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应该怎么理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蔡元培倡导什么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应该怎么理解?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应该怎么理解?

2024-07-17 13:38: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蔡元培(1868—1940年),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教育家、思想家。著有《蔡元培全集》、《蔡元培选集》等。

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创立者,对现代中国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包括:奠定中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确立了较为完整的现代教育思想体系和制度,于中国现代教育、文化、科学的发展有开创之功;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作为现代中国美学的开创者、奠基人,尽力融合东西,全面倡导美育,成为在20世纪的中国提出美育的第一人。后人评价道:“他是新文化运动之父,他通过改变一所大学进而改变了一个民族!”

一、丰富而卓越的美学思想

蔡元培的美学思想和艺术见解,都是围绕教育实践需要而发挥的,很少就理论而理论的纯学术研究。关于美感(在蔡元培那里美和美感是一回事)的性质的观点,是蔡元培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他提倡审美教育、艺术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蔡元培说,美感的性质,康德早已论证过的:“康德立美感之界说,一曰超脱,谓全无利益之关系也;二曰普遍,谓人心所同然也;三曰有则,谓无鹄的之可指,而自由其赴的之作用也;四曰必然,谓人性所固有,而无待乎外铄也。”(《哲学大纲·价值论》)蔡元培所标举的美感的特性——超脱和普遍,正是来源于此。但对康德的美感四种规定性只取其二。因为无目的而合目的以及“人性所固有”两项,都是“人心所同然”的延伸——蔡元培以普遍与超脱概括美感的性质,是举其要而不漏。他说:“美的对象,何以能陶养情感?因为他有两种特性:一是普遍;二是超脱。”“一瓢之水,一人饮之,他人就没有分润;容足之地,一人占了,他人就没得并立;这种物质上不相入的成例,是助长人我的区别、自私自利的计较的。转而观美的对象,就大不相同。凡味觉、嗅觉、肤觉之含有质的关系者,均不以美论;而美感的发动,乃以摄影及音波辗转传达之视觉与听觉为限。所以纯然有天下为公之概。名山大川,人人得而游览;夕阳明月,人人得而赏玩;公园的造像,美术馆的图画,人人得而畅观。……这都是美的普遍性的证明。植物的花,不过为果实的准备;而梅、杏、桃、李之属,诗人所咏叹的,以花为多。专供赏玩之花且有因人择的作用,而不能结果的。动物的毛羽,所以御寒,人因有制裘、组呢的习惯;然白鹭之羽,孔雀之尾,乃专以供装饰。宫室可以避风雨就好了,何以要雕刻与彩画?器具可以应用就好了,何以要图画?语言可以达意就好了,何以要特制音调的诗歌?可以证明美的作用,是超越乎利用的范围的。”“既有普遍性以打破人我的成见,又有超脱性以透出利害的关系;所以当着重要关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甚至有‘杀身以成仁’而不‘求生以害仁’的勇敢;这种是完全不由于知识的计较,而由于感情的陶养,就是不源于智育,而源于美育。”(《美育与人生》)这三段话,一是证明美的普遍性,二是证明美的超脱性,三是论述普遍与超脱是美育根据。都是对康德审美无利害性观点的发挥。蔡元培受德国、尤其是康德美学思想影响很深,其美学着重论述了以下问题:

其一、美的观念不同于“科学之概念”和“哲学之理想”。概念、理想都是“毗于抽象”,“而美学观念,以具体者济之”,“以具体想象界限之”。美是与具体性形象性联在一起的。因此,审美判断也就不同于论理判断和伦理判断。他指出:“科学在乎探究,故伦理学之判断,所以别真伪。道德在乎执行,故伦理学之判断,所以别善恶。美感在乎鉴赏,故美学之判断,所以别美丑。”但是,道德、宗教、科学又与“美感结不解之缘”,“错综于美感之内容”。(《美学观念》)

其二、蔡元培把美分为“都丽之美”和“崇闳之美”为两大类,而在这两大类之下又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态。他说:“要之,美学之中,其大别为都丽之美,崇闳之美(日本人译言优美、壮美)。而附丽于崇闳之悲剧,附丽于都丽之滑稽,皆足以破人我之见,去利害得失之计较,则其所以陶养性情,使之日进于高尚者,固已足矣。”(《以美育代宗教说》)

其三、蔡元培认为美感具有“超越性”、“普遍性”。蔡元培论证道:“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能参入其中。食物之入我口者,不能兼果他人之腹;衣服之在我身者,不能兼供他人之温;以其非普遍性也。美则不然。即如北京左近之西山,我游之,人亦游之,我无损于人,人亦无损于我也。隔千里兮共明月,我与人均不得而私之。中央公园之花石,农事试验场之水木,人人得而赏之。埃及之金字塔,希腊之神祀,罗马之剧场,瞻望赏叹者若干人,且历若干年而价值如故,……美之普遍性可知矣”。在他看来,正因为美具有普遍性的品质,同时也必然是超利害的:“美以普遍性之故,不复有人我之关系,遂亦不能有利害之关系”。

蔡元培在现代中国美学中最卓著的贡献体现在对美育的全力提倡。他的美育思想集中于《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以美育代宗教说——在北京神州学会演说词》、《以美育代宗教》、《美育》、《美育与人生》等一系列文章。

在中国最早使用“美育”这个名词的是蔡元培。20世纪初,他“从德文的Asthetisehe Erziehung译出,为从前所未有”。(《二十五年来中国之美育》)

1912年春,蔡元培担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世界观、美育作为教育内容,强调“五者,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者也”。后来,他又把美育与体育、智育、德育并列为“培养健全的人格”所必不可少的内容,“这四育是一样重要,不可放松一项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蔡元培破天荒地以教育行政当局身分明文把美育与德、智、体并列为教育方针,其意义是不可小看的。

蔡元培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积极创议、支持、赞助建立各种与美育有关的学术研究团体,如音乐会、书法研究会等,特别是对画法研究会更是大力扶持,撰写《旨趣书》,指出“科学美术,同为新教育之要纲”,亲自聘请陈师曾、徐悲鸿等为指导老师,亲自到会演说。在北大专门开设美学课,蔡元培自己主讲达十余次之多。他对音乐同样重视,亲自为北大音乐研究会拟定章程,函请王心葵教授琴瑟等古乐,请萧友梅讲授西洋音乐。贝多芬交响曲在中国首次演出就是由这个团体组织的。1919年11月他在出席北大音乐研究会会议时指出:“音乐为美术之一种,与文化演进有密切之关系”,“音乐为一种助进文化之利器。”(《在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之演说词》)又为所办的《音乐杂志》题写刊名,撰写《发刊词》。在此期间他还建议教育部创办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即后来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

蔡元培提倡美育,无时稍懈。如在北京通俗教育研究会上,他大讲小说、讲演、戏剧、影戏等与通俗教育的关系。在北京神州学会作《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演说,从理论上指出了美育的地位与作用。到保定育德学校等地讲话强调学习科学、美术的重要。1920年秋,他去湖南作了7次演讲,每次演讲,都着重讲美学与美术的问题。1921年5月,他在英国爱丁堡中国学生会与学术研究会的欢迎会上发表演说:“美术所以为高尚的消遣,就是提起创造精神”。(《在爱丁堡中国学生会及学术研究会演说词》)1922年发表《美育实施的方法》,提出完整而系统的实施方法,规划了一幅全民实施美育的蓝图,也成为其美育思想的集大成。

对后来中国美育事业影响更大的,是蔡元培创办的两所驰誉中外的艺术院校。1917年10月设立国立音乐院于上海,请音乐家萧友梅为校长(第一年由蔡元培自己兼任校长),次年改名为音乐专科学校,设预科、本科,井附设师范科。1928年3月筹建“国立艺术院”于杭州。精心选择校址,请画家林风眠任院长,从南京专程到校主持开学仪式,发表《学校是为研究学术而设》的讲话。这两所院校一直保存到现在,即上海音乐学院与中国美术学院。

二、“以美育代宗教”说

“以美育代宗教”说,是蔡元培美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蔡元培学术研究中极为关注的话题。他曾以此题目撰写了3篇文章[①1917年在北京神州学会有《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演讲,并发表在《新青年》(第3卷第6号)。1930年12月为《现代学生》杂志(第1卷第3期)撰写《以美育代宗教》。1932年为《近代名人言论集》一书撰写《美育代宗教》。],观点基本一致,而内容的详略和论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第一篇《以美育代宗教说》,主要内容是以美感的超脱性和普遍性的观点,批判宗教的狭隘性、排他性和欺骗性,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美学思想,是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要理论依据。后两篇分别为《以美育代宗教》和《美育代宗教》,主要是以哲学、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说明宗教的落后、保守和陈腐,因此要以美育代之。此外,他还准备撰写著作,系统论述“以美育代宗教”,但由于社会活动和行政工作的拖累,始终未能如愿而深感遗憾。他在1938年为肖瑜编著的《居友学说评论》一书作序时说:“余在二十年前,发表过‘以美育代宗教’一种主张,本欲专著一书,证成此议;所欲拟的条目有五:(一)推寻宗教所出自的神话;(二)论宗教全盛时期,包办智育、德育与美育;(三)论哲学、科学发展后,宗教对于智育、德育两方面逐渐缩减,以至于全无势力,而其所把持所利用的惟有美育;(四)论附宗教的美育,受哲学、科学的影响,而演进为独立的美育;(五)论独立的美育,宜取宗教而代之。此五条目,时往来于余心,而人事牵制,历二十年之久而尚未成书,真是憾事。”可见,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

蔡元培认为,宗教的本质是一种信仰,而信仰应该是一种理智的情感活动,而不是愚昧的情感活动。因此,信仰必须建立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而不应该建立在“神话”的基础上。神话是人类蒙昧时代的产物,那时没有科学,人类认识水平低下,宗教以神话解释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切现象,来吸引人们去信仰,那是情有可原的。但是,现代社会,科学发达,哲学已脱离宗教,神话已无法成为现代人的信仰理想。蔡元培从进化发展的观点出发,通过历史经验和科学发展的事实,论证“以美育代宗教”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1.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缘由

在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基督教青年教会发起了旨在拉拢青年学生信教的“宗教运动”,蔡元培针对这股逆流,发表了《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演讲。蔡元培反对宗教教会插手教育,理由有三:第一,任何宗教信仰都是建立在“神话”迷信的基础上的,对于宇宙人生的各种现象的解释,都是以“神道为其唯一之理由”,迫使人盲从、迷信。“苟有教会之人为教员,则往往诱导学生使之皈依宗教。”他说:“盖以吾人当未开化时代,脑力简单,视吾人一身与世界万物,均为一种不可思议之事。生自何来?死将何往?创造之者何人?管理之者何术?凡此种种皆当时之人所提出之问题,以求解答者也。于是有宗教家勉强解答之。如基督教推本于上帝,印度旧教则归之梵天,我国神话则归之盘古。其他各种现象,亦皆以神道为惟一之理由。”第二,宗教在思想上专断、保守,决不允许任何人提出怀疑和异议,毫无自由可言。为维护“宗教专制”,还制定一系列清规戒律,要求信教之人绝对服从教义,否则即被严惩。蔡元培说:“譬如一部圣经,那一个人敢修改?这和进化(论)刚刚相反。”又说:“现今各种宗教,都是拘泥着陈腐主义,用诡诞的仪式,引起无知识人盲从的信仰,来维持传教人的生活。这完全是用外力侵入个人的精神界,可算是侵犯人权的。”第三,凡是宗教都是唯我独尊,具有“扩张己教攻击异教”的侵略性。蔡元培指出:“盖无论何等宗教,无不有扩张己教攻击异教者之条件。回教之穆罕默德,左手持可兰经而右手持剑,不从其教者杀之。基督教与回教冲突,而有十字军之战,几及百年。基督教中又有新旧教之战,亦亘数十年之久。至佛教之圆通,非他教所能及。而学佛者苟牵教义之成见,则崇拜舍利受持经忏之陋习,虽通人亦肯为之。”宗教的本性既然如此,如果由它来掌管教育事业,将把人类带向何方?

社会发展到现代,宗教已经走向没落,对人类精神生活已毫无积极作用。在现代中国,宗教常常与某种政治势力相勾结,或被某种政治势力所利用,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蔡元培说,宗教之为物,在欧洲各国,已成为过去的问题,宗教的内容,经过学者科学的研究,现已解决了。至于宗教的仪式,虽然仍在流传,但那不过是一种历史习惯,并无多大意义。“所可怪者,我中国既无欧人此种特别之习惯,乃以彼邦过去之事实作为新知,竟有多人提出讨论。此则由于留学外国之学生,见彼国社会之进化,而误听教士之言,一切归功于宗教,遂欲以基督教劝导国人。而一部分之沿习旧思想者,则承前说而稍变之,以孔子为我国之基督,遂欲组织孔教,奔走呼号,视为今日重要问题。”“甚至为护法起见,不惜于共和时代,附和帝制。宗教之为累,一至于此。皆激刺感情之作用为之地。”“又何取乎侈言阴骘、攻击异派之宗教,以激刺人心,而使之渐丧其纯粹之美感为也!”在西方,宗教之问题已成为历史,虽然他们还要进教堂,进行礼拜,但那不过是一种仪式,一种习惯。而在中国,宗教势力早已退出社会政治生活领域,也包括教育领域,为什么还要把它请回来呢?

所谓“激刺感情”,就是从某个教派的狭隘利益和政治目的出发,一味地煽动、激发人们的感情,把人们的感情紧紧束缚在某种狭隘的功利目的上,因此,不可能使人们的感情得到涵养和教育。蔡元培说:“鉴激刺感情之弊,而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所谓“陶养感情”,就是用美和艺术去陶冶、净化人的感情,使人的感情具有美的超脱性和普遍性,从而陶铸高尚的情操。蔡元培认为,美育是随时代而进步的,而“宗教却绝对的保守”,所以,随着历史的前进,已见美育脱离宗教的趋势。因为美育的性能与宗教的性能相反:“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则都有界限。佛教和道教相互争斗,基督教和回教到现在还不能调和,印度教和回教也极不相容,甚至基督教中间也有新教旧教耶稣教之分,界限大,利害也就很清楚。美育不要有界限,要能独立,要很自由,所以宗教可以去掉。”总之,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2.“以美育代宗教”的实质

“以美育代宗教”的提出,其实质是以什么样的文化理想来吸引人们的信仰:是真实的“人道”,还是虚幻的“神道”?蔡元培通过深刻的论述,说明宗教的“神话”“天国”世界,早已被科学所揭破,宗教家的谎言早已失去了诱惑力。如果说宗教在现代还有什么存在价值,那就是它的附丽物——艺术和美了——仍然可以作为美育的“陶养的工具”。他说:“宗教上所被认为尚有价值的,止有美育的原素了。庄严伟大的建筑,优美的雕刻和绘画,奥秘的音乐,雄深或婉挚的文学,无论其属于何教,而异教的或反对一切宗教的人,绝不能抹杀其美的价值,是宗教上不朽的一点,止有美。然则保留宗教,以当美育,可行么?我说不可。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因为宗教中美育的原素虽不朽,而既认为宗教的一部分,则往往引起审美者的联想,使彼受其智育德育诸部分的影响,而不能为纯粹的美感,故不能以宗教充美育,而止能以美育代宗教。”

到了现代,中国宗教的存在,主要是借自然之美来吸引人。人们经常成群结队去登山涉水,烧香拜佛,看似信教,实际上,大多数人是为了游山观景,欣赏自然美,佛祖宗道如何,并不在他们的心里。宗教家深知人们这种普遍心理,所以,中国的佛寺道观,大都建在青山绿水的美景之间,正是这个缘故。蔡元培在《学校是为研究学术而设》一文中说:“宗教是靠人心信仰而存在,但是宗教是空空渺渺的,不能使人都信,永久维持着他的势力,故必借着优美的山林,才能无形之中引诱一般人来信他的。”又说:“自然美不能完全满足人的爱美欲望,所以必定要于自然美外有人造美。艺术是创造美的,实现美的,西湖既有自然美,必定要再加上人造美,所以大学院在此地设立艺术院。宗教是靠着自然美,而维持着他们的势力存在。现在要以纯粹的美来唤醒人的心,就是以艺术来代宗教。因为西湖的寺庙最多,来烧香的人也最多,所以大学院在西湖设立艺术院,创造美,使以后的人都移其迷信的心为爱美的心,借以真正完成人们的生活。”也就是说,人的信仰心理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文化教育的成果。因此,不仅充分利用自然美来吸引人心,更要创造艺术美,要用美的理想来吸引人的信仰,通过美育来完成这种信仰心理的塑造,来取代宗教信仰。

蔡元培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精神,认为中国是“以人道为教育”,而不以“神道”为教育。这个传统不该丢弃。蔡元培反复强调“以美育代宗教”,反对照搬西方的宗教观,突出地表现了他对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刻体认。他说:“中国自来在历史上便与宗教没有甚么深切的关系,也未尝感非有宗教不可的必要。将来的中国,当然是向新的和完美的方面进行,各人有一种哲学主义的信仰。在这个时候,与宗教的关系当然是更薄弱,或竟至无宗教的存在。”多数中国人的理想和信仰是来自儒家的学说,这种学说所追求的形而上境界,主要是靠艺术——审美而实现的。这种实现方式是躬身体验和直觉感悟,靠的是情感与想象,不同于宗教迷信。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如其信仰一种外在的、强加的空幻的“天国”或“来世”,不如通过自由的想象与情感体验去享受精神自由境界——即艺术与审美境界。这样,才觉得现实一些,可靠一些。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充分说明了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艺术与审美,而非宗教;中国人的道德人格培养是靠内省的、完全是自由自觉的,毫无外在强迫的。这两点都是靠艺术教育,或审美教育来完成的。蔡元培在借鉴、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始终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在贯通古今的基础上,进行中西比较研究,因此,才把中国固有的优良传统和西方文化的长处加以融化而出新。

3.美育方针与美育的实施

1912年2月蔡元培任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的演说,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和美学见解,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把美育确立为国家教育方针。他批判地继承了清朝末年学部所制定的教育方针。完全否定了“忠君”、“尊孔”两项。吸收了“尚公”、“尚武”、“尚实”三项,并作出新的解释。蔡元培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完善新式教育体制。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便以北大为基地,全面贯彻他的新式教育方针。1920年,他把新式教育方针精炼地归纳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认为“这四育是一样重要,不可放松一项的”,其宗旨是“养成健全的人格”,“发展共和的精神”(《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人生不外乎意志;人与人互相关系,莫大乎行,故教育之目的,在使人人有适当之行为,即以德育为中心是也。顾欲求行为之适当,必有两方面之准备:一方面,计较利害,考察因果,以冷静之头脑判定之;凡保身卫国之德,属于此类,赖智育之助者也。又一方面,不顾祸福,不计生死,以热烈之感情奔赴之。凡与人同乐、舍己为群之德,属于此类,赖美育之助者也。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教育大辞书·美育》)前已述及,蔡元培从民国政府成立到1940年逝世,多次担任国家文化教育的最高行政领导者,制定教育方针,进行新式教育体制创设,同时把他的美学思想付诸教育实践。一是开设美育课;二是创办各种群众性学术团体,特别是艺术教育团体,如文学、新闻、音乐会、书法等研究会;三是充分运用社会影响,倡议和支持创办美术、音乐、戏曲等专门艺术学校,培养艺术人材,使艺术教育逐渐走向现代化。成为美育思想的卓越理论家,同时也成为美育实践的伟大推动者。

对于美育之现代意义的深刻发掘与高度重视,使得蔡元培的美育思想穿越20世纪的风风雨雨而历久弥新。在全社会上上下下强调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当代,他的思想和实践极具理论启示意义与实践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蔡元培.蔡元培全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2]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3]聂振斌.蔡元培美学思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摘自陈刚《20世纪中国文艺美学名作导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