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村镇聚落体系谱系的数字建构与特征解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番禺区人口分布图 【专题研究】村镇聚落体系谱系的数字建构与特征解析

【专题研究】村镇聚落体系谱系的数字建构与特征解析

2024-07-10 04:09: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 要

村镇聚落是伴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变化而产生并发展的,其具体形态因受政治、经济等诸多条件的影响而存在多种空间类型。我国广州番禺区独具特色的地域自然、地理、气候、人文等环境形成了多种村镇聚落形态,对其村镇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实践意义。文章采用数字化的识别与转译技术,将具象的村镇空间形态转化为数字化语言,同时引入谱系学理论,建构多维度、分层次村镇聚落体系谱系的数字化指标框架和技术路径,并将谱系建构方法应用于广州番禺区,对其村镇聚落空间形态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划分村镇聚落空间的类型,构建番禺区村镇聚落体系谱系。

[关键词] 村镇聚落;谱系识别;数字化方法;广州番禺区

[文章编号] 1006-0022(2022)10-0124-09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B

[引文格式] 史宜,杨俊宴,秦诗文,等.村镇聚落体系谱系的数字建构与特征解析——以广州番禺区为例[J].规划师,2022(10):124-132.

图片

近年来,在国家层面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等政策的推动下,乡村振兴成为推动乡村地区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城乡规划领域日益关注涵盖城乡融合发展、乡村空间重构与转型、乡村空间系统多尺度治理等多种实际发展需求。数字化时代的技术革新为乡村空间的研究带来了新机遇,大规模数据获取与解译技术及数字化定量空间分析方法的逐渐成熟,为村镇聚落空间的数字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文以广州番禺区为例,探究村镇聚落体系谱系的数字建构方法,以村镇聚落体系谱系的类型划分结果为村镇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的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实践参考,为村镇转型与重构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将类型谱系方法引入村镇聚落体系研究,以空间体系的多维特征为研究对象,以特征内在主导性为线索,构建系统性、层次化的村镇聚落体系谱系,以此实现对村镇聚落体系的全面洞察,挖掘村镇聚落体系多维特征之间的深层作用规律。这种规律可以用近似于进化树的形式来展示不同特征类型空间体系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多维系统层次谱系的生成提供一个结构性的基础,有利于研究从谱系中发掘村镇聚落空间体系的发展规律,引导其未来发展路径及方向。

1 村镇聚落体系谱系的理论内涵

1.1 村镇聚落与村镇聚落体系

聚落是各种形式的人类聚居场所的总称,是一个涉及周围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乃至历史文化的复杂系统,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与差距。其既是人类居住生活及进行各类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类从事劳动生产的空间载体。聚落地理学与人类聚居学相关理论均将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两大类型。聚落地理学认为乡村聚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由农村人口聚居而成的聚居区域,与城市聚落相对;人类聚居学认为乡村聚落是未经规划而自然生长形成的小规模、内向型的最简单、最基本的社区,居民依赖于自然界从事种植、养殖、采伐等生产工作而获得生存。在我国的行政区划体制中,市与建制镇属于城市聚落,建制镇以下的集镇与村庄(即行政区划上的乡、村、组)属于乡村聚落。但在我国城乡实际发展场景中,乡村聚落中未建制乡级行政区域的集镇与城市聚落中的建制镇,除了在行政管理中有建制与否的差异,其在聚落演替序列中关系紧密,在行政区划体制中乡镇更是同级而论,且在空间形态与经济职能等方面也存在诸多相似点。因而,在城乡空间研究中为了保证研究范围的完整性,充分考虑乡村空间发展的演替连续性,往往以村镇聚落为研究对象,包括建制镇、集镇、村庄等范畴。

村镇聚落环境中的聚落形态与聚落相互作用网络在一定的组织机制下所形成的空间结构形式,即村镇聚落体系。村镇聚落体系是一定时空地域范围内,由若干等级规模不同、职能性质差异、空间联系有序的建制镇、集镇、村庄所共同组成的有机的村镇系统。村镇聚落体系是村镇聚落研究的重点议题,通过识别提取村镇聚落中物质设施、经济活动、社会群体、公众机构等要素所反映的空间形态的相互作用关系,认知村镇聚落体系;根据村镇聚落体系所呈现的空间特征,挖掘其背后的内在作用规律,总结隐含的村镇组织机制。

1.2 村镇聚落体系谱系

“谱系”一词最初源自生物学概念,又称“系谱”,是一种追溯物种变化、表述亲属关系与基因性状等发展渊源关系的系统。这一概念因18世纪末的历史脉络研究而被引入社会科学领域,并逐步发展形成一种西方传统的理论研究方法——谱系学。随着谱系学的发展,其引入了类型学的方法思路,进而形成“类型谱系”的概念范畴。类型谱系研究强调对事物整体在历时态和共时态中呈现的相同或相似属性特征进行分析,如Ruben等人对城镇网格化空间模式的起源与发展的谱系化特征研究;牛泽文对曲阜明故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空间基因类型及其形态图谱的提炼;杨贵庆等人针对我国农村住区空间样本在气候区划、地形地貌等维度的特征差异,分析确定农村地区的住区类型谱系;黄亚平等人从地理环境和经济产业维度出发,划分出华中地区“两类六种”的田园综合体类型谱系,并提出各个类型田园综合体的针对性规划策略。

村镇聚落体系谱系是运用谱系学中多维系统层次谱系的建构方法,以村镇聚落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以村镇聚落的等级规模、区位功能、网络联系等方面为特征研究维度,强调从空间维度生成系统性、层次化的村镇聚落体系谱系。本文从村镇空间维度出发,量化村镇聚落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而构建更加全面且精细化的村镇聚落体系谱系,以期通过谱系的划分及其多维特征内在作用机制的挖掘,从空间研究视角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实践提供更多的层级划分依据与规划管理借鉴。

2 村镇聚落体系的数字化识别方法

本文基于村镇聚落体系的层次性、关联性与整体性等基本特征,构建了适应我国乡村地区村镇聚落体系的数字化识别方法,覆盖了村镇体系所包含的“点—线—面”空间结构,形成识别村镇体系“村镇节点、空间联系、空间域面”的路径(图1)。

图1 村镇聚落体系识别技术路线示意图

2.1 研究样本与数据

本文以广州番禺区为例,展开村镇聚落体系空间结构的识别方法创新、类型谱系建构、多维分析测度,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研究范围在番禺区行政边界内。

广州番禺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三角中部河网地区,为广州市辖区,总面积为529.94 km2。2017年番禺区下辖“十街六镇”,“十街”分别是市桥街道、 桥南街道、东环街道等,“六镇”分别是南村镇、新造镇、化龙镇等,共有177 个村委会和 97 个社区居委会。

本文数据来源主要为时空多源大数据,分为空间数据、统计数据、动态交通信息数据。空间数据为经过处理的各地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其原始数据来自高分一号、高分二号、资源三号和资源三号02星等多源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该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较高(精度为30 m)。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对其进行了用地监督分类,对包括建设用地、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其他用地在内的类别进行了分类提取。

统计数据主要来自珠三角各县(市)的统计年鉴,如《广东省统计年鉴2010—2018》《广州市统计年鉴2018》《广州市番禺区统计年鉴2018》《广东农村统计年鉴2018》等,具体数据包括各镇的人口规模、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等。

动态交通信息数据来自高德地图,使用高德地图的API来获取数字地图和通过数据提供商(高德开发者)获取动态交通信息的旅行时间,具体数据包括番禺区各村镇之间的交通时间与交通距离信息。

2.2 村镇聚落体系的综合测度方法

(1)基于中心性模型的村镇节点识别。

中心性最早是由W. Christaller提出的,是用来衡量各个中心地之间等级强弱的指标,表示的是中心地为其他区域服务的相对重要性。本文采用中心性模型确定村镇聚落体系中各个村镇的中心性。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U为样本评价值;n为待评样本个数;Yij为待评指标标准化指数;Wj为第j个指标的权重。其中,标准化指数采用极值法进行标准化处理,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maxxj、minxj分别为各评价指标体系内的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xij则代表第j项指标中的第i个样本值。

村镇中心性与村镇节点在区域中的作用力大小和其规模有关,其规模越大,则在区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越大。对于村镇聚落体系而言,经济中心性、人口中心性和规模中心性是城市对外辐射功能的主要表现,因此本文以村镇经济收入、常住人口、建设用地规模3个关键指标分别对应以上3点(图2),用来衡量村镇中心性的强弱。

图2 广州番禺区中心性分布图

通过判断番禺区村镇聚落体系内的主次中心数量,可以将各个镇域内的村镇聚落体系划分为无主中心多次中心、单主中心多次中心、二主中心多次中心、多主中心多次中心等空间结构。其中,大石街、东环街、沙头街、石壁街、石碁镇、小谷围街、新造镇没有明显的高等级村镇中心,为无主中心多次中心的空间结构;大龙街、化龙镇、桥南街、沙湾镇、石楼镇体系中均有一个明显的主要村镇核心,并且有一系列次级村镇中心围绕,为单主中心多次中心的体系空间结构;钟村街、南村镇体系中存在两个主要的村镇中心,为二主中心多次中心的村镇体系空间结构;而洛浦街体系最为高级,内部沙溪村、东乡村、锦绣社区形成3个核心,并与洛城社区、广碧社区等次中心相伴而生,可以称为多主中心多次中心的村镇体系空间结构(图3)。

图3 广州番禺区村镇聚落等级示意图

(2)基于优化引力模型的空间联系强度测算。

空间联系强度表示村镇间空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度,可借鉴引力模型来衡量村镇间空间联系强度的大小,表示中心村镇与周边村镇的相互作用强度。本文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优化,运用Python调用高德地图开源交通通行时空数据,更加精准地计算出村镇之间的实际时空距离(而非简单的两点间距离),得到考虑村镇实际交通距离的优化引力模型,确定出村镇之间的空间联系强度。

关于村镇之间的空间联系强度的测度公式如下:

式中,Rij为i村镇与j村镇之间的空间联系强度,Mi、Mj分别表示i村镇和j村镇的村镇综合质量(本文采用村镇中心性强度值来指代村镇综合质量);Tij为i、j两地之间的驾车时间距离。

根据村镇聚落体系中村镇之间的空间联系强度大小划分空间联系强度等级,并将各个镇域内的村镇两两互联(城关镇则与番禺区内所有的村镇构建联系),形成编织成网的村镇聚落体系空间网络。通过观察镇级村镇聚落体系联系线的密集程度,不难发现,沙湾镇、石楼镇、桥南街、石碁镇的村镇聚落体系空间联系更为紧密且集聚,由于中心村镇与周边次级村镇及基层村镇的分布关系更为相近,这些体系均围绕内部的中心村镇形成了致密网络结构,呈现指状扩散或圈层放射的形态特点,网络的密度随着各村镇与中心村镇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而南村镇、大龙街、钟村街的联系网络则呈现出与以上3个镇街不同的特点,即多个核心偏离镇域的几何中心布局,中心之间的相互连接对地域内的联系网络形成张力拉扯,使得村镇聚落体系网络形态更加均衡。其他村镇联系则显得相对松散,如沙头街、石壁街、小谷围街、新造镇、化龙镇和东环街等(图4)。

图4 广州番禺区村镇聚落体系空间联系强度测度示意图

(3)基于联系断裂点模型的空间域面测算。

联系断裂点模型用于划分村镇空间的影响范围,识别村镇聚落体系具体的板块与界定其范围。该算法中将相邻村镇之间的空间吸引的分界点定义为村镇联系断裂点,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Da为断裂点到村镇a的距离;Dab为a、b两个村镇之间的距离;Pa和Pb分别为两村镇之间的质点。村镇质点反映的是村镇综合实力,过去的研究中通常用人口规模或经济规模来代表这一指标,但村镇综合实力并不单一体现在这两个维度,因此在模型的具体计算中,本文用村镇中心性指标来替代村镇质点指标。

运用Arcgis10.3插件Voronoi-Dia-gramsGIS进行加权泰森多边形计算,将各个一级、二级村镇作为中心点,叠加村镇中心性指标,可得出该地区主要村镇的影响范围,并划分各个三级村镇所属的主要村镇。从腹地划分上可以看出,化龙镇、新造镇、沙头街、东环街、大石街、石壁街、沙湾镇中的村镇影响范围广而稀,中心村镇较少,而1个次级村镇的腹地中包含较多的三级村镇,如化龙镇的1个二级村镇复苏村包含11个三级村镇;南村镇、钟村街、桥南街、石楼镇、洛浦街、大龙街、石碁镇的村镇影响范围小而密,中心村镇较多,而其影响范围中仅包含较少的三级村镇,甚至无其他村镇(图5)。

图5 广州番禺区村镇联系断裂点分析图

2.3 广州番禺区村镇聚落体系识别结果

本文在综合了中心性模型、优化引力模型和联系断裂点模型等方法的基础上,将村镇节点等级、联系强度线、空间域面进行叠加,得出村镇聚落体系的识别结果(图6)。

图6 广州番禺区村镇聚落体系识别结果示意图

3 村镇聚落体系谱系的数字化建构方法

本文在识别村镇聚落体系的基础上,分离出各个村镇聚落体系,从而对其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划定空间类型。谱系建构从等级规模特征、空间分布特征、网络关联特征等方面进行,其中等级类型可以分为单级体系、双级体系、三级体系,分布类型分为簇状、点状,而网络类型则为扁平网络、树型网络、网型网络、星型网络(图7)。

图7 广州番禺区村镇聚落体系的类型划分示意图

3.1 基于等级规模的村镇聚落体系谱系

3.1.1 单级体系

单级体系指在村镇聚落体系内仅存在同等级规模的一级村镇,村镇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异,其体量规模处于相似水平,区域中的村镇相互之间没有明显的从属关系,这种类型的村镇聚落体系可以称为单级体系(图8)。这种类型的村镇体系往往分布在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区域内的村镇以第一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这类体系远离城市,且交通十分不便利,村民生活所需的必要服务往往由最近的城市或城镇予以提供。

图8 广州番禺区单级村镇聚落体系空间分布图

3.1.2 双级体系

双级体系指在镇域范围内等级规模存在明显差异的两级村镇,从村镇之间的规模来看,可以划分出明显的断层,用以区分出两种不同等级的村镇类型。这种类型的村镇聚落体系在乡村地域中比较常见,这两级村镇分别为提供一定程度城乡公共服务、生活服务、生产服务的中心村镇与乡村农业居民点所在的基层村镇,故在规模上较易区分(图9)。这类村镇聚落体系的特点在于,在乡村地域中两种等级的村镇在功能与形态上产生分化,一类偏向于提供医疗、教育、贸易等城乡公共服务职能,另一类则偏向于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提供农业产品。二者在功能上相互依存,并形成高等级村镇对低等级村镇的统领关系,形成构建二级村镇体系的关联基础。

图9 广州番禺区双级村镇聚落体系空间分布图

3.1.3 三级体系

三级体系指在镇域范围内等级规模存在明显差异的三级村镇,从村镇之间的规模来看,可以划分为3个明显的阶段,进而对3种不同等级的村镇进行界定。这种类型的村镇聚落体系的村镇构成类型在双级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出现了规模相对较大的城镇居民点(图10)。这些城镇居民点的人口主要以从事非农劳动为主,包括金融、交通、贸易、咨询、购物等多个方面,为其所在地域的村镇城乡公共服务发展有所贡献。三级体系的出现将提高乡村地域整体的公共服务水平。在三级体系中,城镇居民点、中心村镇、基层村镇各司其职,彼此之间通过工农产品的转运销售、人们享受公共服务等方式构建起联系网络。其网络构成形式为:城镇居民点承担辐射城镇及周边中心村镇区域的功能,而中心村镇则承担辐射周边基层村镇的功能。

图10 广州番禺区三级村镇聚落体系空间分布图

3.2 基于空间分布的村镇聚落体系谱系

3.2.1 簇状体系

簇状的村镇体系中的村镇之间呈现出紧凑的发展模式,其特征在于同一体系中村镇与村镇之间的地理间隔较小,互相之间联系较强。从形态的平面特征来看,簇状的村镇体系的外轮廓包络线一般呈现出方形、椭圆形、圆形等形态,并且其投影轮廓的长轴线与短轴线之比不大于2∶1(图11)。一般来说,簇状村镇聚落体系的核心与外轮廓包络线的几何中心位置相近,体系整体呈现出内聚式、圈层状的形态特征。这类村镇多出现在地形地貌起伏较大的山地、丘陵等地带,这样的地形使得村落及农田的选址受到高程、坡度或水文的限制,村镇的分布不约而同地集聚在相对平坦且地势较高的土地,从整体体系来看,村镇群落则会呈现出簇团状的空间布局形态。

图11 广州番禺区簇状村镇聚落体系空间分布图

3.2.2 点状体系

点状的村镇聚落体系中的村镇之间呈现出相对松散的发展模式,其特征在于同一体系中村镇与村镇之间的地理间隔相对较大,互相之间联系较弱,彼此之间较为疏远。从形态的平面特征来看,散点状的村镇聚落体系中村庄的体量相对较大,分布较为稀疏,村镇之间的农田将村镇划分出明确的村镇个体(图12)。这类体系往往分布于地形相对平坦的地区,村镇的选址不受地形条件的约束,为了方便耕作,这些居民点将在平原地区按照一定的间距分布,呈现出分散状、匀质化的特点。

图12 广州番禺区点状村镇聚落体系空间分布图

3.3 基于网络关系的村镇聚落体系谱系

3.3.1 树型网络

树型网络的村镇聚落体系中村镇的等级规模清晰分明,呈现出三级体系的特征,其联系方式主要遵循高等级村镇联系低等级村镇的组织形式,一级村镇往往是当地的镇中心或重点村镇,处在体系网络中的核心位置,辐射周边的二级村镇。在网络当中,位于中心的核心村镇的网络通达性最强,从该处出发到达体系内其他各节点的总路程最短(图13)。第二层级则为二级村镇,二级村镇在体系中扮演中心村的角色,为网络末端的三级村镇提供城乡公共服务。基于树状结构组织的三级体系称得上是树型网络村镇聚落体系。

图13 广州番禺区树型网络村镇聚落体系空间分布图

3.3.2 网型网络

网型网络村镇聚落体系的特征在于其核心由多个中心村镇共同构成,形成一个中心集群对外围的村镇进行辐射,相比于树型网络及星型网络,网型网络村镇聚落体系的中心并非为单个体系中心,往往是相对集中的若干次级村镇构成体系的核心,同时集群之间存在密切的交通联系网络与职能分工网络,各司其职,支撑起核心的能级强度与功能需求,从而满足体系中其他基层村镇的各类公共服务需求(图14)。

图14 广州番禺区网型网络村镇聚落体系空间分布图

3.3.3 星型网络

星型网络村镇聚落体系的特征在于其核心由单个中心村镇构成,并且其他村镇均与其直接相连,这种类型的村镇体系主要与双级体系共同出现,等级较高的村镇成为地区的绝对核心,其他村镇之间若需发生联系往来,均需要通过位于中心的主要村镇(图15)。这类体系的特点在于不同规模村镇之间出现了较强的功能分化与等级划分,核心村镇支撑起地区绝大多数的公共服务需求,使得该村镇聚落体系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乡村生产单元。位于边缘的村镇主要负责农业生产活动,而位于中心的村镇则成为该地区唯一的交通、贸易、文化、医疗、教育枢纽。

图15 广州番禺区星型网络村镇聚落体系空间分布图

3.3.4扁平网络

扁平网络村镇聚落体系的特征在于体系内的村镇规模体量相对均质化,等级差异较小,尚未出现显著的村镇间依附或从属关系。在扁平网络村镇聚落体系中,每一个村镇相当于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或农业生产单元,其所需的主要城乡服务并不由镇域内的其他村镇所提供,而由其自身或外界更高等级的村镇中心所提供。反映在网络关系中,即扁平网络村镇聚落体系内部村镇之间的联系微弱,呈现出的网络关联较少(图16)。在实际的乡镇当中,这类体系往往出现在发展程度较低,是以农业种植为主的乡村地区,属于乡村地域中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基质类型。

图16 广州番禺区扁平网络村镇聚落体系空间分布图

3.4 广州番禺区村镇聚落体系谱系

将广州番禺区各村镇基于3个维度划分的村镇体系谱系进行汇总(表1),其中每一个村镇在谱系中均有其所属的类型。从理论上讲,基于等级规模、空间分布、网络关系3个维度的类型谱系划分,3个维度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构成多样化的村镇聚落体系类型,以适应我国更广泛的乡村村镇聚落体系研究。

表1 番禺区村镇聚落体系类型一览

4 村镇聚落空间谱系的数字化特征解析

在精准识别村镇聚落体系谱系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其空间结构的系统测度分析,解析村镇聚落体系空间结构构成的形态特征与内在秩序,抽离出指导村镇聚落体系分类的关键性指标,总结村镇聚落体系发展的内在规律,深化对村镇聚落体系发展的理论认知。

4.1 村镇聚落体系谱系的量化测度

为了深入认知各类村镇聚落体系的特征,将广州番禺区村镇聚落体系谱系分别从等级规模特征、空间分布特征、网络关联特征3个方面进行量化测度。等级规模特征主要描述村镇聚落体系中各种规模层级村镇聚落的构成情况,具体的指标有位序—规模指标、首位度、中心度;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描述村镇聚落体系中村镇聚落在地域空间中的分布情况,具体的指标有聚落密度、最邻近系数;网络关联特征主要描述村镇聚落体系中村镇聚落之间的联系状态及网络的自组织特性,具体的指标包括网络密度、平均度、平均路径长度(图17)。

图17 村镇聚落体系空间结构测度指标体系示意图

分别统计按等级规模特征、空间分布特征、网络关联特征所划分出的9种村镇聚落体系类型的八类指标的平均值(表2)。可以清晰地看出谱系中不同村镇类型之间的各维度指标差异。

表2 村镇聚落体系空间结构多维度指标汇总

对于从等级规模维度划分的3个村镇聚落体系类型——单级体系、双级体系、三级体系,其中单级体系的中心度、聚落密度、最邻近系数相对其他类型来说,指标值较高,而位序—规模指标、首位度则相对较低,网络密度相关指标甚至均为零;双级体系中未出现明显较低的指标,其中首位度、聚落密度、网络密度相对较高;三级体系具有较高的位序—规模指标、网络密度、平均度及平均路径长度指标,其首位度、最邻近系数适中,而中心度、聚落密度两项指标则相对较低。

对于从空间分布维度划分的两种村镇聚落体系类型——簇状体系、点状体系,其中簇状体系的位序—规模指标、网络密度、平均度、平均路径长度指标较高,首位度、最邻近系数适中,而中心度、聚落密度指标较低;点状体系则体现为位序—规模指标、网络密度、平均度、平均路径长度指标较低,而首位度、中心度、聚落密度、最邻近系数等指标高于平均水平。

对于从网络关系维度划分的4种村镇聚落体系类型——扁平网络、树型网络、网型网络、星型网络,其中扁平网络体系的中心度、最邻近系数较高,聚落密度适中,其余指标均较低;树型网络体系的高值则体现在位序—规模指标、首位度、平均度与平均路径长度上,中心度、聚落密度、最邻近系数均较低;网型网络体系具有较高的平均度、平均路径长度指标,其余指标均小于或等于平均水平;星型网络体系的位序—规模指标、首位度、聚落密度、网络密度均较高,最邻近系数略低于平均水平,而中心度、平均度、平均路径长度则处于平均水平。

4.2 村镇聚落体系谱系的特征认知

本文根据番禺区不同类型村镇聚落体系测度指标中表现的差异,对不同类型的村镇聚落体系的形态与结构特征进行描述。本文将9种体系的高值、中值、低值分项罗列,并依据指标数值所表示的村镇聚落体系特征进行结构形态层面的映射与转译。

单级体系内小型村镇聚落多且分散,规模差异小,其中心村镇集聚程度低,且尚未形成网络,要素流动性弱;双级体系则表现为中、小型村镇聚落分散,数量较多,但中心村镇垄断程度较强,网络连通性较强,要素流动性较强;三级体系村镇聚落数量少,但单个村镇的规模较大,居民点集中,大、中、小型村镇兼具,其规模差异明显,体系内部形成密集联系网络,要素流动性强,但多中心的发展模式使得中心村镇垄断性一般。

簇状体系内村镇聚落数量较少,规模较大且集中,村镇间规模差异较大,中心村镇垄断程度一般,村镇间的联系网络初步形成。点状体系中村镇聚落数量较多、规模较小、分布稀疏、规模差异较小,中心村镇垄断性较强,但网络联系性较弱,要素流动性差。

扁平网络体系内村镇聚落分布相对稀疏,规模差异较小,但中心村镇集聚程度弱,网络联系程度低,要素流动少;树型网络体系内的村镇聚落数量少而规模大,集中式分布,中心村镇的垄断程度高,且网络联系程度高,要素易产生流动;网型网络体系内的村镇聚落数量少而规模大,规模差异较小,单个中心村镇的垄断程度较弱,其网络联系程度极高,要素自由流动;星型网络内的村镇聚落数量较多且分布集聚,其中心村镇的核心属性较强,并且网络联系基本形成,要素流动性一般。

5 结语

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出发,针对既有传统规划对村镇聚落空间研究的局限性,紧握数字化技术革新带来的时代机遇,进行了村镇聚落体系谱系的数字化建构方法研究。研究主要的结论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

(1)村镇聚落体系的数字化识别方法。   

村镇聚落体系作为一种空间结构的抽象研究范畴,对其进行数字化研究首先需要有系统性强、共识性高、普适性好的空间结构识别方法。本文提出村镇聚落体系原型是由“聚落节点—腹地面域—联系强度”三要素共同组成,并可以通过聚落节点的中心性分级—联系线的引力强度测算—腹地面域的断裂点切割的三步骤实现对具体研究案例村镇聚落体系的数字化识别。

(2)村镇聚落体系谱系的数字化指标框架。

本文引入了谱系学理论,建构了基于数字化方法的多维度、分层次村镇聚落体系谱系的数字化指标框架。在不同维度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基于其重要性的差异分析获得不同维度类型的层次关系,从而实现了多维度、分层次的村镇聚落体系谱系建构。该技术路径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与兼容性,在实例应用中可以根据研究案例的范围与具体特征差异,分精度地实现统一的谱系建构,为充分挖掘与比较跨区域甚至全国村镇聚落体系的特征规律提供研究路径借鉴。

本文对村镇聚落体系的空间特征分析与数字化建构,核心研究方式始终在于对多源空间基础大数据的解析,利用大数据的高精度、大规模等特性,实现对广州番禺区村镇聚落体系空间要素的数字化测度,但也正因如此,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数据的可获取性及数据自身偏差的限制。由于数据可获取性的限制,本文尚未将社会经济相关的、能够潜在影响村镇聚落实际空间发展结构的更多属性纳入讨论范围,在体系空间结构识别的研究广度上仍有一定欠缺,后续研究可进一步结合村镇聚落经济数据或其他社会人口统计数据的实地调研获取,对村镇聚落体系谱系识别进行更全面的分析与研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