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民俗语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语言泰语 泰国民俗语言

泰国民俗语言

2024-06-28 14:05: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泰语中有一种语言,泰语称“帕萨曹班",意即“民间语”。它广泛流行于泰国民间之中,通俗易懂,具体、形象生动,也可归入流行语中。它不同 于书面、官方的语言。

泰语民间语的含意较广,既像流行语,又似俗语。原是流行语,时间 一长,大家认可,就成了俗语。有的语句被泰人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的语 言,有的在泰文词典上是没有的或没有这个含意。如“容易”一词,民间语 说“香蕉、香蕉"。因为香蕉在水果中最易吃。再如“泰国纸币”,泰国民间流行说“乃銮”(意即“国王”)一词来称纸币。因为泰币上都印有泰国国王的肖像,所以,民间有时用“国王”一词中(称呼国王有多种,乃銮是其中的一种)的“乃銮”来指“泰币”。于是“500铢泰币”,就说“乃銮西孟”。“西 孟"意即“紫色”。因500铢泰币印成紫色的。所以,“紫色国王”就指“500 铢泰币"。上述两词"乃銮”、"西孟",在泰文词典上都有,但没有这个含意。

泰语通常用的“很捧”这个词,民间语中有好几个泰文单词可表达,如 “竟丙”(泰语)等,若形容工艺方面就用“涅”(泰语)。再有通常用语“死” 词,民间语也有多个词句表达,如“去天堂”、“去地狱”、“去买炭”、"完了" 等。 “买炭”是因为泰国人死时行火葬,因旧时用炭烧尸体。 再如“修理” 一词, 一般在修理机器时说,但民间常流行用于治病,代替“治疗"或“动手 术"等词。

有的民间语还以文字游戏方式来表达。如“多管闲事”这一词意,民间流行说“‘虎’字‘骚’装入‘鞋'词”。泰文字母中发音为“骚”的字母,有三个,因此,泰人在“骚”字后加修饰词来区别。"‘虎'字‘骚’装入‘鞋’ 词”,说的是用“骚”字母来替换“鞋”词中的“告”字母。这样,“鞋”词就换 成了另一个词,意思是“多管闲事”。

有的民间语为了加强、加深某个词的词义程度,如色彩、感觉、现象 等,常常在中心词的后加修饰词。这些词多是泰语中少用的第4或第5声调,使人听后,感到比不加这些词时的词义更鲜活、更异样、更刺激。如 “白”、“红”、“黄”、“准”、“凉”、“死”等词,加了修饰词后,听者可凭自己的 感觉、体会,对新词义的理解有所伸缩,如可理解成或译成“鲜红"、"红彤 彤”,"雪白”、“白净净”,“黄澄澄”、“黄灿灿”,“真准”、“绝准”,“真凉”、"贼 凉”,“准死”、“死定了”等。

有的民间语还引入外来词,更显时尚。如“商品展柜”中的“展”词就 用英语"show"。再如“随便”、"佩服"等,有时直接就用中国潮州话。

2. 俗语

俗语是源起最早的民间俗语之一。俗语的“俗”既有“通俗”之义,又 具“习俗”内涵,或涉民俗心理、民俗惯制;或直接、间接反映民俗。它既是 长期一代代传承下来短小、定形的短句,又是当今民间常用的语句。它没 有严格的概念限定,范围宽泛,包容了各种民间通俗语汇:谚语、口头性成 语、惯用语等。上述“俗语”一词以及俗语的概念是汉语语言学中的术语 和概念,泰语有自己的术语及其概念,完全相同是没有的。泰语同样没有 “俗语”一词,但泰语中同样有类似的“俗语”,泰语称“桑暖”。它也是泰国人民长期一代代传承下来,并在当今社会中常用的语句。下面举例说明:“桑暖”中大多词句似俗语,通俗易懂,比喻生动。如“老牛吃嫩草”比 喻“老夫少妻”。再如“轻松”、“去野地”、“去浇树"比喻"小便",而“射兔 子"比喻男子"小便”;"摘花朵"比喻女子“小便”。有些语句不仅通俗、形 象,而且直接反映泰人的渔业民俗,如“一篓之鱼”意即“同一伙人”、“水到 哪里,鱼到哪里”意即“形影不离”。“新米肥鱼”意即“新婚夫妻”,语句反 映了鱼米之乡的泰人物质生活。再如“吃一碗辣椒酱”,泰国古代很多人 只要一碗辣椒酱就能下饭。于是有人用这话来表达“与一个妻子过”、“只 有一个妻子”的意思,语句也反映了泰国古代的饮食习惯。再如“像哈奴 曼那样勇猛”,“哈奴曼”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罗摩本生》中的猴王。 他十分神勇,泰人常用这语句形容勇猛的人,词句也反映了广泛流传的民间文学。

有一些“桑暖”的语句随着时间,含义会有变化。如泰语“代赫”意为 “身材高大”。现代含义是“绝对、确定”。

这些泰语句子短小、定形,其中有不少是四个音节,因此有人把“桑 暖"当成中国的“成语”。

3. 谚语

谚语是民众丰富智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泰语“素帕悉”相当于汉语中的谚语,但它还包括教诲或劝诫意义的语句,这又相当于汉语中的“格 言”。其实,有些汉语中的格言相当于谚语。汉语之所以要分谚语、格言原因是汉语的格言大多是文人所作,有多是书面语言;而不是口头的语 言。“格言”在中国民俗学中与成语一样,不归属在民间俗语之中的。而泰语格言传承的情况不同于中国

泰语的“素帕悉”语句中的格言有不少出自《帕銮格言》。《帕銮格言》 产生于素可泰时期,相传出于该时期某国王之手。原作已失传。到了曼 谷时期三世王时,王御令搜集、整理并把《帕銮格言》镌刻在曼谷的帕切杜 蓬寺中。共158句。尽管泰国格言中也有出于文人之手,但它更多来自 民间,经过国王、文人搜集、整理的可能性大。它自古以来,主要靠民间集 体一代代口语传承下来的,大多不依靠书面文字传承。当今泰国学者也把格言作为一种口头语言,这也可能是泰国古代书面语不如中国古代发达之故。此外,素帕悉中还有警句。但这些警句相近于格言。有些“素帕 悉”是短语、但多数是完整的句子,还有不少是两句句子的。概念较固定、 明确,多是教诲、劝诫性的语句。因此,泰语中的“素帕悉”相似于汉语中 的“谚语”。它虽有“格言”、“警句”这类语句,但也可归类于谚语。除了素帕悉这类词句相当于谚语以外,“桑暖”、“庞沛”中有些词句也相当于谚 语,有的语句不好严格区分。下面举例说明:

如“鸡美因羽毛,人美因打扮”。“按牛头强迫吃草”,近似汉语中的谚 语“按牛头吃不得草”。"大鱼吃小鱼”、“住持不好,尼姑不洁”、“狗改不了 吃屎”等。这些都是生活经验的总结,也是完整的一句或两句的泰语 句子。

再如“捉鱼别用两手”意即“一心不能两用”;“牛丢失,筑牛栏”意即 “亡羊补牢”;“十张嘴说不如眼见”意即“百闻不如一见”。而“房小能住 胸窄难处”等好似格言。

庞沛中也有相当于谚语的语句,如“虎留花纹,人留名声”近似汉语中 的谚语“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有些格言来自桑暖语句,如“结友观面相,买布看布质”、“防比治好”、 “撒什么种籽,得什么果”。有的格言来自佛教教义,如“做好事得好报,做 坏事要遭殃"意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的格言来自《帕銮格言》,如 “三思而后言”、“要抓就抓牢,要掐就掐死”等。这类语句的教诲、劝诫意思明显些,类似警句。

有些“素帕悉”的语句随着时间的推延,其含意也会发生变化。如“失去金银不愿失去丈夫",后来到了商品社会,金钱万能的时代,变为“得到金银送给丈夫"。

上述例句都是丰富智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又都是民间的口头语言相当于谚语。

4. 歇后语

“歇后语”又称“俏皮话”,是由喻体、解体连缀而成的较为定型的趣味 性语句。喻体为假托语,有比喻、引子的功能,近似谜面;解体为目的语, 起说明、注解作用,近似谜底。运用时,借前面的喻体,以引或“歇”后面的 解体;通常两体并存。也可只示喻体,而隐解体。歇后语的解体部分还常 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构成谐音双关。泰语同样有这类词,也以示喻体, 隐解体的形式出现,分散在桑暖、流行语等各类语句中。但没有单独成 类,没有这种词类的名称,也许是数量很少不成类。举例如下:桑暖中有 些词句即是歇后语,如“瞎子得到眼镜”(示喻体)意即“无用”(隐解体)、 “杀象取牙”意即“得不偿失”、"贴金贴在佛像背”意即“劳而无功”、“鱼落 网背”意即“无罪之人”、“进了凤群是凤,进了鸦窝是鸦”意即“能上能下” 等。再如“着装强盗”意即“干坏事的公务员”、“早一碗、晚一碗”(好比中 国的“大锅饭”)意即“应付了事”。

民间语中也有些歇后语,如“找虱子放在头上”,意即“自找苦吃” 在泰语称“庞沛”的词句中,也有歇后语,如“打蛇尾”意即“危险”。

5. 称谓语

称谓语是说话人在称呼或指代某人时,依据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使用的指称用语。分亲属称谓、人名称谓、职务称谓、人称代词等。

(1)亲属称谓

它是以人们之间的血亲关系和姻亲关系为基础形成的称谓,它与婚姻习俗有关。分夫系称谓、母系称谓、姻系称谓。在中国,亲属称谓中的夫系称谓和母系称谓分得清楚、严格。泰国的亲属称谓与中国比,要简单 得多,如与爸妈同辈的兄弟姐妹的称谓。 在泰国,凡比爸、妈大的,如爸妈 的哥、姐和其妻、夫,男的都称泰语“隆”。 不像中国有伯,舅之分; 而女的 都称泰语“巴”,不像中国有姑、姨之分。 凡比爸小的,如爸之弟、妹和其 妻、夫都称泰语“阿”。 不像中国有姑、姑母、叔、婶母之分; 而比妈小的,如 妈之弟、妹和其妻、夫都称泰语“娜”。 不像中国有舅、舅母、姨、姨父之分。 至于中国亲属称谓中的“堂兄妹”、“表兄妹”及“姨表兄妹”,在泰国都互称 “兄妹”,当长辈向外人介绍时,为了区分,要加说明,称"儿子辈的兄妹"。 再有孙子辈的称谓,泰人称谓儿子的子女和女儿的子女都称泰语“兰”,即 “孙”。 不像中国有孙子、孙女; 外孙子、外孙女之分。 另外,中国有“侄”、 “甥”称谓,对“甥”还要加上一个“外”字,称“外甥”。 泰国人不加区分,都称“兰”,即“孙”。 泰语"兰”字既指侄、甥,又指孙,造成泰国“侄、甥、孙”不 分,有时为了区分,同样要加说明。

与中国一样,泰人也习惯把亲属称谓用于非亲属关系的社交对象。同辈之间称兄道弟,对年龄大一些称叔、姨等。但在泰国“兄、弟”称谓的 应用范围较大,有的家庭中妻子对丈夫也称“兄”。另外“儿子”这称谓应 用也较广泛,如党羽、门徒、顾客、混血儿、雇工、律师的委托人、船员、接班 人等的称谓前都可加"儿子"一词。

同样,在泰国,亲属称谓的地域性和时代性也很强。如夫妻之间的称 谓,各地也有不同。妻子叫丈夫为"爸"等。如果妻子很年轻就分不清是 女儿,是妻子。夫妻间最时尚的称谓是互叫"芬",即英文"friend"。结婚 前的情人可以这样称呼,结婚后的夫妻也可以这样互相称呼。如果不是 熟人或不经仔细观察就分不清是情人还是夫妻。

(2)人名称谓

人名称谓即姓名。初到泰国的中国人往往对泰人的姓名感到长而不 易记。然而, 一旦你了解后,也许会给你带来方便。如从姓名中你可了解 到一些基本情况,如职别、职称、性别、夫妻、家族关系等。要说长,也只是 与中国人的姓名相比。

“姓名”中的“姓”是同一血缘关系的一种代表符号。在中国,姓源自母系血缘关系,后来发展到按照父系计算的父系血缘关系。泰国人自古有名无姓, 一些官员用官职呼其名。明代黄衷撰写的《海语》 一书中记载;“国无姓氏,华人流寓者始从本姓, 一再传亦亡矣。”

泰国自曼谷王朝拉玛六世始立姓。泰人从一开始就采用按照父系计算的血缘关系立姓。

1912年,拉玛六世颁布了《姓氏法令》。1913年7月1日开始实行。 但国王和其直系亲族例外。 《姓氏法令》 一公布,法令规定: 子嗣必须继承 父姓,妇女出嫁必须改自己的原姓为夫姓。 名在前,姓在后。 立姓后不得 任意更改。 剃发为僧的人可以另起僧名。 不能用王族的姓或国王已赐过 的姓作姓、不能用王都名作姓、不能与已登记注册的姓重姓、不能用下流 秽言作姓、姓不能用泰文“纳”(意为“在”,表示地点或时间的词)前引作姓、姓不能超过10个字。 寡妇的姓取其男方亲戚的姓。 一个家族取一个共同的姓时,必须是继承血统的男性的姓等。 凡此等等,当时立姓重视父系,突出男子。

《姓氏法令》刚发布时, 一些王公贵族、有地位、有名望或富贾商人,为 了取一个吉祥而显贵的姓,纷纷要求拉玛六世赐姓。从而, 一些百姓也要 求国王赐姓。而拉玛六世不但没有嫌麻烦,反而乐此不疲,专门挤出一天 的时间为臣民百姓公开赐姓。据说拉玛六世曾为3千人立过姓。

谈及泰人的名,多取吉祥之意,且都有一定的意思。当今泰人取名有 一个趋势,即音节加多、巴利文、梵文增多。历代国王等重要王室成员的 取名,都很长、且多巴利文和梵文。像国王那样长长的名字,也都是修饰 词,国王的真名也不长,如拉玛九世的姓名叫“普密蓬 · 阿杜德”。“阿杜 德"是姓,也是其父名。拉玛八世和九世是兄弟两人,其父把自己的名字 “玛希敦 · 阿杜德”分成两半,分别加在两个儿子的名字上。如拉玛八世的名为“阿喃他 ·玛希敦"。拉玛九世的名为“普密蓬 · 阿杜德”。拉玛三 世为了尊敬拉玛一世和拉玛二世,竟在两国王的名字中加入"佛陀"两字 作修饰词,成为泰人名字中最高贵的名字。因为在崇信佛教的泰国,佛陀比国王的地位还高。

凡拉玛一世的后代,但已没有世袭爵位的平民,为了表明其血缘关 系, 一律取姓为“纳 · 阿瑜陀耶”,因为《姓氏法令》对国王及直系亲族是例 外的, 一般平民是不能以王都名作姓的。

泰人的重名现象也很多。有人仅从曼谷市的电话本上统计,名叫“颂 塞"、"颂差"、"巴硕"的就有千人。泰人还习惯呼小名。泰人除了本名外, 上自国王,下至百姓都有小名,而且还习惯呼小名。不仅家里叫,在机关 企业中,同事之间也叫。有的因为同事中互唤小名,反而忘了其本名为 何。小名都由父母取的,取的名多带亲昵、吉祥、随意、父母的期望、孩子 的特征等意味,如“矮小”、"小不点儿”、“晶莹"等。更有取动物名为小名 等。男名、女名也大致能区别。

近些年来,如果女方出嫁后不愿改夫姓也被允许了,可保留本姓。我 们把泰人的姓名译成中文时,习惯在名和姓之间加一个点,以示区别。如 “克立 · 巴莫”前是名,后是姓。

(3)职务称谓

泰人常喜在姓名前加职务称谓,我们称它为“名前加冠称”。泰人名前加冠称的习惯自古就有,它不像立姓是近百年之事。冠称包括职别、职称、官衔、爵位、学位、尊称等。职别如医生、讲师、经理、律师等;职称如董 事长、经理、经理助理等;官衔如总统、部长、元帅、上将、市长、厅长等;爵 位如公、侯、伯、子、男。学位如学士、硕士、博士等;尊称如先生、女士。泰 人都习惯把上述冠称加在名字前。如“达信”,"信"是其名,"达"是达府。在这里“达”表示官职达府府尹。有时还习惯直呼其官职代替其名,以致 后人在文章中提到他时,就在其官职后,加上一个括号,为了区别同一官 职的不同的人,括号内写上其名。如昭帕耶帕康(宏),意即财政部长 (宏)。为此,少数古代宫廷中的显赫重臣,历代国王,若把他的名字写出 来,其名之长令人咋舌。如当今国王拉玛九世的名字音译成汉字共有48 个字,名字前加了很多冠称。此外、国王的直系亲属的名字中有亲属称谓 作冠称,如国王的孙子、孙女的名前都有亲属称谓,如泰语"兰特”意即“孙 子”或“孙女”。有的还把亲属关系词加在名后。如王储的前妻的名字前 的冠称保留了当王储妃时的王族称谓和爵位,但为了说明现今已不是王储妃了,就在其名后加上泰语“帕功文拉差贴纳达玛杜"意为“国王孙女的母亲”。

自曼谷时期开始,泰国与西欧各王国一样有了自己王族的代称,称 “拉玛”。它是由曼谷时期六世王模仿西方如英国“查理一世”、德国“威廉二世"等而制定的。他从自己开始称“拉玛六世”,而追认该时期的一世王 为"拉玛一世";二、三、四、五世王称“拉玛二、三、四、五世”。因此,在有些场合下,就不必称呼曼谷时期各国王冗长的姓名了

(4)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即“你、我、他;你们、我们”等。泰人很重视人称代词的使 用,对于不同年龄、地位的人有不同的代词,就是同一代词还有尊称、俗 称、鄙称之分。如第二人称“你”词的使用:对一般人的尊称,泰语为“坤”, “坦"。平辈之间礼貌称谓,泰语为"特”。俗称,泰语为“勒”、“因”等。长 辈对晚辈的昵称,泰语为“奴”、"昭"。俗称,泰语为“孟”。鄙称,泰语为 “盖”。

人称代词中的鄙称是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的反映,也沿袭至今,说明当 今泰国社会民风中还有等级观念。

(文章来自:泰国文化与民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