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力学原理的极简科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流浪地球说的什么内容啊 《流浪地球》中力学原理的极简科普

《流浪地球》中力学原理的极简科普

2024-07-09 00:37: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载科普中国公众号)

关键词:轨道力学,引力弹弓,洛希极限

给小破球画的饭制海报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终于,电影《流浪地球》放映结束,一切尘埃落定。地球在经历万难后终于离开太阳系,踏上漫漫流浪之旅。

从电影院里出来,我长舒一口气。回味荡气回肠的故事之余,三句话不离本行的毛病也犯了起来。显然,为了打造中国第一部真正的硬科幻电影,剧组做了大量的功课。整部电影有丰富的对太空、航天、机械的直接表现,充满了富有诚意的技术细节,让我不得不认真地思考“流浪地球”发生在现实世界中的可能性。

硬科幻的魅力大概就在这里,能跳出故事本身,让我们对生活产生不一样的思考。

现实中,“流浪地球”真的可能发生吗?为什么电影中人类要选择这样的逃亡方案?明知靠近木星有危险,为什么地球还要走这条路?为什么在靠近木星时行星发动机大量熄火,难道都是豆腐渣工程吗?

这样的疑问,观众心里肯定还有不少。在本文中,我将尝试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1        为什么要去木星?

地球是个庞然大物。半径6371公里,重达59万亿亿吨。但人类造出了同样庞大的行星发动机,足以在5年左右将地球推进到逃逸速度[V3=16.7km/s] 。

计算:按照电影设定,每座发动机产生150万亿吨推力(比原著大了一万倍)。1万台发动机若合力推进,可以给地球赋予a=2.5x10-4m/s2的加速度。

在没有其他行星引力干扰的假设下,地球脱离太阳的过程简化为二体问题。但这里还不能用高中知识求解,因为这是个连续小推力作用下的变轨问题,不符合开普勒和牛顿的经典轨道力学,需要用角动量积分或者微元法求解,大概属于物理竞赛的内容,比较麻烦。

用MATLAB编程,向前欧拉差分暴力解决问题,估算出需要5年左右达到第三宇宙速度(足以脱离太阳引力的最低速度)。

但这个速度还远远不够。人类的新家园——比邻星(半人马座三星),距离地球4.3光年,如果按照逃逸速度航行,需要7.7万年才能抵达。这实在是太漫长了,毕竟神农尝百草也就是五千年前的事呀!

没关系,我们还有行星发动机呢——继续加速,达到光速的百分之一!

但很不幸,继续加速仍然不可行。因为行星发动机的能量来自“重元素聚变”。

所谓"重元素聚变"并不是什么稀奇玩意儿。在宇宙深处有不少恒星“巨无霸”,比太阳还要重几十倍、上百倍。这样的恒星内部就在进行着重元素聚变,例如镁、硅、磷、硫等元素,就在这种恒星的核心锅炉里剧烈燃烧着。

重元素聚变的质能转换效率是相当低的。太阳内核进行的核反应是p-p链,即4个氢核(质子)变为一个氦核的聚变,是所有核聚变反应中质能转换率最高的反应。就这也仅有0.7%;重核聚变的效率还要比这低得多。因此,对于上面说的巨型恒星,重核聚变也只能发生在恒星寿命末期,且维持时间非常短暂。举例而言,氢的聚变反应足以维持恒星发光发热达上亿年,而硅的聚变往往只能进行一天。

图1 各种原子的核聚变结合能

上图给出了各种元素核聚变能量释放的大小比较。可见,橙色线在纵轴上的“跨度”是从0到7MeV,比红色线画出的纵轴“跨度”要大10倍以上,也就是说,氢核聚变反应的能量释放几乎是“烧石头”(硅、磷、氧、硫等元素)的10倍以上!据此最乐观估计,地球要达到逃逸速度,也必须烧掉7亿亿吨的石头,相当于把全球的地面挖掉40米做为燃料;要达到光速的百分之一,则必须削去地壳的一半。

计算:乐观估计,认为重元素的质能转换效率是0.1%,行星发动机的能量转换率(热效率)是80%(目前火箭发动机最高能量转换率是65%左右。也就是说,燃料释放的化学能有65%会转换为火箭的动能)。按照E=mc2换算,即可得到作为燃料的岩石质量。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与天文尺度的造物相比,人类个体实在孱弱如蝼蚁,渺小如尘埃。所幸,人类是会思考的尘埃。如果无法靠自己的力量推动地球,那就借助精巧的轨道计算,施展天文尺度的“乾坤大挪移”——引力弹弓。

在《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炼成了神功“乾坤大挪移”,可以借力打力,甚至将飞来的巨石调转方向、回击对手。在现实生活中当然不可能炼成这种武功,但对于航天轨道设计专家而言,这却是基本的功夫。

航天中的“乾坤大挪移”就是引力弹弓现象。利用它,可以令航天器零消耗低改变方向、提升速度,送达目标轨道。

在各国的深空探测计划中,引力弹弓几乎是不可或缺的任务“标配”。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器了。它们在1977年发射,利用千年一遇的“九星连珠”时机,连续借助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引力弹弓,每掠过一颗行星,它们就像磕了药一样大幅加速(如图 3所示)。其中“旅行者1号”以17.8KM/S的速度增量创下了航天史最高纪录,至今尚未被打破。

引力弹弓现象一般发生在一对重量相差悬殊的天体之间。这里我们请来木星(红色球)和地球(蓝色球)举个例子,如图 2所示。地球以速度V靠近木星,而木星在轨道上以速度U运行;足够靠近后,地球被木星引力抓住,牵引,优雅地转体半周,然后像掷铁饼那样甩出去。感谢木星甘当人梯的奉献精神,地球获得了木星的轨道速度U,叠加上原有的速度V,速度增加到了U+V。地球的速度和能量都增加了,却没有消耗任何燃料。

有人会说,这不科学呀!能量是守恒的,怎么可能凭空多出了能量呢?

当然不可能。实际上,地球增加的速度和能量都是木星给的。在地球加速后,木星的能量的确稍微减小了一点点。但木星实在太大了,这一点点损失根本看不出来。

这么说可能还是比较费解。来,上图:

图2 引力弹弓——优雅地牵手,然后甩你丫的图3 旅行者2号的引力弹弓加速

相比于用行星发动机暴力推进,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将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无疑是用足了“巧劲”。如此“巧劲”不仅出现在《流浪地球》中,也受到大批经典科幻电影的青睐:《火星救援》中天才数学家利用地球作引力弹弓设计了救援轨道,《星际穿越》中马修迈康纳也利用黑洞变轨,而且还巴不得离黑洞更近一点。的确,靠近一点,既能获得更多的额外速度,又能近距离对壮丽的未知世界做观光,何乐而不为呢!

但下面我们将会看到,如果变轨时离一颗巨行星太近的话,这趟“观光旅行”可就要不怎么愉快了。

2       靠近木星时,发动机为何大批熄火?

在《流浪地球》电影过半时,人类突然遭遇了巨大危机:数千台行星发动机故障熄火了。同时还发生了大量灾难:全球地震,火山爆发,岩浆吞没了地下城;空气变稀薄,飞机无法维持飞行……

         为什么几千台发动机会同时熄火呢?难道地球发动机都是豆腐渣工程吗?为什么地震、火山都赶在这个时候来凑热闹呢?如果仅仅是为了剧情需要,强行把各种灾难堆砌在一起,显然观众会感到很不合理。所幸,《流浪地球》没这样做。电影中的一个人工智能“莫斯”提示了观众,这一切灾难的根源是“洛希极限”。

洛希极限(Roche limit)是天文学中的一个特殊的距离。当两个天体的距离少于洛希极限时,它们就倾向于被“潮汐力”撕碎。

什么是潮汐力呢?顾名思义,它是引起潮汐的力量。我们都知道,地球上的潮汐是由月亮的引力引起的。只不过月亮的引力太小,只能在地球上拉起一点不痛不痒的潮汐,还达不到将地球撕碎的程度。

如果把月球换成木星,情况又会如何呢?后果是灾难性的。木星的质量是地球的318倍,在同样位置上,引起的潮汐力要大得多。计算表明,地球和木星的距离如果低于103万公里,那么大气就会在潮汐力的作用下脱离地球;如果距离低于7.44万公里,那整个地球都会被撕碎。

但有人会问了:现在很多探测器和木星的距离比这个还小,比如“伽利略”号、“朱诺”号。电影中的“领航员空间站”也比地球更靠近木星,为什么它们能安然无恙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理解潮汐力的本质了。

我们拿一个茶壶和茶杯举例子:

图4 用来演示潮汐力的茶杯

如图 4(1)所示,这是一个造型很特别的茶杯。它的杯壁是一个弧面,越靠近杯底,它的表面就越陡峭。现在我们在杯壁顶部倒一些水,让它在重力作用下向着杯底滑落。

由于茶杯越靠近杯底越陡峭,所以水滴头部(A点)比尾部(B点)受到更大的重力影响,会更快地下滑,如图 4(2)所示。水滴头部越走越快,尾巴却拖拖拉拉,于是水滴越拉越长;而水滴越长,这种前后的受力差异就会越大。所以这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水滴在下落过程中,很快就被拉扯到了撕裂的极限,如图 4(4)所示。这个极限就可以被认为是这个茶杯的“洛希极限”。

木星的引力场,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茶杯”。如果我们把杯底看成木星,那它发出的引力场就是这样一个弧形的“杯壁”。潮汐力的本质就是作用在物体两端的“引力差”。

地球尺寸很大,当它靠近木星时,离木星较近一侧受到的引力,将比较远一侧大得多,因此会像水滴一样被逐渐撕裂。探测器的尺寸很小,作用在它身上的引力差微乎其微,因此才能幸免于难。

可以看到,洛希极限不仅和大天体的引力有关,也取决于小天体的尺寸、坚硬程度。

《流浪地球》电影中,对地球逐步接近洛希极限的过程有非常清晰的描述。距离交汇点三天,警报播报“木星引力持续增强”,大气开始被牵引、吸走,空气变得稀薄;接着地壳也开始不稳定,地震频发,熔岩开始溢出,地球发动机被地震破坏……种种迹象表明,此时地球已经到达了地木“流体洛希极限”(地木距离10.3万公里)。在此处,地球的水圈和大气圈不再能被地球引力束缚,而倾向于逃逸;而地球的岩石圈还勉强能凭借自身的硬度坚持一会儿。如果距离再近,连岩石圈都无法维持,将会裂解为无数碎片坠入木星,或变成木星环的一部分。这就是”刚体洛希极限“(地木距离7.44万公里)

计算:可参考维基百科”洛希极限“词条,在此不赘述。

这里还有个未经证实的小传闻:

由于”洛希极限“是电影中的关键概念,据说郭导还向中科院的专业团队咨询,问这个极限到底在哪里??

教授回答:想算准洛希极限,你从维基百科上查的那个公式是不对的。还需要考虑地球与木星的不均匀性、地球各圈层的流固特性、木星其他卫星甚至太阳引力的影响。得建超复杂的有限元模型,上超算,再配几个博士生,搞巴一年,发论文,然后我可以给你答复这个数值是多少。

郭导道了声卧槽,满脸黑线地走了。

3        结语

限于时间和篇幅,在此只能对《流浪地球》中两个关键情节的科学背景进行讨论。实际上电影中涉及的科学知识非常多,设定详实,且高度融入剧情,几乎是我看过的最能在科技上深挖的电影(仅次于《火星救援》)。虽然这些设定并非没有硬伤,但最重要的是,它们引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诸如最后引爆木星的拯救方案如何、行星发动机的推进原理如何、现实版的“流浪地球”是否真实存在、“地球派”与“飞船派”我们应该支持谁……有太多的问题值得深挖、值得钻研。

从这个角度看,一部好的科幻电影真的能开启观众、尤其是孩子们的想象力与求知欲。

非常高兴能在春节之际看到这样一部国产科幻电影;也希望在未来我们能看到它的更多后辈,在娱乐之余,还能传递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推动着祖国乃至人类向着“星辰大海”的梦想更进一步。

最后,也期待着《流浪地球2》的上映!

自己画的另一张饭制海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