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老王》中的愧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老王家的人 谈谈《老王》中的愧怍

谈谈《老王》中的愧怍

2024-07-13 06:08: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老王》中的愧怍是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最近讲过此课,又看了一些资料,相互碰撞,记录下来,以做研究。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原文结尾段:“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原文说得明白:杨绛先生认为,老王送鸡蛋和香油是来表达感谢,我已经领受,老王也是心领神会的。毕竟他们交往长久,彼此的为人都很清楚。作者也为内心的不安做出各种推测,比如占了老王的便宜,用钱侮辱他的好意,让他至死不能完成自己的心愿,但马上又否定——“都不是”。接下来就说了让人不大明白的“愧怍”。那么,这愧怍是什么?

      教学参考书是这样说的:“对“愧怍”的理解之一:老王抱病上门送礼要表达最深的谢意,而作者却没有意识到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也没完全领会老王的用意,仅以金钱回报,与老王没有进行更多的交流,作者感到对不住老王的情义。理解之二:作者反思自己一直充当给予者,从来没有接受过老王的回赠和无偿的帮助。这样做貌似对得起老王,却让老王始终觉得欠了作者一家的情。最后老送鸡蛋和香油,自己不是感激地收下,而是又拿钱回赠老王,作者懊悔这样做等于“侮辱”了老王的心意,回想起来,老王似乎是带着伤感和遗憾离开自己家的。所以作者一直“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作者为自己的自命清高、不解人意而“愧怍”。作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和解剖,体现了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精神。

      ”现在想来,却有不适之处:但凡愧怍,一般是自己做得不好,又愧对他人之处,或者不够完美之处。根据上文,理解一主要说作者用钱侮辱老王好意,很明显被“都不是”否定了。这个理解不成立。至于“与老王没有进行更多的交流”,这是个程度问题,就不好判断。在那种情形下,老王身体极度虚弱,杨绛先生因为害怕而乱了方寸,恐怕谁也无法充分地唠嗑儿。因此,也不大会成为她愧怍的所指。理解二,其实还是抓住“作者懊悔这样做等于侮辱了老王的心意”这一点,与理解一没有本质不同。相反,还有瑕疵,比如“从来没有接受过老王的回赠和无偿的帮助”,这与老王送冰,免费送钟先生等事实不符合;“这样做貌似对得起老王”中的“这样”指代不明,表达上前后无法贯通,有语病之嫌。但“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精神”是亮点。可是,她反省的是什么?作者误解人意是有的,但“自命清高”,我还看不出来。整篇文章,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杨绛先生一家队老王的谦和与善意,老王也因为杨先生一家的美德而倍感温暖,因此愿意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来帮助,并在重病时送来当时尤为珍贵的香油和鸡蛋以表达感谢。全文没有“清高”,更无“自命”的行为和意识。那么,几年后才明白的“愧怍”,究竟是因为什么?

        一方面:杨绛在文章的结尾写道:几年来,我渐渐明白,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这里的“愧怍”一词无疑是理解本文情感和主题的一大关键。何谓“愧怍”?为何“愧怍”?  古人云: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杨绛为何要感到心中有愧?通过前文的叙述,我们可以发现:杨绛一家在于老王的交往过程中,对其是非常和善友好的。老王眼睛不好,杨绛女儿给他鱼肝油吃;老王要减半收费,杨绛坚持付全额;甚至老王临终前来表示感谢,送来大鸡蛋和好香油,杨绛也坚持付钱。这里就产生了矛盾:杨绛本该是问心无愧的,为何会感到愧怍?  矛盾的产生正是文本细读的开始:我们首先要问,杨绛是对哪件事情感到愧怍?当然就是临终前老王送鸡蛋和香油这件事。我们接着要问:老王为何要给杨绛一家送香油和鸡蛋?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尤其自己的生活条件如此差的情况下,他送这些东西过来,无非是想对一直关心帮助他的杨绛一家表示自己的谢意,这几乎也是口讷的老王唯一可以表达自己谢意的方式。也就是说,对于一辈子孤苦、无助的老王来讲,在他心中,他早就把真心对待他的杨绛一家当作了自己的朋友甚至是亲人。他送来香油和鸡蛋,虽然拿了钱,但是正如他自己所说:“他不是要钱。”这里面不乏真诚,口讷的老王心中真正想说的是:我更想要的是,你们对我亲人般的关心,温暖和问候!

      可这些杨绛明白吗?至少当时不明白,杨绛已经“吓得糊涂了”,他当时内心真实的情感只是害怕。她对老王确实好,可是这种好仅仅定位物质交往的诚信和宽容上面,而对老王内心情感的付出和需求无动于衷。正是这种情感上的不对等,让杨绛觉得“不安”,由此而开始了对自我个体的反省和深思,等到几年以后,她又“渐渐”明白,这种不安正是愧怍的源头。

      还得从原文来仔细搜寻:(1)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2)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3)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4)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我一定要给钱。(5)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6)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7)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在他们的交往中,他们是不对等的。在“我”的潜意识里,老王是可怜的,她贫穷孤苦,需要钱,需要帮助。因此,常常坐老王的车,是给他带来生意;坚持给钱,是对他的救助。在与他的交往中,“我”一直处于优势地位,有优越感,有居高临下的视角。日常对他的善意,是“我”刻意做出的修养和礼貌,而在实际上,当在看到老王令人惊恐的病态和听到她的死讯时,“我”就完全暴露了自己这种潜意识。正所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在寻常情况下,人尚可处于理智。然而,突变或紧急情况下,往往才可见人的真正内心和潜意识。如果他是关系对等而交往很深的人,如何能在看到他惨不忍睹的病状时想到“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还“说得可笑些”?而在听老李说老王死了时,也仅仅是“没多问”。这是不是有点情感漠然?然而,这个老王,却是在病重时,倾注了自己的全部财力和心力来报答“我”的!可见,“我”和老王在交往中,情感的质量是不对等的,心理的地位上是不对等。

      另一方面:既然这“愧怍”是给老王的,而老王已经去世了,老王固然看不到也听不到杨绛的“愧怍”,那么,杨绛固执的“记愧”给谁看?当然是给“我们”看的。杨绛对老王,虽然没有像老王对杨绛一家那样巴心巴肠地付出,但毕竟也是有“礼尚往来”的;老王的死,杨绛更没有责任。所以,无论从人情还是从逻辑上来看,杨绛都没必要太过于自责,更没必要太过于“夸大”这份内心的“愧怍”。但杨绛的“愧怍”是真的,一点也不矫情。她是用“记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自省;也是用“记愧”的方式,力图唤醒我们大众的自省意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这个民族是容易“健忘”的,是缺乏足够自省意识的。杨绛的先生钱钟书对于杨绛的“愧怍”写过这样一段话:(在wg运动中)有一种人,他们明知道这是一团乱蓬蓬的葛藤帐,但依然充当旗手、鼓手、打手,去大判‘葫芦案’。按道理说,这类人最应当“记愧”,不过,他们很可能既不记忆在心,也无愧怍于心。他们的忘记也许正由于他们感到惭愧,也许更由于他们不觉惭愧。惭愧常使人健忘,亏心和丢脸的事总是不愿记起的,因此也很容易在记忆的筛眼里走漏得一干二净。杨绛写自己的“愧怍”,有一层很深的用意,是什么呢?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时时地来反省自己,对于做过的事情要有一种自省的意识。wg运动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破坏,很多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受到了迫害,有的因此含冤去世。而迫害者鲜有主动反省自己的,所以wg就容易被人遗忘。杨绛一家也是wg运动的受害者,她女婿在运动中自杀,作为一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她希望我们的民族时时都有一种反省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走出那段阴霾,走得更远。所以,唤起民族的自省意识才是杨绛表达“愧怍”之情的本意。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