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粗大动作发展的幼儿功能性动作训练方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粗大动作训练游戏设计方案 基于粗大动作发展的幼儿功能性动作训练方案

基于粗大动作发展的幼儿功能性动作训练方案

2024-07-11 17:10: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据调查,约80%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严重不足[1]。幼儿是动作发展过程中基本动作技能发展关键期,主要以粗大动作体现,为各种复杂运动技能的动作控制能力、动作精准度和动作协调模式打下基础[2]。在基础动作能力发展关键期,如果缺乏适当运动环境和正确动作模式引导,常会导致成人后运动能力薄弱及错误动作习惯的形成[3]。良好的粗大动作发展不仅有利于形成正确基本动作技能,提高儿童体质健康水平,而且有利于认知、感知觉、智力、情绪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早期精细与粗大动作的发育可以预测学龄期儿童认知能力[4];学龄前粗大运动能力发育障碍儿童进行知觉-运动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智力水平,有利于增强自信和控制情绪[5]。因此,如何给予幼儿合理动作训练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关于儿童早期动作发展的促进方法研究较少,学者吴升扣设计韵律性身体活动有效提高了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6]。

功能性动作训练是以不同年龄段动作发展规律为基础,根据身体、心理、智力水平特征或特定运动项目需求设计的关节、肌肉、神经促进活动,并在完整运动链基础上进行多关节、多维度、多平面的“动作训练”,强调动作质量,强化姿态控制的正确动作模式[7]。在康复领域,8周的功能性训练提高了1~3级运动功能脑瘫儿童步行能力、功能力量、耐力和平衡能力[8];12周的功能性训练对视力受损人群姿势平衡能力和本体感觉能力有积极作用[9]。在大众健身领域,12周的功能性训练可有效提高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平衡控制的心率自主调节能力[10];15周的动作训练改善了小学生关节活动度和稳定能力[11]。在竞技体育领域,曲棍球、花样游泳、跳水等项目应用功能性训练,有效提高了运动员运动表现[12]。为此,本研究在幼儿身体生长发育及动作发展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其特点的功能性动作训练方案,进而促进幼儿体质健康发展,以期为幼儿教师安排体育活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及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性依据。

本文采用国土部门1996年以来土地变更数据、统计年鉴等数据,分析了20a年苏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以各县区为研究单元,试图剖析经济发展、自然本底条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招募5~6岁大班幼儿177人,在6个自然班级中选择3个班为对照组(92人),3个班为实验组(85人)。记录幼儿个人信息、参加兴趣班情况、缺勤情况及原因信息。实验完成后,除转园、缺勤、未能完成测试及参加体育兴趣班等因素造成受试者流失,得到有效受试者实验组为61人、对照组为65人。实验对象实验前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两组幼儿月龄、身高及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

翻译不仅是语言行为,更是一种文化传递行为,是一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翻译并不只局限于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其中还蕴含了许多活跃的文化因素,而这些因素在翻译时都需被考虑入内。翻译行为论关注源语和目标语文化的差异,跨文化的互动缺失易导致部分翻译难以被理解,而翻译时注重跨文化因素能更好地传达原文信息。例如:

表1 实验对象实验前基本信息(N=126)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subjects (N=126)

分组性别人数月龄/月身高/cm体重/kg实验组男2971.10±3.44117.48±4.7523.86±3.35女3271.81±3.20116.76±4.7021.90±4.76对照组男3172.65±4.04116.94±4.5922.96±3.92女3472.76±2.72116.13±4.4621.91±3.09

1.2 研究方法

1.2.1 幼儿功能性动作训练方案的设计

(1)粗大动作发展测试。粗大动作发展常采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验(第二版)(TGMD-2)评价。TGMD是3~10岁儿童大肌肉动作质量发展状况的量化测量工具。TGMD-2分为位移运动和物体控制2个子测验。位移运动包括跑、立定跳远、单脚跳、前跨跳、前滑步、侧滑步6个测试动作,物体控制包括原地拍球、踢球、双手接球、击固定球、上手投球、地滚球6个测试动作。每个测试动作都有3~5个动作标准,每1条标准都是受试儿童大肌肉动作技能的动作模式发展具体体现。

(2)训练计划。本研究针对大班幼儿设计的功能性动作训练方案,包括热身与准备、主体练习、整理与恢复3个模块,实验过程共4个阶段。热身与准备模块包含热身、动态拉伸、核心激活和神经激活;主体练习模块由功能性动作模式训练、功能性素质训练和穿插融合的循环比赛3部分组成;整理与恢复模块包含静态拉伸、师生互动,总结所学内容并布置家庭作业及整理器材3个部分。每1个环节都以幼儿感兴趣的词语命名,用情景教学法设置活动情景。

①热身与准备模块:前期热身采用简单集体游戏,如按照指令变换跑、跳、蹲动作的集体游戏(开火车)、发展速度与躲闪能力游戏(拉网捕鱼)、发展速度与反应能力游戏(抢车位)、发展灵敏与速度游戏(贪吃蛇)等;后期则采用脚步变换的绳梯比赛游戏,既激发幼儿活动热情、塑造一定秩序性,又加速了机体预热状态。动态拉伸是利用肌肉主动发力及动作速度方式改善肌肉伸展性和关节活动度,避免发生运动损伤,并调节呼吸,为机体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做好充分准备。动态拉伸中首先以拼音或数字图形进行头与臀部拉伸,再进行与动作模式和素质练习相吻合的拉伸,如单腿屈膝拉踝对侧上肢向上伸展(小超人)、弓箭步转体(拉弓射箭)、四肢触地蹲起(老鹰拉筋)、四肢触地膝关节伸展的手脚交替爬行(小虫爬)等。脊柱核心区域分布着31对神经根,躯干为任何姿势或动作提供稳定支撑,儿童脊柱损伤会出现狂躁、斜视、注意力分散等症状,应重视脊柱核心区域的发展。本研究采用模仿动物爬行或深层肌群稳定性训练进行核心激活,如静态平板支撑(小平板)、俯卧支撑交替屈膝前伸(俯卧登山)、仰卧臀桥(搭拱桥)、同伴间臀桥与爬行交替(穿越火线)等。神经激活是利用尽可能快的重复动作进行神经肌肉促进训练,一方面可提高神经系统专注度与参与度,另一方面可提高神经系统与运动中枢的协调能力,如小碎步(噼里啪啦)、前后左右跳(袋鼠快跳)、交叉跳(拧麻花)、手交叉脚前踢步(手不忙脚不乱)等。

(2)体质健康测试。体质健康的评价采用国民体质监测(幼儿部分)测试指标,选取身高、体重及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坐位体前屈、10 m折返跑、走平衡木、双脚连续跳6项身体素质指标。

公元前449年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平民获得法律的基本保护,但依然存在“有产者(adsidui) ”和“无产者(proletarii) ”之分。[注]参见谢邦宇等编:《罗马法》,北京:群众出版社,1983年,第364-371页。这说明当时还有许多人是几乎没有地产的“无产者”。然而,无产者在身份上并不是奴隶,而是属于平民阶层,只是地位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可能丧失自由,沦为债奴。

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干预周期研究显示:8~12周教师中心法和6~12周掌握激励氛围干预法,均有显著效果[3]。在家长知情同意下,用3盲实验法对实验组实施每周3次,每次1 h,共8周的功能性动作训练。实验组由固定6名教师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要求实施。在同一时间段,对照组按园内原计划进行户外活动,活动内容多为大型玩具或随意安排的跑跳类游戏。黄意蓉[14]通过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情绪、出汗量、脸色变化及呼吸频率将运动强度分为6个等级,以便直观的观察和控制适宜强度。其中,5~6岁幼儿6个等级的活动强度对应的平均心率为120次/min以下、120、120~140、140、140~160、160以上。根据谭思洁[15]对幼儿运动时靶心率的研究,3~6岁幼儿体育活动靶心率适宜范围为126.3~165.8次/min,使幼儿身体各器官得到安全有效的运动刺激。因此,本研究将运动强度控制在3~5等级范围。

1.2.4 数据处理与统计

“困境儿童”自2010年后就经常出现在各种语境当中,但是困境儿童的内涵,包括这个词汇系统怎样构建,其实依然是比较混乱的。政策定义中,由于中国儿童福利制度经历一个由孤儿到其他困境儿童直至所有儿童的拓展历程,困境儿童的操作性定义发展也遵循了这样的一条路径。随着儿童福利制度的不断发展,困境儿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然会得到进一步的厘清,随着传播研究视角的引入,这样的厘清不仅有利于社会政策的发展,而且对于公众对政策的理解和认知必然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笔者希望这篇小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动中国儿童福利研究的理论发展。

③整理与恢复模块:静态拉伸,通过缓慢动作将紧张的肌肉和组织拉长,同时调整呼吸,缓解疲劳和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如拉伸小腿三头肌动作(俯卧叠踝)、拉伸躯干前侧及股四头肌动作(小飞碟)、拉伸躯干后侧动作(坐地趴熊)等。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次训练内容,并将某一重点动作教会父母,实现幼儿体质健康的家园共育。最后环节,安排幼儿主动收拾器材,提高责任感及自理能力。

1.2.3 评估方法

(1)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功能性动作训练是基于完整运动链、注重核心区动作控制、大肌肉优先于小肌肉的训练原则进行的关节、肌肉协调配合的动作训练。幼儿的功能性动作训练方案设计主要依据:①幼儿期基本动作能力发展规律。基本动作如跑步、挥击、投掷等是遵循着“由上至下”“由中间到两端”的自主控制动作能力及“由大至小”动作发展规律,与功能性动作训练原则相吻合。②幼儿期神经发育敏感的特点,发展动作控制可以促进肌肉和骨骼发育。适当运动刺激有利于提升神经系统反应速度及反应精准度的控制能力[13]。将灵敏、平衡、协调及速度的素质训练纳入幼儿阶段身体活动内容对神经系统发育有很大益处。③幼儿期运动活动应该结构化,并与游戏活动和功能性活动相结合。因此,幼儿功能性动作训练方案的设计是结合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动作发展规律及幼儿园实际情况,在完整运动链上以粗大动作发展为基础设计的“幼儿功能性动作训练”,采用游戏情景的方法吸引幼儿的锻炼热情,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动作、运动环境,有效促进幼儿体质健康发展。

②主体练习模块:神经与肌肉协调控制的正确基本动作模式发展关键在于幼儿阶段。设置不同的游戏情景和多彩的运动器材吸引幼儿对推、拉、旋转等功能性动作模式和平衡稳定等身体素质学习兴趣,在乐趣中增强体质。循环练习是以闯关比赛的形式对所学内容设置多个站点,不仅巩固所学动作,增加一定运动强度,发展心肺功能,而且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提升对下次功能性训练课的期待。

1.2.2 训练方法

采用SPSS 18.0 对采集的数据统计处理。实验前、实验后组间对比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所测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显著性标准为0.05。

近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对磷酸二铵原料成本支撑有力。原料磷矿石限采,硫酸、液氨高位运行,虽然硫磺价格有所回落,但不影响整体原料成本,且多数企业接单较多,限制接单,不过近期下游新单需求放缓,磷复肥会议后一铵的价格将会平稳运行。

2 研究结果 2.1 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测试结果

如表2所示,实验前两组粗大动作发展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训练后除踢球外的移动动作和物体控制动作两类粗大动作能力均优于对照组。

第1阶段:训练爬、蹲、推的功能性动作模式和技能,如俯卧同侧手脚爬行(老虎上山)、原地下蹲的正确动作模式(萝卜蹲)、双手推的动作模式(大力士)等。训练灵敏、平衡、稳定和速度练习(着重平衡与稳定),如静态单腿支撑的平衡能力(金鸡独立)、上肢摆动单腿支撑的平衡能力(金鸡画图)、单侧下肢摆动单腿支撑的平衡能力(神龙摆尾)等。第2阶段:训练走、跳、拉的功能性动作模式和技能,如听口号的走姿动作模式(走走看看)、起跳落地动作模式(姚明抢球)、手持物体单侧上肢拉的动作模式(拉球比赛)等。训练灵敏、平衡、稳定和速度练习(着重灵敏协调与速度),如绳梯训练下肢灵敏协调与速度(魔幻绳梯)、网球击地反弹训练灵敏与反应速度的协调(击地重生)等。第3阶段:训练跑、投、抛的功能性动作模式和技能,如跑步摆臂动作技能(摆臂侠)、跑步下肢摆动动作技能(风火轮)、抛球动作技能(投球比赛)等。综合练习灵敏、平衡、稳定和速度素质,适量增加自重力量素质练习,如踩弹力带负重蹲起(压弹簧)、模仿同伴动作训练灵敏和速度(照镜子)、背靠背传球训练上肢速度及下肢稳定能力(接龙传球)等。第4阶段,训练接、踢、拍的功能性动作模式和技能,如上肢接物体动作技能(你抛我接)、下肢摆动踢的动作技能(踢球射门)、拍球移动的协调动作技能(拍球接龙)。运用所学动作循环穿插的形式进行闯关比赛促进体质健康。

2.2 幼儿体质健康测试结果

如表3所示,两组在实验前体质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训练后10 m折返跑和双脚连续跳提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