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率仅次于癌症的哮喘 600万中国儿童都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肺功能检查报告怎么看有没有哮喘患者 致死率仅次于癌症的哮喘 600万中国儿童都有

致死率仅次于癌症的哮喘 600万中国儿童都有

2024-06-28 14:45: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是世界防治哮喘日

2019年世界哮喘日的主题是「全程管理,控制哮喘」

本文为知几未来研究院原创。

编者按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是仅次于癌症的世界第二大致死和致残疾病。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哮喘患者超过3000万,其中600多万是儿童和青少年。也就是说,每46个中国人中至少就有1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哮喘。

知几未来研究院今天推送的这份《儿童和青少年哮喘全景报告》,全文约2.5w字,将从哮喘防治中的常见误区入手,详尽展现哮喘防治的诊断和全程管理,探讨微生物组学在哮喘治疗中的探索和应用。您将看到以下内容:

儿童哮喘在世界及中国范围内的流行现状

哮喘防治中的常见误区

可能引发哮喘的风险因素

哮喘的诊断:如何在不同年龄的儿童中发现哮喘

不同年龄段儿童哮喘的治疗和管理

常用哮喘药物的对比、选择及使用

肠道微生物与哮喘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微生物干预疗法在哮喘防治中的应用案例

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一个摘要版,方便大家快速了解报告内容????

《儿童和青少年哮喘全景报告》摘要版

1.哮喘通常始于儿童时期(尤其是5岁之前),全球约40%的儿童和青少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哮喘;中国哮喘儿童超过600万,近30%没有得到及时诊断,近半数的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2.儿童持续性哮喘会导致肺功能发育不足,增加成年后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持续性气流阻塞的风险,降低孩子的生长速度;严重急性发作的情况下可导致猝死,是仅次于癌症的世界第二大致死和致残疾病。

3.哮喘是慢性疾病,很难彻底根治。但按照《GINA 指南》维持治疗,接近80%的哮喘患者能达到良好控制;除了极少数中重度哮喘儿童,大多数哮喘儿童在发作期以外都可以正常参加日常活动。

4.在管理哮喘的过程中,专科医生只能起到20%的作用,剩下的80%需要患者自己完成。

5.家长对哮喘知识的掌握程度、用药依从性以及定期复查等是影响哮喘控制的重要因素。

6.遗传和环境因素是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其他风险因子包括:药物(如青霉素)、胃食管反流病、孕期因素(如母亲孕期抽烟、喝果汁、吃海鲜、接触PM2.5、抑郁焦虑)。

7.《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2016年版)》:吸入性皮质类固醇(ICS)是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物;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是缓解药物的首选。

8.2019年4月12日更新的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调整:建议成人及 12 岁以上的轻度哮喘患者使用含有 ICS 的控制药物治疗方案,以减少严重发作的风险;基于安全性考虑,不再建议单用 SABA 治疗哮喘急性发作。

9.哮喘儿童和健康儿童的呼吸道菌群、肠道菌群构成都存在差异,且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紊乱先于疾病的发生。

10.提高饮食中的可发酵纤维比例、补充鱼油和益生菌或冻干细菌提取物,可显著改善呼吸道炎症,延缓哮喘发展。但益生菌及益生菌制品的使用存在着异质性,应当在精准检测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如果你对微生物疗法感兴趣,还可以直接拉到文章后半部分,查看更多科学家在哮喘防治上的探索成果。

1.

40%的儿童和青少年患哮喘,其致死和致残率仅次于癌症

提起哮喘,大多数人或许一些固定印象:

哮喘是一种应激反应;往往在面对压力或危险情况时发作;

发病时表现为急促喘息、难以呼吸;

患病后很少能外出,也很难参与运动;

懦弱的人物形象,当战胜性格中的懦弱,哮喘也可被治愈;

哮喘是一种应激反应;往往在面对压力或危险情况时哮喘发作;

这可能与大量影视剧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及媒体传播有关。香港影评人张伟雄在《哮喘:夹心人的呼吸隐喻》一文中曾对香港影视剧作品中的哮喘流行起源有过追溯,称「哮喘病是影视作品中仅次于精神偏执妄想的第二大疾病」。

但遗憾的是,这些影视剧作品中的传达出的印象并不完全准确,有些甚至是错误的。

美国罗格斯大学人类学教授Cindy Dell Clark在2012年一项针对9-12岁的哮喘儿童及其朋友展开的研究后,就曾公开指出「哮喘是一种非常严重和可怕的疾病。而好莱坞经常把患有哮喘的儿童描绘成易受伤害弱者形象,是一种错误的刻板印象」。

图片来源影视截图

近年来国内外影视剧作品中出现的部分患有哮喘的人物形象。从左往右依次是《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中的Leonard、《志明与春娇》中的余春娇、《摩托车日记(Diarios de motocicleta)》中的格瓦拉、不能說的秘密》中的小雨

哮喘通常始于儿童时期(尤其是5岁之前),是一种常见于肺部气道的长期炎症性疾病。由于炎症影响,哮喘患者气道会变得狭窄,就好像管被堵塞了一样,致使空气不能顺畅出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近20年来青少年群体哮喘的发病率一直在不断升高,约40%的儿童和青少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哮喘;而根据中国哮喘儿童行动计划,我国目前哮喘儿童超过600万,却有近30%没有得到及时诊断,近半数的患儿也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世界过敏和哮喘母亲联盟(The Allergy & Asthma Network Mothers of Asthmatics,AANMA)的创始人Nancy Sander女士将其描述为「剥夺了儿童呼吸的氧气,限制了他们的身体活动,需要严格规范用药、避免过敏原和刺激物的疾病」。

儿童持续性哮喘不仅会造成肺功能发育不足,增加他们成年后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持续性气流阻塞的风险,同时,在青春期前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还会在最初几年里降低孩子的生长速度,影响他们的生活;严重急性发作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猝死,是仅次于癌症的世界第二大致死和致残疾病。

虽然目前哮喘尚无法治愈,但根据著名的全球多中心研究-GOAL研究,如果能够按照《GINA 指南》使用沙美特罗 / 氟替卡松维持治疗,接近80%的哮喘患者能达到良好控制;除了极少数中重度哮喘儿童,大多数哮喘儿童在发作期以外都可以正常参加日常活动。

而国内哮喘调查结果却截然不同。

由于国内哮喘群体数量庞大,个体病症差异明显,加之对哮喘认知不足/错误,病人依从性差、不坚持长期治疗等原因,直到2016年,我国城区支气管哮喘总体控制率也不过28.5%,就诊率则更低,只有22.3%。

这意味着,当前我国无论是达到哮喘控制的比例,还是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比例都是很低的。

这一点在另一项中国30个省份 (西藏除外)中开展的调研结果里也能得到印证:2016年儿童和青少年因哮喘反复发作导致的误学率高达63.6%,是儿童住院的首要原因。

中国哮喘联盟总负责人、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林江涛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哮喘是慢性疾病,很难彻底根治。但在管理哮喘的过程中,专科医生只能起到20%的作用,剩下的80%需要患者自己完成」。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申昆玲也提到:「家长对哮喘知识的掌握程度、用药依从性以及定期复查等是影响哮喘控制的重要因素」。

因此,知几未来研究院这份《儿童和青少年哮喘全景报告》,就将从哮喘防治中的常见疑问和误区开始。

2.

哮喘≠呼吸急促或上不来气,还需要结合肺功能检、气道炎症指标查等多种检查确诊

在此次知几未来研究院的调研中,一个很典型的情况是「将哮喘等同于急促喘息或上不来气」、还有人提及「哮喘易在紧急和危险情况下发作」。

公众会有这样的认知其实并不意外,毕竟这也是大多数影视剧作品中哮喘的展示方式。不过,你要是将这样的刻板印象套用于真实生活,那么很可能会导致哮喘的误诊和漏诊。

实际上,哮喘的症状是相当多变的,除了会引起喘息和咳嗽,还可能有胸闷、呼吸短促等症状,其特征包括:多变和复发的症状、可逆气流阻塞、支气管痉挛;在哮喘病复发期间,由于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升高,可能还会出现像脓的物质。

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有些人可能只咳不喘;有的人可能只是胸闷不适;而有人可能到了晚上或吹冷风后才会发作或加剧。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和胸闷变异性哮喘。

咳嗽是CVA主要或唯一的临床表现,并没有明显的喘息、气促等症状,很容易被误诊成为其他呼吸道感染,因此又被称作是隐匿性哮喘。至于胸闷变异性哮喘的症状更少,只有晚上胸闷,同样需要在呼吸科治疗,而病人很可能将其误认成心脏病。

哮喘患者的气道(右)和健康人的气道(左)情况对比。患者的肺部内壁会出现的发炎和肿胀,气道衬膜上也会分泌的更多的粘液;当这些水肿液体和炎症细胞流入气道壁,会使得患者的气道变得狭窄;哮喘发作时,气道肌肉还会进一步收缩缩小气道,加剧哮喘,导致咳嗽及哮鸣音的发生

而儿童哮喘发作时还可能伴有哮鸣,即儿童呼气时听到的一种高音调噪音。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哮喘儿童肺功能会随时间变化而表现出不同,即使是同一哮喘儿童,其病症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随时间变化也可能完全不同。比如,有些轻症年长哮喘儿童仅在活动后或接触冷空气时才出现咳嗽;部分哮喘儿童在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哮喘儿童也可能没有异常体征。

因此,不能只是根据有没有出现喘息来判断哮喘,还需要结合肺功能检查、病史、过敏状态检测、气道炎症指标等加以诊断。

6岁及以上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程度及表现

6岁以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程度及表现

3.

遗传和环境是主要诱因,感冒、香水、喝果汁都可能诱发哮喘

至于影视剧作品中哮喘逢险必发作更可能是出于剧本冲突的需要,二者的因果关系尚无充足证据;遗传和环境因素仍是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

根据现有人类和动物的数据,在染色体5、6、11、12、14和17上都存在哮喘易感基因;这些基因除了会导致哮喘表型的表达,还可能影响哮喘的发展。比如,17号染色体上ORMDL3基因与儿童哮喘风险相关,携带有ORMDL3变异的孩子罹患哮喘的风险会提高60%-70%。

而环境对哮喘的诱发则更加复杂。你可能想不到,如感冒病毒、浓郁的香水,甚至是过于寒冷、湿润或干燥的空气都可能诱发哮喘。

同时,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还会相互作用,产生「1+1>2」的效果。

比如,2013年《Nature Genetics》一项来自五个国家中心的研究就提到,CDHR3基因变异会导致上皮细胞的免疫反应过激,使得孩子对环境中的诱导因子更为敏感,最终导致幼儿哮喘的持续严重恶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没有哮喘或过敏家族史,且生活环境足够干净(如没有污染物等),那么哮喘就不会发生」。

童年时缺少接触传染源、共生微生物(如胃肠道菌群、益生菌)与寄生虫,反而会抑制了免疫系统的正常发展,增加罹患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性。早在80年代后期,就有研究发现家庭人数与花粉过敏的发生成反比,且兄弟姐妹中年长的小孩发生花粉过敏的较少;即多娃家庭,大娃最不易过敏,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卫生假说(hygiene hypothesis)。

在卫生假说被提出后的三十年里,大量研究都获得了相似的结论。其中最重要的一篇发表于201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在回顾了过去5年间发表的25篇呼吸病学重磅研究文章后,给出了更具体地对比:

广泛微生物暴露环境(如农场)中,儿童罹患哮喘及其他特应性疾病的风险降低38%;

暴露于多种真菌的房间中,儿童哮喘发生风险降低63%;

暴露于多种细菌环境,儿童哮喘风险降低43%;

母亲采用剖腹产,由于缺乏细菌定植,后代罹患哮喘的风险会增加20%-80%。

而生活中常见的哮喘风险因子还有很多。

1)药物:青霉素是最常见药物诱因

药物诱发的哮喘被称作是药源性支气管哮喘(Drug-induced bronchial asthma),即临床上应用某些药物引起气道可逆性痉挛的一组综合征。一般出现在用药后5-45分钟后,表现为咽部瘙痒、咳嗽、胸闷、气促、口唇发绀、喘息、呼吸及心率加快、两肺布满哮鸣音,但患者大多数情况下体温是正常的。

如果再次使用相关药物时,上述症状发作时间会提前;如果本身就患有哮喘的,在使用相关药物后,哮喘的发作程度还会加重,且使用抗哮喘药物症状也不能明显缓解。

能诱发哮喘的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主要可分为四类(见下表),最常见的是青霉素。

常见的可引发哮喘的四类药物及药品

2)GERD:存在于50%以上的小儿哮喘患者中的胃食管反流病

罹患胃食管反流病(GERD),这种疾病会引起胃酸长期不正常地回流到喉咙,导致难以治愈的慢性咽喉炎,三分之一以上的慢性咳嗽都是由它引发的。50%-60%的小儿哮喘患者都存在胃食管反流。

3)母亲孕期抽烟、喝果汁、吃海鲜、接触PM2.5也有长期影响

母亲怀孕期间的身体状况、饮食情况、生活习惯以及产后喂养方式也与哮喘的患病风险直接。知几未来研究院也根据近年来的文献研究整理了孕期中的影响因素,供大家参考:

孕期吸烟:母亲曾在妊娠期间吸烟,其后代青春期哮喘风险增加84%、喘鸣风险增加77%、运动诱发哮喘风险增加129%;2018年一项来自台湾妇幼保健院的研究再次证实,孕妇在产前和产后接触PM2.5,与孩子哮喘的后期发展有关;

孕期使用抗生素:母亲孕期曾使用抗生素会增加后代患哮喘风险,是没有使用儿童的1.7倍,男性后代和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儿童风险更高;但在孩子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母乳喂养可以降低这一风险;

孕期饮用含糖果汁:母亲在孕期摄入饮用含糖果汁或苏打水,其后代更容易发生哮喘,比母亲未饮用的孩子的高70%,且这一风险增加与孩子早期饮食中的糖摄入无关;孕期游离糖(包括葡萄糖、蜂蜜浓缩果汁)的摄入还会导致过敏性哮喘的风险增加101%;另外,儿童早期饮食中果糖含量多的儿童发生哮喘的风险比很少或从未饮用含糖饮料的儿童高出79%;

孕期饮食:母亲孕期饮食中摄入贝类、高脂肪含量的鱼类越多,儿童喘息和湿疹的风险也会越高相关,但低脂肪鱼类的摄入并没有相关联系;但另一项2014年另一项包含了736名孕妇的小型研究证实,在怀孕期间补充鱼油的后代儿童持续性喘鸣或哮喘发病风险将降低30.7%。

怀孕时年龄:母亲怀孕年龄过早或早产儿、孩子出生体重过低,都会增高孩子患病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母亲抑郁和焦虑水平、过度养育态度、专制情况也会导致到儿童哮喘患者的可溶性钙含量的改变,进而影响到哮喘儿童的焦虑水平、哮喘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

4.

如何发现哮喘儿童?不同年龄、类型的儿童的哮喘诊断有什么不同

1)≥6岁儿童哮喘的诊断

哮喘的诊断主要依据呼吸道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如果在排除了其他引起相关症状的其他疾病后,还存在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并在排除了其他引起相关症状的其他疾病后。 

包括:

反复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运动以及过度通气(如大笑和哭闹)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

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a)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抗炎治疗后肺通气功能改善;(b)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c)最大呼气峰流量(PEF)13间变异率(连续监测2周)≥13%07J。

符合第1-4或第4、5的,可诊断为哮喘。

另一方面,哮喘的规范控制治疗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部分患儿可能需要数年之久。我国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儿童哮喘的漏诊率达30%。

因此,对于临床症状和体征提示哮喘或临床特征较典型的病例,都应该尽可能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以获取可变呼气气流受限的客观诊断依据,避免诊断不足和诊断过度。

2)4周,常在运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重,以干咳为主,不伴有喘息;

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

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和(或)PEF日间变异率(连续监测2周)≥13%;

个人或一、二级亲属过敏性疾病史,或变应原检测阳性。

以上第1-4为诊断基本条件。

4)哮喘诊断和病情监测的相关检查

a.肺功能检测 

肺功能检测是诊断哮喘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估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

肺量测定法:通过检查深呼吸后你能呼出多少空气和你能呼出多快,来估计支气管是否变窄。

最大流量:测量你呼出的空气的强度。低于正常的流量峰值可能是肺部无法正常工作的信号,说明哮喘可能出现了恶化。

由于哮喘儿童主要表现为可逆性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多数患儿,尤其在哮喘发作期间或有临床症状或体征时,常出现FEV1(正常≥80%预计值)和FEV1/FVC(正常≥80%)等参数的降低。

对疑诊哮喘儿童,如出现肺通气功能降低,可考虑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评估气流受限的可逆性;如果肺通气功能未见异常,则可考虑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评估其气道反应性;或建议患儿使用峰流量仪每日两次测定峰流量,连续监测2周。如患儿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PEF日间变异率≥13%均有助于确诊。

但呼气流速峰值 (PEFP)检查只能用于5岁以上的儿童,5岁以下的儿童需要通过吸入法服用哮喘药物看症状是否能由此减轻来加以判断患病情况。

b.过敏状态检测 

这项检测主要皮肤测试或血液测试来完成。吸入变应原致敏是儿童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儿童早期食物致敏可增加吸入变应原致敏的危险性,吸入变应原的早期致敏(≤3岁)是预测发生持续性哮喘的高危因素。

因此,对于所有反复喘息怀疑哮喘的儿童,均推荐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测定,以了解患儿的过敏状态,协助哮喘诊断。也有利于了解导致哮喘发生和加重的个体危险因素,有助于制定环境干预措施和确定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案。但需要注意的是,过敏状态检测阴性不能作为排除哮喘诊断的依据。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对过敏状态的评估有一定价值。

c.气道炎症指标检测 

嗜酸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可通过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等无创检查方法进行评估。这些指标可以用于连续监测中,能辅助评估哮喘的控制水平和哮喘治疗方案的优化。

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增高程度与气道阻塞程度及其可逆程度、哮喘严重程度以及过敏状态相关。

FeNO检测: FeNO水平与过敏状态密切相关,但不能有效区分不同种类过敏性疾病人群(如过敏性哮喘、变应性鼻炎、变应性皮炎),且哮喘与非哮喘儿童FeNO水平有一定程度重叠,因此FeNO是非特异性的哮喘诊断指标。目前有研究显示,反复喘息和咳嗽的学龄前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后如FeNO水平持续升高4周以上,可作为学龄期哮喘的预测指标。但不推荐单纯以FeNO水平高低作为决定哮喘儿童是否使用ICS治疗,或ICS升/降级治疗的依据。

d.胸部影像学检查 

对于儿童哮喘的诊断,很少需要进行胸部X线检查。通常仅在医生认为儿童的症状可能是由另一不同的疾病(如肺炎、肺萎缩)引起时,才会进行X线检查。因此,哮喘诊断评估时,在没有相关临床指征的情况下,不建议进行常规胸部影像学检查。

对于反复喘息或咳嗽儿童,怀疑哮喘以外其他疾病,如气道异物、结构性异常(如血管环、先天性气道狭窄等)、慢性感染(如结核)以及其他有影像学检查指征的疾病时,需依据临床线索所提示的疾病选择进行胸部X线平片或CT检查。

e.支气管镜检测

反复喘息或咳嗽儿童,经规范哮喘治疗无效,怀疑其他疾病,或哮喘合并其他疾病,如气道异物、气道局灶性病变(如气道内膜结核、气道内肿物等)和先天性结构异常(如先天性气道狭窄、食管-气管瘘)等,应考虑予以支气管镜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f.其他检测

运动和感冒引起的哮喘的刺激性检测:即在患儿剧烈运动或呼吸几次冷空气前后测量气道阻塞情况。

Methacholine检测:Methacholine是一种已知的哮喘诱因,吸入后会引起呼吸道轻微收缩。如果你对Methacholine有反应,你很可能患有哮喘。即使在最初的肺功能测试是正常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这个测试。

g.哮喘临床评估工具 

此类评估工具主要基于临床表现进行哮喘控制状况的评估,应根据患儿年龄和就诊条件,选用合适的评估工具,定期评估,包括:

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

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hildhood Asthma Control Test,C-ACT,适用于4-11岁儿童);

哮喘控制问卷(Asthma Control Questionnaire,ACQ);

儿童呼吸和哮喘控制测试(Test for Respiratory and Asthma Control in Kids,TRACK)。

5.

家长对哮喘知识的掌握程度、用药依从性以及定期复查等是影响儿童哮喘控制的重要因素

在此次知几未来研究院的调研中,最常见也最让人意外的一点莫过于很多人并不知道哮喘是慢性病,因此,「加重或者发作的时去医院,缓解了就是好了,不用长期治疗了」自然也成为了最常见的哮喘应对措施。

这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提过的哮喘防治误区,「部分患者要求太低,不用去急诊就已经很满足了。实际上哮喘控制不控制,根本不是去不去急诊的问题,而是晚上有时会不会喘得睡不着,白天能不能参加日常的体育活动,凡是有这些情况,都属于哮喘没有控制好」。

2016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强调的基于症状控制的哮喘管理模式

根据钟南山院士的建议,「哮喘治疗最重要的是预防发作和坚持用药,直到不再发作,然后用药量再慢慢减少」。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申昆玲则提示在影响儿童哮喘控制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家长对哮喘知识的掌握程度、用药依从性以及定期复查」。

知几未来研究院建议大家可以使用由由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等共同发布中国版儿童哮喘行动计划的app悠然呼吸进行哮喘病情的监控和管理。

悠然呼吸APP可基于智能手机的峰流速(PEF)测试,为患儿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标准化依据,改变以往单纯依赖医生评估哮喘控制状况和家庭自我管理缺位的状态,最终实现对哮喘病情的“红黄绿”三色分区动态管理

儿童哮喘治疗可根据年龄分为「≥6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和「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