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历史学考研考前必看名词解释(知识点)(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考研历史学怎么看课本 2023年历史学考研考前必看名词解释(知识点)(一)

2023年历史学考研考前必看名词解释(知识点)(一)

2024-07-12 08:30: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妇好墓】妇好墓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约一百米处,于1976年被考古工作者发掘,是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是商代玉器出土最多、最集中的墓葬。

【甲骨文】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用于占卜记事,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已具备后世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迄今已发现有字甲骨约15万片,共有4000多个单字。内容丰富是研究商周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极大地推动了商史和中国上古史的研究。

【金文】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以属于商周时期者居多。商代铭文简短。西周出现长篇铭文,记述相关事件。迄今发现铭文最长者是毛公鼎铭,达497字。对于认识商周的历史与文字是宝贵的一手资料。

【牧野之战】是周灭商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孟津之会后二年,伐纣时机成熟。武王亲率大军在孟津会合各路诸侯,从孟津渡黄河杀奔商都朝歌,战于商都郊外牧野。纣王大败,自焚而死,商朝亡。

【兄终弟及】是一种继承制度。商代王位由王弟与王子继承并用的制度。传弟按年龄长幼依次继承,兄终弟继。殷商中丁以后,经常发生王位的纠纷,制度遭到破坏,传嫡子为王制渐为流行。

【周公东征】周初周公平定东方叛乱势力的军事行动。周公旦摄政。管叔不满,遂联合武庚一同举事。周公稳定内部后亲率大军东征。经过年苦战,终平叛乱,诛杀武庚、管叔,流放蔡叔,征服了大批东方方国、部族。彻底打败商的残余势力。周对东方的统治由此真正奠定,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周公旦】周初政治家。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文王死后,辅佐武王克商,建周。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年幼即位,周公摄政,亲率师东征,平三监之乱。与召公营建东都成周,归政于成王,留守成周,与召公“分陕而治”。“制礼作乐”,在建全西周各种典章制度。为周朝强盛作出了重要贡献。

【分封制】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对象是同姓王族、功臣、姻亲、先代贵族等,同姓亲族是主体。诸侯须对周天子承担一定的义务(镇守疆土、捍卫王室、朝觐述职、随王出征)。诸侯在国内也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给士。对稳定和巩固周初的统治起过进步作用。后期,随着周王室衰弱,遭到破坏,出现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而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宗法制】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宗族组织内部的制度,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王是大宗,诸侯是小宗。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以此类推,层层区别,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对巩固统治和维护统治集团的内部团结起了重大作用。春秋时期,逐渐难以维持,战国最终瓦解。宗法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工商食官】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衣食住行也由官府提供,所以称为工商食官。春秋时期渐被打破。

【井田制】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种土地制度。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为国家所有,不得买卖。实质就是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由于生产力低下,成员需要共耕公田,耕种私田时也要经常协作,产品也要互相调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家庭独立,社会分化进一步加强,井田制的消亡也就成为历史地必然。

【国野制】西周时期的社会制度。“国人”,具有一定的参政权利和服兵役的义务;“野人”属于被统治阶级,春秋中后期,随着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国野之间的界限渐趋泯灭。

【国人暴动】“彘之乱”。前841年周都镐京地区的国人发动的驱逐周厉王的武装暴动,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诸侯共伯和被推举摄政,史称共和行政。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我国现存史料中有确切纪年的开始。沉重打击了周的统治,加速了灭亡。

【共和行政】西周时期政治事件。国人暴动发生后,宗周一片混乱,厉王逃到彘,朝政由召公和周公等代管,史称“共和行政”(一说由国人共推诸侯共伯和执掌王政)。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我国现存史料中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宣王中兴】周宣王统治时期被称为周朝中兴期。厉王死后,“共和”结束,太子静嗣位,是为宣王。他任用贤臣,整顿武备,励精图治,使西周王朝的衰颓局面有所挽回,号为“宣王中兴”。到其后期“中兴局面”已近于终止,国势又走向衰退。

【管仲改革】春秋时期齐国国相管仲在齐国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基本上维持“国”“野”分治的制度。实行“作内政而寄军令”的政、军合一制度。对私田“相地而衰征”,收到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效果。国力大振。

【城濮之战】春秋时期著名战役。楚为保持在中原的优势地位,联合陈蔡等国出兵伐宋。晋迫使楚军北上。晋文公取得胜利。使中原小国摆脱了楚的控制,归附了晋国。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被封霸主。

【弭兵之会】即息兵、停止战争。晋楚长期争霸皆已精疲力竭,一些中小国家要求和平。于是出现了由宋国执政华元、向戌两次奔走召开的弭兵之会。晋楚瓜分了霸权,形成了均势。赢得和平环境。

【三家分晋】春秋晚期,赵、韩、魏三家分晋事件。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春秋战国的分水岭。

【田氏代齐】春秋末年,齐国田氏代替姜齐政权的事件。前386年,周安王正式承认田氏为齐侯,姜齐终为田齐所代替。反映了春秋中期以后,新兴地主阶级同旧贵族进行斗争、最终取而代之的历史趋势。

【合纵连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主张和推行的外交、军事策略。由于各国力量不断发生变化,七国中不论强国或弱国都在寻找自己的盟友。“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

【远交近攻】前266年,秦昭王用范雎为相,采纳远交齐、楚,近攻三晋。范雎认为“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破坏东方各国的合纵,巩固所攻占的土地。对秦最终统一具有深远意义。

【长平之战】秦国大败赵国的战役。前262年,秦和赵为争夺韩的上党郡. 秦用反间计,使赵王改用赵括代替廉颇。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秦将白起俘虏赵军,坑卒40万。奠定了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基础。

【李悝变法】战国初期魏国实行的一次改革。魏文侯任李悝为相,主持变法。①废除世卿世禄,②“尽地力之教”③实行“平籴法”,④著《法经》集春秋以来成文法的大成。使魏国在战国初期首先强盛起来。

【《法经》】李悝编纂,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有系统的成文法典。六篇,依次为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这部《法经》不仅集以前各国法律之大成,而且是秦汉法律的张本。

【胡服骑射】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所进行的一场移风易俗的改革。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身穿“胡服”,跃马引弓,学习骑射,使赵的军队迅速强大。是赵国的一次成功的社会改革,赵的地位也有很大提高。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的一场改革运动。先后两次进行变法。“开阡陌封疆”,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焚烧儒家典籍,申明法令,编制户籍,设什伍连坐法,推行县制。移风易俗。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秦国富兵强,奠定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基础。

【上计制】战国秦汉时期,国家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承诺、担负、履行赋税义务的制度,也是中央政府用来对地方政府实行监督、行政得失的政绩考课制度。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

【玺符制度】战国时期,国君已普遍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派遣使者。使国君有效地控制了国家的的政权和军事权利。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立者。中国最早创立私学的学者之一,主张“有教无类”。编成《诗》《书》《礼》《易》《乐》《春秋》。思想主要保存《论语》中。注重“礼”,主张克己复礼,发展周礼;将“仁”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核心,“中庸”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缔造了华夏民族的共同心理。

【百家争鸣】对春秋战国时代学术繁荣,自由论辩盛况的形容。当时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深远。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中心。设在齐都城临淄稷门附近。由桓公设立,至宣王最盛。其招揽天下文学游说之士数千人,任其讲学议论,成为各学派荟萃中心。利于百家争鸣、繁荣学术。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主性善之说,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孟子又导引出关于仁政的学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言论,成为历代民本思想的渊源。孟子重视人的道德修养。

【荀子】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主张人性本恶,强调后天的约束。“隆礼”实则是“礼表法里”,把礼与法统一起来,以维护“贵贱有等”的等级制。吸收法家部分内容,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墨家】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其世界观则强调尊天、尊鬼,迷信色彩较重。内部有严密的组织,带有宗教和苦行的色彩。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其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揭示出事物存在着互相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韩非】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融合法、术、势这三家思想,建立一套完整的新的法家思想体系。主张统治者应该根据形势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批判复古思潮。被秦王政所采用。

【《尚书》】是现存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主要为商、周两朝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在周朝编订而成。既保存了一部分上古史料,同时也是现存最古老的汉语散文,佶屈聱牙,十分艰涩。

【《易》】是我国最早的占卜用书。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可能出现于商、周之际,成书于战国或秦汉之际。其对自然或社会变化的论述,富有朴素的辩证法观点。

【《春秋》】古代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以鲁国纪年,兼记王室与其他诸侯国之事,相传经孔子删订。共1.6万余字,叙事简略,寓含褒贬之义。阐释和补充的主要有《左传》《公羊传》《毂梁传》三传。

【《左传》】儒家经典之一。比《春秋》多出17年。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对《春秋》内容进行补充、阐释的著作。它以《春秋》纪事为纲,增补了多达18万字的材料,一部内容更为丰富、翔实的编年史名著。

【三传】“三传”是解释《春秋》的三部书,就是《左传》、《公羊传》和《穀梁传》。都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思想史的重要资料。

【《战国策》】记录战国时期纵横家思想和活动的著作,取材于各诸侯国的简策,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刘向整理。反映战国历史特点。

【《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汇集了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故亦称《诗三百》。被作为儒家经典尊奉,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竹书纪年》】古代编年体史书。281年出土于汲郡的战国时魏墓中。共13篇,记叙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史事。所记史实与传统史书颇多违异;而与地下出土的资料合,故对考订先秦史料有重要价值。

【四书五经】古代典籍的简称。“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长期以来成为统治阶级的教科书,并作为宣传宗法思想的理论根据。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所做。是资料汇编性质之书,不是成熟的史学著作,因而在事件记载时不具年月者很多,个别事件仅仅为片段。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黄帝内经》】战国时期,著名的医书。《素问》主要论述脉理和病因,《灵枢》主要论述经络和针刺。记载了我国两千数百年前的有关人体解剖的知识和血液循环的概念。对世界古代医学是巨大的贡献。

【山海经】中国上古地理学专著,无撰者姓名。书中保存了大量远古的历史和神话传说,对研究丝绸之路和东西方交通,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五德终始说】战国后期阴阳五行家邹衍创立的学说。始皇以此为基础架构秦帝国的制度。是第一个实践最高统治者,用以证明秦代周的历史必然性与实施统治的合法性,为专制主义皇权寻找理论依据。

【三公九卿制】秦汉时期的中央官制。由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负责管理全国的政务。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建立创造了雏形,对以后的历代王朝有着重要的影响。

【郡县制】是秦汉时期的地方制度。始皇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的郡县官僚制全国推广,设立郡、县(道)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道)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焚书坑儒】秦始皇钳制思想、统制文化、实现集权专制的举措,严重地摧残了文化,扼杀了春秋战国以来发展起来的自由思想和精神,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场浩劫。

【楚汉之争】秦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刘邦“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加之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最终被刘邦击败。

【约法三章】汉高祖在楚汉之争中所定临时法律。刘邦率军进入咸阳后,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重建封建法制的开始,具有稳定社会的积极作用。

【九章律】萧何根据《秦律》制定《汉律》,除去夷三族及连坐法,增加《兴律》《户律》《厩律》,合为九章,故称《九章律》。在当时对社会的安定,政权的巩固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郡国并行制】汉初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体制。高祖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又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国在政治上处于半独立状态。给汉的统一和稳定埋下了隐患。

【黄老之学】战国时期兴起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黄”指“黄帝之学”“老”指老子的学说。两派在汉初融合为黄老学说。主张“无为而治”,被汉初统治者采取。促进了统治秩序的巩固,后逐渐被儒家取代。

【文景之治】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文、景帝在位期间继续“与民休息”,实行轻徭薄赋政策。提倡轻刑慎罚。边疆政策也延续了汉初以来的和平方针。还注意用贤纳谏,广开言路、才路,抑奢尚俭,节省政府开支。为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景帝时的诸侯国叛乱。景帝三年(前154)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但叛乱不得人心,3个月内即被平定。 诸侯王强大难制的局面大为缓和,中央集权逐渐巩固。

【汉武帝】西汉皇帝。在位期间(前140~前87)继续加强中央集权,采纳推恩策,削弱王国势力;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建立中外朝制度;实行察举制度;建立太学和郡国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置五经博士,;任酷吏,严刑法,打击地方豪强势力;货币统一于五铢钱,实行盐铁国家专卖政策和均输法、平准法;发算缗和告缗令以打击大商人势力,抑制商业发展;兴修水利,治理黄河,移民西北“屯田”;推行赵过的代田法,两派张骞出使西域,出现“丝绸之路”;发动大规模的对匈奴的战争,使北方边郡得到安宁。消灭南越割据势力。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大汉帝国便以文明和富强闻名于世。到晚年,农民不断起义,全国出现动荡形势。

【推恩令】前127,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议颁行“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分割国土,封子弟为列侯。此后诸侯国大者不过十余城,朝廷不用削藩,就使王国面积自然析分、缩小。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六条问事】是汉朝时汉武帝对刺史的权力和职务范围的具体规定。汉武帝设刺史,秩六百石。职责是定期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监察地方郡守、尉、诸侯相等二千石官和强宗豪右,六条以外不问。

【察举制】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武帝在董仲舒建议下,命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遂成制度,称“举孝廉”。此后科目逐渐增多,制度也逐步完善。拓宽了人才选拔的范围,并成为两汉士人最重要的入仕途径。促进讲习儒经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和教育的发展。至东汉末年察举不实。

【均输与平准】国家运用其经济力量,干预乃至经营商业贸易的措施。元封元年下令在各地设均输官,将郡国须上交中央而中央充裕的物资,从出产地运到所需地出卖,减少运输费用。平准法,由大农在京师设平准官,接受均输货物,贱买贵卖,平抑物价,调剂供需。控制了许多商品的购销,增加了财政收入,并大夺商人之利。

【算缗与告缗】汉武帝打击商人势力的一项措施。为解决财政困难,征收富商大贾的财产税,称为算缗。为防范隐匿或虚报,颁布告缗令,鼓励民间告发,一经查实,即没收商贾财产,并将其中半数奖励告发者。富商大贾大批破产。增加收入,暂时解决由战争和奢侈浪费所造成的困难,加强了中央集权。

【董仲舒】西汉著名哲学家,思想家,著作有《春秋繁露》等。首倡儒学独尊,把专制制度的理论系统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提出“天人合一”说和“天人感应”说以及“三纲”、“五常”的伦理规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性三品”说。他的思想学说为加强皇权提供了理论根据,为后世封建统治阶级所信奉。

【张骞通西域】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 使天山南北地区在历史上第一次与中原连为一体,中原与西域乃至更西地区的交通路线逐步开辟,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原汉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丝绸之路】一般指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即以古代中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以区别于后来出现的西南和海上丝绸之路。始于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促进了汉和中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在东西方关系史上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昭宣中兴】是对西汉中期昭帝、宣帝统治时期的赞誉。武帝死后,昭帝和宣帝继承了武帝晚年的政策,轻徭薄赋,整顿吏治,平理刑狱。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的安定。使西汉重新兴盛起来,

【盐铁会议】西汉昭帝时召开的辩论盐铁官营等国家政策的会议。前81,昭帝召开朝会,来自各地的贤良、文学猛烈抨击武帝的经济统制政策,与桑弘羊等大臣展开激烈辩论,会后,昭帝废除榷酤官和关内铁官。

【度田】光武帝派人到各地组织清查土地占有情况,建立新田籍,史称【度田】。涉及自耕农和豪强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已成为社会趋势,因此失败。对于促进荒地的开垦还是有作用的。

【光武中兴】东汉初年,刘秀在政治上,他吸取西汉后期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裁并机构,裁减地方官吏,提倡节俭;整顿吏治。经济上,他恢复西汉的三十税一制;实施度田,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六次下诏释放奴婢。在思想上,提倡文教,重视儒学,“退功臣而进文吏”,以“柔道”治天下。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

【党锢之祸】东汉末年,一批官僚、士人制造反对宦官专政的舆论而被罢官禁锢、遭受株连杀害的事件,史称“党锢之祸”。伤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四民月令》】东汉崔寔模仿《月令》所著著作。该书逐月记述东汉时期世家大族的生产、生活活动是了解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材料。

【经今、古文之争】经学今文学派与古文学派的争论。今文经指汉代用隶书书写的儒家经典;古文经指秦以前用古文书写的儒家经典。郑玄兼采今文之说遍注群经,成为经学的集大成者,基本结束了绵延200多年的经今古文之争。虽是利禄之争,但也促进了学术的发展。

【《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卷,52万余字。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内容涉及社会各方面,不虚美,不隐恶,被誉为“实录”。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新体例,为以后历代正史所遵循。

【《七略》】刘歆在刘向《别录》的基础上写成的。是中国目录学的开端,而且是一部宝贵的古代学术史。其图书分类法,经后世发展、改进,遂有了中国目录学史。

【纪传体】史书体裁名,以人物为中心的史书体裁。由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等部分组成。因以本纪、列传为主,故名。创始于《史记》。此后历代正史多沿用此体。优点是能广泛记载各种人物活动,容纳丰富历史内容;缺点是叙事分散,不便于表现历史事件前因后果及其发展过程。

【编年体】史书体裁名,以时间为中心的史书体裁。按年月日顺序记载历史。源于春秋时期。其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易于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述重复。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全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编排的经济、文化、典章制度的详情。

【《汉书》】东汉班固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基本因袭《史记》而略有更改,不列世家,书改为志,并创《百官公卿表》、《刑法志》、《地理志》、《艺文志》,文赡而事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但其历史观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故论断是非与司马迁多有不同。

【官渡之战】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为争夺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在官渡地区战胜袁绍的一次大战。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为曹操加快统一战争的步伐增添了极大的动力。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曹操为吞并江南,而与刘备、孙权进行的一场有决定意义的战役,自赤壁之战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

【夷陵之战】又称【猇亭之战】。三国时东吴大败蜀汉的战役。夷陵之战后,蜀、吴的势力相当,但都弱于曹魏。两国恢复联盟关系,遣使通好以共抗曹军。三国鼎立局面完全形成。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为选用官僚而品第士人的一种制度。曹丕采纳【陈群】建议,颁布。以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初,带有较强的中央集权倾向,但在大族力量膨胀,定品时家世逐渐成为最重要乃至惟一的因素,德、才标准被忽视废弃,成为巩固大族势力的工具。为门阀制度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占田制】是西晋实行的一项土地和赋税制度。以普通农户为实施对象的计丁占田与计亩课田制规定:男子一人占田70亩,女子一人占田30亩。其外丁男课田50亩,丁女20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包括农民的占田和课田、户调式和士族地主占田、荫客和荫亲属等特权三方面内容。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根源是晋武帝大封同姓子弟为王。290年开始。至306年结束。战乱期间,阶级和民族矛盾迅速激化;统治者削弱,无力去对付流民及少数民族起义,西晋统治分崩离析。

【永嘉南渡】西晋永嘉年间中原地区汉族人民为避战乱而大量南迁。八王之乱后北方少数民族混战中原,北方士民渡江南下。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为之后江南一带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士族】指称讲究郡望、推重门第、累世做官、文才相继并享有法定特权的家族群体。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他们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弱。

【王与(司)马,共天下】元帝在政治上完全依靠王导,军事上完全依靠王敦,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门阀政治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政治模式。这里的“王”具体指琅琊王氏集团。

【侨置郡县】为安置移民,东晋南朝政府设置侨郡侨县,仍用北方故地郡县名称,侨民另立[白籍],减免租赋。稳定了东晋、南朝政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但减少国家编户,也造成了地方行政系统的紊乱。

【土断】东晋和南朝废除侨置、将侨人的户口编入土郡县的办法。“土断”之后,国家控制的户口大量增加,赋税收入也增多了。土断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东晋政权的稳定,客观上加速了南北人民的融合。

【淝水之战】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前锋被击败于淝水。由于战争失败,国力骤衰,苻坚无力控制局势,北方再一次陷入分裂,呈现政权林立的纷争局面。

【北府兵】东晋在召募北方流民基础上形成的一支军队。接受驻地在京口的军府指挥。拱卫首都建康,称为北府兵。其最著名的战绩是在淝水之战中击败前秦军队。后成为南朝刘宋政权创立的军事基础。

【五胡十六国】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合称“十六国”。其中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长期混战中,各族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

【侯景之乱】南朝梁武帝末年降将侯景发动的的叛乱。是南方的一次空前大浩劫,是南朝历史的一个转折点。经济遭到大破坏,门阀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南朝力量更加衰落,南弱北强的局面形成。

【典签】典签本来是地方长官属下掌管机要文书的小吏。但在南朝宋齐时期,其被赋予对担任州镇长官的诸王进行监控的权力。有些典签的言论往往决定着地方长官的命运,因此“威行州郡,权重藩君”

【寒人掌机要】南朝时以寒人典掌机要、处理政务。南朝时中央权力实际上集中在中书省下的一个小官中书通事舍人手中。由寒人担任。权力极大,有“宁拒至尊敕,不可违舍人命”的说法。

【魏孝文帝改革】冯太后死,孝文帝始亲政,继续推行改革。由平城迁都洛阳,并强制地使鲜卑族在姓氏、语言、服饰等方面全面汉化,迁洛鲜卑人即以洛阳为籍贯,死后不得归葬平城;鼓励通婚。镇压太子恂等守旧派的反抗。定律历、立学校、行太和五铢钱,兴建洛阳城坊。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三长制】孝文帝时以替代宗主督护制的一种基层组织制度。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三长由乡里威信高的人担任,为国家基层政权组织,取代了宗主督护制。

【北魏均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推行的土地制度。太和九年,北魏颁布均田令。名为均田,实际是基本上保持原有的土地占有不均的状况不变。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豪强兼并土地,起到了推动垦荒、稳定土地关系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调发徭役。均田制至唐中叶废弛,前后延续300年。

【六镇起义】北魏末年北方六镇戍兵和各族人民大起义。虽然失败,却沉重打击了渐趋腐朽的北魏政权,六镇军人及其后裔也成为此后百余年中北方乃至全国历史舞台上的主角。对民族融合也有积极影响。

【府兵制(北周)】为550年宇文泰所创,总揽西魏朝政大权的宇文泰是最高统帅,下设六个柱国大将军,每个柱国大将军督两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共二十四军。柱国大将军、大将军由鲜卑人和汉人担任,汉人将军也被赐予鲜卑姓。形成胡汉紧密结合的关陇集团。对北周实力的加强及以后的统一有重大作用,也对隋唐的府兵制有直接影响。

【魏晋玄学】魏晋之际玄学成为思想文化领域风靡一时的主流思潮。因其探讨玄理,立言玄妙,故有玄学之名。源于对《老子》、《庄子》、《周易》的注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士族阶层的文化风貌。提倡人性解放,反对礼教。但它的虚无浮夸和其提倡的放荡生活作风,造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

【前四史】属于二十四正史中的前四部。《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三国志》】西晋陈寿著。共65卷,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是研究三国历史的重要资料。它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合称前四史。

【《三国志》注】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的注。裴松之旁征博引,详细注疏,以补缺、备异、惩妄、论辩为宗旨,使有关三国时期的重要史料,几乎全部在注中保存下来,开创了作注的新体例。

【《后汉书》】共120卷,主要记载了东汉自光武帝刘秀到献帝刘协近两百年的历史。纪、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的范晔,志的作者是晋司马彪。简明周祥,文字流畅,叙事生动,并且首创纪、传史书专门记载妇女事迹。

【郦道元】地理学家、文学家。著《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学名著,而且文学与史学的价值也很高。后人对《水经注》研究有许多著述,被称为“郦学”。

【《洛阳伽蓝记》】以记录北魏末年洛阳的一些寺观庙塔建筑为主,同时详细地记述了洛阳内外的壮观景象等。是地理、历史、文学价值都很高的著作。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华阳国志》】古代方志。晋常璩撰。12卷。是现存最早的古方志书之一。记载今云、贵、川一带历史沿革和风土人情。此书将地理记载、历史编年、人物传记合为一编,对后世方志编纂具有深远的影响。

【《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是一部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显示出当时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已相当高,这是我国完整保存至今最早的古农书。

【禅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以专修禅定为主,故名。南朝宋末菩提达摩由天竺来华传授禅法而创立。至第五世弘忍门下,分成北方神秀的渐悟说和南方慧能的顿悟说两宗,有“南能北秀”之称。

【三省六部制度】中央政治制度。形成于魏晋南北朝,隋正式确立,唐加以完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三省职责分明,分工合作,互相牵制,共同执行宰相的职责。将相权一分为三,防止权臣篡位,稳定政局,维护统一,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备的体现,此后历朝基本沿袭,六部之制一直沿袭到清朝。

【科举制】是中国隋朝到清末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令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人才参加秀才、明经等科的考试,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官。隋炀帝置进士科,科举制度从此产生。打破门阀大族垄断做官的局面,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社会阶层流动。1905年废止。

【大索貌阅】隋搜刮人口并核实在籍人口的行动。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查出大量隐漏户口,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打击了豪强世族势力。

【输籍法】亦称输籍定样。即将人民所输租税,依每家资产情况作出缴纳标准,从轻定额。所定赋税比世家大族对属民的剥削为轻。利于国家的赋税收入,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

【贞观之治】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在政治上,知人善任,虚怀纳谏。统治时期,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后期逐渐骄矜,征发百姓劳役增多。

【武则天】唐高宗后,武周皇帝。改修《氏族志》为《姓氏录》,继续推行均田制,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科举,首创殿试,开武举,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一定贡献。但鼓励告密和任用酷吏。官僚集团急剧膨胀,大肆佞佛,浪费无度,进一步加深了社会矛盾。

【《姓氏录》】唐高宗李治武则天时的官修谱牒。改修的原则是“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许多以军功起家官至五品的庶族官僚,皆被列入士族,后族武氏还被定为第一等,进一步打破士族与庶族的界限。

【开元盛世】开元时期和天宝前期唐出现了为时较长的稳定、繁荣局面。玄宗初政,励精图治,任用姚崇、宋璟为相。裁减冗官,整顿吏治,用谏官议政以集思广益,贞观之风,一朝复振。经长期恢复、发展,社会经济出现一片繁荣景象。但自开元中期起,唐朝盛极而衰的态势逐渐萌发。

【《大唐开元礼》】唐萧嵩等编撰。150卷。按五礼分类:吉礼,宾礼,军礼,嘉礼,凶礼。中国古代礼法并行,礼作为维系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同中书门下三品】唐朝官制。唐以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及尚书省长官尚书令(无尚书令时为仆射)共议国政,共任宰相之职。但不轻授人,以其他官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衔,即视同中书省之中书令、门下省之侍中之意,以任宰相之职,而中书令、侍中当时均为三品官,故称“三品”。

【平章政事】唐以后多个王朝宰相群体的一员。唐时初为不是正式宰相的其他官员参与宰相事务的名义职衔。逐渐演变为正式官名。唐中期后只有加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者才被认为是真正的宰相。

【政事堂】唐代宰相议事之处。唐玄宗时“政事堂”改名“中书门下”,下设吏、枢机、户、兵、刑礼五房。“中书门下”成为独立的宰相办事机构,逐渐向决策和行政中枢演变。

【府兵制(唐代)】中央设十二卫、东宫六率,地方设折冲府,兵丁从地方挑选,服役期间免除本身租调。府兵实行兵农合一制,轮番到京城宿卫,叫做“番上”。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前提,贯穿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则,以“内重外轻”作为设置折冲府的指导思想。兵部掌握调兵权,将帅只有领兵权,有利于防止将帅拥兵跋扈,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

【租庸调制】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租庸调制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限,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唐朝中期随着均田制的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安史之乱后为两税法所代替。

【《唐律疏议》】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分律、令、格、式四种体式。《唐律》有所宽简,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生产发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法典。中华法系代表性法典,对后世及周边国家产生深远影响。

【律令格式】隋唐立法形成了由律、令、格、式四种形式构成的法典体系。律是对各种违法行为的惩罚条文。令是对国家典章制度的规定。格是政府以诏敕形式颁布的各种禁令,主要是对违法者的处罚,可看作对律的补充和变通条例。式是官府机构的办事章程。四者分工协作、相辅相成的统一法律体系,调整着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提高了国家机构的统治效能,为唐朝兴盛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证。

【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唐睿宗开始在边境地区设置的军事长官,授职时赐给双旌双节,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为叛乱埋下了隐患。安史乱后,内地亦多设立节度使,其中一批节度使权力扩大,发动叛乱,形成唐代后期藩镇割据。

【彍骑】唐代府兵番上制度废弛以后一种代替府兵番上的募兵。随着府兵制度的逐渐破坏,开元十一年(723年),根据张说的建议,京师宿卫一切募士承担,共募得12万,号称“长从宿卫”,次年,改称“彍骑”。募兵制代替府兵制后,边防重镇的军事实力迅速增强.

【长征健儿】唐后期职业军士的名称。开元25 年,从各种因公迁到边疆的人家及当地客户中招募丁壮为“长征健儿”,由国家供给衣粮,充实边疆各地军镇。安史之乱后,各地藩镇军队多由“官健”组成。

【安史之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755年,身兼三个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起兵,发动叛乱,历时8年,于763年被唐平定。严重破坏社会生产。藩镇割据势力,也从此急剧发展,统一局面为分裂割据所替代,国势由盛转衰。

【藩镇】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唐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唐玄宗为防止边陲各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时称天宝十节度。

【河朔三镇】安史余部投降后,唐朝廷无力收回其兵权,仍然任命他们为当地节度使,其中李宝臣的成德镇、李怀仙的幽州镇、田承嗣的魏博镇并称为“河北三镇”,三镇表面上尊奉朝廷,实际割据称雄。

【南衙北司之争】唐代后期外廷官僚集团和内廷宦官集团争夺权力的斗争。“南衙”指宰相官署,“北司”指宦官内侍省。两方的争斗以顺宗时期的“二王八司马事件”和文宗时期的“甘露之变”最为激烈。

【甘露之变】835年,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11月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发觉,双方激烈战斗,李训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

【牛李党争】唐后期官朋党之争。牛李党争以两派首领而得名。牛党首领为牛僧孺、李宗闵,李党首领为李德裕。两党争斗,勾结宦官,致使唐后期的政治更加腐败,使国乏诤臣、朝政荒废,加速唐衰亡。

【榷盐法】唐肃宗乾元元年(758)盐铁使第五琦立榷盐法,由官府垄断食盐经营,为唐代推行食盐专卖制度之始。缓和了当时政府财政极度紧张的状况。但致使机构臃肿,直接影响了榷利的纯收入。

【刘晏财政改革】760年,刘晏对财政制度进行改革:改进榷盐法,改进漕运,行常平法,筹划各地的蠲免和赈济工作,为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困难。

【两税法】安史之乱后,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规定:由中央政府确定总的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户不分主户和客户,以当时的居住地,编入户籍;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柜坊】唐都市中代客保管金银财物的商铺。商人将钱币财物存放在柜坊中。存户需用时,可出帖或用信物向之支领,柜坊征取一定保管费用,其保管柜叫做僦柜。反映了唐后期商业经济水平。

【飞钱】飞钱亦称“便换”,实际是一种汇兑票证,即商人将不便携带的大量铜钱存入政府在各地的分支机构或私家,自己轻装上路,凭券牒异地取钱。反映了唐后期商业经济水平和商业信用程度的提高。

【羁縻州】唐在少数民族部落游牧地区设立的民族机构,近似于现代的“自治州”。“羁縻”是“牵连”的意思。“羁縻州”的含义是这个少数民族部落地区的民政机构与唐朝中央政府有着比较松散的牵连关系。

【《大唐西域记》】记述唐朝僧人玄奘西行天竺所见所闻的著作。记录了游历各国的地理、宗教、物产、习俗等内容,是研究当时中国西北地区以及中亚、南亚相关国家历史的重要典籍。

【古文运动】唐时以韩愈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反对骈文的束缚,提倡运用先秦两汉散文的运动。对中唐时期文坛发生了极大影响,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为传奇小说的发展铺平了道路。韩愈、柳宗元集其大成,为主将。

【唐修八史】唐初编修的八部正史。唐初史馆奉诏所修正史有《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等共六部。史家李延寿私人撰《南史》和《北史》两部。

【《通典》】是我国第一部典制体通史,作者杜佑。全书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记载了自上古到唐代宗时期的各种典章制度及其沿革,创立了政书体。

【《史通》】刘知几撰。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著作,对唐以前史学作了全面总结。主张据实“直书”。提出史家必须具备才、学、识“三长”。这些卓见对后世史学有很大影响。

【《蛮书》】樊绰著,记录了云南地区蛮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山川地理、风土人情等,是唐代民族史研究的宝贵资料。

【元和郡县图志】李吉甫著,是一部历史地理学专著,记述了各郡县的户口、物产、山川古迹、地理沿革等方面的内容,地图已佚失。

【圩田】古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种水利田。唐末五代兴起,宋时大盛,明清延续。在沿河湖的低洼之地筑堤围田,设水渠、闸门与水车,旱时放水灌溉,涝时排水。

2024年最近有很多同学咨询每日一练

购买政策是:先用23版做基础复习!加入2023群,提前获取考研资料,提前复习。待2024年新群出来后再加入24群!!即可提前复习,又可以和23年学长学姐提前交流!!!

我给2024年考生的建议是,首先选择自己适合的学校,有时候选择很重要。确定为目标后,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至少拿出高三的那种勇往直前的勇气和魄力,这是精神上的动力。第二,保证学习时间,至少8个小时去看书。第三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第四,持之以恒,只要坚持下来,基本问题不大,就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怕前松后紧,唯有坚持不懈,才能最后成功!‘

历史学考研每日一练【资料大全】已经推出6年,这6年已经有近万名学生使用我们的资料,相当一部分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院校。 2024年每日一练的创新在于精简每道题的字数和扩充新题!研究之前未考过的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继续研究统考选择题。现在做个资料介绍和资料使用说明。

1、本训练营共分四个项目训练,分别是 313统考训练、自命题中国史+世界史、自命题

中国史、自命题世界史。基本包含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选择题的训练!

2、 每日一练首先提供一个大题库(24版每日一练赠送 2023版题库作为基础复习资料),包括名词解释,知识点大全、简答、论述!按照章节排列! 本资料参考书籍包括统考11本,北师大版教材 、 吴齐六卷本、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观点最新)、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朱英中国近现代史、陈庭湘中国现代史、各类专著、各类学术论文等等。

①名词解释(知识点)的排列有自身的知识内在规律,这个主要帮助大家梳理教材, 迅速帮你抓住重点!掌握知识逻辑,既可以应对自命题的名词解释考查,也可以应对选择题的必备基本知识。同时扩充很多偏僻且重要的知识点,力求提升考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自命题高校我们每年都能够包含众多不常考的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我们都在内容上标注重点符号, ★越多,越重要。同时在编排论述题题时,这个名词直接还可以用于论证文景之治、西汉初期诸侯王问题等相关问题中。背了这一个名词解释, 可以解决很大论述题的关键得分点。

② 313统考虽然取消了名词解释!但是名词解释作为复习的重要方法,本训练营给予保留,因为,名词解释是基于对教材的梳理!!,是选择题答题的重要依据,如2022年313统考有多个选择题考查细节。如问屈家岭文化、南衙北司的司的含义、湘军的特点、清朝的民族政策、蒙巴顿方案的依据、八字方针、新民主主义论、中共二大、种姓制度、萨利克法典、1787宪法、美洲独特作物等等这些都是考查的知识细节。一个8分!相当重要!所以名词解释必须掌握!而且名解是论述题的重要答题依据。或者单独命题的重要依据。如21年313统考中!北宋的募兵制,古典史学,三线建设, 都在名词解释中有详细补充!

③选择题训练。在313统考中选择题占到80分!现在的变化是既考查细节、基础知识又考查知识的理解和运用。2022年考研,我们出品了选择题训练营,效果颇佳。既有基础的,又有理解性的训练。在所有的题目中,我们压中原题的或者类似原题的超过10题!不但可以提升做题能力还可以掌握相关知识。2023年我们将更加精细化打磨练习题!这块是单独的,但是免费赠送给购买313统考训练的学生。

④简答论述题训练。这款无论哪种命题,都是大头模块。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全且深。不管是针对313统考还是自命题都绰绰有余! 如

隋朝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及其意义 , 高频论述题! 论述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影响 论述王莽新政的内容、失败原因和长期影响

论述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2020年313统考]

统考考过四次大题!2023年历史学考研隋朝历史知识点解析!!

真题的解析,我们力求全面,但是也是重点标注。论述题的核心语句,都重点标注。这样 重点一目了然,更好帮助我们去理解。要点也多。 学术性也强。严格按照小论文的模式答题。一般按照 背景、内容、影响三个大的角度答题。再就是你要是想简单记忆,着重背重点标黑语句就可以。

3、本训练营包含面非常广泛,意味着题量大!但是不要有负担。很多题,你可以选择不看,但是它必须存在! 因为是为了增加题库的工具性作用!大家随时根据需要查阅! 本题库历经5年的磨练,已经在历史考研届产生深远的影响!相信他可以助你一臂之力!本资料是电子版。他形成于每章的训练中!是pdf格式!可以打印背诵!目录。同时我们赠送大量笔记、论文、电子教材、真题。

4、 本资料的题库目录【基于22版,23版在平时训练中公布 大家可以关注最新的目录,正在更新中!】

2023年历史学考研中国史考研每日一练题库大全!!

2023年历史学考研每日一练世界史题库大全!!

2022版每日一练冲刺模拟题 21套

2022年必考论述题押题/论述题极简核心要点!!

重磅!历史学考研中国古代史必考14个专题!!

重磅!2022年历史学考研简答论述题押题大全!

5、训练营时间安排

2023年每日一练训练营招生火热进行中!计划1000人!如今招生600多人!

①5月28——8月28日日我们利用暑假的宝贵时间做扎实的全面训练。同时,更新23年真题及学术热点真题!

②9~11月为冲刺模拟题阶段!通过专题的形式,高频考点,学术题,热点新题!大概30多套模拟卷!

③12月会有考前适应性测试题!

资料购买

2022年历史学考研每日一练训练营基本包含313统考相关知识点

同时对自命题高校有非常高的命中率

如 2022年南开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分析及复习建议!!

本资料好品如潮!!

资料评价

实践证明,我们22年的考生高分如云!可以大大提高录取率!加入我们,为梦想而加油!!!!

题库评价!【限于篇幅,仅仅部分评价】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