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设计教学特色12篇(全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图片大全集 城市景观设计教学特色12篇(全文)

城市景观设计教学特色12篇(全文)

2024-07-14 06:16: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城市景观设计教学特色(精选12篇)

城市景观设计教学特色 第1篇

1 城市景观特色的认识

城市景观包含自然、人文、社会诸要素,它是指人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是人对城市景物、景象或空间环境感知、思维后所获得知觉空间[2]。城市景观特色的塑造,是对城市所固有的自然景观和地域人文景观的创造性利用,在发展与保护之间寻求平衡,体现出历史的传承、地域的特征。历史与文化是城市特色形成的主导,自然与景观是城市特征产生的关键,每一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自然格局,发掘并延续这种独特性将使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持个性化的魅力,从而在城市形态与环境的关联中,体现出对特定环境的认同[3]。特色是城市过去和现在的浓缩,是物质实体和历史文化的提炼,是城市形象的精髓和灵魂,也是一个城市独特的优势,对推动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说,没有个性的城市就没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也就没有活力、没有品味。

2 目前我国城市景观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历史人文景观保护与城市迅速发展之间的冲突。

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经过几千年的经验积累,文化沉淀而形成的产物,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它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挖掘它的文化内涵。但是许多在近十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城市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积累经验和理论沉淀,在没有文化支撑的情况下,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传统的古镇、老街、民居在挖掘机的轰鸣中被夷为平地,城市形态处在急剧的变迁和动荡中,使得自然的景观、传统的文脉被割裂,延续的机理被打乱。

(2)城市间盲目模仿,千城一面。

城市的迅速发展与扩张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城市间的雷同现象越来越突出,形象差异越来越模糊[4]。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从古都到新城,大体上都沿着类似的结构、相近的功能、共同的模式发展。城市变得无整体风格、无地域特征、无个性特点,形象建设陷入误区:大立交、宽马路、阔广场、草坪热、仿古热、欧陆风情等等。于是,没有自己的城市形象观念的“克隆”之风刮遍南北,相似的布局、一样的街道、幕墙、一样的复古建筑,甚至出现了徽派风格的建筑在福建某城大兴建设的现象。

3 宁德市城市景观现状

宁德位于闽东北,依山傍海,是闽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增长极,新兴滨海港口城市(图1)。目前市区总体上分为蕉城区和东侨开发区,两个城区由于其不同的历史、行政、功能,在人口、商业、居住等方面相差较大,在已形成的城市景观中差别也较大,蕉城区在撤地设市前已形成繁华的商业区,街道空间狭窄而拥挤,居住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交通压力大,水系污染严重,居住环境较差;新区建设以房地房开发为主,空间布局以满足现代的城市功能为主,但建筑风格各异,整体不统一,且对城市滨水空间的利用情况不甚理想,生态岸线和滨水活动空间极少,不能满足人们的亲水、近水要求。城澳港区与城区在空间上相互分离,港城平行发展,关系松散,港口只发挥其运输功能,城市没有港口特色。由于缺乏营造城市特色生态景观的意识,城市三面环山而未能抱山,面海而未能亲海,历史街区缺乏系统保护,城市特色未能突显。

4 城市景观特色塑造的三个原则

在巨变的时代,面对文化传统与现代化意识的错位所造成的传统文化断裂的状况,冷静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塑造城市景观特色,必须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差异,在遵循城市发展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多元化,因地制宜地确立城市发展的模式和方向,发掘和塑造城市的整体性识别。笔者认为城市景观的塑造可以遵循下列三个原则:

4.1 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原则

人文景观是将历史景观与自然景物和人工环境,从功能美学上进行合理地保护、开发与改造利用的活动。它主要是通过文物、古迹、诗文、碑刻这些历史景观,人工筑台、堆山、堆石、人工水景、绿化等这些可以改造的自然景观,以及人工设施景观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和城市设施等元素来反映,人文景观的作用是处于环境中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宁德历史悠久,自唐开成年间(836-840年)置感德场以来已有千年,人文资源较丰富,历史上留有名家诗篇,石刻,遗迹,曾经作为海防重镇、主要的商埠与对外贸易港口;自然景观为自然山体环绕,依山傍海,溪流纵横交错。“山”、“海”、“湖”是宁德城区最为重要的自然景观因素,景观规划要极力把握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可能,强化“山水”的概念,充分考虑二者的结合利用。比如,要创造亲切宜人的亲水空间,在完善水体空间,处理好水与绿化、建筑、路、桥关系的同时,适当融入人文景观元素,通过雕塑、小品、符号等表现形式将历史事件、人物、民俗风情自然地表达出来,使人在其中隐隐地感受历史的信息与痕迹(图2)。

4.2 现代文明与地域文化的结合的原则

随着现代文明的全球化,城市景观呈现世界性趋同的倾向,使城市形态的独特性和地方性受到挑战,由此可能导致城市空间特色的沦丧及城市景观中最可宝贵的场所感的缺失。如何让城市景观富于地域文化的内涵,又不失时代特征?理性的做法是:既不要一味地沿袭传统作法,也不要过分模仿外来文化,要将地域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在共生互存中,造就出空间形态的独特魅力。城市是作为建筑群体而存在的,地域文化也常常会反映在建筑的外在形式上,宁德传统建筑风格属福建民居的“灰砖区”, 朴实、温馨、淡雅,其现代建筑在满足现代物质生活使用功能的同时,还应融时代精神、城市文脉和自然环境于一体。

4.3 保护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其发展中存在着需要长期保留的稳定部分,又存在着迅速演化的变动部分,两者常常互为矛盾又互为依存。一个有魅力的城市,一定有它的历史地段、历史感。另一方面,在修旧维旧的同时,城市也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不可能一成不变和因循守旧。宁德现有保留的传统街巷有下井堂弄、西门后昌弄、西北路、崇文弄、西门路、蔡厝弄、杰头弄、鹤峰弄等,重要的古建筑有蔡知府府第、五显宫、陈氏宗祠等,蔡知府府第及周边民宅是典型的闽东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建筑文化价值。在景观规划中要全面保护古宅,保持旧城风貌,必要时进行景观恢复与功能再造,使原本属于这片土地的有利信息得以保留,并通过再创作赋予其新的内涵。

一个城市要树立自己独特、有魅力的形象,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宁德要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滨海生态城市和港口城市不仅需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文化背景,还需要在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引导下有序建设。相信不远的将来,一个有特色有品未的具有港口功能的现代化滨海生态城市会闪耀在海峡西岸。

参考文献

[1]王爱英,把握文明城市形象塑造的特点[J],调查与思考,1997(3),34

[2]《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考试应试指南》编写组[M],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考试应试指南,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5,175

[3]王富臣,形态完整—城市设计的意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2

未来城市教学设计 第2篇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想象力,鼓励学生探索科学世界,畅想未来世界,训练学生应变能力。

2、学生根据创设的情境,围绕话题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能比较具体、流畅地记录想象的片段,并学会借助细节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3、增强学生对科技世界的兴趣,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处理信息、建构知识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未来城市的资料,提前想象。

2、剪辑科幻电影中关于城市生活的片段(衣食住行、城市环境、建筑造型),制作短片,配乐《MY DEMONS》

3、制作简短的PPT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程

1、同学们,科技在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也日新月异,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未来的城市是什么样的?如果你们旅行到未来城市,那么跟现在相比,又会有什么不同呢?这节课,就让老师和大家一起,穿越到未来城市,看看会有什么样的经历。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3、播放PPT和短片,结合画面描述。这就是科幻电影中的未来城市,科技高度发达,这是„„,这是„„,除了这些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自由想象。

(二)借助音效,想象经历

1、学生自由组合,组成旅行团。(师提示:老师会参加其中一队)

2、学生自由选择交通工具(发挥想象)【教学片段1】

师:旅行呢,首先就要确定交通工具,请各个旅行团讨论一下,你们准备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呢?注意,这里的交通工具是指你们游览城市时乘坐的交通工具。

(生各组讨论选择交通工具,气氛热烈)师:好,我请一个队来介绍一下,你们准备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为什么呢? 生:我们队选择船型飞行器,可以从天上看整座城市全貌,而且可以下水。师:恩,不错,既能上天又能入海,很方便。还有哪个队想要说一下?

生:我们队要乘坐公共汽车,这样可以想从哪里下车就从哪里下车,而且线路很方便,沿线站点都可以参观。师:这样也很棒!那我们开始吧!

3、开始未来之旅 【教学片段2】

师:旅行团成立了,各个小组也分好了,那我们就开始旅行吧!请大家闭上眼睛。(播放飞船启动音效,模仿动车播报员)亲爱的旅客朋友们,欢迎大家乘坐C0001次时空列车,本次列车终点站是2207车站,用时30分钟,列车途中不会停车„„(星际飞行音效)亲爱的旅客朋友们,列车即将抵达2207车站,感谢您旅途中的合作,祝您旅途愉快。(车站音效„„同学们我们已经到达了2207年了,你们看到了什么?请大家乘坐各自选择的交通工具进行旅行。(配乐《星际》插曲)让我们出发吧!„„午饭时间到了,请大家进入餐厅用餐„„让我们继续进行游览„„晚餐结束后,请大家回到酒店休息„„清早起床,让我们乘坐时空列车回家吧„„

师:请大家睁开眼睛,经过一天的旅行,你经历了什么?遇到了什么事?你又有什么发现呢?请大家小组内交流一下。(生自由交流)

生:我们用餐的时候发现餐厅的服务员都是机器人,圆圆的脑袋长长的手,还会唱歌。突然又进来了一个外星人,把我们都吓了一跳!

师:哈哈,外星人都来了,你们跟他聊天用的是什么语言啊?

(三)动笔记录,描述旅行

1、激发写作动机。虽然这次旅行是虚拟的,但也是独一无二的。这次经历对大家来说是一次宝贵的人生财富,如果我们把它记录下来,那么当我们回想往事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有意思。下面,请同学们拿起笔,记下这次旅行中难忘的一幕幕。

2、提示写作方法 课件展示:

记录旅行片段,留住难忘时光

——记录旅行过程中最难忘的一个片段 城市风光

未来的衣食住行 让人惊喜的发现 旅行中的趣事 友情提示:

(1)你的经历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吗?(2)你收获了什么?

(3)你觉得旅行团成员的反应如何?

3、学生练写片段(要求12分钟完成写作;学生开始动笔时,教师快速来到其中一个队伍跟前,问清该队成员的姓名后,回到讲台前用电脑与学生同步写作)

(四)交流赏评,重温旅行

1、组织旅行团交流。(教师请其中一个四人小队的同学走到讲台前,说:“这个小队其实就是老师参加的那个小队”)

2、交流旅行片段。【教学片段3】

师:好,因为老师刚才是跟你们这个队一起旅行的,所以请队长主持一下吧 生:我是队长xxx,下面请XX同学先汇报 交流过程略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他们队的精彩汇报。现在,大家想不想听一下老师的旅行片段啊!生:想!

(师用课件展示并朗读,进二提炼出习作的策略:把最能诗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的细节展开,写具体,写生动)

3、修改习作片段,要求学生根据友情提醒修改自己的作文片段,修改后交流。

(五)课外延伸

城市景观设计教学特色 第3篇

摘要:为促进中小城市发展,提高其吸引力和影响力,做好景观设计工作,营造特色景观是十分必要的。文章结合中小城市特色景观设计基本情况,探讨特色景观营造思路,并提出具体的设计构想,包括重视特色景观规划、注重单体建筑设计、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加强特色景观保护等内容,可为类似工作提供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中小城市;特色景观;营造思路;设计构想

一、引言

在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各种资源,做好景观规划设计工作,营造特色景观是十分必要的。为此,应该重视当地基本情况调查,综合利用各种设计理论,提高景观设计水平,彰显当地景观特色,营造更为舒适、和谐、自然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也为人们日常生活创造更为舒适的环境氛围。

二、中小城市特色景观营造思路

中小城市景观设计中,应该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社会要素,对其进行优化整合,实现提高设计水平的目的。

(一)考虑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是特色景观营造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关注的内容,应该结合发展规模进行合理设计。要注重彰显城市发展的地域特色,合理有效利用建筑物、园林、公共服务设施等,对其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城市景观。同时还要缩小老区和新区的地域差别,让整个城市走向均衡发展,并形成特色景观。中小城市发展中,对于新城区,通常需要合理配置住房、商业区、交通设施等,以增强吸引力,凝聚人气,形成新的景观特色。同时还要合理梳理老城区的建筑设施,调整空间结构,治理生活环境污染,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延续城市的历史空间,体现崭新的现代城市特色景观。

(二)综合考虑地域自然条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不同,中小城市在自然和人文景观方面也具有各自的特色,具体体现在河流、植被、山脉、城墙等。因此,景观设计中为营造特色景观,应该对中小城市所在的地域自然环境进行综合全面考虑,对当地的古建筑、历史遗迹、人文景观、山脉、河流等综合全面考虑,合理调整和优化布局,彰显其鲜明特色。从而为人们营造更为舒适的环境,还可以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景观,吸引外地游客来观光旅游。

(三)熟悉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特色景观设计时,对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要进行综合考虑。景观设计需要为人们生活营造舒适的环境氛围,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观赏的需要,也能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

(四)把握文化脉络和人文活动。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综合利用和把握,能丰富特 色景观的内涵。例如,老城区居民建筑延续当地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人们的活动与当地环境和谐相处,砖瓦、街巷、绿化设施等交相辉映,形成具有特色的景观。另外旅游文化节、博览会、运动会等大型活动的举办,既为城市注入生机与活力,还能进一步充实城市景观,更好彰显中小城市的景观特色。

三、中小城市特色景观设计构想

为更好营造特色景观,提高中小城市景观设计水平,实际工作中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域条件,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并从以下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设计对策。

(一)重视特色景观规划。根据中小城市所在位置,对具有地域特色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营造出可以体现城市特色的自然景观和建筑景观,包括人文景观、沿河沿湖景观带、沿街建筑群等,彰显当地景观特色。对于老城区四周的护城河,可塑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景观带,做好绿化工作,修建休闲设施,为人们休闲创造良好条件。合理布置城市街道,强调内部组合的多样性,做好细部处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注重单体建筑设计。在特色景观建筑设计上,要注意把握每个重点部位,将特色民居建筑群、沿街建筑、标志性建筑作为重点,并根据所在位置和具体功能的不同,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布置。特色民居建筑群具有历史延续功能,展现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要挖掘其特色功能,展现整座城市的风貌。沿街建筑和标志性建筑应该综合考虑地域特色,精心设计和创作,确保设计合理,与周围的环境协调,注重材质、色彩、符号、做法的地方化处理。标志性建筑还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建筑传统、历史文化底蕴等内容,结合当地城市发展和区域特色适当进行创新,避免任意模仿或照搬照抄,更好展示当地建筑景观特色。

(三)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为更好体现中小城市的景观特色,整个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更新设计观念,加强实践操作,将设计理念有效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从而有效保持和发挥城市特色,改善城市环境品质,彰显当地环境特色,创造更为舒适的环境氛围。除了在设计的立意、构思方面创新之外,还要了解当地的政策措施,实现对景观设计的动态把握和控制,把握好城市的空间尺度和风貌特色。结合城市发展建设实际情况,对设计进行适当修改和完善,从而更好彰显地方特色。

(四)加强特色景观保护。中小城市由于所处的位置、地域环境不一样,其自然和人文景观都有自己的特色,景观设计时需要注重对这些内容的保护。综合考虑这些特色景观与建筑物、植物、地形之间的契合关系,做好景观设计的控制和协调工作。对遗留下来的历史人文景观要重视保护工作,根据城市的整体风貌和发展趋势,结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实现景观的协调与融合,既保持历史风貌,又彰显现代化特色,促进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中小城市规划中,应该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运用相关的设计理论知识,提高设计水平。从而彰显当地景观特色,更好指导中小城市建设,为人们营造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氛围,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中小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丁钰.特色园林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相关问题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05):221-226

[2]张春华.中小城市特色景观营造思路[J].南方建筑,2009(1):13-16

[3]荀平.山地城市小型公共绿地景观设计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5(5):106-109

[4]洪铁城.景观设计学在中国的诞生[J].鄱阳湖学刊,2015(1):19-40

作者简介:

双城市主要景观绿地特色设计 第4篇

关键词:绿地系统规划,节点设计,双城市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研究起步较晚,建国以后才逐渐步入正轨[1]。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多学科的推动下,我国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取得长足进步,以生态学为基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满足人对自然的合理需求,追求系统的可持续发展[2]。虽然,我国已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将工业城市作为城市特征进行表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特点。但是,工业城市绿地规划及特色设计至今仍没有形成明确的体系[3]。

以双城市为例,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的速度远远不成正比。目前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还倾向于一般城市绿地的做法,尚未将经济转型后的城市产业特征对城市生态及景观的影响纳入到绿地系统的规划范围之内。在此形势下,对适合于双城市自身产业定位和生态特征的主要景观绿地特色设计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双城市城区绿地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双城市绿地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及城市的自然环境、社会状况、人文环境、产业结构、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和居住人群等基础条件特征,为绿地系统规划和特色景观设计提供依据。从城区规划目标与开发定位出发,通过对双城市城区进行绿地系统规划,改善人居环境,从工业区的角度来研究双城市的绿地规划建设,探索适于双城市城市发展的绿地系统规划,均衡绿地格局和功能,从而优化双城市景观格局。

1 双城市区域概况

双城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按照“哈南工业新城”总体产业布局,双城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开放性城市,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坚持功能配套、错位发展的原则,确立了现代物流、食品加工和装备制造配套三大主导产业[4]。

1.1 双城市自然环境要素

1.1.1 气候特征双城市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居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冬季寒冷干燥,多刮西北风,夏季湿热多雨,春季风多且大,降水少而易旱,秋季气候多变,农作物易受早霜危害,全年气候变化较大。年有效积温2 700~2 900℃,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 582h,无霜期为135~145d,年降水量平均为410 ~520mm,全年平均气温2.5~4.3℃,年蒸发量平均为1 326mm。

1.1.2 地形地貌双城市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具有平原地貌的主要特点。地势总体平坦,稍有起伏,北部较高,逐渐向南部递减,海拔145~190m,平均海拔约为165m。市区唯一的地表径流是百余年前人工挖掘的护城河,缺少山水等自然风光和三维空间上的变化,周边被大片农田和林地所包围,具有亦城亦乡的特点。

1.1.3 植被物种双城市全境成土为黄粘土,俗称黄土板。开垦前地面覆盖着茂密的草本植物,经多年的自然循环,形成肥沃黑土,呈中性或微碱性,保水保肥,土地生产性能较好。属于中温带季风性气候带,地带性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植物种类丰富。

2 总体规划目标

按照双城市城市定位,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完善绿地系统,通过调整绿地布局结构、绿地类型和分布状况,将城区绿地系统联系为一个点、线、片、带、网相结合的有机整体,以现代工业城市为背景,实现“城在绿中,绿在景中,绿连城廓,景满街心”。与此同时,根据双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现状及特点,确立园林绿化指标体系(见表1)[5],根据双城市以工业为依托的背景,增加防护绿地所占比重(见表2)。

3 城市空间特色塑造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自然生产力的主体,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城市生态功能的核心,是组织城市空间艺术景观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治理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方法。随着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的发展,人们对于城市绿地系统功能的认识已经从简单的绿化、休闲和娱乐等功能逐步发展到对其综合功能的认识,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塑造城市特色和体现绿地特性方面,因其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对于塑造城市特色,保持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以及促进城市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和积极的现实意义[3]。

双城市作为黑龙江省的南大门,城市建设发展突飞猛进,城区开发强度日益加大,城市人口增长加快,但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未能同步发展。虽然近几年加大了绿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相距甚远。双城市旧城区由于建成时间较长、部分街道狭窄曲折、居住区过于密集和建筑密度大等原因造成城市的绿地面积和绿地类型严重不足和缺失,绿地分布严重失衡。此外,作为哈尔滨的卫星城市,延续并补充了中心城市社会、人文和经济等诸多要素,但目前中小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大多仍模仿或照搬大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没有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绿地系统,影响了自身建设的健康发展。

根据双城市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总体规划和道路分布现状,将城区划分成现代工业参观体验区、现代畜牧业观光区、自然风光游赏区、城市风貌体验区和城市居民生活区5个区位。确立了杨树、柳树和榆树等乡土树种为基调树种;红皮云杉、樟子松、杜松、白桦、绦柳、垂枝榆和复叶槭等10余种树木为骨干树种;抗性较强的红皮云杉、杜松、旱柳、白桦和山杏等20余种乔灌木为优选树种[6]。

3.1 工业风光园

为了迎合双城市政府产业形成的目标定位,塑造城市形象,吸引投资者目光,不断开发旅游资源及产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在原有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从承旭公园的延伸部位划分出一部分建设工业风光园,与绿色景观廊道共同组成现代工业参观体验区,体现人与科技的共融,使之成为旅游资源。

该工业风光园位于东直路与入城高速路口交汇处,占地面积4.2hm2,北侧为双城市经济开发区。以直线、三角形和圆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划分活动观赏空间,展示现代工业的动感。以植物造景为背景,与建筑小品、铺装、水体相融合与衔接,创造与开发区相协调的特色绿地景观。入口处以简洁的三角形树池和明亮的黄色地面铺装为前缀,运用色彩明亮的大面积花带与整齐排列的乔木围合成简单的方形空间。以工业厂区高大的建筑和烟囱为背景,整齐排列的乔木为中景、线条流畅的花带为近景,突显此处的疏朗开阔(见图1)。

3.2 郊野牧场观光区

郊野牧场观光区位于铁北工业新区新立大街南侧,占地面积约4hm2。规划时在保持周围原有畜牧场和养鸡场的基础上,建造的郊野公园、特色景观路、生态景观路和若干街头小游园,既可以发挥其生产功能,又可以结合农业生产针对本地游客开发以农事体验和农家民俗为主的旅游产品,将田园风光与当地民族文化风情有机结合起来,打造成集生产、防护、休闲、运动和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见图2)。

3.3 滨水风貌区

双城市城区缺少山体河流等地形地貌变化,由于人对自然山水的亲近性,建设和完善市区内滨水景观区域是当地城市居民的迫切需要。在现有护城河的基础上,以生态造景,文化建园为主题,形成水绿交融的水文景观,并融入城市的地方文化特色,结合现有滨水绿地,呈自然式开放式布局,开辟多元化、多层次的滨水游赏空间,以植物造景为主,并在绿地中设置一些与城市特色资源相关的景观小品,以具象的形象的方式展现古城历史和自然风貌,使活动场所能够被清晰的认知,建设“以水为脉、以绿为衣、以人为本、以文为蕴、水绿交融”的滨水景观体系(见图3)。

4 结论

城市化教学设计 第5篇

一、城市化及其标志

1.城市化的含义

学生活动:读“上海市的城市图片及人口、用地变化图”。

教师启发:上海市在建设过程中,城市用地规模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上海市用地不断扩大。

教师引导:结合以上结论,理解城市化的含义。

教师引导:上海市用地不断扩大时,人口是否增加?

学生讨论:上海市用地不断扩大时,人口数量增加且城市人口比重也随着增加。

教师启发:通过以上例子,说明城市化有何含义?

学生探究: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以及学生的思考讨论,从而得出城市化应该包含人口城市化、地域城市化这两方面的内容。

2.城市化的标志

教师提问:根据城市化的含义,要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正在城市化,可应用什么标准来判断?学生讨论:根据城市化的含义,可以得出其三个主要标准即主要标志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以及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其中在三个标志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指标。

承转过渡:读图6.17,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如何呢?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学生活动:自学阅读教材,讨论后回答:18世纪中叶前,世界城市人口缓慢增长;自18世纪中叶到二战阶段,城市化加速发展,世界总人口和城市人口都增长很快;自二战结束后到现在的第三个阶段,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

教师提问:三个发展阶段人口增长速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探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承转过度:在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是否有差异?

三、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教师引导:读6.17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6.19一些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图以及右图,如何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填表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学生活动:对比探究。

教师总结:通过右图来帮助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①国代表发达国家,②国代表发展中国家):

1.每一个年代,①国的城市人口比重都比②国大,反映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早,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起步晚。

2.1980年以前,①国的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比②国大。

3.1960年~1980年间①国的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速度与1960年以前相比有所下降,但增长速度仍大于②国;1980年以前,②国城市人口比重缓慢增长,1980年以后快速增长,但城市人口比重仍低于①国。

4.1980年以后,②国人口比重快速提高,远大于①国的增长速度,而①国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继续放慢。

《城市的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第6篇

[课程标准]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教學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②掌握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资料合作探究,分析数据,绘制坐标图,提高学生地理分析理解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学生所处城市的实例分析,学以致用,树立运用地理的意识,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②通过讨论、交流展示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2.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章丘四中卫星图片”。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学校的布局分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小到一个学校的布局都有这么明显的规律,大到一个城市其空间布局更有规律可循,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研究的城市空间结构。让我们满怀期待开始今天的城市之旅,一起探索“城市的空间结构”。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初来乍到——合作探究一(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

[背景介绍]一个商人、一个白领、一个企业家来到一座小城,商人想开一家商店,白领想买一套住房,企业家想开办工厂,让我们帮他们选择合适的地点。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 章丘市城区简图(局部)(略)

材料二 章丘市工业分布简图(略)

[学生活动]全班同学分成三部分,小组讨论,在图上标出所选地点,说出理由,小组代表准备发言。

第一部分——慧眼识旺铺:帮助商人在《章丘市城区简图(局部)》中选择合适的店址,并说明理由;

第二部分——巧寻宜居环境:帮助白领在《章丘市城区简图(局部)》中选出宜居地,并说明理由;

第三部分——精选最佳厂址:帮助企业家在《章丘市工业分布简图》中找到合适的机械加工厂厂址,并说明理由。

[学生展示]

(1)商人组代表上台展示所选位置,并陈述选择理由: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等。教师点评,并用多媒体展示香港街、小义乌、汇泉路三处商业区。

知识拓展:多媒体展示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观看视频“深圳中心商务区介绍”。

(2)白领组代表上台展示所选位置,并陈述选择理由:交通便利,靠近学校、医院、公园等。教师点评,并用多媒体展示眼明泉小区、正大明泉花园小区。

(3)企业家组代表上台展示所选位置,并陈述选择理由:交通便利、污染物不影响市区等。教师点评,并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工业区景观。

[教师总结]城市中相同功能活动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各种功能小区(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而不同功能小区有规律的结合,构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承转]上世纪初英国地理学家马恩在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时,发现富人和劳动阶层在城市中的分布出现了分化。

2.智慧选择(掌握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区别)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24页“探索”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英国的住宅区出现了什么样的分化,原因是什么?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多媒体展示]视频“广州土地拍卖会”。

[教师点评]在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对该土地支付地租的能力高低。

1.巧手绘图(画出三种经济活动随距市中心远近的地租变化线)

[学生活动]下表是某个城市三种经济活动租金状况统计表,将表中的内容转绘到右图中。

[教师指导]提醒作图要点。巡视并选取学生中有代表性的图进行展示。

[多媒体展示]投影学生画的图。(教师点评,展示标准答案)

[承转]刚才我们将统计数据转绘成了坐标图,下面我们要透过数据看本质。

2. 数据背后的城市——合作探究二(理解经济原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学生活动]结合所绘坐标图,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小组代表准备发言。

(1)此图反映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是什么?除此因素外还有什么因素影响地租?

(2)三种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随市中心远近的变化有何异同?

(3)画出三类功能区的范围并说明理由。

[学生展示]

(1)距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2)同:距市中心越远付租能力越低;异:递减速度不同,商业最快、住宅次之、工业最慢。(3)用多媒体展示自己画的图,并讲解:由于从市中心至1.5千米处商业的付租能力最高,因此该区域是商业区;距市中心1.5至3.5千米处住宅的付租能力最高,因此该区域是住宅区;距市中心3.5至8千米处工业付租能力最高,因此该区域是工业区。

(教师点评,展示标准答案)

[承转]经济原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是唯一原因。

[多媒体展示]绣水居民区、唐人街、章丘大学城。

[师生总结]历史原因、社会原因、行政原因。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景观设计教学特色 第7篇

一、设计离不开对目标地域的认识分析

(一) 设计过程中普遍的认识和分析方法

景观环境艺术设计是对基地本身的设想与基地周围环境的适应计划进行综合而成的设计形式, 其应考虑的内容和方法如下:

1. 基地现状调查

基地现状调查包括收集与基地有关的技术资料和进行实地踏勘, 具体包含基地的自然条件如地形、水体、土壤、植被;气象资料;人工设施;视觉质量;基地范围及环境因子。

2. 资料表述:在基地调查时, 其结果可以使用图画或图解并配以适当的文字说明来表示。

3. 基地分析:在客观调查的基础上, 对基地周围环境的各种因素做出综合性的分析与评价, 使基地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4. 景观评价:对基地视觉控制与美感品质的分析。

(二) 地域特色

缺少了对目标地域的深刻认识和详细分析, 景观设计方案就成了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 方案上所呈现的内容就是空中楼阁。通过分析目标地域, 会让整个设计过程和最终的设计结果更加“接地气”, 也更能够从营造的氛围上展示城市, 感染观众。

二、乡土因素融入河道景观

由于河道景观可以很好的以一个单独元素作为基础, 形成一个能够让观者放松精神, 找到城市中缺少的自然元素的人造环境。

(一) 河流与农业具有天然的紧密联系

人类的聚居地几乎全部都在河流沿岸, 这不仅是因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源, 更是因为在乡村、城镇出现之初, 人类的农耕活动更是离不开灌溉的水源。河流与农业的关系是一种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这是一种完全不需要被证明的事实。

(二) 在城市景观中再现田园元素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加速, 城市与城镇的规模在急剧扩大。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再现田园因素, 具有如下优点:

1. 充分展现景观艺术设计与生态意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利用景观设施中的田园小环境

2. 净化城市空气, 减少噪音, 同时由于没有了需要有人定期修剪和维护的草皮, 杜绝了城市土壤的盐碱化。

3. 利用景观艺术设计体现人文关怀。田园因素本身就有了让人们参与其间的可能, 而这所带来的身心愉悦是其他设施无法提供的。

4. 景观设计从其本身充分的展示了地域特色。这种并不需要花费更大成本的景观元素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能够给城市带来更自由更舒适的人居环境。

三、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构思及分区

城市河道景观有很多种设计方法, 但一般都离不开岸边的绿树、堤岸、护坡以及供人们行走休息的步道和休息平台。河道景观本身就是一个在狭长的区域范围内进行的设计, 一般都是以河道在城市的起点或特定的地点作为开始, 以出口或特定的节点作为结束进行整体规划, 在整个流域范围内设定若干个主题区域, 并利用它们之间的绿化、通道等自然元素进行联通和过渡。

河道景观的基本结构是按照沿河道路、景观带、河岸通道、堤岸这样的顺序排列的。通过布置空间形式丰富的景观建筑群落, 来重新界定景观带的分区, 引导交通流向。而特色农业并不仅是种植在地面上, 景观建筑群落的某些上空位置也可以作为特色农业元素的载体, 这样一来, 特色农业就不仅是平面的形状, 也可以出现带有立体的多层次的效果。

四、城市农业景观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中国城市建设几年来带来了不少严重的问题。一是城市面貌的“千篇一律”, 即大面积的草皮和被修剪成欧式的树木和几何图样的景观道路。二是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设计带来的环境问题。硬质的地面铺装导致了地面本身的蓄水和排水能力被彻底隔。三是日益加剧的模式化加剧了居民生存环境的窘迫感。随着生存竞争的加剧, 城市居民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压力, 他们更需要有这样轻松的环境来调节心理状态。

因此, 在城市景观中增加农业形态的景观元素是解决城市发展问题一种有益的探索。第一, 它能够带来的新鲜感是其他景观设计所没有的。第二, 农业生态系统离不开人类作业的维系。第三, 在表现城市地域性特征上, 这是一个最能直接体现特点的好方式。

五、结论

对于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爆炸和追求多元化的社会, 城市建设也需要做出相应的变化, 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从道德层面上来讲, 未经雕琢的荒原, 在一定程度上胜过城市。而对于景观设计的学习, 也最终演化为对于人类文化的研究和探究。

参考文献

[1]汤振宇, 张德.《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6.7.

[2]游修龄, 曾雄生.《中国稻作文化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4.

城市特色景观桥型方案讨论 第8篇

当今桥梁设计和招投标过程中,按常规的桥型方案设计投标是远远不够的,需讲究桥梁美学,桥梁设计不但是一门科学技术,也是一门艺术。美学修养在桥梁设计中有重要作用,也可以说桥梁设计功夫在桥外。

柳宗元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说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观赏者都具有创造性。美对于不同的观赏者由于个体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的差异,即使面对同一“象”时,也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意象”。审美体现时代差异、民族差异和阶级差异,通过自然景物才能被彰显出来。“彰”就是彰显、发现、唤醒、照亮“因人而彰”。

设计人员对观赏者起引领作用,向建设者、管理者及普通观赏者阐释设计意图和理念。切不可对其“时代风尚”盲目追求,无原则地阿谀奉承,对桥梁进行“包装”、“造假”。

桥梁建设本身就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加之城市桥梁强调人文和景观,使其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挑战性。通过开拓者在桥梁的发展和进步上不断创新,将结构工程与建筑美学相结合,既能弥补城市桥梁一直以来“结构安全有余,人文景观性不足”的缺点,又能使城市桥梁恰如其分地体现人文性和景观性。

2 创新

桥型主要包括梁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存在的时间与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所以,一个桥梁工程师的创新更多是改进而不是发明,即用基本的花费获得更好、更安全、更经济、更漂亮的桥,创造生命力,达到耳目一新。

创新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逐步系统化总结提高,将成熟的技术固化,熟能生巧;创新是发展和改良,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旁征博引,打开思路,探索新方法,出奇制胜或效法自然或博览众长地吸收古今中外的成功经验,解决工程的疑难问题。

创新是挑战自我,具有风险性。只有将科学的理念与实际的工程经验相结合,才能在工程设计与实践中放置四海皆准,更快更好地完成目标。

3 美的价值

美是由才华创造的、是有价值的,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使桥梁在城市中具有独特性、唯一性,需发掘当地的历史、文化。秀外慧中是将桥外在的造型、构件比例、颜色搭配与内在的结构、耐久性、安全度等相结合,在费用不超过10%~15%、设计与施工均较成熟时创新桥型。

当美的桥梁成为标志性建筑后,不仅给市民和游客带来美的享受,而且能体现当地的人文气息,刺激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桥梁一旦成为城市中的艺术品感染城市,其价值不可估量。

在设计一座美的桥梁时,设计人员一定要有施工理念,利用专业间协调互补,不仅要“关心自己”,还要“关心别人”、换位思考,使一座桥梁在集体智慧的运作下耸立在城市一角。

4 特色景观桥型

景观桥型中运用较多的是下承式桥型结构,由于下承式的桥梁结构突兀在桥面之上,具有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列举几个较有特色的桥型方案。

4.1 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大桥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主城区伊克昭大街跨越吉劳庆川的伊克昭大桥,中承式提篮拱桥方案,主桥(50+120+160+100+50)m共5跨,0.55的矢跨比使拱显得高耸,抛物线拱轴造型流畅、气势恢宏,展现内蒙浑厚的民族特色及和谐自然的草原生态气息。该桥紧邻金港湾国际赛车城,拱肋起伏蜿蜒的曲线,穿梭在主梁之间,时分时合。外形轮廓为“赛道”的抽象表现,结构体现的动感韵律与赛车城运动、竞赛、高速的主题相呼应,潜在传递出赛车城经济蓬勃发展的信息。伊克昭大桥效果图见图1。

4.2 杭州市八堡排涝河桥

杭州市沿江大道跨运河二通道及八堡排涝河桥,最终“三水共融”下承式异型拱桥方案获审批通过。主桥全长358 m,利用运河二通道(Ⅲ级航道)与八堡排涝河之间宽73 m堤坝布置桥墩,跨径布置为252 m+106 m,东岸的主跨拱肋分支以及边跨拱肋分别象征着西湖、运河和钱塘江,西侧主拱肋可以理解为东海,三水共融,最终汇聚,向东海滚滚前进。八堡排涝河桥效果图见图2。

4.3 兰州市深安黄河大桥

兰州市深安黄河大桥方案征集时,主跨为148 m的蝶形中承式拱方案最终经专家评审,获市政府批准。桥位处黄河宽310 m,为Ⅴ级航道,通航净高8 m,净宽80 m。主题为展翅。空间的拱肋曲面象征着腾飞的双翼,兰州欲乘发展的东风,展翅飞翔。两片拱肋交汇处,镶嵌一颗明珠,使结构富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深安黄河大桥实景图见图3。

4.4 上海市惠平路蕰藻浜桥

上海市嘉定区云翔大型居住社区惠平路蕰藻浜桥,采用针形独塔斜拉桥。该桥跨越的蕰藻浜为规划Ⅲ级航道,道路路线与蕰藻浜斜交24°,主桥跨径布置为(35+35)m+158 m+40 m,总长268 m,桥面总宽35.5 m,墩梁固结,塔梁铰接。主塔由3根φ1 380 mm钢管组成一束,塔顶和塔底收成针尖状,布置在3.5 m宽的中央分隔带内,主跨斜拉索沿中央分隔带布置,边跨斜拉索布置在桥面外侧,高索锚固在近塔处,低索锚固在远塔处,以体现仙鹤奋力振翅的造型,契合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惠平路蕰藻浜桥效果图见图4。

5 结语

上述桥梁方案均能在符合受力特性的基础上作适当变形。加大拱的矢高可得到蒙古包的效果,符合地域特色;在平面拱上增加辅助拱扩展新的空间造型,使结构显得更稳固;针尖状斜拉桥塔由空间的3个索面锚固稳定,空间造型具有移步换景的视觉效果。

接受美学与城市景观特色塑造 第9篇

关键词:城市景观特色,设计者,接受者,接受美学

1 城市景观特色的认知

特色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城市景观特色不仅是建筑、植物和环境设施等多元素综合的物质实体直观形象,还通过空间形象来表达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精神意境。丽江之所以令人向往,不仅仅是大研古镇独居特色的建筑规划格局,更有丽江特色文化环境影响下的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方式能够让外来者有新鲜的审美体验,从而感知、融入并也成为丽江的特色。这个时候,城市景观作为了人的审美对象,通过人的感知城市所体现出来的特色成为审美特征。城市景观特色有以下审美特征:

1.1 自然环境为先的特色

城市应当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同的时代、地域,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和地理特征;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功能指向和受众群体,这些差异也正是凸现场所精神,产生归属感的特质。城市景观规划中,破坏城市原有的空间格局和空间形态,或者“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对传统形式的生搬硬套,设计思维的僵化,相同的景观元素到处可见,使景观的场所感丧失,不能带给人们新的体验,特色更无从谈起。

1.2 文化为先的特色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丰富的文化形态和美丽的景观形态是城市的内涵所在。例如世界名城雅典、罗马、巴黎等,其城市规划与建筑始终体现着各自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把最富有生命力的个性特色代代相传。失去了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城市,失去了城市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失去了城市自己的特色。

1.3 以现实生活为先的特色

现实生活是各种价值的综合平衡。“意识形态的产生最重要回归到日常生活”。人与自然的和谐,邻里住区的和谐,设施配套和居民便利使用的和谐,商业文化和环境的和谐,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人才会具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能够更丰富、更深入地解决日常生活的具体问题,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城市景观环境。在人对环境的感受和行为间建立最大限度的认同,便也是城市的景观特色。

因此,城市景观特色是一定的时空领域内,城市景观作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相对于其他城市所体现出的不同审美特征。人作为景观的审美主体,是城市景观的接受者和体验着,其对景观的感知与对景观的评价作用,正是景观特色塑造研究的一个主要要素。接受美学开拓了注重审美主体这一研究领域。

2 接受美学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2.1 接受美学的方法论

接受美学理论出自西方文学界,是文艺理论工作者们对世界文学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最早出现于德国的一种美学思潮,它的核心观点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其字面的意思解释为受众接受的审美需求和期待。HR.尧斯在接受美学方法论中强调:美学研究应该把焦点集中在读者对作品的接受范围,对作品所作出的反应程度,读者进行阅读作品的过程和读者自己所拥有的审美经验以及接受效果在文学的社会功能中的作用等方面。[1]尧斯认为接受美学应更多地去考虑接受者的心理和接受后的反应,像对待创作者一样,要深入地并系统地研究读者在有效阅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要把读者作为研究对象之一。

具体到艺术设计中,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即使在对象主体,创作主体,接受主体这三个变相主体交互作用下发生的审美变相过程。审美鉴赏是艺术形象创作的重要一个环节,接受主体的鉴赏反馈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创作,影响艺术形象的建构方式,为艺术增加价值的实现,投射了时代的审美意识,也推动审美反思中的创作。

2.2 接受美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在接受美学影响下,景观设计也已将设计的重点从以往的主观创作本身,延伸到站在接受者的角度上,研究如何使人更好地接受,使设计成为成功作品的过程。在景观设计中,接受美学强调接受者(景观享用者)对设计评判的客观性、重要性,很大程度上把接受者的地位抬高。美国风景美学认知学派的Kaplan,S1973年提出了他的风景审美理论模型,分为两个维度:一是景观的“可读性”、“可解性”,也就是景观信息的接受性。另一维量是景观的“可索性”。这一维量分别表现为景观内部结构的复杂性,总体特征景观的稀有性,如景观所包含的意义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一堆维量的各量之间存在相互消涨的关系。如果过于简单的景观结构,有序性很好,但没有一定的丰富性,没有任何组织性,则景观的接受者便得不到新的信息,也就产生不了韵律美感。反之,如果景观结构很复杂,但景观各元素之间缺乏联系,则同样产生不了韵律美感。这里与接受美学的理论殊途同归。新西兰马努考城市广场是一个成功的设计者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景观设计的创作主观能动性,以现代城市设计诠释传统标志性典型景观作品。[2]

3 接受美学方法论对景观特色塑造的启示

3.1 发挥创作主观能动性

设计团队作为城市景观特色的塑造者之一,其设计体验活动,会受到自身的个人修养、生活经历、艺术趣味、个人气质、知识程度、教养及生活环境等的影响。因此,要求景观设计者务求发挥个人创作主观能动性,从不同的时期和环境去认识和感知城市生活,每一次认识体验都可能产生新的审美感受,从而反映到城市景观设计中。所以,作为城市景观的创造者,应尽可能的适应大众的审美需求,不能远离大众的审美期待,从城市居民的特质出发,用心去深入城市生活,品味城市生活点滴,以接受者为重,站在接受者的角度上去考虑,坚持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更利于达到设计者与接受者双方的和谐交融,塑造出注重享用者的城市景观特色;遵循开发地历史背景城市景观特色;符合设计规范的健全的城市景观作品。为人心悦诚服地接受,满足城市与民众的多层次需求。

3.2 调动和提高接受者对特色景观的认知性与审美积极性

接受者对景观作品的评价可以推动设计者和设计作品的创新与进步。接受者的评判源于生活经验、文化水准、审美能力、或是之前的景观设计等。审美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潜存于人自然的反射能力之内,又在日常生活或者专业接触中产生变化。因此,有意识的提高接受者对城市景观特色的认知,能够使其更好的对城市创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回馈信息。观赏者在自己的审美经验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对城市景观进行富有个人色彩的解读、对话和交流,更好的推动城市建设者,更大程度上去接近“审美期待”。使设计者、城市景观作品、接受者三者达到和谐共鸣。

参考文献

[1]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山地城市公园特色景观营造研究 第10篇

1 山地城市公园的概念

山地城市在这里是个广义的概念, 主要指城市分布在山地、丘陵和崎岖不平的高原等山地区域的城市, 具有较高的海拔和起伏的地形, 形成与平原城市迥然不同的城市形态和生境[1]。城市公园是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的、有一定使用功能的自然化游憩生活环境, 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 是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 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 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 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满足居民游憩、身心再生和锻炼等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2]。山地城市公园——由于山地的概念范围很大, 既包括地理学上的山地、丘陵、高原的综合, 又包括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具备山地特点但又不一定在城市内的用地[3]。

2 山地城市公园景观的特征意象

2.1 多层次、立体化的景观意象

由于山地城市公园地形起伏变化较大, 使得景观环境具有三维立体的分布特征, 同时公园的景观空间在空间性质上表现为“旷”“奥”的竖向层次变化。立体分层的特点利于人工景观空间的竖向展开, 形成空间层次丰富的山地城市公园景观。

2.2 步移景异、多视点视角的景观意象

在山地环境中, 因为地形的坡起, 人们获得广阔视野和多变视角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4]。游人在山地型公园不同标高层面的道路上行走时, 所欣赏到的景点和观景角度不尽相同, 上坡下坡的空间体验和视觉感触都截然不同, 增加了空间体验的丰富性, 营造出步移景异的多变性景观效果。

2.3 因“材”立意、地域文化浓厚的景观意象

在山地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时, 分析研究与地址环境相关的情感资源, 筛选其优秀的素材运用在景观营造中, 做到因“材”立意, 应努力挖掘地方特色文化, 激发地域情感, 满足人们的情感表露和行为心理, 增加公园景观空间的可读性和文化内涵。

3 山地城市公园景观特色的塑造

3.1 自然景观特色的塑造

1) 山体景观特色的塑造:山体是山地公园视觉景观的基本“骨架”, 其形状变化构成了山地地形的起伏。山体轮廓线变化多端, 峰峦层次表现在竖向和平行两个面上:平行层次上营造出山体“平远”的视景;竖向层次反映了山体“高远”“累叠”的视景, 地形高低起伏, 植被、建筑等随坡就势。2) 水体景观特色的塑造:许多的山地城市公园都有滨水的天然条件, 水景的创造较平原地区简单。池塘、泉眼等点状水体有小家碧玉、掌上明珠的玲珑之态;动态的线状河流渲染了环境氛围, 活跃了空间情趣;面状水体的广阔使山地景观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多角度的观景点。顺应水势和地形高差对山地城市公园的水体进行设计, 可以形成貌似自然水系的形态各异的特色水体景观[5]。3) 绿化景观特色的塑造:特殊复杂的山地地质条件, 使公园不可建用地如陡岩、沟壑、山头等比平地式公园多, 绿化景观多姿多彩, 对建筑、挡土墙这些较突出的硬质界面进行三维立体绿化, 赋予公园不同的景观特色。

3.2 人工景观特色的塑造

1) 道路景观特色的塑造:道路在园林中起到方向指导作用, 它是园林的基本骨架。在山地城市公园中, 线形道路景观占据重要的角色, 由于地形的原因, 形式多为自由曲线形, 富有连续、动态性, 达到步移景异的视觉效果, 尤其在步游道的材质及铺装选择上, 考虑采用2种~3种材质的铺装搭配形式, 以增加步游道的感观性。2) 建筑景观特色的塑造:山地环境中的建筑体量不宜过大, 应根据地形起伏将建筑作局部变化, 可以采用退台、构架等手段配合植物的掩映, 减弱体量感, 协调建筑与山地自然环境的图底关系。

4 山地城市公园园林景观特色塑造实践研究——以博山区陶琉公园景观设计为例

4.1 现状概况

陶琉公园位于博山城西, 九龙峪一带, 西接伊家楼村, 东接房家村, 处于西过境路和中心路交叉路口节点处, 是进入博山城区的一个重要交通要道, 同时成为展现博山城区风貌的门户。占地面积为50 303 m2。园区地势基本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4.2 陶琉公园景观特色的塑造

1) 竖向层次景观。

在陶琉公园的地形设计中突出生态性规划理念, 在规划与建设中强调顺应地形, 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地形形态, 随形造景。在公园西部原有较高的坡地地形做山水相依的地形处理, 并利用高差设计台阶叠水等空间形态;公园东部场地地势较平坦, 堆造起伏的微地形营造良好小气候的同时, 又构筑了自然优美的地貌景观。

2) 水体景观。

将原有河道分段设置拦截坝, 进行河道蓄水形成面状的自然水体, 利用此水体再在高山流水景区内的假山处做人工水景, 经假山跌水流向东南至广场中心, 通过喷泉和陶罐泄水的形式汇集再由广场中心向东顺势而流, 在各处做层层叠水, 最后通过暗管接入山水广场的水池中。园区的水景设计将自然面状水体与人工的点线状水体结合, 形成不同的空间变化, 丰富而有节奏感。

3) 绿化景观。

以常绿树种作大背景形成大的绿色林带作为公园大背景, 地势较高的西侧背景为黑松, 东侧为雪松, 给山体披上了绿色的外衣, 同时成为隔离公园与繁杂城市的绿色屏障;园内坡面和挡墙处栽植攀援、垂吊的爬山虎, 连翘等植物以及固土能力较强的植物, 遮挡裸露岩石或人工护坡;注意主题植物景观的营造, 依据地势和水文等条件分区分段, 在区域内以某种或几种植物为主营造植物小景观。

4) 道路景观。

公园道路网因受地形条件影响, 多呈自由格局, 园区内的道路尽量沿等高线设置并进行分级。一级路是园内路网的骨架, 其功能主要是尽量满足通车要求, 所以主干道主要选于地势较平坦的地区, 绕过山坡陡坎等处, 尽量布于全园。二级道路作为沿路景点的通道, 在道路两旁顺应地形开辟休息区, 在地势较平坦公园东部开辟大空间的广场。三级道路在公园中多为带有台阶的步行小路, 在铺装材质选择上, 采用防腐木与当地自然石的组合、自然碎石与卵石的组合。

5) 小品建筑景观。

陶琉公园在小品建筑的设计中主要注意体现两方面的特色:a.文化的表达;b.强调设计依山就势, 风格上贴近自然, 与山体环境协调统一。从主入口进入园内, 置身其中, 远处有高山流水亭和听涛亭, 近处有入口设计的擎天玉柱雕塑。园内设有多组花架, 其中天然图画亭廊组合是园内最大的一组小品建筑, 由于其所处地势的高差问题, 使得每段花架和每个木亭均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上。园内亭廊、花架色彩采用土红色, 突显建筑本身的风格。

5结语

现今, 城市公园是城市中最大的休闲空间载体, 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场所。山地城市公园基址所处的山地环境带有鲜明的环境景观特征, 在进行山地型城市公园的园林景观营造中, 应该在多种理论的指导下, 利用生态的方法改造、利用自然, 做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从人本出发, 尊重历史、地域与文脉, 展现地方特色、突出个性, 充分体现山地特征, 使城市公园环境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黄光宇.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学思考[J].城市生态规划, 2005, 5 (1) :29.

[2]王启照.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艺术设计的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3]黄光宇.山地城市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9.

[4]刑佑浩.山地公园景观空间设计探讨[D].成都:西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3.

[5]张立磊.山地地区城市公园地形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分析汕尾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之特色 第11篇

关键词:汕尾城市 公共艺术设计 传统现代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148-02

引言

改革开放后近40年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也逐步加快,城市呈现出高楼林立、道路交错、人口密集的现象,据百度数据显示“2011年城镇化率达到51.27%”、“2050年达到70%的目标”。城市化进程虽然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但是也带来了很多困惑,比如城市复制基因大,每所城市的相似度较高,过快的城市化造成了诸多矛盾。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城市若想脱颖而出就要缔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城市来说,寻找城市特色是营造城市品牌的捷径。

一 汕尾市区的建立及其特点

中小城市在发展定位时不能好高骛远,毕竟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的地位已经根深蒂固,城市规模小也有其独特风姿的一面,需要挖掘和探析。

广东汕尾这所城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汕尾自1988年建立市区,将海丰县和陆丰县以及红草、马宫、东涌、汕尾、田乾、捷胜、遮浪7个镇建立汕尾地级市,并在原汕尾镇建立汕尾市行政中心,取名“汕尾市”,也就是说现有的汕尾市区是在镇的基础上建立的。当初设立汕尾市区时为了平衡“海陆丰”地区海丰县和陆丰县这两大老县城的关系,所以将市区设立在原汕尾镇,但汕尾镇遗留了很多问题。在将近30年的发展后,目前汕尾市区依然呈现道路窄小、公共空间不足、宅基地建筑过多、城市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现代城市的积极元素依然逐步推进,汕尾城市的公共艺术设计也在不断增多,市民的参与也在不断加强,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二 汕尾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特色

目前汕尾城市的公共艺术设计主要集中在广场,有凤山妈祖广场、慈云山广场、罗马广场、红海湾入口广场等,其中既有体现汕尾本地传统文化的公共艺术设计,也有现代城市文化的象征,还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产物。

1 传统文化的体现——凤山妈祖广场

凤山妈祖广场(图1)共有两个部分,一是凤山祖庙,二是妈祖广场。

凤山祖庙主要包括古戏台、凤山公园,天后阁、钟鼓楼、石牌坊等景点,供人祭拜、本地戏曲演出、参观游玩等。海陆丰的海洋经济决定了劳动人民长期以来靠打渔为生,渔民每次出海祈求上天神灵保佑平安归来,长而久之形成了见神就拜的习俗,这是海陆丰的信仰文化。海陆丰人民拜神也具有独特的方式,有极其注重各种规矩的正式祭祀,比如海丰、陆丰在每年年末时各个村子都会举办谢神活动,通常不同村子会祭祀不同的神,有关公、三山国王、白衣娘娘、佛祖、妈祖娘娘等,谢神活动包含众多规矩和内容,各村主事还会安排戏班子给神仙们演戏,去隔壁村请别的神过来看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全村平安。此外还也有平常随意的祭拜,家庭主妇平时在上下班的途中、饭前或是闲暇时间都会上柱清香拜拜,每月初一十五在家中摆祭品祭拜,也是为了保全家平安。在汕尾本地人民的信仰中,能保全家平安幸福的都是可以祭拜的神仙,在这其中妈祖娘娘具有重要的地位。

妈祖广场,也是汕尾最大的开放型广场。妈祖广场曾经举办多次公众活动,有一年一度的汕尾美食节,也有时常举办的庙会、文艺晚会。每次举办活动时汕尾市民会拖家带口前来观看,一家老小其乐融融,不时用本地话交流心得体会,由于旁边就是妈祖娘娘庙,可能还会顺便全家共同焚香祭拜。而平常的日子,借着气候温暖的优势,全家也会在广场放风筝、溜冰、做游戏等家庭活动。看似简单的家庭活动却承载着汕尾的传统文化,海陆丰人民信靠各路神灵的同时,也非常看重家族传统,每个家庭生养众多子女组成一个大家族,号召家庭成员团结一致,这是海陆丰的家庭文化。信仰文化和家庭文化共同展现了海陆丰文化的独特个性,凤山妈祖广场的两个部分是这两种文化的体现和延续,这是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与汕尾本地传统文化交互融合的表现,值得思考和关注。

2 现代文化的体现——健身广场、红海湾入口广场

在成立汕尾市区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的进入、本地人到其他地区发展等种种原因,新的汕尾城市文化正在逐渐形成,这些新文化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同时也具有其他城市共有的普遍性。相应的对于城市规划设计来说,建设现代文化体现的广场是必不可少的,在汕尾市区具有代表性的公共艺术设计就是健身广场和红海湾入口广场。

健身广场(图2)包括体育操场、绿化、艺术雕塑几个部分。体育操场内提供篮球场、健身器材场、乒乓球桌、游泳池、网球场等健身场所,提倡市民强身健体;在体育操场的内部和四周还有绿化种植,既美化了环境又呼应了健康主题;体育操场的外部设有艺术雕塑,一群抽象人物骑自行车,使用彩色板材和LED现代科技结合的材料制作,到了夜间灯光开启、红蓝绿色彩相间,吸引市民注意的同时也彰显了健身广场的主题,起到了宣传作用。

红海湾入口广场(图3、图4)位于汕尾市区和红海湾路口的交叉处,道路通往汕尾市的旅游区——红海湾遮浪半岛旅游区,广场主要有两个现代雕塑,一个是火炬,一个是帆船。火炬雕塑既像熊熊燃起的火把,又像仰望苍天的面孔,朝气蓬勃,象征着汕尾市今后发展的欣欣向荣;帆船既是汕尾渔船的缩写,也是寓意红海湾旅游区发展一帆风顺。这两个现代雕塑虽然与市民生活交互影响不大,但是作为地标建筑起到了道路指向的作用,也是当代艺术设计语言的表现。

健身广场和红海湾入口广场都是以现代城市和艺术设计的标准建成,弘扬了现代城市的精神和风采。

3 传统与现代交互——罗马广场、慈云山广场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也有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交互的案例,汕尾市区中的罗马广场和慈云山广场极具代表性。

罗马广场(图5)位于汕尾市五十米大道及海边路交界处,也是五十米大道的终点。罗马广场的设计原理是将汕尾本地的渔歌文化和西式罗马柱建筑相结合,利用罗马柱撑起长廊,长廊连接处是渔歌墙面,墙面上用浮雕的形式记录了汕尾的渔歌故事。白天的罗马广场三三两两的人们等待着渔船靠岸,大家一起聊天、打牌,虽然人数不多但也休闲;夜晚的罗马广场路边停靠着点着彩灯的人力观光车,提供短租服务,很多携带小孩的家长租着人力观光车在汕尾五十米大道游玩,家庭温暖其乐融融,海陆丰家庭文化得以体现。

慈云山广场(图6)位于汕尾地标建筑大圆盘东侧,其设计原理和罗马广场相似,也是中西结合,尤其是广场墙壁上的浮雕既包含到汕尾本地的渔歌文化,又包含汕尾的传说、名人,其中以海的儿女和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马思聪先生的浮雕为主。慈云山广场还具有当代中国的一个特有现象的反映,即是广场舞的聚集点,每天晚上都会有大批群众有条有序地跟随舞曲跳着广场舞。广场舞在中国其他城市也是屡屡可见,对于汕尾市来说是跟随时代潮流的表现,正是因为如此,慈云山广场也是汕尾广场舞的代名词,而对于广场墙壁上汕尾渔歌、传说、名人的浮雕却很少关注。

三 存在的问题及提出建议

1 存在的问题

第一,汕尾市区先前遗留问题导致规划的局限性。前文说到汕尾市区是在原汕尾镇的基础上建立的,而镇级单位上升到市级单位后很多设施却没达到市级标准。汕尾市区的交通道路、宅基地建筑、老马路街区都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合理和系统地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尤其是宅基地建筑随处可建,造成道路无法拓宽、街区无法改造的局面。由于上述原因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大型城市建筑和公共艺术设计只能用填海、平山的方法建设,或是远离市区的空旷地皮进行,但是这样一来市民参与度又相应减少,公共艺术设计的服务性降低,违背设计初衷。

第二,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本土特色不够突出。这种现象汕尾城市不是唯一性,很多城市不仅建筑相似,公共艺术设计也极其相似,据统计,诸如“马到成功”、“二龙戏珠”等雕塑重复率奇高。很多城市的公共艺术设计没有深入了解其根深蒂固的文化,也没有田野考察,有些公共艺术照搬现成案例制作,生命力不强。汕尾市区的慈云山广场、罗马广场虽然涉及到汕尾渔歌文化题材,但是被西方现代建筑的外观冲击而淹没,很多市民甚至没有近距离观察墙壁的浮雕,对于本地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不足。

2 提出建议

第一,提高公共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及其与城市的关系。公共空间既包括占地面积较大的公园广场,也包括见缝插针的林间小道,如何使得城市中有限的土地资源更为有效地利用和更好的展现,这就要求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系统规划和合理部署。由于汕尾市区土地资源有限,对于公共艺术设计的要求更为特别,可以考虑小型的、水上的公共艺术设计。

第二,鼓励本地市民参与设计,公开招标。现代城市各个生活小区空间有限,市民若想有更多的活动只能寻找开放公园、休闲广场等城市公共空间,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民的主人翁意识的形成和公共参与度的提高。本地市民对于汕尾本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极具优势,虽然不具备专业的设计背景和技能,但是他们的方案可能会给设计者带来启发和灵感,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绿化、活动场所、艺术风格对于市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市民是使用者和检验者。

结语

特色城市的生态型景观规划 第12篇

对于大庆而言, 近几年经济的发展速度可以用“不可思议”来形容, 短短的几年时间一举跃升为黑龙江省现在的经济强市, 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一颗“明珠”。在城市总体规划上将城市的功能定位确定为生态型园林城市, 远景目标争取创建我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 将大庆市营建成为适宜人们居住发展和创业的现代化生态城市。

秉承“产能不忘节能, 治污更须防污”的发展理念, 有着“油城”之誉的石油工业基地大庆市通过十大生态工程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实现宜居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黑龙江省环保局获悉, 大庆市以建设生态市为契机, 通过城市景观建设工程、植树造林工程、草原植被恢复工程、生态示范区建设工程等十大生态工程, 极大地改善了全市的生态环境。目前, 在国家发布的39项生态市建设指标中, 大庆市已有22项指标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标准。

大庆市通过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将林甸小黑山晋升为市级自然保护区, 并新建龙凤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和肇源沿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截至目前, 大庆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5个, 总面积超过3000平方公里。其中, 省级以上保护区面积为1885平方公里。

在城市景观建设工程中, 大庆市建设城市绿地700公顷, 完成了铁路沿线两侧百米绿化带35公里, 建成了一批环城绿带、环城林带和生态林带。目前, 全市生态园总数达到79个。由于地处黑龙江省的盐碱地区域, 大庆市通过植树造林工程完成人工造林和林草建设173万亩, 使75%以上的农田草原得到防护林网庇护。在生态工业建设工程中, 大庆市的9个工业园区开展了区域规划环评。

通过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 大庆市封闭了14个生活垃圾简易掩埋场, 新建了4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2%以上。

大庆油田作为资源采掘型企业, 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针对耗能高、污染重等特点, 大庆油田确立“产能不忘节能, 治污更须防污”的发展理念, 全面推行“立体化”节能减排。城市绿地以年均近1000公顷的速度递增, 截止去年年底, 全市园林绿地总面积达到17530公顷, 城市园林绿化覆盖率达37%, 为大庆市叫响“绿色油化之都”品牌, 实现生态园林城市,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年初, 大庆市按照省委提出的“大干三年、绿化龙江大地”的总体目标, 制定了用三年时间重点实施35项城市绿化建设项目, 逐步迈进生态园林城市。通过强化绿地管理, 落实了绿地养护管理责任制。本着谁栽植、谁养护、谁管理, 使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见到了实效。大庆市还提高了占挖城市绿地、砍伐城市树木的赔偿标准, 加强了对不法行为的监察力度, 有效地保护了城市绿化成果。

为打造生态园林城市, 大庆市继续提高绿化工程施工管理水平, 武装施工人员头脑, 提高了栽植绿化质量。建立了城市园林绿化施工养护培训制度, 组织绿化行业专题讲座, 先后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就生态建设、园林规划、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专题交流, 使绿化行业管理人员、绿化施工人员掌握前沿的科学理论知识, 绿化工程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大庆市还积极实施城市森林化发展战略, 努力建成林地、湿地、草原、水体及城市绿地等生态元素多样化的新格局。组织实施了大庆油田百里绿廊带恢复工程、奔腾生态林建设、主城区铁路沿线绿廊带等多处森林式生态绿地建设, 极大地改善了大庆市的生态环境。随着龙凤石化防护林、城市森林四期等地逐步纳入城市森林体系建设, 大庆市城市森林绿化进程将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近年来, 大庆市农村新能源小区建设开始起步。共建设各类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小区32处。其中, 大庆农业高科技园区辟建了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的农村能源生态园, 广泛应用了20多项农村能源实用技术, 合理配置了生产生活设施, 做到了科技、能源、生态三结合, 能流、物流良性循环, 实现了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 为在全市推广应用农村能源技术起到了示范作用;南岗生态家园小区、福兴“三位一体”小区、胜利能源综合建设示范小区等都取得了较好效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城市景观设计教学特色】相关文章:

城市景观设计教学特色论文04-21

厦门城市景观特色分析04-26

城市景观设计教学特色论文提纲09-24

城市特色绿化景观的论文题目04-05

城市景观设计教学特色论文参考文献10-22

城市景观湖设计07-05

城市景观控制05-17

新疆城市景观05-30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07-05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07-05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