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巴达读书笔记】《红星照耀中国》:一个西方记者的“苏区冒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第6篇第五节五十始知天命!思维导图简单 【洋巴达读书笔记】《红星照耀中国》:一个西方记者的“苏区冒险”

【洋巴达读书笔记】《红星照耀中国》:一个西方记者的“苏区冒险”

2024-07-12 11:25: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埃德加·斯诺(美国)

译者:王涛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类型:纪实文学;报告文学

阅读时间:2021年9月6日——2021年9月24日

引文格式:(美)埃德加·斯诺著;王涛译.红星照耀中国 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系[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记录了自己在1928年到1937年间在中国,特别是在红色苏区的见闻和心得。当时恰逢大革命和抗日期间,无论是国民党、中国的一些人民还是国外,都对共产党产生好奇与误解。斯诺作为一个西方记者,觉得自己有这份勇气和责任来为大家揭开这层面纱。同时,这本书还记录了斯诺和中共一些重要的领导人物的对话,对话中包括这些人物的经历和思想,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学习笔记】

中文新译本序

小结:斯诺作为一个西方记者,从1928年来到中国到本书写完的1937年之间,他克服困难,来到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地带去了解共产党,去采访,尽量客观地还原当时的情景,展现真实的共产党人。

《红星照耀中国》魅力何在——温儒敏

作为收入教材中的整本书阅读书目,需要学生学习:

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胸襟气度,以传承弘扬革命传统;

掌握新闻类纪实作品阅读的方法,学会如何观察事物,抓住特点

学会观察、思考和选择

小结:温儒敏是统编教材的主编,他从斯诺这本书额贡献讲起,谈到了如何教学这个整本书,希望学生获得什么等内容。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一节  一些未曾解答的问题

红色的中国是神秘的,斯诺对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他作为一个西方人带着好奇和勇敢踏上了充满危险的路,力求给世人还原一个真相。

第二节  开往西安的慢车

当时苏维埃活动的区域正是历史上中华文明发源地的最初疆域。

真的是历史的宿命啊。

作者讲述了在去西安府的火车上的见闻,访问了杨虎城和邵力子,得知他们曾经也是共产党的一员,后来成了国民党。

第三节  大汉子孙

作者要前往苏区非常不容易,在当时的情况下只能和秘密接头人王牧师交流。张学良是东北区军阀,一开始也是帮着蒋介石打共产党,后来开始和共产党合作。作者在路上还认识了情报头号人物——邓发。

第四节  穿过红色的大门

本节写的是作者初到苏区时的见闻,见到了贫农团代表。

想法:当时中国共产党真的是不容易,可以说是天天活在枪子和刀尖下的。而斯诺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愿意客观地去了解中国共产党,精神也值得敬佩。

第二篇  前往红都的路上

第一节  遭白匪追逐

斯诺和向导被人叫起来立刻前往安塞。在路上遇到姚——一个苏区的巡逻员。在当地容易有土匪,就是替国民党工作的民团,其背后有地主支持。斯诺他们来到安塞苏区,斯诺看见操练的士兵吓了一跳。随后卞队长告诉他,斯诺被白匪盯上了。斯诺在这里遇到了周恩来。

第二节  起义者

周恩来为斯诺的苏区之旅进行计划,设计了92天的计划。在走之前,斯诺和周恩来进行了谈话,了解到了周恩来的经历: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4个月时被父亲送到了养父家。后来亲人去世,也无法再支持他上学。他就在校长和他人的帮助下学习读书。他曾先后读过南开中学、早稻田大学和南开大学等学校念书,还组织过积极的学生团体,也留学过日本、法国、德国等地。后来回国后先是在黄埔军校工作,在这之后由于国民党的态度,他克服困难参加红军,现在是苏区的领导。斯诺认为他极具个人魅力。

第三节  贺龙轶事

斯诺跟随通信部队上路,骑着部队仅有的条件比较差的三匹马之一。通过了解,他知道好马都留给了前线。李长林是湖南的,曾在国民党工作,后来加入了共产党。李长林讲述了贺龙的故事:贺龙的哥哥是哥老会的成员,贺龙从小胆识就不一般,后来借助在哥老会的名声,在各地都可以号召起武装部队。斯诺认为贺龙人脉广、爱马、人很谦虚,非常会做人。

第四节  同行的红军战士

斯诺在路上与同行的红军青年交谈:这些青年的共同点是有着悲惨的经历,但他们看到了红军打地主、打日本的一面,参加了红军,并且并不抱怨苦难。沿路的百姓也十分爱戴红军,红军不拿百姓一针一线。这里的妇女也都帮助红军,小孩子也知道红军的好。斯诺后来得知,这些都是徐特立教的。

想法:通过斯诺的笔,我们了解到周恩来和贺龙更详细的信息,这二位都是中国革命的传奇人物。通过斯诺的访谈,我们也能感觉到红军的魅力:他们爱人民、廉洁朴实、勇敢无畏。但当时红军的处境其实是非常恶劣的,在革命中无数的英雄成为了先烈。

第三篇  在保安

第一节  苏维埃“巨头”

斯诺在苏区保安见到了毛泽东。斯诺与毛泽东进行了谈话,资料浩如烟海。在斯诺眼里,毛泽东代表了当时的时代。毛泽东还是个身体健康、博学多识、幽默、能吃辣、能吃苦,没有架子的领袖。毛泽东有三个孩子,妻子分别是杨开慧和贺子珍。她们也都是革命党人。

第二节  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斯诺通过当时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条件与毛泽东访谈,整理出共产党的发展与观点:中国共产党建于1921年,本来是和孙中山一起都是民主思想,朝社会主义前进。但是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由蒋介石掌权,并发动了对共产党的围剿。国共合作破裂。在这期间,共产党牺牲了许多工人领袖、学生和领导。共产党鉴于抗日形势,是想和国民党合作抗日的,哪怕被国民党暂时管辖。共产党也可与反法西斯的别国合作,并表示如果没有帮助,也一定会抗日到底。

第三节  论抗日战争

斯诺在与毛泽东的会谈中了解到共产党对日本和国民党的太俗:对待日本要采取游击战、运动战,目标是收回所有失地。同时要联合苏联等其他国家的力量,争取与国民党合作。毛泽东还表示红军有待俘虏。他相信战争一定会胜利,只是时间问题。斯诺在于毛泽东会谈时发现他精力充沛,充满童趣,完全不像他讨论战争时那样。

第四节  悬赏两百万元的脑袋

斯诺受红军大学校长林彪的邀请,去给学生做演讲。他参观了红军大学,了解到里面的文娱活动、教材、分校人员、课程设置等内容。林彪是个厉害的人物,一直都没有受过伤,打仗所向披靡。红军大学一直都有新生秘密入校。这里的人都在积极地学习政治、理论和军事操练。

第五节  红军剧社

斯诺和大家一起看了人民抗日剧社的演出:演出形式丰富,大都表现了抗日和反对国民党的故事。看完演出,斯诺采访了剧社社长危女士。她讲述了人民抗日剧社的发展。人民抗日剧社遍布全国,其故事主要由剧社成员和一些红色作家创作,宣传思想,为人民提供娱乐。斯诺发现红军中的青年都学习了知识,敢于抗争,有乐观主义。斯诺后来又开始了解毛泽东的个人经历。

第四篇  一位共产党员的来历

第一节  童年时代

| 我多次发现,共产党员能说出青少年时期发生的所有事情,但是他一加入红军,就将个人置之度外。

毛泽东为斯诺概括讲述他自己的经历,这一节主要是关于他的童年。毛泽东出生于湖南湘潭,父亲当过兵,后来买地成为了富农,养着一家七口人。毛泽东上学时,老师非常严厉,他曾经离家出走。父亲让他读经书,学记账,但他并不喜欢,骨子里流露出反叛精神。家乡的粮灾让他反思农民的处境,后来他抓住机会去上外乡西式学堂上学,启发了思想。

第二节  在长沙的岁月

| ……“制定了自学计划,包括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我很认真地坚持执行这个计划,就这样度过了半年时间,我觉得这对我特别有价值。每天上午图书馆开门,我就进去。中午我只稍作休息,买两块米糕当午饭。我天天在图书馆看书,直到闭馆才出来。”

| “他们无暇谈情说爱,认识形势是如此严峻,求知的需求是如此迫切,根本没有时间去谈论女人或个人事务。我对女人没什么兴趣。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进入了长沙的学校,在各种学校中选择并坚持读了湖南师范大学。在这个过程中,他饱读诗书,当过兵,结交了朋友、老师,组织了社团,并坚持锻炼身体。这其中很多人背叛了革命,又有很多人牺牲。

第三节  革命的序幕

毛泽东的母亲去世后,毛泽东基本都在外面进行革命工作。他支持留法运动,去了北平见到了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成为北大的图书馆管理员。读了很多书,在湖南办了《湘江评论》,组织了反对张敬尧的运动。后来他游历了中国很多地方,先后受到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后来认识了杨开慧并与其结婚。

第四节 国民革命的时期

毛泽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几次会议。中国共产党逐渐壮大,在这过程中与国民党有合作有破裂。在这些年中,五卅运动、反革命政变和大屠杀发生。这时的陈独秀开始右倾机会主义意见,反对毛泽东提出的政策。毛泽东认为陈独秀低估了农民的力量。

第五节  苏维埃运动

毛泽东认为,由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与鲍罗廷、罗易的主张,导致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破裂,且失去主动权。后来共产党人发起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罢免了陈独秀,开始组织红军。红军力量逐渐扩大,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第六节  红军的发展

毛泽东介绍了他们军队的规矩和战术,阐明了游击战是最有效的战术。在此期间,共产党内部出现李立三主义,李立三和陈独秀相似,也不相信农民的力量。之后国民党开始对共产党进行围剿,前四次都还很成功。但是第五次反围剿时,由于路线和战术错误,以阵地战对付国民党的2000万军队,导致失败。红军被迫开始了艰难的长征。

第五篇  长征

第一节  第五次“围剿”

| 我没有机会在江西苏区目睹,因此几乎无法为那些相关二手材料的评价提供证据,毕竟这部书在很大程度上仅限于“眼见为实”

斯诺作为记者的谨慎。

记述了第五次被围剿的情况:蒋介石调用了许多兵力,在德国专家的建议下改用了策略,对共产党进行军事和经济的封锁。红军无奈被迫长征,从江西撤退——带着伤兵和农民,将带不了的武器埋于地下。

第二节  举国迁移

在长征途中,国民党设立了四处封锁线,都被红军攻破了。但途中仍有许多障碍:运输困难重;线路单一被国民党看破;粮食短缺;地势复杂……但红军调整了计划,并巧用了办法,解决掉许多障碍。蒋介石决定在大渡河拦截共产党。

第三节  大渡河英雄

| 彭德怀指出:“胜利就是生命,失败必然是死亡。”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进退维谷,只能向前。胜利与失败不仅是针对个人,更是针对整个政党。

本节讲述了红军渡过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大渡河是重要关口,红军不怕困难,联合彝族共同对抗国民党。其中一批红军占领了船只,并逐渐运送队伍。但还是遇到了国民党的阻碍,在安顺与国民党周旋。在泸定桥,一些志愿军不顾敌人干扰,勇敢地抓着铁锁过桥。最后红军挺了过来,成功地渡过了这一关。

第四节  过大草地

| 长征一共历时368天,其中有235天是白天行军,18天是夜间行军。在停下来的100天中——其中许多天用于进行遭遇战——有56天在四川西北地区,其余44天走了大约5000英里路,平均每114英里休息一次。

| 红军长征是军事史上最伟大的英雄壮举之一。

红军这次大规模迁移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武装宣传之旅。

红军过雪山,经过蛮族之地,所到之处为当地百姓谋福利,与国民党周旋。斯诺根据和红军的谈话记录和统计,称这是人类历史伟大的军事壮举!

第六篇  西北的红星

第一节  陕西苏维埃:开创时期

陕甘宁苏区建立有很大成分是刘志丹的功劳。本节讲述刘志丹的事迹:刘志丹出生于农民家,后来一直参与打地主,经历过国民党的围剿,也曾在国民党处当官。后来加入共产党,曾经被“张胖子”冤枉。牺牲后共产党为了纪念他改了当地的一个县名。

第二节  死亡与捐税

| 濒临死亡的皮肉挂在他身上,起着皱褶;全身瘦骨嶙峋,根根骨头清晰可见;他的目光已经涣散;尽管他是个20岁的年轻人,行动起来却如同枯槁的老妪一般,拖着身躯一步步往前挪动着。如果他还算走运,他应该早已卖了妻女。他已经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卖了——房屋的木料、大部分衣服。有时,他甚至已经卖掉了身上的最后一块遮羞布。他蹒跚在烈日下,睾丸像干枯的橄榄籽一般晃晃悠悠悬挂在他身上——这是最后的残酷嘲弄,提醒着你,他本来是个人!

这段描写太震撼了!感觉像是斯诺的记者镜头对准了饥荒中的一个人进行详细刻画,又好像对准了当时遭遇饥荒的每一个人。真的差点看不下去。看都感觉受不了,当时正在经历的人呢?还好,还好出生在这个时代!在当时,在生存的残酷面前,那点尊严可能真的什么都不是了!

本节描述令人震撼的饥荒。数百万的人被活活饿死,在生存面前他们已经失去了基本的尊严。残酷的苛税让农民苦不堪言,那些地主和军阀却在花天酒地,甚至国民党军官不让物资运输过去。因此红军的到来是百姓的一线希望。

第三节  苏维埃社会

| 我在苏区的整个旅途中,没有看到一个乞丐。缠足和溺婴是犯罪行为,童工和卖淫现象已不复存在,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都被禁止。

这在当时能够做到真的实属不易!

本节描绘了苏区人民的社会生活:苏区政府最主要的就是土地政策。但打地主不是一味批判,而是鼓励他们劳动,分给他们劳动所得。苏区有许多民间组织,同时在完善法律、改善风气、教育普及,倡导劳动。人人自食其力。

第四节  关于货币的剖析

本节描述了苏区的经济政策:允许私人企业,开展合作社,收集银元制造自己的货币,并进口来自白区的物资。维护收支平衡主要靠财政部长林祖涵:他本来和孙中山一起奋斗,后来加入共产党。他强调苏区征税主要是征地主的,没收来的财产用于公益和建设。

第五节  五十始知天命!

本节有关苏区教育。苏区教育主要由徐特立负责。他留过学,当过教员,还曾是毛泽东的老师。50岁时受邀加入共产党,后来专门在苏区搞教育。西北地区当时十分落后,文盲率达到了百分十九十以上。后来苏区开办了各种学校,主要教授政治和军事。当地的风气,慢慢变好。红军为了百姓能更好地学会还发明了汉语拼音。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一节  与红色农民的交谈、

本节中斯诺同共产党员胡金魁前往前线,同当地农民聊天。农民中有抱怨红军的,但他们更憎恨白军。当地农民处在红白军交替管辖中心惊胆战。这里仍然还有农民要买鸦片。

第二节  苏维埃工业

斯诺探访红军的工业中心“吴起镇”:尽管周围都是牧区,但红军凭借着实现自给自足的目标和战争中征收没收的东西,发展起了一批工业,比如制盐、油井、棉花等。这里是工人集中最多的地方,也是兵工厂所在地。

第三节  “他们唱的太多了”

通过兵工厂厂长郝希英、红色工会妇女部长刘群仙、工程师徐承志的经历和工作,斯诺看到了苏区的发展:一切都在进步。有文化有娱乐,妇女儿童的权益有保证。生活虽然艰苦,但是大家都无怨无悔。

第八篇  与红军在一起

第一节  “真正的”红军

吴亮平劝斯诺继续探访红军,斯诺通过杨尚昆给的档案数据和彭德怀的叙述,了解了真正的红军:他们年轻却很多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他们尊重妇女但是很多却背井离乡;他们乐观同时能自给自足。

第二节  彭德怀印象

本节主要介绍彭德怀:他一开始在国民党干,后来才加入共产党。他骁勇善战,几乎没受过伤。他平易近人,照顾士兵,喜欢小孩子。国民党悬赏很高价值抓他,他却表现地非常从容。

第三节  为什么当红军?

彭德怀讲述了他的童年与经历:彭德怀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富农家里,幼年母亲去世,继母待他很不好,家中封建思想很强。受了新式教育的彭德怀具有反叛精神,不是很遵守所谓的孝道,被家人赶了出去。之后他四处打工,抓住机会当了兵。后来国民党反革命,他加入了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1928年才加入共产党。

第四节  游击战争的战术

| 彭德怀:游击战争的成功需要具备这些基本条件:勇敢、快速、周密的计划、机动性、隐蔽性、行动的突然性和坚决性。

彭德怀介绍了游击战术的制胜的条件与原则: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地域条件为游击战提供可能,共产党也只能游击战。游击战必须团结群众,没有人民的支持游击战无法成功。

第五节  红军战士的生活

| 许多人听说红军喜爱英国的乒乓球运动,觉得很有趣。

原来乒乓球是英国的啊,原来那个时候中国就擅长打乒乓球了啊!

介绍了红军生活:他们非常自律,有固定的作息时间。每天都有政治、军事的虚席活动,有比赛,有娱乐,几乎没有不良作风。列宁室是一大特点,里面有许多材料可以学习,例如战争模拟沙盘还有识字资料等。

第六节  政治会议

斯诺参加了列宁室里红军的一次政治会议,会上大家激烈讨论当下政治问题。斯诺为大家如何知道百姓爱红军,大家纷纷发言,回忆战争时农民们的热情与帮助。

第九篇  与红军在一起(续)

第一节  “红色窑工”徐海东

徐海东是红十五军军团团长,其人头也被国民党悬赏。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出生在汉口,童年时由于年龄小又聪明,全家人供他上学。他因为家里穷,被学校的人欺负。后来由于家庭变故他去当了窑工,后来又参了军,在国民党手下干。再后来看不过国民党搞内战,于是加入了共产党。他战斗十年,负伤八次。

第二节  中国的阶级斗争

徐海东由自己家亲属被杀了66口人说起,讲到了第五次围剿时国民党的暴行:奸杀女人,枪杀儿童,杀死了其他村民,劫掠村庄,其手段十分残忍。

第三节  西北四马

西北四马: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

西北地区有四马,控制着西北回民地区。他们征收很高的税务,还要与日本人合作。共产党为了争取回民的支持,对回民做出了推翻四马的承诺。

第四节 回民与马克思主义者

马鸿逵的部下与当地回民受不了四马的压迫,人人都十分不满。共产党在此建立了回民教导团,教他们认字,尊重他们的宗教。由于有人冒充共产党征税,这个平民被当地回民打死了。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一节  再谈西北四马

斯诺跟徐海东部队进行演习,之后讲述了他与红军的马的故事。

第二节  “红小鬼”

| 这个娃娃的父母想的不够周全,结果碰巧给他起名叫“向季邦”。名字本身没什么问题,只不过“季邦”听起来非常像**,因此他常常被叫做“**”,这让他总是很窘迫。

这……这个老外还挺幽默。不过这段确定适合初中生读吗?

作者与许多红军小孩和少先队员谈话,倾听他们的故事。他们尽管年纪小,但都积极参加革命,品格很好。

第三节  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关于统一战线,斯诺用日记的方式进行了记录。红军强调统一战线,不光要联合回民等人民,也要尝试联合国民党,并指出了统一战线中的错误。

第四节  关于朱德

本节介绍了朱德的经历:朱德年轻时爱读一些有点反叛色彩的书籍,受家庭政治影响,他很早就成为了军官。他先加入了国民党,后来受了马克思主义影响加入共产党,逐渐成为红军军事上的领军人物,与毛泽东进行配合。他拥有很高的战略,但是非常体恤人民。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一节  途中见闻

作者回到了甘肃,聂荣臻夫妇也得以团聚。作者采访了贾河忠和一位老者对红军的看法。红军靠农民灭了当地的军团。

第二节  保安的生活

国民党又要开始围剿,但苏区生活依旧进行着。斯诺教他们打扑克,他们提了很多愿望。斯诺还试图做蛋糕,尽管失败了,大家吃的很开心,这也引出了李德同共产党的故事。

第三节  苏联的影响

本节主要介绍了中共与苏联的关系。苏联思想影响了中国很多人,中共以苏联为目标和依靠。中共摒弃了不好的传统,以集体为中心,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苏维埃。当然,这也是在中共遭遇共产国际的挫折中总结的。

第四节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与共产国际

1923年至1937年中苏关系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1923-1927:苏联与国民革命者之间的三方同盟时期

1927-1933:苏联与南京政府相隔离的时期

1933-1937:南京与莫斯科半心半意地恢复友好关系

讲述了共产国际内部的矛盾——托洛茨基派和斯大林派的纷争,以及对中共的影响。中共同组织失去了联系,自己领导自己,得到的援助很少。

第五节  那个外国智囊

江西苏区的两次重大失误:

红军没有与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1933年起义反对南京方面时

应对第五次围剿的战略战术制定方面采用阵地战

本节阐述了李德对中国的影响:李德是很重要的外国支持,但是也造成了红军两次失误,对中共发展造成恶劣的后果。中共比较独立,并没有完全依赖苏联,当时还与组织彼此失去了联系。

第六节  告别红色中国

斯诺听了两个事情:红军胜利会师以及与毛泽东的交谈,决定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斯诺即将返回,大家恋恋不舍。但他发现自己装有重要记录的包没了,找了很久才找到。白军又开始戒备森严起来。

第十二篇  再回白色世界

第一节  兵变序幕

蒋介石执意要打共产党,恰逢抗日关键时期,张学良之下的东北军与红军交好,这让蒋介石很不满。蒋介石发动军队打共产党失败,张学良率军决定抓蒋介石。

第二节  蒋介石被扣留

张学良、杨虎城将蒋介石抓了起来,命他合作抗日,并召集了共产党的代表。他们封锁了一切消息,只说共同抗日,释放学生。而蒋介石的南京也波澜起伏,有人甚至想趁此机会夺权。

第三节  蒋介石、张学良和共产党

杨虎城等少壮派军官要处死蒋介石,共产党和张学良并不赞同。尽管共产党遭遇国民党毒手,但分析道当时处死蒋介石会引发更大的内战,从而让日本钻了空子。于是和蒋介石谈判,要他签署协议,就可以放他回去。

第四节  “针锋相对”

蒋介石回南京后曾三次辞职,张学良也形式化地进了监狱。共产党为共同抗日签署答应了一些条件。后来蒋介石对东北军进行整编。

第五节  友谊地久天长?

在统一战线下,苏区封锁一步步打开,一些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被释放。但仍有一部分受到国民党监视。国民党将共产党纳入为自己一部分,拨给一部分经费。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了抗日。

第六节  红色的地平线

中共与俄国情况不同,中共面对的是更为矛盾的资产阶级。中共在与国民党合作中仍要坚持独立性。中国一定是要团结一致对付日本的!

相关补充

1927年11月,中国红军在湖南省东南部茶陵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1927年4月,国民党“清党运动”爆发

托格茨基派

陕西红色根据地南起洛川,北至长城,东西两侧以黄河为界。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独立政权,发起了一场在中国历史上极为残酷的政变。

1921年7月  上海 共产党成立大会  

1922年冬天  上海  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6月  广州 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  五卅惨案

1926年秋天 北伐战争

1927年5月  武汉  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苏联首席政治顾问 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

共产国际的印度代表 罗易

1927年8月1日,贺龙、叶挺率领的第二十军与朱德联合,领导了南昌起义,发展为红军。

1927年8月7日,解除了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

秋收起义

1927年11月,在湖南边界的茶陵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选举出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政府主席是谭震林。

井冈山游击战术口号: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

红军最重要的战术是在进攻时集中主力部队,然后迅速分散。

1930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

1931年11月7日,举行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告成立中央苏维埃政府。

1933年10月,第五次围剿开始。

1934年10月16日,红军开始长征。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农村人口被划分为以下几类:大地主、中小地主、富农、中农、贫农、佃农、雇农、手工业者、流氓无产者、自由职业者(专业工作者,也是知识分子)

【阅读心得】

来谈一下读完这本书之后最直观的感受吧,这是一本可以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部好书,也是一部很好的纪实文学。最难能可贵的是斯诺破除万难进入苏区为我们揭秘真实的苏区的精神。在当时,进入苏区是很难的,国民党一直在对红军进行围剿,而斯诺进入苏区真的是想给世人一个真相。该书汇集了斯诺作为记者在苏区的所见所闻当然也有听说的其他资料,还有一些采访笔录。从书中还是比较容易看出,斯诺在竭力地破除自己先前的一些成见,重新来看待苏区和中国共产党。这对于纪实文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此外,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斯诺笔下的毛泽东、周恩来、贺龙、徐特立、林彪等人。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苏区领导人共同的特征:年轻时总是带有一些批判精神;因为某种原因读书接触到新思想或是参军;他们虽然自己或有很高的谋略,或是很能打仗,但是他们仍然平易近人,毫无领导架子,与士兵和人民一起吃苦。这些精神在国民党军阀统治的时代是很难得的品质。红军中的一些默默无闻的人物也很让人动容,他们大多有着悲惨的家事背景,或是穷苦被压迫,或是家里人被日本人打死。他们带着使命来参军,当然也死心塌地地跟着共产党参加革命。这一切都因为共产党值得,红军值得!

红军给了人民土地,红军教会了人民写字,红军给了妇女儿童平等的权利,给了农民和工人平等的人格。因此人民爱红军,人民拥护红军,人民帮助红军。在这样的作风下,连国民党的一些军官都选择和红军合作。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共走到现在是必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