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中构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探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宏观解释 化学实验教学中构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探索

化学实验教学中构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探索

2024-07-12 21:46: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陈懋

摘 要:初中化学是基础教育的启蒙阶段,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故事情境,多角度设计实验收集事实证据揭秘,从宏观到微观认识科学本质,让学生做故事的主角,帮助学生构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有意义;学习经历;启蒙阶段;实验教学

1 问题提出

初中化学是基础教育的启蒙阶段,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必要基础的重要阶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化学思维、将学生引入化学殿堂的重要阶段.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由于篇幅限制等原因,专家在编写教材实验时,都趋向简单明了地表达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对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未做阐述,这就导致不少教师虽然也开展实验教学,但是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甚至实验现象或结论的证据推理,都按“静态的”结论性知识对待,久而久之就会使得人们逐渐对学习化学到枯燥乏味,认为实验对于化学教学是可有可无的.这显然是一个无意义的学习经历,不符合初中学生思维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也就无法促进科学素养的提升,对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更不利.

2 “有意义学习经历”的理论内涵

美国学者L·迪·芬克在《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综合性大学设计原则》中提出“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教学观,并分析“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内涵,他认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具有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各有两个特点(见表1)[1].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具体的情境是在该社会中活生生地进行活动实践过程.在此基础上,美国学者L·迪·芬克明确提出了“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教学观,并从结果层面强调学习对学生的“影响”和学习所引起的学生“变化”、以及“影响和变化”是对学生融入社会的终身受益的价值.

虽然此理论设想的出发点是让大学生能获取融入社会所必备的价值、更快更好地社会化,但其核心理念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笔者结合“溶解时物质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的实验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给学生构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3 设计思路

“物质溶解时吸热和放热现象”是物质溶解基础上的延伸学习,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主要是两个:一是物质溶解时可能对温度产生影响,二是哪些物质溶解时会吸热,哪些物质溶解时会放热.多数教师按教材实验演示,让学生触摸试管或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只是进行简单触摸或走马观花看看,没有多角度设计实验体验物质吸放热,没有从微观角度认识,学生获得知识快忘记也快,学生的思维“疼点”没有得到历练,过一段时间都忘记哪些物质溶解吸热或放热.

本课结合“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要求,按照“故事与问题、猜测与实验、分析与推理、验证与应用”的思路设计实验教学,创设故事情境,在情境中讲述了“天外来物,拯救家园”的揭秘故事,利用故事发展中的问题形成教学线索,把学生放在具体的故事之中,让他們做故事的主角,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证据推理得出实验结论,学生的学习从浅层引向深度,让课堂充满活力,既增加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4 教学片段

4.1 创设故事,设置问题情景

故事情境 在某年一个晚上,太空中有一个不明飞行物掉入内蒙古的热水湖中,从而造成湖水温度下降,之后又在飞行物上发现三个写着NaOH、NH4NO3、NaCl字样的并装满这种药品的瓶子,附近居民都怀疑湖水温度与这三种药品有关,担心有不好的事发生,于是纷纷搬离家园.为平息这场动乱,政府发起了拯救家园行动,组成了一个专家团队,研究“这三瓶药品溶解在水中时水的温度变化”,揭开湖水温度降低的真相,最后发表研究成果.让人们不再恐慌,从而返回家园.假如你现在是专家组成员,你将如何揭开湖水温度变低的秘密?

设计意图 故事是“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载体.从天外来物导致湖水温度突然下降引出学习的问题,学生感受学习内容的价值和意义,兴趣被激发出来,思维也被牢牢抓住.

4.2 自主实验,认识物质溶解温度变化

4.2.1 源于教材,顺应知识体系的扩张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并说明理由.学生猜测氯化钠在溶于水温度不变,因为每次触摸盐水都无感觉;也有学生猜测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因为在摇摇冰中存在硝酸铵;也有学生猜测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因为在疏通下水道的化学药物中存在氢氧化钠.

设问 如何制定“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实验方案?要注意哪些事项?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得出,从控制变量角度考虑,水的体积和样品的质量必须相同,为了使实验时温度计变化明显,溶质的量要加多一些,溶剂的量要加少一些.温度计不能触碰容器底部和内壁,不能用来搅拌.实验步骤:(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20mL水,将温度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温度计读数,如图1所示;(2)将等质量的NaCl、NH4NO3、NaOH分别加入上述三只烧杯中,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读出温度计的读数;(3)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该方案源于教材,但增加了食盐样品,渗透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实验结果为:NaCl在溶解时溶液温度略有下降;NH4NO3在溶解时溶液温度明显下降;NaOH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明显升高.对学生而言,实测结果既有意料之中,也有意料之外,他们开始对今天的实验感觉有意义,他们的思维激起第一次碰撞火花.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先猜想再设计实验,让学生对实验结果更加期待,更加注意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更好地调动非智力因素,实测与猜测不相同,学习因此变得有意义起来.

4.2.2 横向迁移,同化知识结构的更新

追问 作为专家团队,在第一个实验中我们用到了温度计,但实验室的温度计最小刻度1℃,测量不一定很精确,况且只进行一次,我们不能得出普遍性结论.如果没有温度计,如何设计出其他的实验方案来探究溶解的温度变化,大家能设计出多少种方案呢?实验器材:烧杯、试管、玻璃棒、橡皮管、U形管、气球等,通过小组互助启发,得出四种方案.

方案一 在三个盛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三种固体,用玻璃棒搅拌,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来判断溶液温度的變化.现象:NaCl溶液的烧杯无明显变化,盛NH4NO3溶液的烧杯较冷,盛NaOH溶液的烧杯壁较热.这种方法他们最先想到,但氯化钠溶于水的过程中,与第一个实验存在矛盾,他们知道凭感觉判断不准确,更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变得更有活力.

方案二 在受到温度计测定方法的启示,将U形管与小试管和集气瓶组合在一起.当物质与水接触后出现放热或吸热现象,引起集气瓶内的空气体积变化,进而导致U形管中两边中的液柱出现高度差,U形管相当于一只粗略的温度计(如图2所示).当试管中放入氢氧化钠固体,U形管左低右高,当试管中放入硝酸铵,U形管左高右低.当学生展示这个方案时,立即有学生给他们鼓掌.

方案三 受到方案二的启示,利用吸热和放热导致气压变化.如图3甲所示,在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在烧杯中的导管冒出气泡现象,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如图3乙所示,氢氧化钠加入水中,气球鼓起来,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如图3丙所示,烧瓶内放硝酸铵,当把滴管内的水滴入,气球鼓起来,也说明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

方案四 细心的同学发现烧杯壁上有水珠,直接观察.在盛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NH4NO3、NaOH固体,用玻璃棒搅拌,然后观察烧杯的外壁和内壁,盛氢氧化钠的烧杯内壁有小水珠,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盛硝酸铵的烧杯外壁有小水珠,说明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教师设问: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好?学生认为方案二、方案三现象比较明显,方案一和方案四操作比较简单,方案四最震撼.追问:结合以上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归纳得出,NH4NO3在溶解时,溶液温度明显下降;NaOH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明显升高.

设计意图 “听了,会忘记;看了,能记住;做了,能理解”.引导学生多角度设计实验,学生的思维多次碰撞,能真正投入学习中,课堂充满活力,促进深度学习的真正发生.

4.3 分析推理,建立宏-微二重表征

设问 溶液的温度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为什么有的温度升高,有的温度降低?科学研究是一个表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你们能从微观角度解释吗?教师展示物质溶解的微观模型,如图4所示.学生一边发言,其他同学及时补充完善.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变化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构成物质的分子(或离子)被水分子拆开,并向水中扩散;另一种是物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并结合成了水合分子.

对于温度变化,笔者引导学生联系物质物态变化时温度变化,酒精蒸发向空气扩散温度降低,于是有学生猜测物质溶解扩散过程吸热,受此启发,立即有学生推测物质溶解水合过程放热,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如果扩散过程所要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所能放出的热量,最终使得溶液的温度升高,反之溶液的温度则降低[2].

设计意图 基于初中学生认知,拓展教材内容,从“宏观到微观”二重表征角度进行分析推理,迁移分子扩散猜测微观本质,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习因此变得更投入.

4.4 拓展视野,学以致用

教师设问 如何验证物质溶解的水合过程是放热呢?教师提示,证明水合是放热的,就要避免扩散吸热的干扰,实验设计的要点就在于如何让物质与水接触,但要把扩散过程的影响减小到最小.或者,直接找一个水合的过程,进行热效应测定.教师演示: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吸水实验.使用胶头滴管加几滴水到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中,同时用温度传感器测定此过程中的热效应.当学生看到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晶体,温度明显上升时,顿时教室发出欢呼的掌声,嘴中不断冒出:“哦,原来如此!”[3]

追问 作为专家组成员,将如何报告湖水温度变低的真正原因?经专家组公示,湖水温度下降的原因,硝酸铵溶于水,扩散过程所要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所能放出的热量,最终使得湖水的温度降低.随着气温的变化,湖水会蒸发,硝酸铵晶体析出后,湖水的温度会逐渐恢复,所以大家不要恐慌,可以放心返回家园.

课外延伸 在课堂实测时,发现氯化钠溶于水的过程中,用温度计测溶液的温度出现略有下降的现象.但生活中,我们用手感觉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 设计实验验证微观机理,针对课堂生成开展课外研究,不仅拓展知识应用,体现学习的价值,还帮助学生深度理解知识,学习因此变得更有意义,也会更投入.

5 教学反思

故事是实验教学“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载体.化学实验对全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精心剪辑故事,以生活故事为教学境脉,可增强实验的感性认识,让实验更具有感染力和有趣味性,对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兴趣有较大的帮助,学生从而投入学习中,课堂充满活力.

思维是实验教学“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目标.劳厄曾说过:“教育所给予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记后剩下的东西.”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化学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先猜测再实验,多角度设计实验,从宏观到微观分析推理,再设计实验验证微观机理,学生的思维“疼点”经历多次历练,让学生的学习更愿投入,课堂更有活力,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杨宝权.高原.基于“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化学概念教学——以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7):23-26.

[2]杨俊峰. 利用实验探究法的“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的教学设计[J].化学教与学,2012(05):88-89+34.

[3]张建波.基于DOK分级模式的研究型课堂教学设计——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J].化学教学,2018(07):63-67.

(收稿日期:2020-01-15)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