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的“现象教学”:基于跨学科理念的项目式学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英语学科跨学科教学的特点 芬兰的“现象教学”:基于跨学科理念的项目式学习

芬兰的“现象教学”:基于跨学科理念的项目式学习

2024-07-05 21:00: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芬兰于201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现象教学(Phenomenon Based Learning),它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在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大纲》中提出。新大纲明确提出,每所学校每一学年至少要进行一次跨学科学习模块,也即现象式教学(现象指事物的整体面貌,而非分割为各个领域与学科),在沿用传统分科制教学的基础上,向“跨学科学习模块”转变,以培养学生贯穿于不同学科和领域所需要具备的横贯能力(transversal competence)。

一、现象教学的内涵与实施流程

现象教学法打破学科壁垒,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任务目标的选择回归真实的生活情境,更多地来自学生日常所能接触到的“现象”,在保留分科的基础上,整合各科知识为一个主题,利用跨学科学习模块进行教学,扩大学生的经验世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和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横贯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所谓“横贯能力”,指贯穿于不同学科和领域所需的通用能力,通过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从而满足学生适应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多种要求,其中包括七大能力:思考与学会学习的能力;文化、交流与表达的能力;照顾自己、管理日常生活的能力;多模态识读能力;信息通讯技术(ICT)相关能力;工作与创业能力;参与并创造可持续性未来的能力。

国家大纲只从宏观层面规定了相应的跨学科主题供各地学校参考执行,其主题、具体操作的内容都由学校自主讨论,来自不同地区的学校可以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学校将选定的主题进一步细分,形成具体的次主题,分配到各年级、各科目进行针对性讨论。同一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围绕选定的现象进行充分研讨,深入沟通、整体设计、分工协作,结合各自学科特质、教学任务进行个性化备课。同一主题不同年级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也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进行调整。由于涉及各学科领域知识,一节课或一个模块任务可能会有2-3个甚至更多相关学科教师共同围绕现象或主题分别或协作进行教学。

学校层面实施现象教学的具体流程为:(1)确定学习主题和学习目标,明确学科角色和学科之间关联。(2)基于已有知识阐明问题。教师创设情境,鼓励每位学生提出各自所关注的问题,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明确各小组的研究问题。(3)确定项目,学生分组交流,明确研究任务。(4)开展研究,收集研究数据提出解决方案。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是否真的在做研究,要求学生能收集、识别、提取信息,帮助学生找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理解证据要求。(5)研讨与交流。这一阶段学生要思考通过何种方式展示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可能是研究报告或者是一件作品,在展示成果时学生还要能使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6)评价与反馈。学习评价包括教师评估、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价反馈。评价报告要进入学生的成长档案。

二、现象教学的主要特点

现象教学将特定主题涉及的学科知识重新进行编排设计,形成学科融合式的跨学科课程模块,以之为载体组织实施跨学科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重视知识的整体性与能力的综合性

芬兰2014课标明确指出,现象教学是一种学习方式,同一现象可以从不同知识领域进行解读,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积极提问并探寻答案,建构信息以及获取结论、阐述观点。现象教学将学习的出发点从传统的课程向真实的社会情境转变,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生活中的场景或者现象,通过跨学科的视角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系统地、综合地探索世界中的现象,进而从现象中生成多学科的知识。

在教学内容方面,现象教学不进行分科教学,而是按照“基于生活、基于现象、基于项目”来选择取材广泛的现象或话题,反映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回应学习的价值与功能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促使学生关注生活、勤于思考、学以致用。学生围绕某一现象,开展多学科、多维度的研究,对此特定现象形成系统的、全方位的、有深度的认知和思考。现象教学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实践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个人规划能力、日常生活应对技能,有利于让学生掌握生活所需知识和能力来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现实社会挑战,让知识回归生活、让学习融入社会。

2.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个性化的学习

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课程开发主管曾在谈论教育改革时说道:“发展学校作为学习社区,强调学习的乐趣和合作的氛围,以及促进学生在学习和学校生活中的自主权”。这表明芬兰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培养系统的学习能力,并强调将学校作为学习社区,重视合作学习。

现象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基于建构主义的认知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先前经验对问题进行解释,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与促进者。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探索现象中所包含的知识。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并找到预设问题的答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发现新的问题。学习者需要进行更为独立、深入的思考,同时更需要与他人进行有效合作、将自己的思考、已有知识经验等准确表达出来,以及倾听他人。教师要仔细观察并注意到学生的经验、知识、感受、兴趣爱好、与他人的互动等,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的个别需求,并设法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引导支持。

3.拥有灵活的教学空间与时间安排

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2014》中规定了8个基本的跨学科主题,包括:学会做人,文化身份和国际化,媒介素养和沟通,公民参与和创业精神,环境责任感,幸福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安全和交通,科技与个人,并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必须涵盖这8个基本主题。各地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施行现象教学,在保留传统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在学年之中专门安排一个或多个学习阶段,每个学习阶段一般为数周,每周安排若干课时,连续数周集中开展“现象教学”。该课程具有较大弹性,每所学校、每个学年安排多少时间,完全由学校自主决定。

在芬兰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支持下,“教室”不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封闭空间,而与社会、与大自然联通,社区、大自然都可以作为教室。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使芬兰中小学现象教学的开展拥有灵活的教学空间和基础设施保障。在芬兰现象教学中,师生不在一间固定的教室内学习,他们的教室可以是学校的厨房、手工房、木工房、车间、音乐教室、语言教室,也可以是当地的森林、博物馆、社区,甚至可以和当地的教育机构合作。灵活的教学场地满足了现象教学的空间需求。

三、现象教学对我国的启示

1.加强教学内容的综合化

芬兰2004年课标提出了跨学科的理念,指出可以将教学进行重新整合,帮助学生审视不同知识领域中的现象,对主题进行解释,以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2004年课标提出了7个主题:“作为人的发展”、“文化认同与国际化”、“媒体技能与沟通”、“积极参与的公民和创业者”、“对环境的责任、福利和可持续发展”、“安全与交通”、“技术与个体”,并提出了每个主题的目标以及包含的核心内容。2014年课标中再次重申了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明确提出基于跨学科开展现象教学,并要求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强制执行。跨学科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发现现象之间的关系,建立各知识领域之间的联系,发现现象背后的意义,拓宽视野,影响个体的未来生活以及社会乃至人类的发展。对于主题或者现象的确立,2014年课标主张赋予地方教育系统乃至学校和教师以充分自由,他们可以结合学校文化的主要原则导向,设计相应的跨学科学习以供跨学科的现象教学。“现象教学”弱化了学科科目,综合各学科相关知识,确定“现象”的主题。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各个学科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不同的学科体系存在着差异,也存在着联系。因此,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应该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关注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

2.注重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现象教学中的“现象”必须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发现生活中的认知规律,师生进入真实生活场景进行教学,或抽取现实生活中的原型设计成生动的场景课程,通过现象教学,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教学不是脱离生活而存在的,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的三个核心命题: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累积与改造。丰富的生活场域中蕴含着多彩的教育内容,只有尊重个体的生活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体发展。

上海从2017年11月开始面向一、二年级小学生试点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面向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选取主题,从学生的家庭、社区、校园和自然环境等真实生活中寻找主题,活动内容体现生活情境和真实任务,以一体化的内容建立课程与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引导学生亲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认识、发展自我,参与并融入社会,亲近并探索自然,初步形成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整体认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交往习惯。义务教育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尤其在小学低年级,应该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师应在某些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有意识地将知识融合为一个整体,注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重视教师培训中的跨学科学习

芬兰的教师准入门槛极高,从1979年开始,所有的芬兰中小学教师都应具有硕士学位。在5年的教师教育项目中(3年本科+2年硕士),教育研究课程约占主修课程总学分的50%。芬兰在教师培养的过程中非常注重研究素养,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研究型教师。这样能使教师熟悉关于其任教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通过综合学校各学科与跨学科议题的教学研究为未来进行现象教学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现象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还应该精通教育研究,从而具备依据不同的现象创设学习情境和问题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地、合作地进行知识和能力的习得。芬兰以研究为基础的职前教师培养模式为现象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跨学科课程的开展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需要教师认识跨学科课程的特点、模式,并具有设计和开展跨学科课程的能力,还需要各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有必要开展跨学科课程有关的教师培训,同时还要重视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引入类似于STEM的跨学科课程教学。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