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九针十二原》释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解读天道十二 《灵枢·九针十二原》释义

《灵枢·九针十二原》释义

2024-06-28 08:57: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所溜为荥”,溜:《难经》以“流”代之。史嵩曰:“溜,谨按《难经》当作流”。马莳曰:“溜、流同。“《集韵》:“溜,力求切,音留。义同。”《一切经音义》引《仓颉篇》:“溜,谓水下垂也。”《素问•阴阳别论》:“阴阳相过曰溜。”

荥:史嵩曰:“荥,音营,绝小水也。”马莳曰:“水从井而流,则为荥穴,荥者《释文》为小水也,如肺经鱼际之类。”张介宾《类经》曰:“急流曰溜,小水曰荥,脉出于井而溜于荥,其气尚微也。”丹波元简曰:“急流曰溜,未见所据。”《说文》:“荥,绝小水也。”

“所注为输”,马莳曰:“输者,注此而输运之也,如肺经太渊之类。”张介宾《类经》曰:“注,灌注也。输,输运也。脉注于此而输于彼,其气渐盛也。”《说文》:“注,灌也。”

“所行为经”,马莳曰:“经,从此而经过之,则为经穴,如肺经经渠之类。”张介宾《类经》曰:“脉气大行,经营于此,其正盛也。”丹波元简云:《六十三难》杨注云:“经者,经也,亦经营之义也。”

“所入为合”,马莳曰:“水有所会,则为合穴,如肺经尺泽之类。”张介宾《类经》曰:“脉气至此,渐为收藏,而入合于内也。”丹波元简曰:“《六十三难》杨注云:经行既达,合会于海,故名之曰合,合者会也。”《说文》:“合,合口也。”

因此可以看出,《灵枢•本输》中井、荥、输、经、合穴是向心循行,五输穴的部位及主治非常有规律,也很好记忆。但后世的《灵枢•经脉》中十二经脉则为循环走向,完全破坏了五输穴原有的规律,原因何在?后面我们将详细分析。

临床上井穴可用于治疗神志昏迷;荥穴可用于治疗热病;输穴可用于治疗关节痛;经穴可用于治疗喘咳;合穴可用于治疗六腑病证等,《难经•六十八难》论述到:“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另外,《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还论述到:“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还有根据季节因时而刺的记载,如《难经•七十四难》指出:“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

和《灵枢•本输》一样,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及张家山简书《脉书》所记载的经脉数都为十一条,《黄帝内经》中也有一些其他篇章所述经脉为十一脉,即五条阴脉和六条阳脉。这种阳六、阴五的十一脉学说的建构,并非经脉学说尚未完善的结果,而是根据“天六地五”这种阴奇阳偶的数术观念来规定的。

“天六地五”的概念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国语•周语下》论述到:“天六地五,数之常也。”《汉书•律历志》进一步论述到:“天六地五,数之常也。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夫五六者,天地之中合,而民所受以生也。故日有六甲,辰有五日,十一而天地之道毕,言终而复始也。”而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公元前541年,晋侯求医于秦,秦伯派名医医和去给晋侯诊病,医和分析其病因时指出:“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

我们至今常用的五脏六腑概念也是为了与“天六地五”的数字相符合。比如《难经集注》论述到:“其言五脏六腑者,谓五脏应地之五行,其六腑应天之六气,其天之六气,谓三焦为相火,属手少阳,故言腑独有六也。”《灵枢•经别》则论述到:“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

“天六地五”的概念也可能从天干地支而来,与当时的历法内容有关。天干有十,地支有十二。早在殷商时期已用于纪日,后又用于纪月、纪年,干支相配六十为一循环周期,其中天干只能循环六次,地支只能循环五次,而形成“天六地五”之数。

比如我们上面论述的《灵枢•本输》篇五输穴的数目,也是为了与“天六地五”的数字相符合。所以阴经各有井、荥、输、经、合五穴,而阳经于五输之外,另置一“原”穴以便凑成六穴。因此《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腑六腧,六六三十六腧。”

原穴是指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又称“十二原”。“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之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输穴为同一个穴,所以我们常说“阴经以输出为原”或“阴经之输并于原”。这只不过是为了与“天六地五”的数字相符合,没啥道理好讲。

我们教科书十二经的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规律分别排列如下:

手太阴肺经: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

手厥阴心经:中冲、劳宫、大陵、间便、曲泽;

手少阴心经: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

足太阴脾经: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

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

手少阳三焦经:关冲、液门、中诸、支沟、天井;

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

足阳明胃经;厉兑、内庭、陷谷、后溪、足三里;

足少阳胆经: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

但是《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了:“五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腑六腧,六六三十六腧。” 因为《灵枢•本输》虽然详细地阐明了各经井、荥、输、经、合各穴的名称和具体位置,唯独没有后世的手少阴心经,到《针灸甲乙经》才补充完备。

所以《灵枢•邪客》篇论述到:“黄帝曰:手少阴之脉,独无腧,何也?岐伯曰:少阴,心脉也。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客之则伤心,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故独无腧焉。黄帝曰:少阴独无腧者,不病乎?岐伯曰:其外经病而脏不病,故独取其经于掌后锐骨之端。”

实际上在《灵枢•本输》篇中,手少阴之脉并不是独无腧,现在手厥阴心包经的位置就是原来的手少阴之脉:“心出于中冲,中冲,手中指之端也,为井木;溜于劳宫,劳宫掌中中指本节之内间也,为荥;注于大陵,大陵掌后两骨之间方下者也,为腧;行于间使,间使之道,两筋之间,三寸之中也,有过则至,无过则止,为经;入于曲泽,曲泽,肘内廉下陷者之中也,屈而得之,为合。手少阴也。”为啥治疗心脏疾患大家喜欢用内关穴而不是神门穴,原因就在于此,因为这里本来就是心手少阴之脉的循行部位。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的“阳中之太阳,心也,其原出于大陵,大陵二。”更是说明心手少阴之脉原来就在手厥阴心包经的位置。

到了秦汉之际,“天六地五”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淡忘了,十二这个数字逐渐成为流行的观念。所以《灵枢•经脉》篇中,在《灵枢•本输》十一经脉基础上再加一条经脉,变成了十二经脉系统。

其实这种过渡从《灵枢•九针十二原》篇就已经开始了。“十二原”本身就是例子,本来五脏只有五个原穴,双侧一共十个,但为了凑成十二个原穴,只好加上“膏之原,出于鸠尾,鸠尾一。肓之原,出于脖胦,脖胦一。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

既然“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那么六腑有疾同样应该取六腑的原穴;“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那么六腑有疾也应该出原穴。问题是五脏六腑加起来是十一而不是十二,所以只好换成以上办法补救。“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 三百六十五节也是为了和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相符。由于没啥道理好讲,所以“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这句话就显有些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最初的原穴多为脉动处,也是诊脉处,可见通过原穴可以诊察脉气,同事也是针灸施治处。所以说:“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

到了《难经》成书年代,因为十一经脉已经变成了十二经脉,于是在十二经脉上相应位置各取一个原穴。于是变成了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有一原穴,双侧则为24个原穴,其中阴经的原穴与五腧穴中的“输”穴相同。

近代对经络的研究,也常以原穴作为本经的代表穴。

关于十二这个数目字,张政烺先生在《“十又二公”及其相关问题》一文中论述到:

《周礼•春宫•宗伯》:

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辩其叙事,以会天位。

岁、月、辰是三种东西,运行的方法也不一样,但其为十二之数则同,凑在一起,数量的增多,使十二为天之大数这一观念更加确立。儒家经典中常可看到“制礼上物”采用十二之数是取法乎天的议论。《礼记•郊特牲》:

祭之日,王被衮以象天,戴冕璪十有二旒,则天数也(郑玄注:天之大数不过十二)。乘素车,贵其质也。旂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以象天也。天垂象,圣人则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礼记•深衣》:

古者深衣盖有制度,……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

从天子祭天之服,贵族闲居之服,到庶人的礼服,都要在十二这个数目字上做文章,这便是法天之数。

《礼记•礼运》:

五行之动,迭相竭也。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也。五味、六生、十二食,还相为质也。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为质也。

《礼运》托言孔子,实汉代人著作。这一段是在宣传五行学说,播五行于四时而生十二月,播五声于六律而生十二管,播五味于六和而生十二食,播五色于六章而生十二衣,观其根本的东西,月、管、食、衣,皆以十二为纪,这把十二之数提到理论高度,把它看作自然规律。

可见《灵枢•经脉》中十二经脉和秦汉时期流行的“十二之数”有直接关系。而“五行、四时、十二月”等概念在《黄帝内经》一书中更是司空见惯。

胥荣东:《灵枢·九针十二原》释义

《灵枢•经脉》中十二经脉变为循环走向,完全破坏了五输穴原有的主治规律,原因即在于此。

我们的教科书继承了《灵枢•经脉》的理论,认为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十二经脉分布于人体之内外,经脉中的气血运行是循环贯注的。经脉所运行之气血,系由中焦水谷精气所化,经脉在中焦受气后,上布于肺,自手太阴肺经开始,逐经依次相传至足厥阴肝经,再复注于手太阴肺经,首尾相贯,如环无端,形成十二经的循环:

胥荣东:《灵枢·九针十二原》释义

起于中焦,从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足太阴脾-->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足厥阴肝-->手太阴肺。以上流注次序就是气血运行在十二经脉中的次序,如此循环往复,周流不息,以营养全身各处。

胥荣东:《灵枢·九针十二原》释义

(十二经脉气血循环模式)

应当指出,上述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是仅就一般而言,并非是说气血仅有此一循行方式。实际上经气在体内是通过多条路径,多种循行方式运行的。如营气行于脉中,按十二经脉的走向,按时循经而运行;卫气行于脉外,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环周运行;经别着重于表里经内部的循行;络脉则着重于体表的弥漫扩散;奇经八脉则以溢蓄调节方式而使经气运行。可以看出,它们之间既有体系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从而共同组成了一个以十二经脉为主体的完整的经气循环流注系统。

王玉川教授以《黄帝内经》的有关记载为依据,把古代的经脉气血循环理论,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四种学说,并分析论证了各种学说的渊源、特点和成就,提出了不少别开生面的见解 。搞清经脉气血循环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对于学习、研究和整理中医古籍,促进中医理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认为十二经首尾顺次衔接的大循环理论,是综合了多种经脉学说加工改造而成,是《黄帝内经》时代经脉气血循环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但是,尽管创立这一理论的学者力求综合各家学说之长,却终究不能包罗无遗,因此后来编纂《黄帝内经》时,仍将各种不同的循环学说的原始文献收载其中,以致在同一篇中会出现两种观点和方法截然不同的理论。

黄龙祥先生指出,除了上述的十二经脉(左右二十四脉)循环流注外,在《灵枢》一书中还有一种二十八脉流注的气血循环模式。原文见于《脉度》、《五十营》等篇,其实这是比附二十八宿的结果。

二十八条经脉是指左右十二正经共计二十四条经脉,再加上督脉一条、任脉一条、男子阳跷脉左右各一条或女子阴跷脉左右各一条,共计28条。二十八经脉,是人体以应二十八星宿思辨推演而来,也就是“天有二十八宿,地有漏水下百刻,人必应之”的结果。而男子是以阳跷为经脉、阴跷为络脉,女子以阴跷为经脉、阳跷为络脉,也是为了凑足二十八这个数字,没啥道理好讲。所以《灵枢•脉度》说:“黄帝曰:跷脉有阴阳,何脉当其数?岐伯答曰: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其不当数者为络也。”

胥荣东:《灵枢·九针十二原》释义

(二十八脉气血循环模式)

实际上,十二经脉循环理论貌似很完美,但是在是经不起推敲。我们知道,十二经脉双侧是二十四条,请问气血循环是单侧还是双侧循环?如果是单侧循环,那左右经脉之间如何联系?如果是双侧循环,从哪侧开始?左右经脉之间如何连接?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如何连接?任脉、督脉的循环也有问题。“一源而三歧”之说见于唐代王冰《素问•骨空论》注语,“然任脉、冲脉、督脉者,一源而三歧也。”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其中督脉行欲腰背正中,上至头面;任脉行于腹腔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请问任脉、督脉之间如何循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