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考纲要求的34篇古诗文和13篇文言文课内篇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语文学考默写范围 上海中考考纲要求的34篇古诗文和13篇文言文课内篇目

上海中考考纲要求的34篇古诗文和13篇文言文课内篇目

2024-07-14 12:34: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根据《2022年上海市初中语文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古诗文大概在9至13道题,总分在36分左右,笔者将2023年上海市16区中考二模古诗文题进行了汇编,大家可以参考。

古诗文阅读有起点要求:

1.1能默写与运用规定范围内的古诗文。   1.2掌握重要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1.3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1.4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1.5能理解文章的中心。                            1.6能概括文章的中心。

1.7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1.奉贤区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5-9题(22分)

[甲]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乙]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丙]詹懋举以工为师

万历末,詹懋举为颖州守,偶召木工,詹适①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前曲一过②,甚妙。詹大惊异,诘③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④琴,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注释]①适:恰好,正巧。②一过:一遍。③诘:询问,追问。④囊:用袋子装。

5.[乙]文作者是宋代的 , 号,晚号六一居士,他与《小石潭记》的作者 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分)

6.解释下列中加点。(4分)

(1)徐以杓酌油沥之( ) (2)即老人所贻( )

7.对[丙]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詹懋举于是听从木工学习弹琴,(学完以后)一段时间琴师没有能到这里来的

B.詹懋举于是跟着木工学习弹琴,(学完以后)当时的琴师没有能到这里来的。

C.詹懋举于是听从木工学习弹琴,(学完以后)一段时间没有一个琴师能比得上他。

D.婚举于是跟着木工学习弹琴, (学完以后)当时的琴师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

8.[甲]文中杜处士面对牧童的“拊掌大笑”,表现是“_____________”;[乙]文中陈康肃“忿然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丙]文中“詹大惊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6分)

9.[甲]文中的牧童能指出戴嵩所画《牛》图中的错误,给我们的启示是 。[乙]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丙]文中的詹懋举“以工为师”,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6分)

2.青浦区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5—10题(22分)

【甲】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搞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乙】

沈庆之,吴兴武康人也。元嘉十九年,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①大动,征西司马朱修之讨蛮失利,以庆之为建成将军,率众助修之。修之失律下狱,庆之专军进讨,大破缘沔诸蛮,禽②生口七千人。二十七年,太祖将北讨,庆之谏曰:“马步不敌,为日已久矣。将恐重辱王师,难以得志。”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并在坐,上使湛之等难庆之。庆之曰:“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问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上大笑。

【注释】①群蛮:楚国境内“苗变”各部落的统称。②禽:同“擒”。

5.【甲】文作者是 (填姓名) (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

(1)修之失律下狱( )

(2)陛下今欲伐国( )

7.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将军害怕让君王军队重新受辱。 B.恐怕将使君王的军队严重受辱。

C.将军害怕让君王军队严重受辱。 D.恐怕将使君王的军队重新受辱。

8.【甲】文中牧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画中的错误是“ ”。 【乙】文中沈庆之认为陛下讨论北伐问题时所犯的错误是“ ”。(4分)

9.【甲】【乙】两文三次写到“笑”。【甲】文中“拊掌大笑”一词,凸显了牧童 的人物形象;“处士笑而然之”与【乙】文“上大笑”中的“笑”都隐含着赞许的态度,刻画出了处士和太祖 的人物形象。 (6分)

10.【甲】【乙】两文都引用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其意在说明同一个道理: ( 3 分 )

3.金山区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9题(22分)

【甲】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乙】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四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①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②,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选自《庄子》)

【注释】① 愀然,表情变化的样子。② 审自得者,对于自己的得失看得很清楚的人。审,明察。

5.【甲】诗的作者是___(朝代)的郑燮;【乙】文的作者是宋代的___(人名)。(2分)

6.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任尔东西南北风(   )

(2)行修于内者(   )

7.下列对【丙】文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知识足够的人,是不会因为多利用自己而受到拘累的。

B.知识足够的人,是不会因为利禄而让自己受到拘累的。

C.知道满足的人,是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到拘累。

D.知道满足的人,是不会多利用自己而使自己拘累的。

8.对【丙】文颜回“不愿仕”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生活有基本的保障。 B.有高雅的兴趣爱好。

C.可以向更多人学习。 D.能坚守自己的志趣。

9.【甲】诗中竹生长于破岩中,经历千磨万击,铸就_____的品质。诗中含蓄地表现了诗人_____的气节。【乙】文中莲生活在淤泥之中,却能“_____”,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君子_______的品格的赞颂。【丙】文中颜回里“□□□□”,却仍能坚持自己的选择,具有_______的品质。(10分)

4.崇明区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5~10题(22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邴原,三国时魏人也。数岁时,过书舍,闻琅琅声,遂不禁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入舍而学者,有亲也。”师问其故,原曰:“吾少而孤。一则羡其不孤,二则慕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久之,曰:“苟欲学,不须资也。”原于是入舍就学,卒成国士。

5.【甲】文出自课文《_____________》。(2 分)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 分)

(1)益慕圣贤之道( )

(2)师问其故( )

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画线句。(3 分)

8.【甲】文“________________”表明前来求教的人很多,【乙】文“________________”引起邴原想到自己的伤心之处。(4 分)

9.【甲】文作者“色愈恭,礼愈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乙】文“师恻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10.概括两段选文能共同揭示的道理,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跟着老师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

B.学习能让人有所成。

C.要学有所成需有老师的教导。

D.学习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5.虹口区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9题(22分)

【甲】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丙】牛屋贵客

诸公①于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名字已显而位微。公东出,投钱唐亭住,亭吏因贵客至而驱公移牛屋下。尔时,吴兴沈充为县令。潮水至,沈令起彷徨,问:“牛屋下是何物?”吏云:“昨有一伧父②来寄亭中,有尊贵客,权移之。”令遥问:“伦父姓何等?”褚因举手答曰:“河南诸季野。”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③诣公,更宰杀为馔,县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公与之酌宴,言色无异,状如不觉。

【注释】①褚( chǔ )公:字季野,曾任将军、都督、征讨大都督等职。②伧父( cāng fǔ):泛指粗鄙卑微之人。③修刺:古时拜访别人用来通报的拜帖。

5.【甲】诗的作者是 (人名),【乙】文作者是 (朝代)文学家。(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

(2)假诸人而后见也( )

7.下列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还屠宰性畜制作美食,摆放在褚公面前,鞭打亭吏,想用这种方式道谢。

B .又屠宰牲畜制作美食,摆放在褚公面前,鞭打亭吏,想用这种方式道歉。

C .更加屠宰牲畜制作美食,摆放在褚公面前,鞭打亭吏,想用这些美食道谢。

D .另外屠宰牲畜制作美食,摆放在褚公面前,鞭打亭吏,想用这些美食道歉。

8.下列对诗文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甲】诗结尾两句收束全篇,诗人的情绪由高亢激昂转为压抑悲愤。

B .【乙】文运用对比手法,强调主观努力是学业精通、品德养成的关键。

C .【乙】文内容虽然没有明确写对马生的劝勉,但劝勉之意蕴藏在其中。

D .【丙】文亭吏“因贵客至而驱公”行为,反映了他重名望权势的特点。

9.【甲】诗作者面对的困境是为国率军抗敌兵败,他的人生追求是(1) 【乙】文作者青年时期面对的困境是求学艰难,他的态度(2) :【丙】文褚公面对的人生困境是(3) ,他的表现是“(4) ”,他的个性特点是(5) 。(10分)

6.松江区

(二)阅读下列选文,完成第5—10题(22分)

【甲】狼(节选)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乙】

休宁县有村民张五,以猎为生。张尝逐一母鹿。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母鹿度不可免,顾旁有浮土,乃引二子下,拥土覆之,而身投于张五网中。值张母出户,遥望见,遂奔至网所,具以所见告子。即破网出鹿,并二仔亦纵之。张母曰:“人有母子之情,畜亦有之。吾不忍母死仔孤,故破网纵仔。”张五闻之,心感动焉。由是焚网,永不复猎。

5.【甲】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人名)。(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方欲行( )

(2)遂为张五所及(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画线句。(3分)

具以所见告子。

8.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3分)

A【甲】文具体描绘了屠户惧狼、御狼、杀狼的过程。

B【乙】文记叙了张五听取母亲劝告不再打猎的故事。

C【甲】【乙】两文都以生动的故事反映深刻的主题。

D【甲】【乙】两文都重在体现人与动物的聪明才智。

9.面对危险,屠户和母鹿都急中生智,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0.从屠户的杀狼,到张母的“__________”,再到张五的:“___________”,让我们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6分)

7.宝山区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5—10题 (23 分)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①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②。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③。使国工④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⑤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选自《郁离子》,有删改)

【注释】①斫:欧断。②金声而玉应: 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③太常: 祭祀礼乐的官署。④国工:这里指乐师,与下文“乐官”相同。⑤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窾,同“款”。

5.【甲】文选自《________》一书,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同一出处的作品还有《________》。(2分)

6.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及其家穿井( )

(2)使国工视之(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4分)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

8.【甲】文中,面对“丁氏穿井得一人”的消息,宋君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面对“献琴被拒”的结果,工之侨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分)

9.下列对两则寓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甲】文中,对于同一消息,由于传播范围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思。

B.【甲】文中,对于同一消息,由于处理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C.【乙】文中,对于同一物品,由于使用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评价。

D.【乙】文中,对于同一物品,由于处理手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价值。

10.两则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不同。 (6 分)

(1)【甲】文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黄浦区

(二)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6—11题。(24分)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②,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③张世杰④。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⑤,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________,________。”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⑥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⑦拜而死。”论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⑧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观天祥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潮阳:地名,与后文的“厓山”都是广东的地名。②弘范:元朝将领。③招:招降。④张世杰:南宋将领。⑤索之国:坚持索要(劝降信)。④泫然:流泪的样子。⑦乡:同“向”。南乡,即向着南方。⑧利钝:利:锋利,引伸为顺利、成功;钝:不锋利,引伸为挫折。成功或失败,顺利或不顺利。

6.甲文选自《_________》(书名)。乙文横线处填入《过零丁洋》末两句:“_________,_________。”(6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解释乙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与俱入厓山( )

(2)天祥临刑殊从容( )

9.以下对乙文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能改变心意,来侍奉宋朝侍奉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

B.能改变心意,来侍奉宋朝侍奉皇上,这可以算得上是宰相(的职责)。

C.能改变心意,用侍奉宋朝(的忠心)来侍奉(元朝)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

D.能改变心意,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元朝)皇上,这可以算得上是宰相(的职责)。

10.乙文中,有多处表现出文天祥的气节。请概括并补全文天祥的这些表现。(6分)

(1)_________ ;(2)_________;(3)_________;(4)从容就义。

11.如果用甲文中的话评价文天祥,最合适的一句是:_________。(2分)

9.嘉定区

(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5—10题(22分)

【甲】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履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丙】

时吕夷简①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夷简怒斥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②也。”仲淹由是罢知饶州。明年,夷简亦罢。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向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延州诸砦③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④户部郎中兼知延州。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释】①吕夷简:北宋丞相。②朋党:争夺权力、排斥异己互相勾结的政治集团。③砦:音zhài,同“寨”,守卫用的栅栏、营垒。④迁:调动官职。

5.【甲】诗作者是____(朝代)的_____(人名);【乙】文作者是___(朝代)人。(3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 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

(2)臣向论盖国家事( )

7.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吕夷简再次进入相府,皇帝劝诚范仲淹让他放下先前的遗憾。

B.吕夷简第二次入朝为相,皇帝劝诚范仲淹让他放下先前的怨恨。

C.吕夷简第二次入朝为相,皇帝告诉范仲淹让他放下先前的遗憾。

D.吕夷简再次进入相府,皇帝告诉范仲淹让他放下先前的怨恨。

8.【甲】诗中诗人用“(1)______ ”一词诠释了“心远”的涵义;【乙】文中“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的原因是“(2)______”。 (4 分)

9.【乙】文中宋濂叙述自己从师经历的目的是(1)______。【丙】文“仲淹顿首谢曰:‘臣向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堪也’”,可见其(2)_____的品质。 (4 分)

10.个人行为上的选择体现了人物的情志追求。【甲】诗中体现了诗人(1)_______的操守:【乙】文中体现了作者内心充实,志向高远;在【丙】文中表现为作者(2)______的政治抱负。(4分)

10.闵行区

(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5—10题(22分)

【甲】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丙】□□□□

魏文侯既卒,起①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②左洞庭③,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④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⑤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吴起: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之一。②三苗氏:苗人部落最早的统领。③)洞庭:即洞庭湖。后文“彭蠡”“河济”“泰华”“伊阙”“羊肠”“孟门”“太行”“常山”“大河”皆为山河名。@夏桀:夏朝末代君王。⑤殷纣:商朝末代君王。

5.【甲】诗的作者是________;【乙】文选自________家学派的经典著作。(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6分)

(1)东临碣石( )

(2)必以分人( )

(3)顾而谓吴起(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8.下列对【甲】诗的理解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不仅点明观景的时间,也指出了具体地点。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既写出了景物的动态之感,也有静态之美。

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借萧瑟的秋风流露出作者此刻悲凉的情绪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作者欲借景抒怀、立下伟大志向的表现。

9.【丙】文中“由此观之”的“此”是指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0.【甲】诗的作者、【乙】文中的曹刿、【丙】文中的吴起都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甲】诗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乙】文中曹刿认为作战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仿照【乙】文的题目,为【丙】文拟一个标题:□□□□。(5分)

11.静安区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 5—10 题(22 分)

【甲】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出师表(节选)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丙】九龄风度

(唐)明皇以李林甫为相,后因召张九龄问可否。九龄曰:“宰相之职,四海具瞻①。若任人不当,则国受其殃。林甫为相,臣恐他日之后,祸及宗社。”帝意不悦。一日,帝曲宴近臣于禁范中②。帝指示于九龄、林甫曰:“庭前盆池中所养鱼数头,鲜活可爱。”林甫曰:“赖陛下恩波所养③。”九龄曰:“盆池之鱼,犹陛下任人,但能装景致助儿女之戏尔。”帝甚不悦。时人皆美九龄之忠直。

(选自《开元天宝遗事》,有删改)

【注释】①具瞻:为众人所仰望。②曲宴:私宴,多指宫中之宴。③恩波:帝王的恩泽。

5.【甲】诗作者陈子昂是_______代诗人。【乙】文作者是_______(姓名),刘禹锡曾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赞美他德才兼备,因而随室不陋。(3分)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 分 )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7.解释下列加点词。 (4 分 )

(1)若任人不当_______

(2)请根据前文推断加点词的解释:祸及宗社_______

8.以下对【丙】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明皇询问张九龄的意见是因为拿不定主意

B.曲宴上李林甫的表现证明他没有治国才能

C.张九龄当面否定李林甫体现了他的刚直坦率

D.曲宴上张九龄借“盆池之鱼”发挥,说话委婉

9.以下对三篇诗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A.【甲】诗【乙】文的作者都是怀才不遇之人

B.【乙】【丙】两文都展现了人臣忠直的形象

C.【甲】诗【丙】文都传递出人物悲愤的心情

D.三篇诗文的作者或主人公都没有遇到明君

10.三篇诗文都表达了对于明君的期待,希望君王能够_____,但运用的方式各自不同:【甲】诗借燕昭王的典故怀□伤□:【乙】文以恳切的言辞提出对后主的建议,指出这样做才能达成____的大业;【丙】文中张九龄面对明皇的做法先是□□,再是□□,毫不妥协。(6分)

12.普陀区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 5-9题(23分)

[甲]送东阳马生序 (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侯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①人过。...... (帝) 间召问群臣臧否,廉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②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③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注释]①讦:攻击或揭发。②恶: 表反问,怎,怎么。③呼......字: 称呼对方的字,而不是名,表示亲近。

5.[乙]文中的“濂”就是[甲]文作者 、[甲]文标题“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是指一种文体: ,即临别赠言。 (2分)

6.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 (4分)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7.解释[乙]文中加点词。(4分)

(1)未尝讦人过 过: 。

(2)方开言路 方: 。

8.下列对[乙]文中画线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小一个景濂,竟几次犯错判了上书人的罪。

B.小小一个景濂,我差点犯错判了上书人的罪。

C.如果不是景濂,我差点犯错判了上书人的罪。

D.如果不是景濂,竟几次犯错判了上书人的罪。

9.在为人处世的细节中,常可见人品。读两文,完成下面填空。

(1)从[甲]文可知,作者幼时家贫买不起书,他坚持借书来亲手抄录,并且 ,于是“得遍观群书”,二十岁时,他不辞辛苦赶去百里外拜师求教,并且 ,于是“卒获有所闻”。由此可见,他不仅好学上进、持之以恒,而且具有 , 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6分)

(2)从[乙]文可读到濂的“诚谨”:当皇帝私下问他对群臣好坏的看法,他“ ”当茹太素上万言书进谏激怒了皇帝,他却提醒皇帝“ ”。(4分)

13.徐汇区

(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5—7题(22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①。

【注】①顾________:

【乙】

王逸少①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②”王本自有一往隽气,殊自轻之。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王都领域,不与交言。③须臾支退。后正值王当④行,车已在门,支语王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因论《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遂披襟解带⑤,留连不能已。

【注】①王逸少:王羲之,字逸少。后文的孙兴公是王羲之的朋友。②支道林标新立异,他胸中研究思考所及的义理原本佳妙,________________ ③后来孙兴公与支道林一起坐车去王羲之处,王羲之刻意保持距离,不和支道林交谈。 ④当:_____________ ⑤披襟解带:指脱下礼服。

5.运用已有文言积累,完成下列小题。(8分)

(1)【乙】文与【甲】文出自同一本文言志人小说集——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编写的《_______》。

(2)补全【甲】【乙】两文中加点词的注释。

顾( ) 当( )

(3)补全【乙】文注释②的句子翻译。

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

支道林标新立异,他胸中研究思考所及的义理原本佳妙,________________

6.两个语段都通过描写来体现人物的转变,【甲】文中友人从_________到_________体现他从无礼到惭愧的变化;【乙】文王羲之从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体现他对支道林的态度变化。(10 分)

7.【甲】文写友人的转变突显元方_________的特点,【乙】文写王羲之的转变体现支道林_________的特点。(4分)

14.长宁区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9题(22分)

【甲】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莉。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边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

五台山有乌,名寒号虫……当盛暑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毂雏①,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嗟夫!世之人中无所守者,率②不甘湛涪③乡里,必振拔自豪。求尺寸名,诧九族侪类④,则便志满意得,出肆入场,以为天下无复我加矣。及乎稍遇贬抑,遽若丧家之狗,垂首贴耳,摇尾乞怜,惟恐人不我恤,视寒号虫何异哉?

(选自《南村钮耕录》,有删减)

【注释】:①毂雏:待哺雏鸟。②率:大都。③湛涪:沉浮。④诧九族侪类:夸耀于亲族朋辈。

5.【甲】诗出自郑燮写的《 》【乙】文出自 (人名)写的《爱莲说》。(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比至深冬严寒之际( )

(2)遽若丧泳之狗(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3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根据【甲】【乙】【丙】三则诗文的内容,完成下表。(8分)

简目

“物”的表现

人的品性

【甲】

咬定青山不放松

(1)

【乙】

“(2) , (3)”

洁身自好

【丙】

当羽毛色彩绝丽时,自鸣得意(4) (用自己的话概括)

(5)

意志薄弱

9. 【甲】诗中的“竹”和【乙】文中的“莲”皆是有操守的君子形象,两位作者对此都表达了 之情:【丙】文中“无所守者”的具体表现是:(1)稍有成绩便忘乎所以;(2)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对这类人的态度是 。(5分)

15.杨浦区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11题。(22分)

(甲)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丙)杨文仲

杨文仲,眉州彭山人。宝祐元年,登进士第。添差通判台州①。故事,守贰尚华侈②。正月望,取灯民间,更以白,文仲曰:“为吾然一灯足矣。”牙契③旧额岁为钱四万缗,累政增至十六万,开告讦以求羡④。文仲曰:“希赏以扰民,吾不为也。”及元兵渡江,畿甸⑤震动,朝士多弃去者,侍从班⑥唯文仲一人而已。寻以疾改集英殿修撰⑦,知泉州。待次而卒。

【注释】①添差通判台州:添差,添加的差遣;通判,官名。②守贰尚华侈:知州、通判等官员崇尚奢华。③牙契:买卖税。④开告讦以求羡:官府鼓励告密揭发以求取更多钱款。⑤畿甸:京城地区。 ⑥侍从班:在朝堂侍班。⑦集英殿修撰:官名。

5.乙文作者孟子是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2)寻以疾改集英殿修撰(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8.下列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官府)从民间索取(大量)灯笼,小吏告诉(文仲),文仲说:“为我点一盏灯笼是值得的。”

B.(官府)从民间索取(大量)灯笼,小吏把(这件事)告诉(文仲),文仲说:“为我点一盏灯笼是值得的。”

C.(官府)从民间索取(大量)灯笼,小吏告诉(文仲),文仲说:“替我点一盏灯笼就足够了。”

D.(官府)从民间索取(大量)灯笼,小吏把(这件事)告诉(文仲),文仲说:“替我点一盏灯笼就足够了。”

9.孟子认为,在“生”与“义”无法兼顾时,应当______________。文天祥和杨文仲同朝为官,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印证了孟子的观点。文天祥在甲诗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丙文中杨文仲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0.丙文叙述了杨文仲为官期间的三件事。通过前两件事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官员。(4分)

11.下列对诗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丙文的作者都是通过叙写个人的人生经历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

B.文天祥和杨文仲具有共同的精神品质,他们就是孟子所说的“贤者”。

C.甲诗乙文皆采用直抒胸臆的写作手法,充分体现出两位作者的凛然之气。

D.三篇诗文都运用了设问、比拟的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主题思想的表达效果。

16.浦东新区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5—10题(22分)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丙】元好问列传(节选)

好问字裕之,七岁能诗,年十有四,从陵川郝晋卿学,不事举业①。淹贯②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下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礼部赵秉文见之,以为近代无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师。…… 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③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国亡史作,己所当任。时金国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乃言于张,愿为撰述,既而为乐夔所阻而止。好问曰:“不可令一代之迹泯④而不传。”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遮所闻,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余万言。

(节选自《金史》,有删减)

【注释】①举业:指科举时代专为应试的诗文、学业。②淹贯:深通广晓。③金源氏:指金国。④泯:灭,尽。

5.【甲】文出自儒家经典著作《_______》,【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2分)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主人日再食( )

(2)因名曰《野史》 ( )

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的画线句。(3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8.根据以上作品内容,完成表格。(6分)

人物

表现

品质

颜回

(1)______________

安贫乐道

“余”

艰苦求学,自得其乐

(2)______________

元好问

不顾阻挠修史书

(3)______________

9.【甲】文孔子对“不义而富且贵”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乙】文中面对同舍生“烨然若神人”的装扮,作者的态度是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0.下列对【丙】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元好问“名震京师”离不开赵秉文对其诗作的赞赏。

B.元好问在修史的过程中得到了张万户、乐婴的帮助。

C.元好问年少有才,却不热衷功名,晚年以修史为任。

D.“不可令一代之迹泯而不传”这句话体现了元好问修史的决心。

上海中考考纲中所列的古诗文课内篇目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