇。这些谥号美与恶,其实牵扯到了被赐予谥号者生前所做的功过成败,谥号可以说是评定这个人生前所作所为的结论性概括了。

中国古人十分在乎自己在后世的评价,特别是我国古代的皇帝,无论年龄大小,也不管他们是昏弱无能还是英明雄伟的,他们最在乎的就是皇权以及自己在后世眼里的评价了,而在所有的评价之中,他们十分在意自己的谥号。

“激扬清浊,治道明范”,帝王驾崩以后,他的继任者要实事求是,根据功和过,对其一生进行总结,才能盖棺定论。

三、为何杨广会被评为“炀”这个谥号?

某些皇帝会有多个谥号,不过这待遇不是谁都可以受得住的,一般只有亡国之君才值得拥有。这里就要提到杨广,杨广有三个谥号,隋明帝、闵皇帝和隋炀帝,这三个谥号也截然不同。

第一个谥号是自己人给的,独见先识曰明,毫无疑问,颇有点粉饰的味道。毕竟众所周知,杨广称不上一位明君。

除去他所做的那些功绩不讲,光靠他执政后期的暴虐就可以直接怀疑这个“明”的立脚点了。第二个是窦建德给的,“闵”在谥号里的意思是“慈仁不寿”,这个谥号中同情之意大于恭维。第三个谥号“炀”: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好内怠政曰炀;肆行劳神曰炀;去礼远正曰炀;逆天虐民曰炀。我们现在熟知的“隋炀帝”,是杨广的表兄弟唐高祖李渊给他的谥号。

且不论别的,单从谥号中看,后人一定会觉得,这个皇帝一定是坏的透了。

追溯历史,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江都宫变,杨广被叛军所杀。

随后,隋朝的洛阳政府,当时的执政者是杨广的孙子皇泰主杨侗,他给自己的爷爷杨广奉上谥号“明帝”,正面褒奖,名垂千古。而掩杀隋朝的新建唐政府追谥他为“炀帝”,如今“隋炀帝”名声遗臭万年。那为何两个谥号差异如此之大?为何李渊给杨广“炀”这个谥号?让杨广成了昏庸无道、暴虐残忍帝王的代名词。

1.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隋炀帝”这个谥号,是唐朝执政者所起。

成王败寇,毕竟,历史的真相掌握在胜利者的手中。李渊和杨广是表兄弟,但是公元617年,本作为太原留守的他,却在太原起兵加入推翻隋王朝的起义里,甚至最后还造反成功了。

李渊造反称帝其实说起来也并不光明,为了洗白自己当然需要将杨广的错误放大,才可以给新朝披上遮羞布。因此杨广也从一个可圈可点的君王,成为了千古暴君。

所以不由得让人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话,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前朝的落败会给胜利王朝带来更多可以借题发挥的机会。关于杨坚逝世,查询《资治通鉴》,上面并没有提到杨广弑父,只是记述了杨坚病的十分厉害,可是唐太宗却说杨广弑父杀兄,并且记录在历史上,之后杨广弑父的说法流传至今。

然而,至于真相到底是什么,发生了什么我们无法知道。其实就如同现代社会,本来可能不存在的事情,有了某个权威,某个专家一说,假的就有可能变成真的,使人百口莫辩。有些媒体为了赚取销量,眼球。乱取标题,断章取义。

2. 杨广所为与儒家的道德学说相悖

儒家的道德学说,是以德性论为核心的理论体系,道德学说包含一系列的德性范畴,儒家德性的主要内容包括仁、义、礼三个方面。

我们的中国历史,俨然就是一部“成王败寇”的循环史,赢者通吃。所谓成者,有业成与德成。然而在儒家笔下,有业无德算不得成功,有德无业反而可以被原谅。于是,德成为首要标准。然而恰恰是这个德,是没有标准的。

首先,我们很难区分一个人他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因为其实这个好人和坏人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好人和坏人的评定出发点有很多,另外,还得结合他们的时代背景,并非简单的评价就能断定。

杨广从“德”的角度出发,无疑是称不上有“德”之人的。首先,在隋文帝病危,而杨广调动护卫控制宫禁,不久后仁寿宫传出隋文帝驾崩的噩耗这件著名的“仁寿宫变”上面就被人诟病许久。

3. 他的好大喜功毁了整个国家

一开始,杨广确实有着出色的政绩,在还没登基前,他就随着队伍出征,灭掉陈国;南方有变的时候,也是他,花了十年,治理江南。

但是当他开启属于自己的时代时,却从一个明君变成一位暴君,最后甚至变成了一位昏君、亡国之君。一开始,杨广的治理其实是让百姓挺满意的,不但免收钱粮税收、让利于民,还开创科举制,隋朝在他执政开始的五年内其实算是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这个时候,帝王的野心膨胀了,杨广决定发兵辽东,攻打高丽。当时高丽其实山高水远,可以直说,在这件事情上面,杨广的做法就是劳民伤财,做无用功,甚至,为了攻打高丽,征用的民工、动员的民力已经算是在动摇国本了。最可笑的是,最后杨广吃了败仗,几乎全军覆没。这场出征高丽的戏剧,却并没有因此落幕,皇帝的面子过不去,他前前后后一共做了三次,最终以惨淡收尾。

连年的征战,再加上修建洛阳、大运河的开凿,原本国泰民安的隋朝,逐渐钱粮无几。原本可以走向巅峰的隋朝,被他的执政者,亲手推向了灭亡的深渊中。

杨广的确是在想方设法做好事,但是他过于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最终榨干老本,将殷实的家底毁光。

总结

毋庸置疑,中国的谥号是对当时古人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的评价。然而,我们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其实无所谓好与恶,我们更应该看的是这个任务他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的所作所为对他来说是成功还是失败。

我们无法亲自见识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因此我们不能片面的凭借前人的过与错来评论他的一生。我们要记得的是,史学研究从来都不是把一家之言奉为真理,而是一个把种种碎片拼合成历史图景的过程。

2.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前去扫墓祭拜逝者的时候,有没有留意到墓碑上逝者的称呼。石碑上,大多数都会刻着“故、先、显、考、妣”这几个字。关于这几个字,我想大家虽然在一些文学作品里或是扫墓时有见过,但应该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它所表达的含义。下面我们就一起揭开这些称呼的神秘面纱,看看它们究竟是何意?

古时扫墓

“故”“先”“显”

首先我们先把这六个字分成两部分来说,关于第一部分的这三个字,我想前两个字大家应该熟悉。毕竟故人这个字经常出现在我们的口语里,什么“故人”啊,“故事”啊,所表达的意思都是过去的人和过去的事。而“先”这个字也很常见,意思和“故”一样都是过去的意思。所以一般在墓碑上出现这两个字,我们都知道是过去、逝去的意思。那么最后一个字“显”的意思又是什么,它又代表着怎样的含义呢?其实“显”这个字,在如今是对于已逝先人的尊称,表示先人在自己心目中尊贵的地位,是人人都可以拥有的。但是在古代这个字,可不能随便用,往往是要有一些身份、地位的人才能用。

有地位的人

就像是明代文学家张溥所写的《五人墓碑记》里面,就说道“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44于朝廷,赠谥美显”。意思是说这五个人在蓼洲被周公的侠肝义胆所感动,于是在得知他不公的遭遇后,向朝廷奋起抵抗,结果英勇牺牲。而后世的人得知了他们的所作所为,为了歌颂他们的行为,让百姓向其学习于是用 “显”这个字。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感到奇怪,这五个人的身份也不是很尊贵啊? 为啥他们可以用啊?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上文中所说的地位,不仅仅是身份上的地位,还有人心里的地位。

五人墓碑记

“考”“妣”

紧接着我们来看后两个字,第一个“考”字,指的是逝去的父亲。这点我们可以从,汉代戴圣的《礼记 曲礼下》中的“生曰父,死曰考”可以得知。同时这个“考”不单单局限于称呼自己的故去的父亲,对于他人逝去的父亲也可以这么称呼。就像是北魏的《元诱妻薛伯徽墓志》中。就有“先考授以礼金”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他人的父亲曾在生前赠与我礼金。

北魏孝文帝

而第二个“妣”字与第一个相对应,指的是逝去的母亲。这点我们同样在《礼记 曲礼下》中的“生曰母,死曰妣”可以得知。同时这个“妣”,还能够形容祖母或是以上的长辈,像是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就是指的作者的祖母。另外这个称呼也没有性别的限制,像是在《诗经·小雅·斯干》中“似绩妣祖。”就是统指祖先,意思是说:“祖先的家业得以继承”。

由此观之,这个称呼的用途还是蛮广泛的吗 !我想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又会问了 “既然这个字应用那么广泛,那么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时候是说母亲,什么时候是说祖母,什么时候有是统称啊 ?”

其实一般来说,如果一座墓碑的碑文上“考妣”二字同时出现,这里的“妣 ”主要说的就是母亲。像是在《尚书舜典》中的“二十用八载,帝乃陨落,百姓如丧考妣”中的“考妣”二字指的就是父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这一年,皇帝去世了。老百姓就好像是死了父母一样悲伤。

称呼背后的寓意

看到这肯定有小伙伴们会说,古人干嘛那么麻烦,去世就去世就行了,为啥要整那么多称呼?这样多不好辨别啊!大家怕是忘了古代与我们现代不同,他们都是用的文言文。而且就算“去世”二字古文中有,人们一般也只喜欢当做口头语。同时把这两个字,刻在墓碑上不免显得有些拥挤,要知道在古代由于物质资源缺乏的原因,刻字一般都是很耗费财力、物力的,所以人们往往会刻的比较简略,仅仅能表达意思就可以了。

那么为啥不用更简略更为直接的“死”字呢? 这个就更好理解了,一般来说就是在如今人们对于死这个字,基本上都是闭口不谈,又何况是繁文缛节严重的旧时呢?

另外我们也能发现,这些只有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称呼,充分展现了旧时人们对于亲情和殡葬文化的重视。因为这些刻在墓碑上的每一个称呼,都带有它们的不同的含义,以及生者对于逝者的哀思和对于整个家族的期望。

传统文化

结语:

所以说如果大家之后再去和家人扫墓的时候,可不要不重视这些字了。毕竟这是中国人自古流传下来的一种情怀,一种信仰,我们理应得知并更好地继承下去。

扫墓

3.古代的谥号是怎么来的为何杨广会被评为“炀”这个谥号

谥号是古代中亚洲帝王极其嫔妃,又或者诸侯,王公大臣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国家或者朝廷内务府对其生前的一些事迹以及品行德行赋予评价。古代时,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或者地域,评价一个具有身份地位的人的是非功过、品行德行,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的清楚的,一些具有重大名声功劳的人会专门有人为其著写传记,而谥号则是方便对其进行概括的的字词。谥号的评价具有代表性意义,高度概括了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

一、谥号起源与发展

西周时期,谥号制度正式形成。近代,王国维等专家的研究中,金文中提到谥号制度形成与西周时期的周恭王时期,因此学界将谥号制度的形成定位于西周中期。另外《逸周书·谥法解》中已经提到了周公制谥,从此也可以定位谥号形成与西周时期,但要较早于周恭王时期。

西周时期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开始广泛实行谥号制度,到秦始皇时期,秦始皇认为谥号制度导致“臣议君,子议父”,因此将谥号制度废除,直到西汉时期,西汉王室恢复了谥号制度,自西汉之后,皇帝的年号、庙号、谥号都联系在一块,作为皇帝之间的区分,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为贞观,庙号为唐太宗,谥号为唐文帝。而对皇帝的称呼则会用庙号,年号,谥号等称呼。

皇帝的谥号,往往用来高度概括皇帝的生平事迹,做一个最终的评价。如,文,武,明,睿,景,宣等谥号都是褒义的,而质,冲,少等都是英年早逝的皇帝,而厉,灵,炀,等都是恶意的谥号,而思,哀等都是具有同情意义的谥号,常用做对历朝历代末代帝王的称呼。而亡国亡朝的君主都被称之为末帝。

汉朝讲究以儒伦理、孝道治理天下,因此汉朝的皇帝谥号都带有一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孝武,孝献等等,而汉献帝虽然谥号为汉献帝,但其谥号是由曹魏政权所追谥的,其本身的谥号为孝献帝。献为平谥号,为“聪慧睿智”的意思,因曹魏对于汉献帝其实具有认同性。

唐朝以前的帝王采用谥号作为称呼,而唐朝之后的皇帝因有了庙号,因此唐朝之后的皇帝常用庙号作为称呼,如唐太宗,唐玄宗等等。明朝与清朝的皇帝则常用年号作为称呼,明清皇帝的年号通常只有一个,只有明英宗因特殊原因采用两个年号,因此明清皇帝常用年号称呼,如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等。

直到1927年,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去世,满清最后一任皇帝傅仪为王国维诏封“忠悫”的谥号,墓碑上雕刻“王忠悫公”,“悫”字在《逸周书·谥法解》中的意思为“行见中外曰悫;执德不惑曰悫;诚以致志曰悫;表里如一曰悫;诚心中孚曰悫;率真御下曰悫”,可见满清对于王国维的评价是极高的。而自王国维之后,中国谥号制度随着满清王朝的灭亡就此终结。

二、谥号获谥群体以及方式

1、古谥号获谥群体

西周时期,除了皇帝之外,帝王嫔妃,诸侯大臣以及一些地位极高具有特殊地位的人也都会有谥号的,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于褒义或贬义,又或者平意的谥号。如西周周公旦以及太公望都对西周王室立有大功,因此他们死后由王室追封谥号,这是除皇帝外谥号的起始之笔。

如《逸周书·谥法解》记载:“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而汉朝规定生前封侯的才能有追谥资格,到了唐朝则规定官职达到二品以上的官员才能有追谥资格。另外有一些文人隐士则是由其门生或者亲友进行追谥,称为私谥,不具有官府正规性质。

2、古谥号获谥方式

皇帝的谥号通常由继任皇帝进行追谥号,而王朝末代皇帝则由新王朝的皇帝进行追谥,或者由前朝百姓进行上谥,如明朝崇祯皇帝的谥号则由南明朝追谥为“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而清朝建立之后,则追谥崇祯皇帝为“庄烈帝”、

王公大臣的谥号则是由朝廷进行追谥,由皇帝审核,礼部尚书进行追谥。西周时期,王,公,卿,大夫等都能获谥,而到秦始皇时期,因其认为“臣议君,子议父”,因此将谥号制度取消,因此秦朝大臣都没有谥号,而到了西汉时期则恢复了谥号制度,且汉朝常将谥号作为对皇帝的称呼。

议谥是指对即将下葬的人议评谥号的方式,而对未死之人议谥的事件也是有的。楚国太子弑君,夺其父之王位。而对其议谥为灵,还未彻底死亡的楚君极力反抗,虽然其身子不能动弹,但也用手指表达其不满之意,楚国太子即将谥号改为成字,楚君则闭目安息。成字在《逸周书·谥法解》中,解意要比灵字好很多。另外,卫国卫灵公,在卫国战乱之时逃亡到附近的诸侯国,而北宫喜帮助卫灵公平定卫国战乱,卫灵公登上王位,而在褒奖北宫喜的赏赐是,卫灵公则赏赐北宫喜喜谥为贞字,贞字是为美谥,而子则是北宫喜的爵位。

朝廷追封的谥号,不仅是单一的美恶,还有同时兼并两者的情况出现。唐朝萧瑀,是南朝梁明帝的第七子,为人刚正不阿,光明磊落,且对于书法字画多有研究。其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被纳为宰相,在其宰相期间6次被罢相,又重新任职。在其死后,追封其谥号为“贞褊”。贞字为美谥,指的是正直磊落的意思,为美谥,而褊则表示其生性多疑的意思,为恶谥。

又如南宋宰相秦桧,作为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代表,其在南宋初期执政十九年,深得宋高宗的宠信,其主张割地,称臣,纳贡以防止宋金两国之间的战争,且大力打压抗金将领,结纳私党,排除异己。其死后追谥为忠献,忠献皆为美谥,而在开禧二年,宋宁宗追谥其为谬丑,改为恶谥。

三、晋代谥号制度的演变

晋代,谥号制度同样延续,且晋代社会风气以复谥,美谥为主。谥号中的字数个数,美谥、平谥或者恶谥都是谥号的重要内容,其不仅受到国家政权的重视,还受到社会人士的重视。

1、谥号追封以单谥为主

对于谥号的字数而言,单个字的则为单谥,而两个字、三个字甚至多个字的则为复谥,但三个字的谥号已经极为少见。以《晋书》为例,其列举了晋代获得谥号的官员总共186人,单谥的有157人,复谥的则只有29人,这些人中有少数是拥有爵位的封侯者。复谥的只要少部分人,如晋康帝师蔡谟,其在永和十二年去世,其去世后朝廷大臣议论为其追谥为穆,为单谥,而孔严与王彪等人上书晋穆帝,认为其追谥不应该为单谥,而应该追封复谥,而晋穆帝则加封其为文穆,为复谥。

另外,晋代谥号有以复谥加上先生之名的现象,其追谥群体往往为文人隐士。 古代学者年长者,即称之为先生。如晋代范平,追谥为“文贞先生”, 格式上为复谥加先生。

此类复谥加上先生的特殊谥号的人,都需要满足几点要求:并无担任朝廷官职,非朝廷官员。隐居大市,或者山小,同时德高望重,才学兼备,精修儒学,声名显著,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因此皇帝或者朝廷会对其追封谥号,加上先生二字,作为对其的尊重。

2、美谥占据绝大部分谥号

谥号不仅分字数,还分美谥,平谥与恶谥。美谥,则是极好的评价。平谥则是较好的评价,又或者无对无错的评价。恶谥,则是较差的评价,常有厉,幽等字。晋代,对官员的谥号主要采用美谥,平谥为主,极少采用恶谥。晋代谥号中,绝大部分都为美谥,而文,贞,武,孝,敬,忠,惠,宣几种美谥则占据了一大半,因此,晋代的谥号制度主要以美谥为主。

晋代谥号中,追封为恶谥的官员极少。西晋太常博士,郎陵公何曾谥号为“谬丑公”,而缪字,丑字都是谥号中的恶谥,“名与实爽曰缪。言名美而实伤。”“怙威肆行曰丑。肆意行威。”可见何曾在晋代时期是如何肆意妄为,阴险恶毒。而在其死后,皇帝则追封其恶谥。

四、总结

谥号作为古代评价一个人生平的制度,具有高度概括性与巨大社会舆论性。谥号具有一定的历史评价作用,可以作为古人的评价参考。而能获得谥号的群体,除却帝王以外,就是王公大臣,以及具有一定社会地位与影响力的特殊人士或者文人隐士。晋代的谥号制度主要以单谥与美谥为主,且出现了复谥加上先生用来评价文人隐士的情况,开创了文人谥号的先例。

参考文献:

1、《周书》

2、《谥法研究》

3、《晋书》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